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陈再道之子通敌,主席批评毛远新:你俩上下铺,竟没察觉?
1962年12月1日,湖北省公安厅截获了一封使用化名与泰国曼谷的美蒋特务机关联络的信件,经过当地公安部和公安厅的反复调查、鉴定,目标直指当时就读于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学员陈东平。
时任哈军工校长的刘巨英与政委谢有法,被惊得目瞪口呆!只因涉嫌通敌的学员陈东平的父亲,正是当年刘邓大军麾下号称“三陈”的开国上将——陈再道将军!
陈再道将军一生忠勇,陈毅元帅评其“再道之勇”,也是武汉军事大区建国以来任期最长的一位军区司令。到底是什么终结了虎父无犬子的佳话?又是什么让一个根正苗红的高干子弟放弃大好前途投敌叛逃?

始于微末、起于垒土的陈再道,是一名真正的草根将军。出生于湖北省麻城的他,3岁丧父,母亲与其姊妹也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相继离世,少年时的务农经历,使他对革命的信仰无比坚定,17岁时便独自一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
1927年11月陈再道参加了麻黄起义,黄安县城失守之后,前途未卜的起义军士气低迷、情绪低落,很多信念不坚定的人开始脱离队伍。有同乡劝陈再道一起走,可当时年仅18岁的陈再道却不走,与武装起义军转战黄陂县木兰山,成为了著名的木兰山72游击英雄之一,从此拉开了他戎马一生的传奇。
陈再道的战绩有多惊人?1934年红军长征时期,面对四川湘军六路围攻,陈再道带着他的红11师,负责坚守玄祖殿的阵线。湘军是国民党军阀当中兵员素质最为出色的军队,他却敢以攻代守,冒着炮火、抡着大刀亲自组织反冲锋,创下了整个战役防守阶段未丢失一寸阵地的惊人战绩。
抗日战争时期,陈再道带着500人就敢深入敌后,整整五年“不知睡觉脱衣是何滋味”,硬生生地在日军背后拔出了一座重要的战略支点——冀南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更是与刘邓大军中的陈赓、陈锡联并称“三陈”。
陈再道不只武功赫赫,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战争时期劝停地方势力火并、分化拉拢土匪、地方武装,合纵连横;在冀南根据地创办了“抗日军政学校”,并亲任校长,培养了大批基层骨干;建国之后坐镇华中地区,是建国以来武汉军事大区任期最久的司令员。

陈再道从一名战士做起,经历了班、排、连、营、团、师、军的建制顺序,成为了高级指挥官,逐级递进的经历,使他既有战士的悍勇,也有指挥官的敏锐和魄力,凭借赫赫之功,陈再道在建国以后被授予上将衔。
可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如意。
与陈再道将军辉煌的战绩比起来,陈再道将军的家庭生活并不如意,数次面临家与国的艰难抉择!
陈再道双亲病逝之后,与师出少林的叔父一起生活,并跟着叔父一起务农、学习罗汉拳,后在其叔父的主持下,有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熊慧芝。然而革命的大潮汹汹而来,一边是新婚燕尔的妻子,一边是崩坏的家国天下,陈再道一咬牙便跟着部队离开了麻城。
然而陈再道前脚刚走,他的妻子就被卖掉了!没能逃离反动派魔爪的发妻熊慧芝颠沛流离,被转卖给了外地的裁缝,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得知噩耗的陈再道无力回天,从此将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为他说媒的都被他婉言推辞。
直到1938年,陈再道去东进纵队妇救会视察工作时遇到了张双群。

