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00

1942年3万远征军惨死野人山,唯一幸存的女兵,是如何逃出来的?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07:060

200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向全国所有健在的抗日战争老战士、老同志以及抗日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而在这其中,有一位特殊的老妇人格外值得我们关注。

她就是原“国民革命军”新22师野战医院护士兵——刘桂英。

刘桂英所在的新22师跟随杜聿明,1942年撤入缅甸胡康大峡谷野人山地区,伤亡惨重。

而她在尸骨的指引下,成为了这支队伍唯一得以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在中央军委颁发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纪念徽章时,刘桂英因地址变动未能及时收到这份荣誉。

几经辗转,负责人得知她现今住在合肥市时,立刻进行了补颁。

那么,这位年逾九十的老人究竟在经历了什么,才能在伤亡惨重的新22师中活着走出野人山?

在她的描述中,我们又能见到怎样壮烈的“战争”场面呢?

(胸前佩戴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徽章的刘桂英)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1942年。

刘桂英,于1920年出生在湖南长沙。

在历史上,1920年发生过许多大事——1月10日,国际联盟签署《凡尔赛条约》,正式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6月11日,张敬尧由长沙逃跑,次日湘军占领长沙;7月14日,中国境内爆发直皖战争,皖系段祺瑞战败……

或许,在我们如今看来,这些事情不过是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尘埃,但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山。

民国的兵荒马乱裹挟着连年大旱,击垮了刘桂英的家庭。

刘桂英的父母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不得已将刘桂英送给了邻居家做养女。

寄人篱下的刘桂英乖巧懂事,在养父母的悉心抚养下过了一段安稳生活。

可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小女孩,没过多久,养父母相继去世。

无家可归的刘桂英在养父的好朋友韩叔叔的安排下,1930年进入了湖南长沙的贫女院,并在此度过了她的童年。

(湖南长沙贫女院照片)

命运一再打击刘桂英,但坚强的刘桂英并没有向命运低头。

在贫女院里,刘桂英废寝忘食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吸收知识。

那是因为在她的心中也有着鸿鹄之志——成为一名军医,到前线去保家卫国。

在贫女院刻苦学习了六年的刘桂英,1937年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长沙市湘雅医院护士助理班,学习护理知识。

而就在同年七月七号,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陷入了风雨飘摇之境,国破而山河倾。

看到报纸上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老百姓时,刘桂英心中沉寂了七年救国热情重新被点燃。

她与护士班的姐妹们一起报名了新22师,由于当时军医奇缺,她与姐妹们都被分配到了前线,成为了一名战地护士。

时间快进到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在这之后,日军加紧对东南亚的侵略,并在1942年初,将侵略矛头指向英属缅甸。

缅甸毗邻印度和中国云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对于英国而言,缅甸是守卫南亚殖民地最后的屏障;

在中国的战略部署中,缅甸的安危关系着中国西南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以及整个抗战大后方的安全。

因此,中英双方都有保卫缅甸的意愿。

(缅甸战略位置地图)

为此,中国政府在各地抽取精锐部队约10万人,组建中国远征军,准备随时进入缅甸与英军一起抗击日寇。

而就在中国积极准备的同时,英国却迟迟不肯让中国军队进入缅甸部署防守。

英国人一方面想得到中国的军事援助,同时又害怕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对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构成威胁。

英方的拖延使抗日错过了重要时机,也为后来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直到1942年2月,日军增兵缅甸占领了缅甸首都仰光后,节节败退的英方才对中国远征军放行。

中国远征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赴缅甸,他们得到的却是英军狼狈撤往印度的消息。一时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孤立无援。

(前往缅甸的中国远征军战士)

中国远征军到达缅甸后,在同古、仁安羌等地击败了日寇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在后期,由于错过了最佳作战时期、缺乏盟军支援以及将领的指挥混乱,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全面溃败。

日军乘此机会长驱直入,于同年4月28日占领中国远征军后方基地腊戍,切断了远征军回国的主要道路。

此时,再次与日军交战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牺牲,蒋介石命令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内。

由于远征军兵力分散、指挥混乱,撤退路线也十分庞杂,孙立人冒险违背蒋介石的命令,带领西线第66军分别撤退到了印度、中国滇西、滇南等地。

而只有杜聿明率领的中路第5军为向蒋介石表忠心,铤而走险地进入被视为“绝地”的缅北野人山地区,决定穿越野人山回国。

从此,3万远征军就陷入了缅甸的“绿色魔窟”中。

而刘桂英,正是这三万人中的一员

刘桂英隶属于廖耀湘的新编22师,在1942年的五月中旬,跟着杜聿明的大部队撤退进入了缅北地区野人山。

行军的一开始,刘桂英并没有重视这次撤退行动的危险性。

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她对于茂密的丛林,已是司空见惯。

她乐观地认为,只要多加注意毒蛇瘴气,便能够从野人山中安全回到国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刘桂英意识到自己误判了。

