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绍犯了什么错?让毛主席记他20多年,建国后亲自下令逮捕
1950年,毛泽东急电湖南政府,逮捕罗克绍。
毛主席坚定而明确的写下了这三个字,这个让他耿耿于怀20多年的名字,这个曾让他心急如焚的人,成为了他建国后第一个亲自起草电令要逮捕的人。
湖南省政府收到消息后马上察觉到主席对此人的看重,不敢稍有延误,立即下令让调查员和警察进行调查。
1951年,一位73岁的老人被警察从山洞里带出并在随后对其进行处决。
对这个老人的处置是毛主席亲自指示的,是什么样的人会在人民大解放的背景下被处决?又是怎样的人会让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毛主席念念不忘?
这一切的一切我们还得从这位73岁的老人说起。这位老人叫罗克绍,1877年生于湖南茶陵。
这位老兄家境十分殷实,是远近闻名的地主,他年少时便穿上马褂,带上鸟笼,提上烟斗四处游玩,说是游玩,实际上就是作恶,是附近出了名的"地头蛇"。
但是这位表面上的"纨绔子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纸醉金迷,他也在成长中积累了人脉和知识,清朝的覆灭也让他十分清楚,现如今如果只是"坐吃等死",金山银山也不够他败的。
于是,他开始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只等一阵"东风"能给他带来向往的成功。
1927年,已经50岁的罗克绍终于等来了他的"东风",这便是国民大革命的胜利和国民党右派的政变。
1926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扫除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1927年在革命延伸到长江流域的同时,国民党右派发动了政变,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全国蔓延起了"白色恐怖",
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开始进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由毛泽东带领的军队在进攻长沙失败后,辗转进入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地带,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也是在这一年,罗克绍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即茶陵义勇队,也不知为何,这位老兄被蒋介石看重,最终被提拔成了茶陵、酃县、宁冈3县的团防总指挥,成为了湘赣边界最大的反动武装民防头目。
开始了他的"成功之路",同样也是与毛主席的"结怨之路",毛主席也不会想到,这位50岁的地头蛇将会给他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罗克绍与毛主席的结怨的基本条件是,罗克绍当时所管辖的三县正好与毛主席在湘赣边界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同地区,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人很快就有了第一次"相遇"。
这个故事,还得从一个叫做陈浩的人说起。陈浩,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批的学生,也是开国元帅徐向前、大将陈赓的同学。
受红色思想的熏陶,陈浩对党组织心生向往,并在同学的帮助下加入了党。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将剩下的队伍改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陈浩任第一营营长。
毛主席本来十分重视这个陈浩,但他却辜负了毛主席的器重,企图叛变革命。
当时的井冈山并不是现在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而是一个穷山僻壤的小山沟沟,没钱,没地,没人,这让整个军队都产生了浮躁之气,
1927年陈浩奉命攻打茶陵县城,成功后,便在此地进行修整。顺便也就和徐庶,韩昌剑,黄子吉这些心腹一起"改善一下生活",很快,陈浩等人便舒服的流连忘返于妓院之中。
对于党组织交代的关于群众的工作,陈浩则只做表面文章。一营党代表宛希先见此情况,立刻向毛主席报告。为了防止局面进一步恶化,毛主席当即回信给陈浩,向他提出严肃的批评。
然而被奢靡生活腐蚀的陈浩已经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了,与其受"气"与人,还不如一走了之。
主意已定,陈浩准备带领一个营的人投敌叛变。为让部队与他一同离开,他谎称要南下进攻国军,实际上是要投奔在国民党的方鼎英,因为方鼎英曾是陈浩在黄埔军校的老师。
此事引起了三营长张子清,宛希先等人的警觉,张子清还抓住了陈浩的一个心腹,并在其身上搜到了陈浩写给方鼎英的投降信。
张子清立即与宛希先,伍中豪进行商议,他们立刻将此事报告给了毛主席。
听到这一消息后,毛泽东决定走小路堵截陈浩,但在途中遇到了我们之前所说的罗克绍,作为毛主席口中湘赣边界西边最大的"地头蛇",
罗克绍充分发挥了他捣乱的作用,阻挡住了毛主席,好在毛主席"调虎离山"用主力拖住罗克绍,自己带兵追拿陈浩,最终在陈浩所在部的军队的配合下,毛主席将这个精英团队收了回来。
但"罗克绍"这个名字深深刻在了毛主席的脑子中,我们从陈浩所带的精英的质量可以看出,当时的毛主席有多么着急,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罗克绍多么让毛主席恨之入骨,多么让毛主席印象深刻,当然,后来,这位老兄也充分证明了,"我值得被记住"。
1928年,蒋介石开始加紧对共产党的围剿,而此时罗克绍也更加紧紧地抱住了蒋老板的"大腿",对共产党进行围剿。
一月份的一天,这位老兄听说工农政府正在尧水开会,这位合格的"狗腿子"二话没说,揣上家伙便和他的义勇队前去袭击,由于当时工农兵政府所带的军人和武器并不充足,工农革命军即使奋力抵抗,也无法抵挡住罗克绍的进攻,最后被罗克绍打败,损失干部29人,这就是著名的"尧水大惨案"。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心痛,好几天都没吃下饭,他更加深刻地记住了这位"狗腿子"。
经过这场"大捷",罗克绍更加自信自己将会走向成功之路,1929年的三月,他建立了"兵工厂",开始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但是好景不长,他自己因为在一位农妇家"过小年"而被袁文才趁机抓住,兵工厂自然也就丢掉了。
