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05

1959年,中央工作人员在河南找到一“马夫”:毛主席请您去北京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53:1610

1959年国庆前夕,河南林县里突然来了很多人。这些人里有省里来的官员,还有北京来的工作人员,他们自称是要来找一个叫做顾贵山的人。此人是当年红军的一位团长,找到他,是毛主席本人下的命令。

这可把大家给纳闷坏了,林县是革命老区,当年参加过革命的老红军数不胜数,可不论是哪位老红军,都不像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但上级领导如此确信顾贵山一定就在林县,不论如何都要把他找出来。

可是,这个人到底在哪?到底要怎样才肯现身呢?

主席想要找到顾贵山,是因为当年要举办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顾贵山作为一名老革命理应参加,可都到这个节骨眼了,顾贵山却找不到了。

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后,赶紧打电话给中央军委,问他们顾贵山的去向。可中央军委此时也一头雾水,他们也不知道顾贵山到底在哪,只知道他几年前就离开了部队,去了农业部。

电话又打到了农业部,农业部一听,说顾贵山这个人也不在他们那里,他早就离开了,应该是去了河南,在河南的商业厅工作。

工作人员只好又给河南商业厅打电话,想不到商业厅的人也不知道顾贵山去了哪,只说他之前因为身体原因回到了农村,现在应该就在林县。

问了这么一通,总算是有了个大概的地址。可是林县虽然是个小城市,却也有十几个公社,几十万居民,大大小小数百个自然村。想要在这里找到顾贵山,简直就是从大海里找出一滴水,比登天还难!

为了找到顾贵山,中央决定派人前往林县当地。可到了地方一问,却发现连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都不知道顾贵山其人,只说县里确实有不少老革命,但没有哪个人说过他是红军的团长啊。

可是中央的工作人员多方询问才确定顾贵山应当就在林县,难道这还能有错吗?

省里来的工作人员也急了,说顾贵山是毛主席亲自发话要找的人,怎么能就这样无功而返!

县委书记杨贵更是急得汗都要冒出来了,想了半天突然想出了个主意:既然顾贵山就在林县,为什么不让林县的居民帮忙找一找呢?

话音未落,他赶紧打开了县里的广播,把事情明明白白说了出去,让大家一起帮忙寻找这位老团长。

广播播出去了,可工作人员的心里还是没底,如果当地没人认识顾贵山呢?如果他之前改过名字呢?如果顾贵山自己不愿意出来呢?

就在众人忐忑不安的时候,一个消息传了过来:“下园村里有一个在红军部队里当过马夫的人,他好像给团长喂过马!

虽然不是顾贵山本人的消息,可总算是有了希望。一个曾经在红军部队里当过兵,还和团长有过联系的人,说不定他就知道顾贵山本人的消息!

兴奋的工作人员立刻赶往下园村,在路上才听说下园村的广播线路前几天被大风吹坏了,所以寻找顾贵山的消息一开始并没有传达到,所以才拖了这么久。但好事多磨,如今,每个工作人员都希望一到下园村,就能找到想找的人。

他们到村里的时候,顾贵山刚好在和村支书谈话。正好公社书记带着杨贵等人进来了,几个人打了个照面。寒暄过后,杨贵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问到:“老同志,你曾经是不是担任过红一团的团长?”

这个问题让顾贵山有些恍惚,他就是那个英雄团长。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习惯了在林县的生活。

他每天辛苦务农,给村民家里的骡马看病,帮村里参谋大事小事,就连他的口音都已经和土生土长的林县人没半点区别。

他已经在心里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并不愿意在这些陌生人面前承认自己的身份。

顾贵山(左)

于是,顾贵山冷静地说:“不是,我只是参加过红军,经历过长征,给团长牵马喂马,不是什么团长。

可是,杨贵却始终觉得事情不可能真那么巧,又对顾贵山说:“老同志,您知道什么一定要说,找到红军团长顾贵山是毛主席给我们的任务”。

顾贵山听到这句话激动不已,忙问毛主席为什么要寻找自己。这无异于是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工作人员更是喜不自胜,赶紧说主席找他是请他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还把这一路寻找他的经过也说了出来。