缅甸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分为热季、雨季和凉季。

从五月中旬至十月,缅甸就进入了漫长的雨季,倾盘大雨连绵不断地下,大雨日复一日丝毫不见减弱。

潮湿而闷热的天气,让士兵们的士气大打折扣。

尽管缅甸地区气候炎热、天晴时阳光强烈,但如果你身处丛林中就会发现:

密密麻麻的参天大树交织在一起,树冠庞大而多叶,严严实实地将阳光全部阻挡在丛林以外。

丛林里昏暗且潮湿,让人心里满是绝望。

那该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啊——层层叠叠的山,翻过一座还有无数座山:

郁郁葱葱的树,遮天蔽日不见阳光;蛇虺出没,蚊蚋成群,蚂蟥遍地,瘴疠横行。在刘桂英的回忆中,这片原始森林留给她的只有黑暗:

“是黑暗,仿佛走入深不可测的无底洞。”

中路第五军先前一直沿着滇缅公路前进,但滇缅公路也只是修在了丛林的外围。

至于丛林的更深处,连人徒步都很难穿越,就更别提修路了。

没有了公路,意味着第五军所有的吉普车、坦克和摩托车等机动化装备都无法深入丛林。

为了不将这些装备白白留给日军,杜聿明忍着心痛在莫的村将所有的吉普车、坦克等全部烧毁。

而在刘桂英的回忆中说道,最惨的还是一千多名伤兵自焚。

(滇缅公路)

这一千多名士兵,因为战伤或重病而无法跟随大部队前进。

他们有着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鬼的高尚志节,用宁为壮士死,不做降俘生的决心,在莫的村引火自焚,含恨而终。

或许他们只是远征军中默默无闻的一员,可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大局的人,才有如今中国的和平昌盛!

“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

(士兵们拆毁机械化设备)

对于刘桂英而言,她不仅要与大部队同时撤退,也要时时刻刻关心着队伍中的伤员情况。

为了减轻压力,她和另外四名护士何珊、陈笑风、孙月霞、王苹组成了一个护士班,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以便更好地救治伤员。

为了提高部队移动速度,杜聿明下令全员轻装上阵。

刘桂英随身只携带了四件东西:一个米袋,装了一周的粮食;一块防雨的油布;一个玻璃的罐头瓶,用来当炊具;一块睡觉用的毯子。

谁也不知道的是,饥饿很快降临了

由于在野人山停留的时间超过杜聿明的预期,部队中的粮食很快就不够了。

考虑到军心不稳,杜聿明私下叫来新22师廖耀湘,让他下令将部队所有的食品和药品集中控制。

一日三餐适时减为一日两餐,必要时甚至减为一日一餐。

但就这样持续了十天后,部队就断粮了。

那些战马和用来驮物品牛被接连宰杀,牲畜吃完后,有些士兵们将皮质的手套腰带煮烂了后吃。

而学医的刘桂英知道,这种原始森林的野果子大多有毒,于是她就地里挖野芭蕉根吃。

野芭蕉根口感不好,吃完嘴里总是麻麻的;吃多了,还会拉肚子。

甚至有时候什么吃的也找不到的时候,刘桂英就会拿着罐头煮水喝。

“森林里能吃的东西几乎没有,吃人的东西倒是不少。”

刘桂英这样说道。

在原始森林里,刘桂英最怕的就是蚂蟥。

树叶上、积水颇深的洼地里,寄生着成千上万只蚂蟥。

黑黑瘦瘦的蚂蟥就像是死神的预示者,虎视眈眈地盯着行军中的士兵们。

蚂蟥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吸附在人的身上,贪婪地吸着人血。饱饮人血的蚂蟥身子鼓起来,像一个个圆滚滚的蚕宝宝极其渗人。

(吸附在人的皮肤上的蚂蟥)

