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有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料记载,当时发生了什么?
中华浩荡五千年,这句话在书本上早已是家喻户晓,但是在国际考古学界当中,却对这五千年的记录有着质疑的声音,原因就在于,在这五千年的历史当中,有着1500年的空白期。

这段时期虽然在现代中国被当成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但是这个时期本身,并没有留下任何史料。因此在考古学家们看来,这段时期属于无法证伪的。
那么中国的这个时期究竟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没有任何史料对其有所记载,在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夏朝——华夏起源时期
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现在,中国有足够历史文献证明的时期,就已经长达近两千七百年。然而在春秋战国之前,还有着商周两个朝代,根据古文献的记述,这两个朝代合起来,就已经存在了八百余年。
更别说在更早之前的部落时代,还有着炎黄之战、炎黄与蚩尤的“逐鹿之战”,并由此延伸出来的三皇五帝时期。
所谓的“三皇”,根据《史记》和《帝王世纪》等史书的表示,名字已经不可考究,但是一般将其尊称为“天皇”“地皇”“人皇(泰皇)”。可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史书认为三皇并不是上述的那三位,而是更加具体的氏族代表。
比如说《尚书》里就表示,三皇应该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而《三字经》里又将“燧人氏”换成了黄帝,等到了《庄子》一书当中,三皇又成为了“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
可以说从古代开始,三皇究竟是哪三位就是学界难以辨明的难题。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三皇时期是对世界运行进行解释的时期,虽然他们的具体经历比起后面的五帝时期模糊了不少,但三皇们创造了阴阳五行学说,深入研究了历法,又使得部落能够学会生火,辨明野外药草和可食用的植物,甚至脱离了山洞学会建设自己的房屋,让中华文明形成了初步的文化。
在三皇之后,便是形象更为具体,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当中更加具有现实感的五帝。对于五帝,史书的记载就统一了许多,绝大多数记载都描述了一个故事,就是黄帝和炎帝神农氏与蚩尤争夺统治权,最终炎黄部落合并击败了蚩尤部落,彻底统一了天下,并定都涿鹿,发展出了早期的农耕文明。
之后黄帝离开人世,便由颛顼、帝喾、帝挚、尧、舜、禹等君主连番接任,并在这段过程当中逐渐发展出了家天下的雏形。根据他们的功绩,史学界也一般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人称之为五帝。
之后最后一位“五帝”舜将位置禅让给了禹,禹则让自己的儿子启继位,由此结束了禅让制,开创了夏朝。自此之后,便进入了家天下的世袭制。也正是从夏朝开始,世袭制便成为了封建社会的象征,华夏文明便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然,由于上古时代的文献往往有着夸大描述的情况,更是有不少史书里的记载放到现在来看就和神话传说差不多,因此要认真研究这段时期的历史,还是得从挖掘出来的实物着手。

但是问题就尴尬了,因为夏朝到现在,起码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漫长的时间可以掩埋掉一切,因此夏朝的文物至今为止依然有所欠缺。
二、对夏朝遗址的发掘
其实对于夏朝,考古学界还是众说纷纭的。因为原先在商朝的河南殷墟文化还没有被发掘出来之前,考古学界对商朝是否存在也是保持着怀疑态度,但是等到妇好墓出土和河南殷墟被发现之后,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便成为了最好的证据,然后将中国的历史再次向前推进了千年。
因此对于《山海经》《史记》这种对夏朝时期偏向神话故事的记载,考古学家们虽然对里面的记载不全信,但也认为这可能就是发现夏朝的最好佐证材料,并不能完全否认。但如何发掘夏朝时期的遗迹,又该从何处入手,就成为了世界考古学界的难题。
因此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就开始着手探寻于夏朝遗迹。从现有的文物和考古发现当中,研究员们还是找到了线索。
在史书中记载,夏朝被商朝所灭,而商朝的最早遗迹在河南一带,结合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夏朝与商朝遗迹应该相当集中,不可能相距很远。
果不其然,在河南二里头一带,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处疑似商朝早期的都城遗址,意味着很有可能就能找到夏朝的痕迹。而这里,也给了考古学家们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商朝青铜器,但是其中不少青铜器的样式和文字,都和此前发现的商朝文物有很大的不同,这意味着这里的文物,很大可能就是他们苦苦追寻的夏商时期的文物。
而在2002年时,考古学家也在这里发掘出了一个绿松石制成的龙形物品,使得考古学界陷入了狂欢当中,对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更加认真起来。
众所周知,龙作为我国的神话图腾之一,其来源一直是个迷,可能性较大的说法,一般认为龙是由多种生物的部位结合而来,代表炎黄部落对周边文化的吞并和融合。
而这种龙的出现,就意味着在3800年前,也就是夏朝晚期,当时的华夏部落已经完成了民族和各部落文化的彼此融合,并且已经建立起了独有的文化和初步的文明,哪怕没有文字的记载,但充分的文物,也足以证明夏朝是确有其事的。
