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中,我军为何伤亡较大?战后许世友两句话道出原因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曾经亲密无间的“同志加兄弟”反目成仇,昔日的小徒弟越南与北方的老师傅中国分道扬镳,并屡屡挑起边境事端、暴力驱赶迫害无辜华侨,四处向外扩张,俨然一副东南亚霸主的姿态。
为了打击越南这个所谓“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嚣张气焰,保卫南部边陲,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对来犯的越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
持续一个月的战斗强有力地重创了越南的军事力量,完美地配合了柬埔寨人民反抗越南侵略的斗争,使得越南成立“印度支那联邦”的美梦破碎。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此次作战伤亡颇大。据昆明军区编写的作战总结数据,参加战斗的解放军及民兵共6954人牺牲,21000多人受伤。
而关于伤亡重大的原因,除了训练不足以外,指挥广西战场的许世友将军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总结分析。
在许世友的眼中,中国军队伤亡如此之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曾经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武器装备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关键。但是装备质量好坏确实可以对一场战争的伤亡情况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热兵器时代更是如此。
在对越反击战中,解放军与越军之间在武器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当时解放军一个普通步兵班主力武器为著名的“56枪族”,包括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及56式轻机枪。
而越军方面则是标准的中苏美“三国杂烩”,既有不少来自中国的56枪族,也有从美国人那边缴获来的精良美式装备,但主要还是以苏联武器为主,其中步兵班大量装备“akm”系列自动武器。
整体上来看,中越两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都曾接受过苏联的援助,在武器装备上师承一脉,都具有十分明显的苏联烙印。
中国的56式枪族源于苏联大名鼎鼎的ak枪族,越南军队同样以苏联进口的akm系列武器为主。
既然师出同源,为啥中国武器还会逊色于越南?原来,中国的武器主要来源于50年代苏联给予的技术,从生产的图纸到枪械的技术数据、生产设备都是苏联过时的版本。
由于中苏关系在60年后迅速走冷,中国无法获取苏联更先进的武器。
而越南呢,却凭借同苏联亲密的关系而拿到了更优秀的苏联武器。
以越南akm自动步枪为例,这款武器和中国的56冲锋枪同样源出于AK47自动步枪,但前者是ak47的改进版(1959年苏联开始投产),射击精度更高,故障率更低,有效射程更高,整体上较之原先版本有了不错的提升。
而中方的56式枪族在失去了苏联技术、材质来源后,所使用的国产材质有一定下降,无法像苏联那样大规模量产优质的枪用合金钢,导致后来的56式品质较之苏联原版有了略微下降。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离开了苏联,中国自己的武器就无法升级换代?
事实上,中国在六七十年代自力更生思想指导下,曾经在国产装备研发上投入了大功夫,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国产自动步枪——63式自动步枪就是其中的代表。
可惜的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到了78年不得不大规模停产并撤装这款步枪,所以在中越战争开始前,我方部队的主要步兵武器仍然是以56式半自动、“56冲”为主。
在对枪械要求极高的越南热带丛林当中,中越两国步兵武器的这些差距很快被放大出来。
由于越南的气候酷热潮湿,在高强度的使用频率下,中国的56式枪支更容易出现锈蚀、枪管发红的现象,不如越军武器使用寿命更长、也不如他们的顺手,这就使得我国步兵在与对方步兵对战时,时常处于不利态势。
此外,越南的武器库装备有不少美式精良装备,包括在美越战争中大显神威的M79榴弹发射器,这种武器能够强有力增加小单位步兵的支援火力,一个有经验的射手能够在400米的距离上轻松击中目标。
除了轻武器,部分重武器在越军最新苏式武器面前的表现亦不理想。解放军的59式和69式坦克存在防护力不足的缺陷,当越军使用苏式40火箭筒时,就很容易击穿这些装甲薄弱的坦克,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武器上的优势,成为了越军在同解放军的局部对抗中不落下风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对越反击战属于正义性质的战争,但受黎笋集团的错误宣传,越南人民对解放军的到来有着极其强烈的敌意,全民被动员起来参与到战场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中越边境的越方正规军虽然只有10万左右,但民兵数量就有8万,更不用说那些随时偷偷放黑枪的老太太、未成年孩子了。
