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中,我军为何伤亡较大?战后许世友两句话道出原因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曾经亲密无间的“同志加兄弟”反目成仇,昔日的小徒弟越南与北方的老师傅中国分道扬镳,并屡屡挑起边境事端、暴力驱赶迫害无辜华侨,四处向外扩张,俨然一副东南亚霸主的姿态。
为了打击越南这个所谓“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嚣张气焰,保卫南部边陲,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对来犯的越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
持续一个月的战斗强有力地重创了越南的军事力量,完美地配合了柬埔寨人民反抗越南侵略的斗争,使得越南成立“印度支那联邦”的美梦破碎。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此次作战伤亡颇大。据昆明军区编写的作战总结数据,参加战斗的解放军及民兵共6954人牺牲,21000多人受伤。
而关于伤亡重大的原因,除了训练不足以外,指挥广西战场的许世友将军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总结分析。
在许世友的眼中,中国军队伤亡如此之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曾经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武器装备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关键。但是装备质量好坏确实可以对一场战争的伤亡情况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热兵器时代更是如此。
在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与越军之间在武器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当时解放军一个普通步兵班主力武器为著名的“56枪族”,包括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及56式轻机枪。
而越军方面则是标准的中苏美“三国杂烩”,既有不少来自中国的56枪族,也有从美国人那边缴获来的精良美式装备,但主要还是以苏联武器为主,其中步兵班大量装备“akm”系列自动武器。

整体上来看,中越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都曾接受过苏联的援助,在武器装备上师承一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苏联烙印。
中国的56式枪族源于苏联大名鼎鼎的ak枪族,越南军队同样以苏联进口的akm系列武器为主。
既然师出同源,为啥中国武器还会逊色于越南?原来,中国的武器主要来源于50年代苏联给予的技术,从生产的图纸到枪械的技术数据、生产设备都是苏联过时的版本。
由于中苏关系在60年后迅速走冷,中国无法获取苏联更先进的武器。
而越南呢,却凭借同苏联亲密的关系而拿到了更优秀的苏联武器。

以越南akm自动步枪为例,这款武器和中国的56冲锋枪同样源出于AK47自动步枪,但前者是ak47的改进版(1959年苏联开始投产),射击精度更高,故障率更低,有效射程更高,整体上较之原先版本有了不错的提升。
而中方的56式枪族在失去了苏联技术、材质来源后,所使用的国产材质有一定下降,无法像苏联那样大规模量产优质的枪用合金钢,导致后来的56式品质较之苏联原版有了略微下降。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离开了苏联,中国自己的武器就无法升级换代?
事实上,中国在六七十年代自力更生思想指导下,曾经在国产装备研发上投入了大功夫,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国产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就是其中的代表。
可惜的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了78年不得不大规模停产并撤装这款步枪,所以在中越战争开始前,我方部队的主要步兵武器仍然是以56式半自动、“56冲”为主。

在对枪械要求极高的越南热带丛林当中,中越两国步兵武器的这些差距很快被放大出来。
由于越南的气候酷热潮湿,在高强度的使用频率下,中国的56式枪支更容易出现锈蚀、枪管发红的现象,不如越军武器使用寿命更长、也不如他们的顺手,这就使得我国步兵在与对方步兵对战时,时常处于不利态势。
此外,越南的武器库装备有不少美式精良装备,包括在美越战争中大显神威的M79榴弹发射器,这种武器能够强有力增加小单位步兵的支援火力,一个有经验的射手能够在400米的距离上轻松击中目标。

除了轻武器,部分重武器在越军最新苏式武器面前的表现亦不理想。解放军的59式和69式坦克存在防护力不足的缺陷,当越军使用苏式40火箭筒时,就很容易击穿这些装甲薄弱的坦克,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武器上的优势,成为了越军在同解放军的局部对抗中不落下风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对越反击战属于正义性质的战争,但受黎笋集团的错误宣传,越南人民对解放军的到来有着极其强烈的敌意,全民被动员起来参与到战场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中越边境的越方正规军虽然只有10万左右,但民兵数量就有8万,更不用说那些随时偷偷放黑枪的老太太、未成年孩子了。