由于蚂蟥的吸附性极强,即使用手去拉拽,它的另一端也会在不停地吸血。

刘桂英后来学到了对付蚂蟥的方式——用火烤。

在刘桂英的回忆中,有次她将双腿放到火边烤,竟滚落出数十只蚂蟥,让她心有余悸。

可真正的危险,还正在酝酿中。

由于此时的野人山已经进入雨季,接连的大雨天早已让森林中的土壤饱和,旱季时的山涧溪流转眼间就成为了山洪。

为了通过,部队在河上搭建了临时的木桥。

饥饿虚弱的战士们从桥上晃晃悠悠地走,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桥去。

被无情的洪水冲走。刘桂英亲眼见到洪水冲走了十多个战友。

(在洪水中艰难前进的中国远征军士兵)

大雨之后必有大疫。很快,猩红热、登革热等热带疾病开始在军队中蔓延,虚弱的战士们实在无力前进,便有人干脆躺在泥水里静静等待死亡的降临。

(油画《生死野人山》)

但在刘桂英等人的心中,救死扶伤已经成为了她们的信仰。

即使野战医院的行进速度被伤兵们严重拖慢,她们也不愿意丢下自己护理的伤员。

眼看大部队越走越远,院长只好派男兵把刘桂英等人生生拽走。

经历了种种磨难的第五军死气沉沉,刘桂英与四位小姐妹相依为命,在这偌大的丛林中挣扎着生存。

但死神依旧没有放过这个小团体,陈笑风等人接连遭遇不测。

这天,女兵们神情紧张的在丛林中赶路,大家紧紧依偎在一起,以防发生不测。

突然,一声尖锐的尖叫划破天际。

原来是走在刘桂英身旁的陈笑风大声呼救,刘桂英赶忙上前查看。

卷起陈笑风的裤腿一看,她的小腿肚上有两个细小的洞,紫黑色的血正汨汨地流出来。

经验丰富的刘桂英一眼就知道,陈笑风这是被毒蛇咬了。

但此时,身旁医药箱早已成了摆设,连常用的药都已经没有了,更不用提解蛇毒的药了。

情急之下,刘桂英只好按住陈笑风的手臂,用嘴将蛇毒吸了出来。

护士长何珊也找来了一把草药,嚼成汁沫状敷在了陈笑风的伤口处。

就这样,陈笑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蛇毒依然有遗存,使她的双腿肿胀无法走路。

为了照顾陈笑风,护士班的姐妹们越走越慢,严重拖慢了野战医院的行军速度。

尽管院长和大多士兵们于心不忍,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哲保身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们给女兵们留下了防身的枪支和弹药,就抛下刘桂英等人离去了。

五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在原始丛林中活下去的概率几乎为零。

但万幸的是,王苹的男朋友钱一平和刘桂英的男友何华特意折返回来,再加上因为一条腿而负伤无法跟上队伍的老营长加入,女兵们才能够继续前进。

为了不拖累大家,陈笑风经常坚持要求自己一个人走在最后。

而就在这天,随着夜色的加深,陈笑风心中的不安逐渐加剧,她总感觉又什么东西一直在盯着她。

一阵刺痛传来,陈笑风这才明白自己原来是被狼伏击了。

虚弱的她努力地呼救,听到声音回头看的刘桂英大惊失色,一边跑向陈笑风一边大声地喊:“狼!狼!狼!”

走在前面的男兵听到声音立刻折返,老营长举起步枪对着狼的脑袋连开三枪,

虽然没有打中,但依然伤了狼的两条腿。

受了伤的狼连忙放下陈笑风,逃回了丛林里。

但当何珊和陈桂英检查陈笑风的伤势时却发现,她脖子上的大动脉已经被狼咬破,鲜血止不住地流,竟然断了气息。

危险不容他们悲伤。

陈笑风去世后没几天,孙月霞就染上了瘴气病,随即便发烧、昏迷不醒。

刘桂英等人不忍将孙月霞一人抛下,只好用枯木和树枝搭起了简易的房子用来休息和照顾孙月霞。

孙月霞整整昏迷了三天,在她醒来后,看到大家为照顾自己而放弃了赶路。

她内心十分愧疚,甚至嗔怪大家为什么没有扔下自己自己走。

可谁又会放弃自己生死与共的姐妹呢?