有趣的是,张双群本来是战友卜盛光给陈再道找的媒婆!因为陈再道实在是太倔了,根本没人能说动他重新考虑娶亲的问题。卜盛光觉得陈再道不好拒绝女同志,就请来了张双群帮忙。
1938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不少人都趁此机会操办喜事,眼见单身的女同志越来越少,张双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她不知道谁才适合陈再道。
为了陈再道婚事忙前忙后的张双群,对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个充满魅力的英雄产生了别样的情愫。
而陈再道第一次见到张双群就对其一见倾心,关闭已久的心扉再次打开,正当他终于决定鼓起勇气走出昔日的阴霾时,张双群情意绵绵的情书便送到了他手中。
这般郎情妾意,很快就得到了组织的同意,同年11月,二人在河北省新河县喜结连理。

陈再道和张双群共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本该和谐美满的家庭,却因为长子陈东平再次产生了波澜。
陈东平出生之时,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陈再道夫妻两人在冀南地区为了根据地的革命事业忙前忙后。
一边要与敌人不断周旋,一边又要拉拢民团、土匪,还要筹款建设根据地,扛着多方面的压力,壮大我军的有生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将军又因其出色的军事能力,随刘邓大军南征北战,长期忙于工作让陈再道对儿子疏于管教的同时,也对家庭有了很深的愧疚感。
感情的半生蹉跎,让好不容易有了家的陈再道格外珍惜,总想着给予家庭更多补偿。抗日战争末期,陈再道带着妻子与孩子,一起去赶集,孩子哭闹着想要吃枣子。
清廉的陈再道打土豪时,半块被打烂的银元都要上交,哪里拿得出钱,最后跟老乡协商,用自己的衬衣换了几颗枣给孩子吃。
陈再道本身也是个不拘小节的人,这造就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比如陈再道本该姓程,初入革命队伍的时候,因“程”和“陈”的发音问题,导致陈再道的名字登记错了,他也就将错就错,从此改姓陈。但这种不拘小节的性格,也为儿子陈东平的错误埋下了伏笔。

建国以后,陈再道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要职,陈东平一跃成为了“上将之子”,父亲的地位与和平的环境,使他骨子里那些积压多年的欲望便再也难以抑制。本就不学无术的他,经常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受不得半点委屈,扯着父亲的虎皮,整日惹是生非,小小年纪就成了当地有名的恶少。
陈再道是真正打出来的将军,往往身先士卒、冲锋在第一线,创造了许多军事奇迹,连毛泽东都赞其为“一员战将”,因此十分受战友们的敬佩与爱戴,爱屋及乌,陈东平也因此颇受照顾,然而陈东平对此却没有什么感恩之心,反把这当成理所应当,自觉高人一等。
父亲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威望,被陈东平当作犯错的资本随意挥霍,即使真的犯了什么错误大家念在陈再道将军的贡献上,也实在是不忍过分苛责,对他十分客气。这越发助长了陈东平的嚣张气焰,他人的礼让成了陈东平优越感的温床,变得愈加肆无忌惮。

初中时,陈东平就想尽一切办法从黄色文刊中寻找“刺激”,在学校开始频繁地欺辱女同学、占人便宜,事后又以父亲的名义对受害的女同学进行勒索与威胁,作风越来越恶劣。
高中时期,假借学习的名义,陈东平在军区招待所偷偷租下了一间房子,作为自己玩弄女性的秘密基地,荷尔蒙萌动的恶欲彻底淹没了这个纨绔子弟。
长子性格的恶劣,让陈再道将军倍感愧疚的同时,也意识到这是自己疏于管教造成的恶果。可妻子溺爱、自己工作又忙,陈再道思索再三,决定把陈东平送进军校,想让他在军队里尝尝苦头。
1960年,陈东平被送进父亲战友陈赓创办的“哈军工”。这时的陈再道,仍对儿子抱以厚望,希望儿子能在军队的约束下回到正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当时百废待兴的国家做点事情。
但劣根深种的陈东平,终于还是把父母的一片苦心抛之脑后。
军校令行禁止的纪律要求、赏罚分明的管理模式,对这个无法无天惯了的年轻人产生了极大的束缚。
而军校的高干子女不只他一人,又有父亲特意嘱咐学校严加看管,陈东平当初那高人一等的自大形同泡沫,这一切都给陈东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惨不忍睹的学习成绩,无事生非的性格,也让学校对他的管束愈加严格。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和他越战越勇、永远冲锋在第一线的父亲不同,陈东平却产生了逃避心理,他想跑!

