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为拉拢中国,拿“核武器”威胁,周总理的话让他语塞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中国老一代领导人审时度势,提出了“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全面倒向老大哥苏联,并注重与第三世界国家搞好关系。
而美国则奉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处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作为一个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大国,自然也在美国针对的行列中。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执政苏联,中苏关系迅速恶化,美苏之间却频频传出交好讯息,中国如不改变对美政策,则时刻面临着“两个拳头打人”的境地,而此时的美国见中苏两国不再是铁板一块,也有意拉拢中国。
1972年,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促成了尼克松的“破冰之旅”。若干年后,当尼克松回忆起访问中国的情景时表示,第一次访华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但尼克松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对周总理心悦诚服,傲慢的他曾在与周恩来会面时带着威胁的意味表示,美国拥有的核武器足够把地球摧毁十几次。
面对尼克松的挑衅,周总理并没有暴跳如雷地进行反击,而是气定神闲地回应了一句话,就是这看似毫无分量的一句话,让尼克松心中一惊,立马收敛起了内心的傲慢。
尼克松的“破冰之旅”是如何成行的?周总理到底是如何回应的,能让一向傲慢的美国人变得收敛起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说起。
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就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加入到哪个阵营,成为了许多国家都要面临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后,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联苏抗美、保持中立、疏远苏联与美国交好这三条道路,需要选择其中一条。

抗战结束之后,美国一直给与国民党政府庞大的经济及军事援助,支持其与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对抗。即使后来蒋介石败退到台湾,美国政府也并没有抛弃自己原来的“小弟”,将它作为遏制中国和阻止共产主义南下的一枚棋子。
所以此时的中国不可能与美国交好。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山河破碎百废待兴,如果此时中国不选边站队而是保持中立,很可能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既没有改变美国的敌对态度,又失去苏联对新中国的支持,这将使得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处于外交上被孤立的状态。

毛泽东也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中立方案进行了否定,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保持不偏不倚,是梦想。“中立只是骗人的名词”。
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后,制定了符合新中国发展的外交政策——“一边倒”向苏联。
其实,做出“一边倒”的决定并不是毛泽东的初衷。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曾试图在美苏两国之间保持平衡。毛泽东在1944年会见美国记者史坦因时,就表示过想要与美苏都保持友谊,这样中国就能担当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桥梁这一角色。

解放战争前夕,美国的态度明显是偏向国民党蒋介石的,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仍然致电周恩来指示其不要把国民党和美国两方面同时弄僵,除非美国公开全面地支持蒋介石政府搞军事独裁、发动内战。
然而事与愿违,内战爆发后,美国加大了对国民党政府的各项援助,最终其与中共之间的对抗变得公开化。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政府曾表示将继续承认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而对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予承认。
与此同时,美国还通过威胁拉拢等手段迫使其盟友保持与其相一致的立场,意图建立一个联合阵线共同抵制新中国。并对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事强加阻挠,从而达到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的目的。

美国本来想以孤立的手段改变中国的立场,而事实上,他们的这些错误做法恰恰将中国推向了与美国彻底对立的境地,中国在外交上必然“一边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对抗状态。在此期间,美国为了制约中国,曾多次对中国展开“核大棒”威胁。

反法西斯战争末期,美国为了迫使日本投降,曾在日本投下了两枚原子弹。那两朵腾空而起但是蘑菇云向世界展示了核武器的威力,使全世界为之震惊。而满目疮痍的广岛与长崎,也让美国明白了原子弹到底有多好用。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韩国军队不堪一击连连败退,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出兵介入朝鲜战事,至此战场局势风云突变,朝鲜人民军在联合国军的强势进攻之下,迅速败退至“三八线”以北,而且战火已烧至中朝边境。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迫出兵朝鲜,短短一个月美军就遭到了沉重打击,美国政府快速解决战事的幻想破灭,并逐渐陷入了战争的泥潭。
面对国内反战舆论的压力,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为了快速解决在朝鲜战场的战事,美方正在认真考虑在中朝边境使用核武器的问题。
被朝鲜战事搞得焦头烂额的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则决定在中朝边境建立一条核污染线,以此来阻止中国对朝鲜的军备物资援助。

