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739

作为英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航运枢纽,伦敦有怎样的发展变化?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4:430

#历史开讲#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欧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作为英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航运枢纽,伦敦在此期间受益明显。

凭借区位优势,其贸易吞吐量大幅增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在消费品流通的过程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英国的消费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为伦敦本地以及来自四面八方前来的民众提供了应有尽有的购物选择。

在近代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几乎所有的进出口货物都集中在此装卸,随后分销至全国各地。不论是从印度和中国等地流入的茶叶、陶器、棉布、香料、染料和糖等货品,还是从大西洋贸易圈流入的朗姆酒、咖啡、可可等物产,亦或是北美运来是烟草、小麦、油料、皮毛等原材料,在伦敦都不会出现难以寻觅的情况。

由于丰富多样的日用品和手工原材料从海外大量运输到伦敦,消费品的价格变得十分低廉,一些从前仅为贵族阶级享用的物品逐渐成为大众家庭的必需品。例如,茶叶价格逐渐下降,一些普通市民也开始以茶作为日常饮品,茶馆和咖啡馆也逐渐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休闲去处。

此外,作为英国本国最重要的手工业中心,伦敦当地生产出的种类繁多的手工业制品同样也占据了市场,为满足本地民众的消费需求做出了大量贡献。此外,根据英国人口史当中所列的统计数据,伦敦人口自17世纪中期以来大幅增长,仅在1750年就占据了英国人口总数的11%,截至19世纪初,达到了近90万。出于对生活必需品和手工业制品的需求,大量的人口拉动了消费,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扩张。

伦敦零售商店的发达便充分说明了这一切。在许多购物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店铺的货架,或者通过门口装饰精美的玻璃橱窗展现给过往行人。从果脯、奶酪、火腿和面包等各类食物,到衣物、皮靴、瓷器在内的生活用品,几乎没有在伦敦难以寻觅到的商品。新奇时尚的货物充斥着整个伦敦消费市场,并通过商店等各种媒介,以购物的方式将快乐传递到每一位消费者身上。

18世纪的伦敦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多样性令参观者眼花缭乱。商店的玻璃展示柜后堆满了商品,熙熙攘攘的码头布满了高耸的桅杆,渡轮,妓院,危险而沉重的招牌,医院,数百家咖啡馆,数百家小酒馆,数千家啤酒屋和出售白兰地酒的商店,3所犹太教寺庙以及300座尖顶高耸于其他建筑之上的教堂。有些房屋的上层突出,甚至几乎与对面房屋的上层挨在一起。

还有位于城中各处的几十个市场,包括售卖鱼和煤的比林斯盖特市场、售卖蔬菜的考文特花园市场、售卖肉类和皮革的利登霍尔市场、贩卖牲畜的史密斯菲尔德市场,以及其他许多交易干草、樱桃、苹果和布匹的集市。此外城中还有大量存在的流通图书馆,尤其是伟大的圣保罗大教堂,其巨大的圆顶构成了伦敦的城市天际线。

作为国家对外展示的窗口,伦敦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还不断向外散播开来,引起了各地消费者们忠实热切地模仿,牢牢占据了英国时尚阵地的前沿。同时,其在消费品的流通集散和消费信息的传播方面也有着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消费空间的扩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随着城市复兴的到来,伦敦城内的街道不仅变得更加宽敞干净,而且各式各样的新型消费、娱乐场所也借此机会得以兴建,使得伦敦的消费空间不断扩大。购物与休闲开始成为了人们获取快乐的方式,并随后蔓延至整个英国社会,上下各阶层都沉浸在热衷享乐的氛围之中。

在此期间,各类消费和休闲娱乐场所星罗棋布般地涌现,从多方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交方式,同时也为英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注入活力。由于商店、酒馆、咖啡馆和剧院这几个新型消费空间分别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不同阶层的旺盛需求,同时也代表着英国近代早期消费观念“去道德化”的最新成果,故而本章选取这四个典型的消费空间予以阐述。

以往的零售史家一般认为,与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大发展相类比,城市的、创新的和“大规模”的变化才能够被称作是英国和整个欧洲的“零售业改革”,在这一巨大飞跃之前产生的任何变化都是微不足道的,并且处在一些黑暗、返祖和落后的零售环境中。这种观点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7世纪后期以来,具有现代意义的零售商店逐渐取代传统的市场和集市,成为人们购买食物与生活用品的主要消费场所和零售行业的主要形式。这种发展趋势最早始于伦敦,若朝前追溯,从16世纪中叶以来就在那里进行的非常顺利,并随后蔓延至其他的省会城镇,甚至许多小村庄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这些商店不仅能够提供包括小刀、针头、牙签、眼镜、帽子、酒壶、锡盘、布料等日用杂货,而且还出售蔗糖、咖啡、茶叶、烟草、瓷器、丝绸在内的进口商品,并且还能为人们提供钢笔、墨水、纸张、书籍等文化用品,几乎囊括了周边居民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

为了招徕更多的顾客,店铺门口被巨大的玻璃装饰的精致华美,丰富多样的新奇商品陈列在明亮的橱窗后面,从各个角度吸引着过路行人的眼球。与此同时,商店内部也被装饰的宽敞明亮,镜子和展示柜台得到了广泛运用,购物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高雅的社交文化活动。

然而,零售商店的兴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传统市集的衰落过程见证了它的日趋完善。作为周边地区和内陆人口的供应点,城镇本身就是一个受到附近乡村土地和人口滋养的巨大市场。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进步,乡村和城镇之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和原材料供应链,人们将农副产品定期运送到城镇的市场中出售,并用所得的财物换取他们无法自行生产的餐具、成衣、酒水、香料等一系列生活用品。由于城镇聚集了来自各个行业的手工业者,能够制造出种类齐全的产品,加上农村剩余人口的大量涌入,城镇的服务行业也日渐兴旺,使得其内部产生了庞大的需求,城镇市场的重要性因而变得愈发显著。

近代早期以来,在英国的城镇体系当中,有超过700个城镇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除了首都伦敦这个“庞然大物”之外,这样的城镇包括各郡的首府以及具有行政功能的城镇,如巡回法庭的所在地,此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制造业和港口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中心城镇。

尽管规模和发展程度不一造成了每个城镇的集市数量有所不同,但其中至少都具备一个及以上的定期贸易市场,有的甚至常年开市。市场不仅是商品零售的主要供应渠道,同时还为人们提供大规模批发和半成品加工的服务。

在市场的摊位里,人们不仅可以购买到来自周边地区的新鲜蔬菜水果与丰富的水产、肉类和家禽,服装和其他生活用品也同样触手可及。同时,市场中通常还有许多酒馆和作坊,面包房、皮革坊、裁缝铺等各种类型的作坊不但售卖产品,而且也代顾客加工各类生活所需品,小酒馆也能够为客人提供一些简单的饭食。然而,市集所具备的种种功能虽然看似十分完善,但实际上也存在很多客观上的缺陷。

因距离较远且道路条件落后的缘故,人们前往集市往往至少要花费一到两天的时间,交通成本较为昂贵。加上集市并非常年开启,周边人口在各种因素的限制下无法方便快捷的前往集市购买商品,赶集有时候成为了一件劳精费神的事情。同时由于部分城镇专业化性质较强,能够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范围相对有限,难以满足部分人群的特定消费需求,使得他们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其它邻近的城镇。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