1962年8月,陈东平为了逃避学校带来的压力,谎称自己身体抱恙,向学校申请留级“修养”,彻底干脆地当了一回逃兵。
这个生于战地、长于战火的年轻人,丝毫没有受到先辈们爱国情怀与革命情操的影响,回到家后反而偷偷听起了敌台的广播。“台湾之音”、“美国之音”里,黄金遍地的夸张叙述让陈东平如痴如醉,越听越上瘾。
最后甚至借着父亲的职权之便,把国家用来研究西方政治文化的资料,当作“电影”来看,尽情地欣赏西方世界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生活。
向来喜欢穷奢极欲生活的陈东平,对电台和电影里的花花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向往。他的逃避心理也再次作祟,想逃离压力倍增的成年世界,重回不用负责、无人管束的“自由”。

骨子里的享乐主义不断驱使着他,向着毁灭与疯狂进发。他产生了逃去台湾的想法,甚至还和泰国曼谷的美蒋特务产生了联系,以自己是陈再道长子的身份待价而沽,想要“去台湾那边享享福”,投靠了美蒋。
陈东平与美蒋特务机构取得联系的那段时间,正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双重挑战的时候,想要“反攻大陆”的蒋介石当然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加派了更多的特务,扩大间谍活动的规模。因此,各地公安机关高度警惕,纷纷严阵以待。
就这样,在严格的搜查之下,1962年12月,湖北省的一家邮政局率先发现了陈东平的马脚,将他的那封寄往泰国的可疑信件提交给了当地公安机构进行审查,经过多次的取证调查、技术鉴定之后,这封信被确定为有人用化名与身在泰国曼谷的美蒋特务进行联络的通敌信件。

湖北省公安厅对此案高度重视,立即展开了专项调查,随着公安的调查,案件逐渐指向了哈军工的学员陈东平,事涉军校与上将之子,湖北省公安厅愈发慎重,在保证证据确凿、滴水不漏之后,1963年3月专案组在保卫部部长蔡顺礼的带领下,前往哈军工正式处理此案。
时任哈军工校长的刘巨英与政委谢有法,被公安部的“拜访”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哈军工是我国历史上在军事教育做得最出色的一流军校,培养了大批关键岗位的技术性人才,以及诸多优秀的历史人物。涉案的嫌疑人陈东平是导弹工程系的学员,我国当时的原子弹、导弹技术都在飞速发展,正处在技术突破的关键时期,一旦泄露了机密,后果不堪设想。

陈东平在受到审查以后,可能是明白过来自己闯了祸了,认错态度还算良好,又考虑到陈东平年纪轻,也是受人蛊惑,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经过仔细商议,对陈东平做出了开除军籍、学籍、团籍,下放至农场,接受为期两年的劳动改造的处罚决定。
可两年的劳动改造,对劣性不改的陈东平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劳改结束之后,陈东平依旧死性不改,在社会上结识了一群“酒肉朋友”,整日胡作非为、花天酒地,无恶不作的他们给当时的社会治安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当时我国的局势几经动荡,陈东平和他的酒肉朋友扯着父辈的大旗,乘此机会愈发胆大包天,陈东平也在多年的放纵中彻底迷失了本性,泯灭了最后一丝良知,多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惨遭他们的侵犯。
在思想观念较为保守的当时,这些本该前程似锦的花季少女大都不堪其辱,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1983年,为了稳定社会治安,中央决定加大力度整肃社会治安,同年8月25日《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正式下发,历史上著名的“严打”开始了。
陈东平及其同伙很快就被群众举报,一桩桩案件、一件件证据,被举证落实。铁证如山,恶贯满盈的陈东平再次被捕。1984年,陈东平在洛阳接受公审,这个耗尽了父辈的威严、任由欲望驱使自己的高干子弟,再没有得到一丝怜悯和客气,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再没有比白发人送黑人这种事更难熬的事,更何况,1984年的陈再到将军已经75岁高龄。