因中苏缔结盟约时有约:任何一方遭受战争,另一方应竭尽全力给与支持,而苏联已于早前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而作为美国盟友的英法等国就笼罩在苏联的核威胁之下,且不想陷入战争泥潭,所以出面制止美国使用核武器。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大陆将军事重点部署在东南沿海一带,并与海峡对岸的台湾国民党军发生多次空战,还对金门实施大规模的炮火攻击,史称九三炮战,因而引发了第二次台海危机。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张爱萍将军的指挥下攻占一江山岛,此时国民军驻守的大陈岛就直接暴露在我军炮火射程之内。

此时,为了保护国民党免遭进一步攻击,尤其是澎湖列岛和台湾岛,美国国会通过了《福摩萨决议案》,授权美国总统在必要时可以派遣美军协助蒋介石,当然其中暗含包括使用核武器。
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不断使用核武器威胁中国,试图迫使中国政府做出让步,以保护台湾国民党政府。
虽然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的核威胁,但这些事情还是让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了核武器的重要性,所以此后中国政府将“两弹”作为国防科技建设的重点,并于当年5月与苏联签订《原子能合作协议》,在苏联方面的帮助下,中国“两弹”研制发展迅速。
1958年,英美两国悍然使用武力介入以色列内政,为了有效地牵制美国的军事力量,也为了试探其对华战略,毛泽东指示:“美国在中东烧了一把火,我们也在远东烧一把火,看他怎么办。”
当时,金门是台湾当局防御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反攻大陆”的前哨,在这座岛上蒋介石部署了占国民党军总数八分之一的兵力。8月23日,我军对金门诸岛展开猛烈炮击,这让此时正忙于中东战事的美国有些措手不及。

此时,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内森·特温宁上将,扬言要使用核武器让厦门变成第二个广岛。当毛泽东发现此时中国正面临美国核威胁时,立即前去找赫鲁晓夫商议,请求苏联出手援助,赫鲁晓夫出于盟约关系的考虑,决定帮助中国。
随后,艾森豪威尔作出指示:“不在台海地区使用核武器,并用常规武装力量援助台湾”,“即使金门被轰得底朝天,我们也不要急于使用核武器!”
50年代末期,由于“长波电台”、“炮击金门”等原因,赫鲁晓夫表示美苏双方已达成有关禁止核试验的协定,停止了向中国提供核武器研制相关技术和设备,并于1960年撤走了全部在华苏联专家。

此时毛泽东表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而且他还强调“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弱,原子弹、氢弹我们都要越过。”
1961年至1963年期间,美国通过多种侦查手段对我国进行侦查,并准确辨认出了我国的核试验基地,确定中国将在1964年前后实现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为了阻止中国蓄势待发的核试验和已经成型的核设施,美国政府提出了多种方案,但最终因无法估计这些方案实施的可能性而作罢。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60年代末期,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期间虽然进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但是中美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实质性改善。
早在1967年时,尼克松就曾提到过:“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生活。”
这篇文章受到了毛泽东的关注,并将其推荐给了周恩来,两人都觉得如果尼克松能当选美国总统,对华政策很可能会发生变化。即使在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期间,作为副总统的尼克森一直以反华角色示人。

两年后,尼克松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讲中表示“我们寻求建立一个开放的世界,对各种思想开放……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他们的人们都不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就职典礼仅仅过去一个月之后,尼克松总统就委托基辛格研究对华政策,“试探重新同中国接触的可能性”。这些试图改善中美关系的举动,让中国领导人觉得:这个新任总统正在采取与上任不同的对华政策,而中国也准备予以回应。
在中苏爆发珍宝岛之战后,尼克松政府在调整对华政策方面又有了大的动作。

在随后的访问亚欧国家之行中,尼克松曾多次表示美国准备与北京交往,不能继续“孤立”中国,而在对罗马尼亚进行国事访问时,他直截了当地说:“不应孤立中国,美国愿意同苏联和中国都建立友好关系。”
在胡志明去世时,中苏两国吊唁人员的异常举动,让美国政府敏锐地发现中苏已经交恶,尼克松决定主动出击,加快与中国政府接触的步伐。
随后,利用出访的机会,尼克松政府委托巴基斯坦总统等转告中方领导人,表示美国希望与中国展开对话。还通知中国政府,美军驱逐舰将停止在台湾海峡巡逻,之后想方设法同中方接触。