据了解,越南民兵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越共一大决议组建民兵组织,在抗法、抗美的战争过程中,越南民兵快速壮大。越南规定,男子15至45岁、女子15岁至婚前一律参加民兵,不参加者罚款或送至劳教。
长期的战争为民兵提供了充足的实战训练、弹药补给,一个普通民兵大队就配有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70支,手榴弹、火箭筒等轻武器,其战斗力同正规军相差无几。
据参战老兵回忆,尽管解放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不少越南的大人、小孩、妇人都用不同的方法偷袭我们,打得嬴的时候是全民皆兵,打不嬴就化整为零,变成老百姓,到晚上就来偷袭。”
从放黑枪、送水送甘蔗毒死战士到射杀伤员和担架队,这些深得游击战精髓的越南人对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抗美援朝战争后,除了对印反击战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外,我国缺少较大规模的战事,这就使得相当多的基层士兵和指战员一下子未能完全适应突如其来的战火考验。
更为严重的是,自60年代中期开始,正常军队训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当时,每天的军队训练时间一度只剩下了一小时的“天天练”。
根据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张震将军回忆,他在临战前曾视察了某英雄团连队,发现这里的训练情况十分不理想。
117人的连队,在扩编后只进行了18天的军事训练,射击打过3个练习的有42人,至于班的战斗训练,全连只有32人进行过,不少基层干部对于部队战斗力心中没有底。
除了刀枪入库、训练松弛的问题外,部队规模过于臃肿也是一大问题。对此,邓小平曾在中央军委会议上尖锐指出:“肿、散、骄、奢、惰,第一个字就是肿!”
在最巅峰的1969年,解放军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31万人,有限的国防经费被“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自然挤压了其他武器研发方面的费用。
与之相反,越南自从建国开始,就几乎处于年年打仗的状态当中,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加之常年在苏联、中国这两位老大哥悉心的指挥教导、无私的武器援助下,整体军事实力在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

需要指出的是,越军师承中国,以弱打强的游击战战术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
在正面战场上遭遇过于强大的敌人时,越军往往避其锋芒,并迅速化整为零,化军为民,转移到险峻的地方悄悄伏击敌军,或者集中兵力在夜晚突然发动袭击。
在中越战争开打前,越南不仅编练了一支具有2000多辆坦克装甲车、近3000门85毫米以上口径大炮、100多万人的正规陆军,还拥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庞大民兵部队。
黎笋集团叫嚣:“为了打败北京,要做到每个人是一个战士,以少胜多,以弱打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大规模军团作战,要走出国境,深入热带丛林,对后勤的考验十分巨大。整体上来说,解放军后勤保障基本到位,但是在反击作战时仍然暴露了一些问题。
据张震将军回忆,在战前的一次抽查中,弹药的质量并不理想。有些弹药一发出去就成了“臭弹”,手榴弹甚至有三分之一不能爆炸。
后来自卫反击战之所以推迟到2月中旬,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便是要进行充分的临战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越南黎笋当局长期奉行“要大炮,不要大米”的政策,多年来穷兵黩武,所以越南北部尽管有着丰富的林业矿产资源,却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
农业歉收,粮食奇缺,以至于越南城镇里面的粮食商品还是我国援助的物资。这样就使得解放军难以直接就地筹措粮草,对物资供应带来不小的困难。
根据参战老兵回忆,他们在生活上都是主要依靠吃压缩饼干为主,有时也供应一些肉食、罐头,但新鲜疏菜很少吃到。
另外,部队通讯水平还停留在50年代,相当多的连以下单元缺少无线电通信器材,只能依靠原始的小喇叭、手旗进行沟通。
以67团2营的一次行动为例,该营在突击过程中遭遇到了越军的一个连,指挥官随即越级请示是否就地歼灭。
可通讯在此时恰好出了问题,原本许世友的命令是要求全部消灭。可在糟糕的通讯系统下,这道命令传到2营时竟然变成了“就地坚守”,硬生生地错过了一次消灭敌人的机会。
再者,参加本次战役的解放军不少来自气候相对干燥的北方平原,对于南方潮湿的丛林作战适应性较差,丛林山地地形本身就易守难攻,对于以逸待劳、主场作战的越军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