据了解,越南民兵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越共一大决议组建民兵组织,在抗法、抗美的战争过程中,越南民兵快速壮大。越南规定,男子15至45岁、女子15岁至婚前一律参加民兵,不参加者罚款或送至劳教。
长期的战争为民兵提供了充足的实战训练、弹药补给,一个普通民兵大队就配有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70支,手榴弹、火箭筒等轻武器,其战斗力同正规军相差无几。
据参战老兵回忆,尽管解放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不少越南的大人、小孩、妇人都用不同的方法偷袭我们,打得嬴的时候是全民皆兵,打不嬴就化整为零,变成老百姓,到晚上就来偷袭。”
从放黑枪、送水送甘蔗毒死战士到射杀伤员和担架队,这些深得游击战精髓的越南人对解放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抗美援朝战争后,除了对印反击战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外,我国缺少较大规模的战事,这就使得相当多的基层士兵和指战员一下子未能完全适应突如其来的战火考验。
更为严重的是,自60年代中期开始,正常军队训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当时,每天的军队训练时间一度只剩下了一小时的“天天练”。
根据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张震将军回忆,他在临战前曾视察了某英雄团连队,发现这里的训练情况十分不理想。
117人的连队,在扩编后只进行了18天的军事训练,射击打过3个练习的有42人,至于班的战斗训练,全连只有32人进行过,不少基层干部对于部队战斗力心中没有底。
除了刀枪入库、训练松弛的问题外,部队规模过于臃肿也是一大问题。对此,邓小平曾在中央军委会议上尖锐指出:“肿、散、骄、奢、惰,第一个字就是肿!”
在最巅峰的1969年,解放军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31万人,有限的国防经费被“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自然挤压了其他武器研发方面的费用。
与之相反,越南自从建国开始,就几乎处于年年打仗的状态当中,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加之常年在苏联、中国这两位老大哥悉心的指挥教导、无私的武器援助下,整体军事实力在东南亚地区首屈一指。
需要指出的是,越军师承中国,以弱打强的游击战战术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
在正面战场上遭遇过于强大的敌人时,越军往往避其锋芒,并迅速化整为零,化军为民,转移到险峻的地方悄悄伏击敌军,或者集中兵力在夜晚突然发动袭击。
在中越战争开打前,越南不仅编练了一支具有2000多辆坦克装甲车、近3000门85毫米以上口径大炮、100多万人的正规陆军,还拥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庞大民兵部队。
黎笋集团叫嚣:“为了打败北京,要做到每个人是一个战士,以少胜多,以弱打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大规模军团作战,要走出国境,深入热带丛林,对后勤的考验十分巨大。整体上来说,解放军后勤保障基本到位,但是在反击作战时仍然暴露了一些问题。
据张震将军回忆,在战前的一次抽查中,弹药的质量并不理想。有些弹药一发出去就成了“臭弹”,手榴弹甚至有三分之一不能爆炸。
后来自卫反击战之所以推迟到2月中旬,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便是要进行充分的临战准备。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越南黎笋当局长期奉行“要大炮,不要大米”的政策,多年来穷兵黩武,所以越南北部尽管有着丰富的林业矿产资源,却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
农业歉收,粮食奇缺,以至于越南城镇里面的粮食商品还是我国援助的物资。这样就使得解放军难以直接就地筹措粮草,对物资供应带来不小的困难。
根据参战老兵回忆,他们在生活上都是主要依靠吃压缩饼干为主,有时也供应一些肉食、罐头,但新鲜疏菜很少吃到。
另外,部队通讯水平还停留在50年代,相当多的连以下单元缺少无线电通信器材,只能依靠原始的小喇叭、手旗进行沟通。
以67团2营的一次行动为例,该营在突击过程中遭遇到了越军的一个连,指挥官随即越级请示是否就地歼灭。
可通讯在此时恰好出了问题,原本许世友的命令是要求全部消灭。可在糟糕的通讯系统下,这道命令传到2营时竟然变成了“就地坚守”,硬生生地错过了一次消灭敌人的机会。
再者,参加本次战役的解放军不少来自气候相对干燥的北方平原,对于南方潮湿的丛林作战适应性较差,丛林山地地形本身就易守难攻,对于以逸待劳、主场作战的越军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