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乒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提出想要访问中国,中方在犹豫之后,当天夜里毛泽东指示可以邀请他们来中国,这一“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在中美外交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乒乓外交”之后,中方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周恩来通过口信表达了中国政府希望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访问中国并进行会谈的意愿。
在尼克松访华前,基辛格博士数次来到北京,与周恩来总理商谈并最终敲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相关事宜。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机场,周恩来等中方迎接人员早已等候多时。
舱门打开后,尼克松面带微笑地快步走下舷梯,在还未走到周恩来面前时,他就已经伸出自己的双手,并与周恩来握手长达一分钟时间,表示:“我非常高兴能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而周恩来则笑着回应道:“你的手跨越了太平洋啊,我们已经有25年没有交往了。”在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全程陪同。
虽然,美国政府对改善中美关系表现出很强的意愿,尼克松本人也对与中国交好兴趣浓厚。但是,此次访华除了与中国改善关系,拉拢中国之外,美国政府也想趁机展现自己的实力。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领导人,尼克松自然觉得高人一等,并无时无刻不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在一次谈话中,尼克松傲慢地对周总理说:“美国拥有的核武器足够摧毁地球十几次。”
尼克松言外之意无非是在炫耀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并顺便威胁中国,以此来让中国向他靠拢。而周总理在听了尼克松的话后,轻描淡写地说道:“我们中国比较落后,拥有的核武器只够摧毁地球一次。”周恩来的回答顿时让尼克松哑口无言。

这样的回应虽然平平淡淡,但是分量却很重,这次谈话也作为周恩来总理在中国外交史上的佳话广为流传。
结语: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多次利用核武器威胁中国。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始终不曾恐惧屈服。
在中美破冰之后,尼克松仍旧不改霸权主义思想,试图利用核武器向中国炫耀武力。谁知,周恩来的一句话,让他失去了傲慢与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及其盟友不断地给中国制造麻烦,美军屡次在南海与中国军队展开对峙,中美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但是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并没有让步,而是给与强力回击,就像当年美国屡次挥舞着“核大棒”对中国进行威胁时一样,只有强势回应才能取得主动权。
世界“最穷”总统,将国家建设的富得流油,自己却住破房开破车
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是一个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仅300多万的拉美小国。乌拉圭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17世纪80年代后,这里成为了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争夺的对象。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了蒙得维的亚,乌拉圭正式沦为其殖民地。1811年,乌拉圭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领导乌拉圭人民进行了独立战争,并于1815年控制全境。1816年,葡萄牙入侵乌拉圭,次年,被并入巴西帝国。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2:310001匈牙利国家的议会问题是什么?以及议会起始的原因?
#历史开讲#讲到宪法政务问题就不可能不提及议会和议会中阶层的产生,它是宪法政务制度的表象或者说特征之一。之所以在这里讨论匈牙利的议会问题,主要在于安茹王朝是议会制度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8:520000李如松:意外战死 大明的丧钟提前敲响了 天柱倾 国运衰
我要新鲜事2023-11-17 21:09:080000夫差简介: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因吴国被灭自刎而死)
说起吴王夫差大家应该都会想起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和西施的美人计吧,据说勾践采纳了大臣提出的美人计,选出了几个美女送往吴国引诱吴王夫差,其中就有西施,后来西施果然完成了人物,成功使吴国灭国了,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吴王夫差吧!夫差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0:07:190002蒙哥为什么不把汗位传给儿子:传位给了三儿子(立贤不立长)
蒙哥把汗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没有传给大儿子。大儿子是蒙哥四个儿子当中的长子,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大儿子应当是蒙哥传汗位的第一人选。然而,蒙哥却并没有把汗位传给大儿子,是因为大儿子资质平庸,没有继承汗位的能力。再加上猛哥的三儿子从小就有非常高的天赋,长大之后在政治上的表现更是非常亮眼,因此蒙哥把汗位传给了三儿子。一、汗位之争并不激烈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3:26: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