这时候,顾贵山反倒有些愧疚,赶忙对大家道歉,又连声说一定会去北京,代表那些牺牲在革命道路上的战友看看新中国的变化。

这个时候的顾贵山衣着朴素,看起来和普通的农民没有任何区别,谁也想不到,他也是一位百炼成钢的英雄。

建国十周年纪念

顾贵山出生于1902年,老家在安徽省六安县。父亲也只是个普通的油漆匠,每天拼命工作只求混个肚儿圆。

可当时日子难过,就算他再怎么辛苦工作,一家人还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

最后,老顾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给他们四兄弟起了吉利的名字:金山、银山、富山、贵山

可这四座山抵不过三座大山,哪怕顾家兄弟从刚懂事的年纪就开始给地主家干活,一家人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顾贵山小时候放牛喂猪,长大就做了地主家的长工,日复一日地干活,却只能吃个半饥半饱,更别说娶个老婆,成家立业过上好日子了。

按照原本的轨迹,顾贵山再干个几年或几十年,或许能娶一个村里的女人,生几个孩子,和孩子一起去地主家里做工,等哪一天干不动了冻饿而死。

但这个“既定”的人生轨迹,在那一天被打破了。那天,一个消息传到了他的家乡:红军来了。

红军,对于顾贵山来说是一个不算陌生的名词,他常常能听到红军的宣传,也听说当地的大人物们因这支新生的军队而忐忑不安。

顾贵山因为红军的到来而有了一个新的机会:不再被地主压迫至死的机会。

1928年,顾贵山遇到了当地的共产党人,在对方的劝说之下入党,加入了六安当地的游击队。

第二年他参加了红军,跟战友一起打退了国民党的数次围剿,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变成了身经百战,沉着冷静的战士。

顾贵山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很快就得到了组织的注意。他一路从班长到排长,最后升到了团长的位置上,就连他自己都数不清自己打了多少仗,消灭了多少敌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顾贵山跟着红十五军一路前行,长征路上经历重重困难,终于到了陕北。红十五军和红二十五军合并成红十五军团之后,他担任团长,又投入到抗日战争的作战中来。

顾贵山向来冲锋在前,负伤无数。平型关战役中,丧心病狂的日军见自己没办法在战场上取胜,竟然选择了投毒气弹。

许多战士没倒在枪林弹雨之下,却在无孔不入的毒雾中失去了生命。顾贵山福大命大,毒气散去之后还活着。

可是,他的背部也受了伤,眼睛还在毒气的影响下失明了。

失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更何况一个在战场上搏杀的军人,没了双眼就意味着不可能继续战斗。顾贵山再怎么坚强,也难免在这种打击下心灰意冷。

还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他的眼睛逐渐恢复了视力。顾贵山高兴极了,他又可以继续留在队伍里上阵杀敌了。

但是,他毕竟重伤初愈,组织也不忍心再把他送到战场上去,就安排他到115师卫生所担任所长。

后来,八路军新一旅成立了,为了保障后勤,筹集物资,就办起了一个合作社。这时候,部队又想起了顾贵山,觉得他既然不适合再上前线,倒不如去后方养养身体,就安排他担任新合作社的经理。

平型关伏击战

这对顾贵山来说落差不小,他本以为自己还能走上沙场,最终却只能在后方看着战友继续战斗。可在首长的劝说下,他还是接受了事实,选择把合作社的工作做好。

顾贵山就是这个时候来到林县的,合作社对外是一家叫做“恒泰祥”的货栈。随着时间慢慢推移,顾贵山也习惯了这样平静的生活,和当地一个叫做王海秀的姑娘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

顾贵山与家人

新中国成立后,顾贵山原本也想继续留在部队。可是他在多年战斗中积累了许多伤病,已经不能再适应军队里繁忙的工作了。尽管部队里的战友连连挽留,可顾贵山不愿意成为大家的累赘,毅然选择复员回家。

