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汗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中央集权政策,及其发展变化
#历史开讲#
窝阔台汗去世后,蒙古汗廷的政局经历过一段时期的政治动乱,之后贵由继承汗位,但其在位三年就突然暴毙。
然而贵由汗在对“诸王、贵族的赏赐数目和慷慨程度上,却远远超越了他的父亲。”同时贵由汗沉溺于利用斡脱商人开展商业贸易,并向斡脱商人借贷大量的财物,因而此后回回商人们开始对蒙元宫廷产生影响。
蒙哥汗即位后,一改贵由汗统治时期蒙古政权之陋习,如修《元史》者评价蒙哥汗曰:“帝刚明雄毅,沉断而寡言,不乐燕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不许之过制。初,太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

至是,凡有诏旨,帝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终不自厌也。”由此可见蒙哥汗之品行,及其为政风格。蒙哥汗“御群臣甚严”,事必躬亲。
蒙哥汗在位期间,其极力强化大汗的地位与权威以及施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此外,他还实施了加强收地方财权于中央的各种财政举措蒙哥汗“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他国所为,”即不太愿意接受外来被征服地区文化来对祖宗之法进行改造,故而对于中原汉地之法制,也并不是积极推崇。
蒙哥汗在将权力集中于中央的同时,为了确保筹集对外征服战争中所需的物资,在其继位之初便对辖区内的民户进行人口普查。如“宪宗初年,括户余百万。至是,诸色占役者大半,”蒙哥汗的扩户举措,旨在核查地方户口,完善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中央稳定的财政收入。然而此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官员与诸投下主伺机征收地方民户赋税的行为而遭到反对。

除此之外,蒙古汗廷对新占领中原汉地的赋税征收方面,宪宗五年(1255),蒙古政权在此地区始行包银之法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汗廷虽在京兆地区设立交钞提举司,并开始发行交钞,然而这些纸币的流通范围应该很小,在汉文的史籍中,也没有发现明确指出此时交钞的流通范围的记载,以及民众将交钞用于支付科差与赋税的案例。
此外,蒙哥汗还通过削减对诸王、贵族等投下领主的赏赐,以减少朝廷的财政开支。如进一步完善元朝的官僚体制,以及限制诸投下主在其封地内的财权。对中原汉地的民众进行扩户,完善政府的户籍管理制度。为确保中央的财政收入,蒙哥还下诏“征逋欠钱谷。”

同时蒙哥汗还对地方施行施行钩考、理算之策,以保障对地方财政事务的有效管控与监督。蒙古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中央钩考、理算地方财政事务决策与运行的案例,应属于宪宗七年(1257)十一月,蒙哥汗派遣阿蓝答儿等人,前往忽必烈所经略的京兆、怀孟等汉地,对当地的财政事务决策与运行,进行钩考、理算。
李治安认为此次蒙哥汗派遣阿蓝答儿等人,前往忽必烈所经略的漠南汉地进行钩考、理算举措的目的,最为主要的是“重新使得朝廷(汗廷)取得对河南、陕西等地区的财政事务管控。
而此次蒙哥汗所施行的钩考举措,对于忽必烈中统建元后,元廷施行的定期或不定期地派遣使臣,前往地方钩考、理算地方财政事务决策与运行措施的形成影响巨大。”李治安对于蒙哥汗的此次钩考举措所取得的成效,及其产生深远影响的评价。此次蒙哥汗实施的钩考、理算举措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在忽必烈建元之后,元廷所制定和施行的监督地方财政事务运行模式,仍然深受此策的影响。

如元廷会定期或不定期向地方派遣使臣,对地方各级政府进行钩考钱谷、理算财赋等,来监督地方财政事务的决策与运行。
学界大多学者将此次蒙哥汗施行的钩考忽必烈所经略的中原汉地的财政事务的举措,视为蒙哥汗打击汉法以及削弱忽必烈在中原汉地势力的行为。然而蒙哥汗的此次施行的中央针对地方的越权举措,所采取的各种钩考、理算等行为,也是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财权的中央政府行为,故此我们不能仅以中央政府是否行汉法,来判断所施行的财政政策之利弊。
唐朝75岁将军守土有功,拒绝封赏只要6个美人,4年后发现真高明
公元773年冬月,唐代宗的朝堂之上。端坐在上方的君王,一遍遍地向群臣强调着一位将军立下的汗马功劳,言辞间是止不住的喜悦之态。说至慷慨激昂之处,唐代宗甚至不顾君主威严,催促有关部门加快办事流程,他要让台下那位所立将军尽早成为尚书令。面对君王如此高的嘉奖,台下当事人郭子仪将军的脸上却不见半分得意。恰恰与之相反,在明白唐代宗旨意不容拒绝的情况下,郭子仪仍执着上疏,恳请皇帝收回成命。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0:15:100000清朝没有手机 电视 百姓靠什么解闷 有什么重要的娱乐项目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娱乐选择多种多样,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成为主流。但在这些电子产品问世之前,人们是如何打发闲暇时光的呢?特别是在清朝时期的宫廷,一些宫妃和王公贵族都培养了一种特殊的技能——打牌。麻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曾在中国古代广泛流行。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清朝的作者曹雪芹就描绘了人们打牌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打牌的热衷。我要新鲜事2023-12-06 19:53:4500002002年朱镕基在香港演讲,透露很少题词的原因:字写得不好
领导题词,曾经是广泛存在于中国社会的一种现象。从鼓励鞭策、树立典型,再到除旧布新、展示形象,题词几乎是官员、社会名流必不可少的一种礼仪性活动。不过对曾位居共和国总理高位的朱镕基来说,题词题字就如同收受礼物、吃拿卡要一样,是他所坚持的几条戒律之一。“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成为朱镕基身上的一张名片。甚至朋友请他题字,也被直截了当拒绝。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35:300007明初文臣陶凯的悲剧:被聪明害死的命运
在明初,朱元璋是个疑心猜忌重的皇帝,他时常猜疑身边的人是否对自己不利。许多功臣在他手下南征北战后都未能善终。然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文臣陶凯,因为太过聪明,也被朱元璋怀疑,最终遭到了不幸的命运。陶凯出生在贫苦之家,但他勤奋好学,喜欢远游交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才。早在朱元璋登基之初,他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朱元璋对他的才智赞叹不已,曾多次向他请教治国策略。我要新鲜事2024-06-10 20:52:530001隋炀帝杨广的真实历史,凿运河、开科举创万世之功(被黑化)
“隋朝”其实在我国历史最繁荣昌盛的朝代之一,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创造“开皇之治”,其疆域也是历史上最辽阔的一个朝代,但在其儿子隋炀帝杨广手中给“败落”,而杨广便在历史上落下了一个“昏君”之名,但其实杨广的真实历史并不“昏庸”,其实是被一些影视作品给误导,导致人们都绝得他是一大“昏君”,而真实的杨广其实并不“昏”。隋炀帝杨广的真实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23: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