孙月霞的病越来越严重了,高烧中的她出现了幻觉,在迷迷糊糊中她脱去了自己的衣服,赤身裸体地向前跑。

跑到悬崖边时,刘桂英未能及时拉住她,孙月霞跳崖死了。

队里的姐妹接二连三的出事,沉重的心理压力压垮了本就虚弱的王苹也发烧了。

这一场大病来势汹汹,王苹三天三夜滴水未进。

三天后醒来时,大家也心知肚明的知道,这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王苹的男朋友钱一平强颜欢笑;“小王的病才刚好,还需要休养几天,就让我一个人来照顾她吧,你们先向前走。放心,我和王苹一定会去找你们的。”

躺在简易担架上的王苹明白,钱一平留下也是同自己赴死。

她微笑着对钱一平说:“你跟着护士长他们走吧。”双方的情谊都让人十分感动,钱一平默默摇头,无声地流着泪。

何珊见无法劝动钱一平,只好违心地留下这一对恋人,带领着刘桂英和何华继续向前出发。

死神接着盯上了何珊。

在赶路的过程中,何珊误食了有毒的野菜,再加上免疫力下降,何珊很快便发起了高烧。

两天之后何珊依然不见好,反而情况更加严重,她开始腹泻。

由于没有进食,她泄出来的水都是黑色的并且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刘桂英知道,何珊走不出这片丛林了。

这天夜里,她守护在护士长的身边,一整夜都没有合眼。

而何珊却在天亮之际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办法看见她想念的亲人们了。

临死前,何珊紧紧握着刘桂英的手,对她说:“我们是为国捐躯的,我们为国家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如果你能回国,你一定要把我们经历的事情告诉国人。”

也许是身负护士长的嘱托,也许是磨难的锤炼让她坚定了走出去的意志,她与恋人何华相互扶持,饿了就吃野果,渴了就喝搜集的雨水。

就这样,她找寻着战友们走过的路坚持了下去。

(葬在人野人山的中国远征军的墓碑)

刘桂英在回想野人山的经历时曾说道:

每走不远就会看到战友们的尸体,后来我们就睡在战友们的尸体旁,那时候已经没有害怕的感觉,路上有时还看到上吊的人。……到后面,你不怕走错路,沿着累累白骨的道路向前走就对了。”

这是希望,也是绝望。

刘桂英沿途所见,尸体举目皆是。累累白骨成为刘桂英的指路标,万千英魂指引着她回家的路。

原始丛林中寂静无人,刘桂英二人唯有白骨相伴。

他们从最初的的害怕、畏惧到敬畏、亲切,因为这些白骨依然是刘桂英心中的战友。

八月的一天,刘桂英终于走出了原始森林到达了新平洋。

面对着开阔的蓝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刘桂英的心中终于有了逃出生天的后怕感。

还没有喘过气来,刘桂英就看到有人向她招手,原来是幸存的士兵!

战友们告诉刘桂英,盟军得知中国军队被困野人山的消息后,就派出飞机空投了饮用水、罐头、发电机、急救药品等日常必需物品。

走出丛林的士兵,大多依靠这些物资活了下来。

营地里的炊事兵听了刘桂英和何华的遭遇,十分同情,连忙给他们做了香喷喷的米饭。

刘桂英接过铁饭盒吃到米饭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她这时才敢相信自己已经获救了。

刘桂英在物资补给站休养了大半个月,在八月底前往印度蓝姆伽基地与部队会合。

刘桂英所在的新22师与新38师在印度蓝姆伽基地,改编为中国驻印军。

并于1943年到1945年与美、英盟军共同作战,取得了缅甸战场的最后胜利。

回到国内,刘桂英后,便跟随丈夫回到了安徽老家当了一名老师教书育人。

刘桂英很少提起自己参军的经历,面对子女的提问,老人也不愿多言。

只是偶尔看到电视中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新闻时,她也会默默地流泪。

在收到颁发的勋章时,曾有记者向她提问是否后悔当年参加远征军时,她坚定地回答道:

“当家破人亡时,每个人都要尽一份责任, 我们只是尽了一份责任。”

在刘桂英心中,她并没有后悔参加抗日战争。

即使时间重新来过一遍,她依然会毅然决然地参军入伍,为时代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手拿勋章的刘桂英)

躬逢盛世,与有荣焉。如今的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革命前辈流出的血与汗。

在刘桂英穿越丛林的路途中,累累白骨是她的指路标;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革命先烈的精神也是指引我们的灯塔!

参考资料:

李薇. 中国远征军在野人山留下的丰碑[N]. 中国档案报,2019-03-29(002).方军.施仲珍、刘桂英 最后的远征军女兵[J].中国老年,2018(18):30-31.蔡艳宁.略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及其失败的原因——纪念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70周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04):114-117.萧辉.护士班五姐妹只有她活着走出野人山[J].百姓生活,2015(09):8-11.

编辑:陈三金

责编:Thalia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