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94

他年入百万却执意出家为僧,妻子失望离婚:爱你情深,愿再无来世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1:271

自古以来,终南山就是隐居圣地,因为临近长安的地理位置,这里是直通朝野的“终南捷径”。直到现在,终南山中大大小小的茅棚和山洞中,还有人数不少的隐士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汉学家比尔•波特曾深入秦岭终南山之中,寻访山中的隐修。

根据寻访所见所想,他整理出版了《空谷幽兰》一书,书中记载,终南山中现在仍有5000多名修士。

(比尔•波特在终南山)

这些修士之中,有一心修行的出家人,也有失意逃避的年轻人,这其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本文的主人公刘景崇,也是终南山隐士中的一员。

1976年生于广东新兴县的刘景崇,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小子。家住农村的他,每天和家人从早到晚辛苦忙碌,几亩薄田的产出,是他们一家的生计来源,而这些也只能保证温饱。

家里人虽然也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有出息,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奈何庄稼地里,刨不出多余的钱供刘景崇读书。

因此他早早就辍学在家,帮家里分担生计,直到18岁那年,才开启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那时候社会高速发展,百业俱兴,村里的年轻人都纷纷到城里打工。虽然照样辛苦,可打工所得的报酬,远远比留在家里,跟庄稼死磕强得多。

看到这些,刘景崇也动了心思,就跟家里商量也去打工。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刘景崇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来到了广东佛山。

初到商业重镇佛山,从农村出来的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处处碰壁,晚上只能窝在公园的长椅上过夜,几乎沦落到了乞讨的地步。

还好命运最终还是眷顾了他,让他找到了一份服装销售的工作,这是他事业成功的开始,但这也是非常艰难的开始。

农村小子初到城里,又是需要与人交流的销售工作,困难可想而知。刚开始他的工作进展得很不顺利,一连几个月,几乎没有销售额,这让他怀疑自己当初来到这里是不是错了。

但是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一步步从销售小白走到销售冠军。

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被公司提拔任命为销售经理,日子逐渐过得好起来了,他在佛山也有了一席之地,买了房子,把家人接到城里团聚。

有了成就的他并没有满意,很快就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直接应聘上了总经理一职。

2000年公司上市后,综合各项补贴和分红,在许多普通人还挣着几百块一个月的薪水时,他的年薪已经达到百万。

(出家前的刘景崇)

除此之外,他还和朋友合办了另一家礼品公司,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公司第一年收益就超过了500万,加上原有的薪水,年纪轻轻的他已身家不菲。

这时候的他意气风发,娶了年轻漂亮的老婆,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人生圆满,生活富足。

那么,处于事业人生巅峰的他,为什么会放弃人人艳羡的生活,选择到终南山中做一个隐士呢?

出家之前的刘景崇曾上过一期访谈节目,那时候他已经修行了很久,节目上的他语调平缓,神态安然。

他在其中提到自己的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样,挣钱、结婚。

这方面他做得比大多数人要好,三十多岁功成名就,家庭美满,然而他自己有没有因为这样的生活,感到幸福和满足呢,答案是否定的。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财富给他和家人带来优越的生活享受,却没有带给他内心的宁静。

工作上的频繁应酬,让刘景崇的精神无比疲惫。忙碌的生活,让身体也亮起红灯。

而且因为工作繁忙,和家人交流不多,他的家庭关系也不是十分融洽。一心追求物质的妻子,更不能给他精神上的慰藉,这一切都让他越来越疲惫。

在这期间,他读过佛教的一些书籍,对于出家人的精神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也曾经看过一本关于终南隐士的书,隐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打坐诵经的简单生活,更让他心生向往,这些都让他的精神世界起了变化。

终南山自古就是佛教兴盛的地方,佛教八大祖庭,这里独占六个,秀美的山景和云遮雾绕、自带仙气的环境,吸引了无数的隐士高人隐居山里。

隐士们或是为了修行,或是为了远离世间烦恼。不管他们来的目的是什么,连绵纵横的群山以宽广的怀抱接纳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给了刘景崇近距离接触终南山的契机。因为公司要拍一个关于中医和道医的宣传片,刘景崇跟着来到终南山,在山里呆了两个月。