随着发掘越发深入,考古学家们就发现,这个遗址不仅有珍惜的文物,还有着完善的城市规划和车辙的痕迹,并且随着测定技术的判断,这个遗址已经有了3800年的历史,比已知的商朝遗址都要更早。
遗憾的是,虽然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非常深入,可至今为止,遗址内仍未发现关于文字的记载情况。
根据这种情况,考古学家们只能做出一个判断,那就是夏朝时期时还没有演变出文字,当时的历史记录只能依靠人们口口相传,或者是最简单的那种结绳记事,所以才会导致夏朝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而除了二里头遗址之外,更多的考古学家们也找到了更多古文明遗址。比如良渚遗址,从中发现的古文物更是将中国古人类的活动时间向前推移了百年之久,甚至超过了商朝。
直接跨步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段空白时期的真实性,也证明了所谓的夏朝,其实并不是传说故事,只不过是由于地理环境发生了太大的改变,并且还没有文字的记载,最终导致传承上出现了偏差。
三、总结
在二里头遗址发掘之后,我国也正式确定了夏商周三朝的纪年表,确定了夏、商、周三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而这空白的1500年,也随着良渚文化、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夏朝不再只是存在于历史典籍上的一段空虚文字,也不再是所谓的神话故事,而是历史长河当中真实存在的一段历史。
因此,这段长达1500年的空白期,正在被各种确凿的证据逐渐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画像。相信随着科技逐渐发达,迟早有天,考古学家们能够发掘出更多的夏朝遗址,描绘出更加真实的夏朝历史,让这个从神权走向了人治,从野蛮步入了文明,从部落走向了文明的时代,真正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1972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后,蒋为何在日记中“大骂”宋美龄?
1972年的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如此写道:“独上中兴宾馆视事。近日精神苦痛,以女子、小人为难养也,故拟独居自修。”因为“女子难养”,所以要“独居”。不难看出,这女子指的是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蒋介石对宋美龄如此不满,乃至要离家独居呢?蒋介石口中的“小人”指的又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31:400001明代才子杨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仅开头两句 便惊艳了岁月
杨慎,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他是明代的文学大家,他的诗《临江仙》以开篇的两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惊艳了千古,将他的名字铭刻在文学史册页上。杨慎的一生充满波澜壮阔,传奇纷呈。一、童年灵秀:杨慎的早期才情闪现杨慎诞生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出生在四川一个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从小,他就显示出惊人的聪慧,被誉为“通神童子”。我要新鲜事2023-10-11 19:45:140000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公历4月5日前后)
不久之后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是一个古老的节日,虽然我们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传统节日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到底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呢?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1:06:090000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作者(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关于国外的文学作品和作者我们可能了解得并不是特别的多,但是关于夏洛蒂·勃朗特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了解的,就算不知道她的名字,也看过或知道她写的著名小说《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少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夏洛蒂·勃朗特我要新鲜事2023-05-12 22:10:360000盛姓起源和来历:周文王儿子姬叔武封于郕地(后改盛姓)
盛姓主要有四大起源,一是源自周文王的第七个儿子郕叔武,受封于郕地,亡国后郕国贵族就以成、盛等为姓。二是源自周召公姬奭的后裔,因为古时“奭”“盛”同音。三是源自西周时期的官职位-白盛,负责宫廷墙壁的刷白。四是部分少数民族改姓。盛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郕叔武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1:10: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