这时的陈将军虽是古稀之年,但仍在铁道部任职,这位战友遍天下的老红军,这位坐镇华中地区多年的老司令,这位主持了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的大功臣,在面对犯了罪的儿子的时候,却什么都没有做。
老将军没有滥用手中的权柄、威望或是人情,他在国家法律与亲生儿子之间做出了正确而又艰难的选择。

毛泽东的侄子毛远新,在哈军工与陈东平是睡上下铺的同学,“陈东平案”发生后,毛泽东大为震惊,批评侄子“这么多反革命你就没有感觉?陈东平在你旁边就不知道?”毛远新说“陈东平是在家休学听广播变坏了。”
毛泽东以国民党降将卫立煌的事情教育毛远新“卫立煌这样的人,人家都看不起,难道敌人看得起他(指陈东平)?”

很难说是苦难造就英雄,还是英雄钟情苦难,刚强悍勇的陈再道因为苦难脱颖而出,也正是因为远离了苦难,才产生了陈东平这样的害群之马。
陈再道将军比谁都清楚,无论他们这一辈人在民族独立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牺牲、做了多少贡献,都不能掩盖子女违法犯纪的事实,所以他从未替陈东平求过一次情。
他在国法与亲情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是一位忠勇的将军对国家最大的敬意,也是一位父亲对自己最深的责罚。
明代是封建盐政变革的关键时期,以盐政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大量涌现
#历史开讲#盐政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项经济制度,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风貌。明代是封建盐政变革的关键时期,在经济上十分依赖于盐利,随着明代中后期内忧外患的加剧,明官府也对盐政制度进行了多次变革,如弘治叶淇“折银开中”变法、嘉靖“余盐开禁”改革、万历袁世振纲法改革等等,盐政制度的变革也对明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最终反映在文学之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5:090000朱元璋那么厉害,为什么培养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奇葩?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皇帝朱元璋将各位王爷的罪证一一搜罗起来,集中编写了一本《御制纪非录》以警示他们改过自新。到底各位皇子们犯下了什么滔天大错,值得朱元璋竟不在乎后世清名,闹到如斯田地呢?幸运的是,《纪非录》完整的保留到了今天,让我们得以一窥明初各王府中,最阴暗肮脏的一面。1368年,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即位典礼,农家儿朱重八经过数十年的征战,终于开创了大明王朝。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9:220002朱元璋最喜欢朱标吗(是)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的家族管理和对后继者的选择一直是研究明朝历史的重要内容。尽管朱元璋有众多的子嗣,但他对朱标的偏爱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偏爱不仅体现在朱标身上,而且延续到了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对朱标的特殊偏爱,不仅是因为朱标是他的嫡长子,更在于朱标本身的品质以及朱元璋对朱标的特别培养。1、朱元璋与朱标的关系我要新鲜事2024-02-20 17:05:000000拔舌地狱是哪一层:十八层地狱第一层(受刑135亿年)
在民间传说中,阴曹地府是令人恐惧的地方,因为这里有阎王爷,他会查你生前所作所为,如果恶事做尽的话将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其中拔舌地狱是第一层,进入这里的人生前诽谤害人,油嘴滑舌,说谎骗人,受刑时间高达135亿年,痛苦已无法形容。一、拔舌地狱是哪一层:第一层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02:560000得知狄仁杰去世 武则天哭着说了8个字 透露着无尽的心酸与揪心
中国古代历史中,封建王朝层出不穷,无数英雄豪杰和君臣皇帝交相辉映。最成功的君王往往都有一位杰出的大臣在背后默默支持,因为荀子所说的"君戒专欲,臣戒专利"的道理深入人心。这种君臣配合一直是历史上热议的话题。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23: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