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是如何处理农民与工人的诉求的?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从历史上看,几百年来,土地一直是农民生活的源泉。二月革命之前,俄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在农村生活的贫苦农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
1917年,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工人和农民在战争中丧生,俄国的大部分资源都被用于战争,从而导致城市中的食物短缺和普遍饥饿。
沙皇政权的垮台为农民实现获得土地的愿望创造了机会。农民开始团结起来,农民坚持土地应该掌握在劳动者手中的基本理念,农民要求获得土地。

二月革命后,对于农民土地的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各党派的意见仍然存在分歧。
列宁抨击新成立的临时政府是一个反动机构,临时政府无力处理大多数俄国农民和工人面临的问题。
临时政府更关心制定改善粮食生产和供应的措施,而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任何需求。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称,贵族土地不会转让给农民,这一政策遭到农民的强烈抵制。

临时政府认为,现在缺乏关于农村需求的准确信息,如果大规模的财产从一个社会群体转移到另一个社会群体,会导致生产下降。
立宪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声称,只有在和平的国家才能够解决土地问题。临时政府提出把解决土地问题推迟到战争结束,等待立宪会议的召开。
3月19日,临时政府通过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土地问题不能通过任何扣押来强制执行,土地问题必须通过人民代表通过的法律来解决。
基于上述情况,临时政府决定:需要准备有关土地问题的材料。将它委托给农业部长。成立一个由农业部长领导的土地委员会。
在村庄里,农民开始对土地将重新分配的空洞承诺不耐烦,1917年3月25日至29日,农民在萨马拉召开的省农民代表大会上,研究土地改革的临时措施。
农民大会的召开表明,农民对临时政府的土地政策感到失望,迫切要求立即实施临时省级土地改革。

为了表达农民的愤怒,沃尔科夫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做我们自己的改革是必要的。这些村庄等不及彼得格勒的政府办公室了。”
农民的烦恼不仅局限于萨马拉省,而是每个村庄的农民都在发明指导方针和法律。
早在1905年的农民起义中,列宁看到了农民的力量,这些农民运动的经验让列宁清楚地认识到:“土地问题乃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决定了革命的民族特点。”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届(四月)全俄会议上,列宁指出:对于地主土地以及农民土地上的管理并不合理。农民渴望‘开垦土地’,重新分配所有土地。
农民常常说‘所有土地都是上帝的’,土地国有化的措施是俄国土地经济和世界市场发展的产物。战争使每一个矛盾都变得更加尖锐。
临时政府请农民等到立宪会议解决土地问题(而土地播种必须立即完成)加剧了危机,有可能将粮食短缺问题变成真正的饥荒。
临时政府企图把资产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强加给农民。现在已经没有时间等待土地所有权合法化了,因为危机正在大踏步地逼近。

列宁对于土地问题的看法得到了布尔什维克的赞同,会议决定实行全国土地国有化政策。但土地国有化意味着直接没收土地,未得到农民的支持。
几周后,无数的村庄请愿书中重申立即进行土地改革,要求苏维埃批准惩罚各种侵犯革命前土地产权的行为。

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辩论中,策列铁里、斯科别列夫等孟什维克反对农民自发制定土地政策行动。在他们看来,未经授权的、非法的活动对临时政府构成了威胁。
虽然农民作为革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粮食生产者的重要性得到了承认,但是孟什维克仍然认为农民是革命的负担,是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落后的体现。
孟什维克认为农民代表着迷信、偏执、无谓的暴力,如此一来,孟什维克也未得到农民的支持。土地与自由”是社会革命党的口号。

社会革命党认为农民希望废除土地私有制,他们考虑到要无偿地从土地所有者那里得到土地。社会革命党在农民中赢得了大批追随者。
临时政府于5月6日发表声明,承诺按照社会革命党的计划进行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改革。政府任命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担任农业部长一职,监督改革。
切尔诺夫极力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坚持土地社会化政策。在切尔诺夫看来,土地社会化具有双重优点。
首先,土地社会化将阻止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并从内部破坏资产阶级秩序。第二,人人平等获得土地的原则符合农民的利益。因此,农民更加认同社会革命党的土地方案。
社会革命党确信立宪会议将遵循“所有的土地给所有的劳动人民”的原则,赞成临时政府通过立宪会议将其合法化。
5月召开的全俄农民代表大会向全体农民宣布:要在立宪会议上解决土地问题。接下来农民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农民选举,建立与农民有关的土地委员会。

土地委员会在准备土地改革方面的工作将基于以下原则:无偿地将现在属于修道院、教堂和私人的所有土地转让给国家所有,供农业工人公平自由地使用。
全俄农民代表大会敦促临时政府发布声明,以表明临时政府不会允许任何人反对人民的意愿。
然而,临时政府却由于党派内部矛盾加剧,走上了相互批评和权力斗争的道路,切尔诺夫提出的土地改革遭到临时政府保守派的阻挠,最终没有采取针对土地改革的重大举措。

俄国的工人阶级以惊人的速度推进革命,推翻沙皇统治。革命后的形势给工人运动带来全新的条件。“苏维埃”——1905年革命期间自发出现的工人委员会再次浮出水面。
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苏维埃构成了“双重政权”体系的一半,与临时政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受到工人阶级支持的苏维埃在各省实力增强,他们逐渐取代了政府机构。
随后,一种全新的工人组织——工厂委员会,在企业中出现。
经过工人的努力,该组织从首都迅速扩展到各省,出现在俄罗斯的每一个工业中心,从明斯克到巴库,从基辅到叶卡捷琳娜堡,短时间内在所有地方扎根。