战争结束之后,许世友面对巨大的伤亡,总结其中的原因,无外乎几点:装备落后、越南全民皆兵、训练不足、地形不适应、后勤压力大。
毛泽东曾经说过,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尽管我军在此次反击战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是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却引起了解放军的高度重视,并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了一连串针对性的军事改革。
首先就是纠正过去过于重视“政治挂帅”的错误,军队建设的目标被确立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在此目标下,更先进的装备、协同作战战术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被提上桌面,一些旧的兵种陆续消失,山地战部队、气象兵等新兵种应运而生。
特别是有鉴于反击战中军队过于臃肿的问题,军队开始了大规模裁军,到了85年,军队人数减少到了300万,解放军变得更加精简强干,军队素质得到提升。

在80年代的几场小战役当中,军队现代化的成果很快便得到了充分检验。全国各大军区轮番上阵,于老山、者阴山等地进行了持久的攻防战,将“两山”变成了我军的“练兵场”、越军的“放血槽”,越军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不得不向中方认怂,从柬埔寨狼狈撤军,其国内好战派从此失势......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西汉匡衡借光读书终成大学问家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相信在大家小的时候,是老师们经常跟我们讲的故事,那么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大家还记得吗?西汉的匡衡,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油灯,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助隔壁透过来的光看书学习,最终不负众望,成为一代大学问家。一、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西汉)成语:凿壁偷光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27:380006古代要求女子是处女 如何才能辨别(辨别处女)
古人辨别女子是不是处女可以用滴血跨火盆和守宫砂等方式。古代的这些人在结婚之前如何能够判断女人是不是第一次,除了在新婚之夜上的落红之外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办法,比如说在进家门之前的跨火盆,在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如果新娘子在跨火盆的时候,火盆里面的灰没有动那说明这个女子就是纯洁之身,但如果火盆里的灰都被吹了出来那说明这个女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可能就会被终止婚礼。滴血验证我要新鲜事2023-11-07 21:17:490002关羽的后代怎么样了:可能无后(文学作品中认为有后代)
自从罗贯中写出了《三国演义》后,那些三国时期相关的历史知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我们也才有机会了解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虽然这本书中有一些虚构的东西,不过大部分还是根据历史来写的,关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名将,那么他的后代怎么样了呢?关羽的后代怎么样了我要新鲜事2023-05-12 20:59:060001关羽出土后的死尸照片是什么样子:陪葬的两名女性的身份
关羽出土后的死尸照片中,关羽的尸体并没有什么异常。比较奇怪的是棺椁中的其他东西,包括与关羽尸体埋在一起的两个陪葬的女性的尸体。学者们在关羽的古墓中不仅发现关羽的尸体,还发现青龙偃月刀,还有陪葬的两具尸体。这两具尸体明显是女性的身体,而关羽的肉体已经消散,只有骨架剩在棺材里,衣物也非常破烂。一、陪葬的两名女性的身份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52:530000犹太人是哪国人?是民族没有特定的国家(以色列以犹太人为主体)
大家都知道犹太人,他们在二战之中的遭遇非常的凄惨,差点被灭族,那么你知道犹太人是哪国人吗?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犹太人呢?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下其中的原由吧。犹太人是哪国人犹太人是民族,广泛的分布在世界各国,并没有特定的国家,只不过在1948年,以色列建立,大部分人口是犹太人,以色列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所以并没有犹太人是哪国人的说法。世界为什么讨厌犹太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7:10: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