此后,罗克绍就人间蒸发掉了,谁也不知道这位"地头蛇"到哪里去逍遥了。直到解放后……
解放之后,罗克绍为了掩盖自己之前的"罪恶",开始了一系列"善意的举动"。
他先把地卖了,把钱也捐了,再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组织村庄里的人划分田地,并且把自己打扮得十分破败,根本看不出这原来是湘赣边界最大的地头蛇,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警察部队的眼里那简直就是十足的"开明乡绅"。
看他学识不错,就给了他一个小学教师和校长的职位,这位"老好人"也感觉自己可以这样颐养天年,最后得一个善终。但是毛主席的一封电文打破了他的所有努力和幻想,他不知道,彼时那位与他对垒的将领早已将他的罪行刻进了骨头了,只等解放之后将他一网打尽了。
1950年,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急电:"湖南省人民政府,着即查明罗克绍此人是否在?在则从速逮捕。"
毛主席坚定而明确的写下了这三个字,这个让他耿耿于怀二十几年的名字,这个曾让他心急如焚的人成为了他建国后第一个亲自起草电令要逮捕的人。
湖南省政府收到消息后马上察觉到主席对此人的看重,不敢稍有延误,立即下令让调查员和警察进行调查。
俗话说,"人脉才是硬通货"。这不,1950年11月下旬,罗克绍在政府办事的亲戚罗天文便告诉他毛泽东正在查他。
得知消息的罗克绍立马慌了,他害怕自己会因为之前的"效忠"而死,便绞尽脑汁想出了"诈死"之计:他对外宣称自己染上了传染病,已经不治,第二天便传来了他去世的消息,并称由于自己是传染病,他要求不要任何仪式和探望直接下葬。
然而,这个在罗克绍眼中看来天衣无缝的计划,却在一位调查员的眼中显得十分扎眼。
这位调查员十分疑惑,为什么早不传染,晚不传染,偏偏听说我们要调查罗克绍就传染了?
而且在那个年代的乡村,封建思想还十分浓厚,而罗克绍所在的乡村是以客家族为主体的,人们对于死亡十分看重,这样不做任何仪式的直接入葬太过蹊跷,
但村里面对这位"开明乡绅"都十分敬重,听说是他自己要求不要看望和仪式,纷纷认为是这位老人害怕传染病传播开来,再加上传染病本身就在那个年代十分骇人听闻,就更加没有人去看望他了,
这样,罗克绍的计划天衣无缝地进行了下去,但一切都太完美了,这也是问题。
在这位调查员的坚持下,调查员们获得了上级的批准,他们对坟墓进行了开凿,果然,墓中空空如也,调查员的猜测是对的。
但是他们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小心翼翼地开始调查这位老人的家里人。终于,在一天晚上,他们发现老人的妻子带着饭食进入到了一个山洞里,调查员果断出击,最终将罗克绍抓住。
终于,这位在逃了二十多年的"地头蛇"最终被绳之以法。
这位机关算尽的老人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法律的制裁,也没有得到他所想象的"颐养天年"和善终。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一位伟大的人,同样,历史也不会忘记那些罪恶滔天的人"吧!
李元芳死了狄仁杰哭了:为李元芳多次流泪(剧情需要)
李元芳死了狄仁杰哭了,说的是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当狄仁杰得知李元芳死去时,忍不住落泪了,要知道全剧狄仁杰不论面对什么都未落泪,被人认为是铁石心肠,而这样的一位铁心神探竟然为李元芳的死而落泪,如此场面让人很意外,也令人感动!一、李元芳死了狄仁杰哭了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11:280000尸体真的会自己行走吗?揭秘百年前失传的重口味职业“赶尸匠”
(说历史的女人——第1187期)我国自古就有三百六十行之说,其实远不止这三百六十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人们从事着鲜为人知的行业,比如在古代湘西一带,就有这么一种特殊职业---“赶尸匠”,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才逐渐消失。赶尸匠是应雇主之邀,将死在外地的亲人运回故里安葬,因古时湘西交通极为不便,因付不起昂贵的车马费,所以就请赶尸匠帮忙。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24:450000古代酉时是几点到几点,酉时是指17:00~19:00(附时辰对应表)
古代时候人们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这些时辰是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和人们日常作息总结出来的。那么在古代时辰对照表中酉时是几点到几点呢?酉是地支的第十位,按照现在的24小时来算,酉时是指下午的五点钟到七点钟。酉时又被称为日落、日沉、傍晚,表示太阳落山的时间。酉时是指下午5点到7点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52:530005屠格涅夫简介,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全
在19世纪的俄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家,比如今天我们要讲到的屠格涅夫、俄国历史上的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雨果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那么屠格涅夫简介和生平是怎样的呢?屠格涅夫的作品又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一一介绍一下。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简介1、屠格涅夫的大学生涯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7:07:130002西游记为何有关于历史准确性的争议(非单纯的历史记载)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明珠,之所以鲜有关于历史准确性的争议,是因为它被更多地看作一部文学和思想的杰作,而非单纯的历史记载。它的丰富创造力、深刻哲学思考和独特艺术性使得它在文学领域独具价值。虽然它融合了历史元素,但读者更愿意从更广泛的角度去欣赏和解读这部经典之作。我要新鲜事2024-01-24 20:28: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