工厂委员会控制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其主要目的负责雇主和雇员之间进行谈判。二月革命后,双重政权的建立也并未阻止劳工斗争的调解与谈判。
一时间,政府与劳工运动的关系进入“蜜月期”。然而,革命无法解决持续战争所造成的经济崩溃。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国家的任何问题。
支持苏维埃的是工人阶级,它们在每个工厂中排除了资本家的专制,在企业中建立共和制度,但它与资本家的无政府不能相容,不可避免地要求国家对生产进行监督。
保卫私有财产的资本家在政府中寻找支柱,拉动它以不断增强力量来反对苏维埃,迫使它相信,它缺少独立的机关,即镇压工人群众的武器,反对双重政权的说法由此而来。
5月1日,100多家大小商店的几千名彼得格勒洗衣店宣布罢工。到第二天,彼得格勒四分之三的洗衣女工已辞去工作。
洗衣女工通过工会发表讲话,她们要求一系列的改革:八小时的工作日、最低日工资4到6卢布、需要更多优质的食物、并改善卫生条件等等。

工厂对工人做出让步,彼得格勒的工厂主有保留的同意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并没有阻止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工人的罢工持续到了月底。
持续的罢工反映了工人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工人可以为了革命目标团结起来。罢工成为革命进程的一部分。从群众的诉求来看,战争问题是革命首要问题。
战争使国家资源紧张,破坏食品和燃料供应,并限制国内社会经济改革。临时政府参加战争,推迟土地改革,这两大政策极大的影响了俄国人民,使得政府越来越不受欢迎。
综合来看,临时政府面临的许多困难源于它不愿结束战争。临时政府真正的想法是,临时政府将暂时执政,直到举行新的立宪会议。
再者,临时政府作为一个未经选举的机构缺乏法律权威。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受到人民的质疑,从而使临时政府面临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

关于真实性和合法性的问题,政府同样承诺在立宪会议上解决。临时政府一直坚持,只有立宪会议才能解决问题,却又认为战争时期不适合举行立宪会议。
立宪会议未能确定选举日期引起群众的抱怨,下层阶级开始拒绝接受临时政府的领导。
在这个阶段,临时政府面对的不仅是群众迫切诉求的问题,还有彼得格勒苏维埃和列宁的回归给俄国带来影响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大战仍在继续,临时政府的拖延政策为之后俄国数次危机造成秩序的破坏埋下隐患。
关胜是关羽的第几代后人:关胜与关羽没有关系(虚构的)
关胜不是关羽的后人。据《三国志》记载,关羽杀死了庞会的父亲,在蜀国灭亡后庞会为了找关羽报仇,庞会杀死了所有关羽家族的人。由此可见,关羽大概是没有后代的,而关胜声称是关羽的后代,甚至穿着和关羽一样的衣服。关胜可能只是利用关羽的名气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为自己的仕途铺路。当然,这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一、关胜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1:59:310000明明可以取而代之 曹操却并没有这样(明智之举)
曹操在当年明明是可以去做皇帝的,但却没有取而代之,反而让儿子登位。在历史人物之中,曹操这个人物则是具有争议的,虽然是被称作是一代枭雄,但人品方面却很难被认可,性格也并不是特别的好,在当时的国家之中,曹操则是属于说一不二的人物,虽然身份并不是最大的,但拥有的权利却比汉献帝还要厉害,掌握了当时所有的权。没有取而代之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2:12:530000古代凌迟处死过程残忍 将人千刀万剐活活疼死(惨无人道)
其实在如今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就可以看到那些古代的出现过的刑罚,我们会看到那些权利高的皇帝们经常说“来人,把他拉下去凌迟处死。”这种话,听起来到十分平常,但是你要是真的了解到了凌迟处死这种刑罚之后,你就会知道这种酷刑有多么惨无人道,并且凌迟处死的过程更加惨不忍睹,下面一起来看看。一、古代凌迟处死过程残忍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0:23:330001成吉思汗有多少钱 据说他是史上最富有的皇帝
成吉思汗有多少钱,在中国悠远的历史中,最富有的皇帝就要属成吉思汗了,他是蒙古族的开国皇帝,一生经历无数次的战斗,其战利品价值不可估计。下面就让探秘志小编来详细介绍下史上最富有的皇帝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忽必烈。第一:成吉思汗蒙古国开国君主、原名铁木真的成吉思汗(1162-1227),是我们都熟悉的。他的部队野蛮残酷,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不言而喻。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5:150001刘协为何不杀曹操夺回权力?权臣与皇帝是如何相处的?一文说清楚
公元200年,衣带诏事件爆发,曹操诛杀了国舅董承,不顾汉献帝刘协的求情,处死了尚在怀孕的董贵人,如果衣带诏事件属实的话,那曹操与刘协之间的关系开始激化,此时离曹操迎立汉献帝不足4年。身为曹操手中的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处处受制于曹操,原本从李傕、郭汜手中逃脱,本以为可以迎接新的生活,但一不小心又被曹操控制,从刘协一生的经历来看,他很聪明,但为什么刘协就不能杀了曹操夺回权力呢?我要新鲜事2023-09-24 20:09: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