最终,组织决定安排顾贵山到河南商业厅,担任厅长。他觉得自己经营了多年合作社,也算是有经验了,就同意了这个任命。可是来到商业厅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手下有许多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这些年轻人朝气蓬勃,工作也十分认真负责。

而顾贵山年轻时就参加革命,小时候也没怎么读过书,文化水平不够,而且商业厅和部队里的合作社运营方式差别很大。思前想后,他决定把这个位置让出来,给那些更合适的年轻人来做。

然后,他选择回到林县,和妻子一起做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安家后,顾贵山把自己在部队里积攒起来的经验一股脑倒了出来。

顾贵山的复员登记表

当时,林县自然灾害不断,还经常干旱缺水,庄稼长不好,就连农民家里的大牲口都动不动生病。

顾贵山在部队里的时候常常给牛马治病,这下回了村里,他又把这些经验派上了用场,只要吃了他给的药,那些原本病恹恹的牛马很快就好了起来,于是,他说自己是部队里的马夫,也从来没有被怀疑过。

1958年,村里办食堂的时候,别人都觉得做伙夫丢人,可顾贵山却自告奋勇,第一个报名要去当炊事员。

他是老红军,在众人中有不小的威望,有了顾贵山带头,村里的人也一个个站了出来。后来,他还成了食堂的伙食委员会主任。

整整八年,村里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身份。

直到1959年省里来了人,大家才知道村里那个不起眼的农民,居然就是曾经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团长。

在证实他的身份以后,林县赶紧安排他准备进京,还特意给他定制了一件呢子礼服。

可顾贵山当了多年农民,一时间居然不适应这样正式的衣服,等到快见毛主席的时候才穿在了身上。

两个人见面后聊了很多,一起回忆了当年的戎马生涯,又聊起了顾贵山辞职回乡的事情。在顾贵山说出自己辞职的真实原因后,毛主席忍不住赞叹了一声:“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胸怀啊!

在庆典上,顾贵山还和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董存瑞的爸爸董全忠以及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幸存者宋学义等人一起合影,这张照片一直保存在河南的一家档案馆里。

庆典上的合影

庆典结束后,顾贵山又脱下了礼服,穿上了自己平时的衣服回到林县,继续务农。

不过,经过这次庆典,他和很多老战友恢复了联系,其中就有罗绍义。他们两个是在长征的时候认识的,罗绍义比顾贵山小了十多岁,常常受到顾贵山的照顾,这次老友重逢,两个人自然是十分惊喜。

关于顾贵山的报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林县要修筑红旗渠,需要优质的钢材和炸药。可林县并不是工业重镇,找不到这些东西。顾贵山知道这件事后,立刻就想到了战友们,几经联系后,罗绍义站了出来。

他找到了从抗美援朝战场上拉回来的废弃钢钎和钻头,拿出一部分拨给了林县,这下子,钢材的问题解决了大半。后来,罗绍义还帮忙找了一些炸弹,经过协调后送到了林县。在这个过程中,顾贵山的作用不容忽视。

最后,红旗渠顺利修建好了,县政府为了感谢顾贵山,专程来问他愿不愿意搬到城里去。

可却被顾贵山拒绝了,他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在乡下务农,况且抚恤金也足够生活,又何必再多折腾。

于是顾贵山就继续留在村里,给村民们的牲口看病,仿佛还是那个普通的老农。

1960年,全国还曾经掀起过向顾贵山学习的热潮,多家知名媒体都报导了他的事迹,可这一切都没有让顾贵山有丝毫改变。

他始终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农民,直到1986年,他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走完了他的一生。

记者拜访顾贵山的老伴和子女

在临终前,他还放心不下,叫来家人嘱咐到,他的葬礼要遵守三个原则:第一是不许声张,第二是不要在坟墓上立碑刻文,第三就是不要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顾贵山没有留下一篇自传,也没有留下一块墓碑,但是他却留下了从未褪去的英雄本色。

参考资料

赵倡文. 一张“有名照片”上的“无名英雄”[J]. 党史纵览,2020(05):46-47.

0001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