战争结束之后,许世友面对巨大的伤亡,总结其中的原因,无外乎几点:装备落后、越南全民皆兵、训练不足、地形不适应、后勤压力大。
毛泽东曾经说过,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尽管我军在此次反击战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是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却引起了解放军的高度重视,并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了一连串针对性的军事改革。
首先就是纠正过去过于重视“政治挂帅”的错误,军队建设的目标被确立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在此目标下,更先进的装备、协同作战战术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被提上桌面,一些旧的兵种陆续消失,山地战部队、气象兵等新兵种应运而生。
特别是有鉴于反击战中军队过于臃肿的问题,军队开始了大规模裁军,到了85年,军队人数减少到了300万,解放军变得更加精简强干,军队素质得到提升。
在80年代的几场小战役当中,军队现代化的成果很快便得到了充分检验。全国各大军区轮番上阵,于老山、者阴山等地进行了持久的攻防战,将“两山”变成了我军的“练兵场”、越军的“放血槽”,越军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不得不向中方认怂,从柬埔寨狼狈撤军,其国内好战派从此失势......
刘封孟达能救得了关羽吗:救不了(时间上来不及)
即使刘封和孟达选择出兵,也是救不了关羽的。关羽被困在麦城,是因为关羽一心想夺回荆州,但是由于吕蒙将消息封锁了,所以以至于关羽并不知道荆州城内的情况。当关羽发现整个南面都是东吴的时候,关羽就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他只能在麦城往西的方向后退,再与刘封孟达汇合。一、刘封孟达为什么不去救关羽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3:01:360000揭秘大字不识的魏忠贤,如何得到皇帝的信任?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宦官时代,这三次宦官走上历史的前端,用他们的方式干涉国家的根本。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鉴于宦官曾经造成的危害,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的第十七年,在皇宫中立了一块三尺多高的碑,上面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朝政,御者斩”。同时,还规定宦官不得担任文武官,不准读书写字。朱元璋试图以自己的一言一文约束后世的子孙,远离宦官。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33:190000马忠杀了三国一半名将是真的吗:假的(只活捉了关羽)
马忠杀害了三国一半以上的名将其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人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由于马忠杀害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极有名的将领,包括关羽在内。因此,人们认为马忠作战能力是非常强的,其居然有能力将五虎上将之一的关羽杀死。由此可见,其作战天赋之高,战斗表现之优异。除了杀害关羽,马忠甚至还将黄忠射伤,由此可见,其极为英勇。一、马忠活捉关羽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23:330000蒙古帝国和大英帝国谁更大: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
大英帝国更大。巅峰时期的蒙古帝国疆域面积为3000万平方公里左右,而大英帝国则比其多了400万平方公里左右。蒙古帝国与大英帝国所处的时代不同,分别代表了那个时期的王朝巅峰级别的辉煌成就。蒙古帝国是靠对外作战的方式拓展统治的,而大英帝国则是依靠殖民扩张的方式扩大势力的,两者都很残忍,但都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一、大英帝国势力强大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0:14:010000盗亦有道:包公去世后,盗墓界立下一条规矩:此后不准盗包公墓
(说历史的女人——第62期)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公”的人很多,但最著名的就三位:周公、关公和包公。相对而言,周公在民间的传说故事较少,而关公和包公的故事都很多,尤以包公为最。包公不仅出现在《三侠五义》《包公案》等小说中,还出现在各种评书和剧本以及戏台上,甚至是神话传说中,足见其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5:30: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