这段时间,他住在山里的道观,每天在山里穿梭,体验他向往过的生活,没有应酬和电话,让他这两个月过得无比舒心。

结束拍摄后回到佛山,回归城市的喧嚣,迎接他的还是生意场的酒桌饭局和忙不完的工作,身边的妻子一如既往地追求房子大一些,车子好一些,跟山里的舒心日子相比,巨大的反差使得刘景崇非常怀念在终南山的生活。

2013年9月,刘景崇第二次踏入终南山。这次,他在山里盖了座茅棚,踏实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隐居生活,每天诵诵经、喝喝茶。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没有过多的欲望,也就没有过多的烦恼,日子越过越自在。

(刘景崇)

跟温暖的广东不同,北方严寒的冬天对他是个考验。但就算每天冻得瑟瑟发抖,三餐简陋,他依然怡然自得。

经历过这些,也更加坚定了他出家修道,隐居终南的决心。

然而他这次的隐居没有多长时间,仅仅半年就不得不回到了佛山,合作伙伴为了留住他,不惜斥巨资,给他在广东复制了一个“终南草堂”,希望他留在广东修行。

虽然物质条件比以前更好,新盖的草堂也十分精致,可他总觉得这里比终南山中少了一些格局和气韵。一年多后,他毅然辞去所有职务,又回到了终南山。

这次,他直接找到了之前结识的绍云法师,请求他为自己剃度。佛教讲究缘分,他回忆初见绍云法师时这样说道:

“机缘所至,我见到绍云老和尚后,一下子感觉慈祥的老人犹如外公一样,心生欢喜。”

佛度有缘人,绍云法师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2015年8月3日,在安徽褒禅寺正式为他剃度,并赐他法号“衍定”。

至此,他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刘景崇的剃度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不仅陌生人对他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就连他的家人也无法接受。

原本家里以为他第三次去终南山不过是图个新鲜,就像以前一样,换个心情,呆上几个月就回去了,可是没想到他不但没有回头,反而决定正式皈依。

父母苦劝不听之下,气得要和他断绝关系。

妻子也不理解,带着儿子追到山里,苦苦求他放弃出家的想法,重新回归原来的生活,可他都不为所动。

他神色平静地面对着以泪洗面的妻子,自始至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经卷。

最终,失望的妻子寄来了离婚协议,告诉他:“我爱你如此之深,你离去却如此决绝,你没有错,我也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之间的相识,愿再无来世。”

父母与儿子也不愿意认他这个亲人,他把自己挣来的财富做好分配后,断了自己最后一丝红尘牵挂,毅然踏入自己的世界,隐居终南山至今……

比尔•波特在他的《空谷幽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想要,而只想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在云中,在松下,在尘埃外,靠着月光和芋头过活。

除了山之外,他们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暝之时的片刻小憩。

这是比尔•波特深入终南山,和众多隐士近距离接触之后得到的结论。

隐居终南山的众多隐士之中,他们入山的原因也有很多,有想找个清净地方,继续修行的,一心向道的出家人,虚云法师就是他们的代表,他们一辈子隐居茅棚,闭门苦修,最终开悟得道。

也有继续走“终南捷径”的人,他们用田园山水吸引眼球,标榜自己的诗意栖居,获取关注,进而达到赚取收益的目的。

还有就是像刘景崇这样的,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的群体。事业的成功,使他们在追求财富的路上,失去了曾经的满足感。

在物质财富无法让他们满足的情况下,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满足,追寻更高层次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所思考的,人生的意义。

在他们的世界里,已经得到过、享受过优越的物质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厌倦了这种高物质生活,也厌倦了随着高物质生活产生的,一系列的人际关系。

他们就开始向往最原始的,简单的生活,于是,终南山的隐士生活就成了他们最终的满足。

就像安徒生的童话里,最圆满的结局,是王子和公主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里,归隐田园总是士大夫们最终的追求,他们在文学作品里,往往流露出对山水田园的向往,从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王维在蓝田的辋川别业,到金庸武侠的归隐结局,中国的文化里这种传统的观念里,山水田园是最受推崇的圆满结局。

不知道刘景崇是不是也受了这个影响,以书本、佛家为启蒙,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

(衍定和尚)

作为个体,他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员,家庭的一员,也有人诟病他。他虽然留下了充足的财富,但是抛弃自己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