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饭变迁史 一日两餐有什么来历(粮食匮乏)
我要新鲜事2023-03-03 22:43:530阅
古人吃饭一般都是一日两餐,主要是因生活习惯问题和粮食匮乏。在如今的生活之中,吃饭全部都是一日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这也是大多数人家之中都会吃饭的一个规格。但实际最早的时候,中国古代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之中,吃饭都是一日两餐,并不会吃夜宵和晚餐。
生活习惯问题
在古代的时候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度并不是特别的发达,人们也没有固定的思想约束,都是饿了就去吃饭,直到上周十七才开始定点吃饭,有了一日两餐的制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早上起来吃第1顿饭,在下午三四点左右吃第2顿饭,等太阳完全下山之后回家休息,也不用再劳动就不需要再吃饭了。一般第1顿饭叫潮湿,第2顿叫辅食,尤其是在古代还有禁夜政策,晚上是不允许开放的,也就没有夜宵的存在。

粮食太匮乏
除了生活习惯决定吃饭的次数之外,粮食的匮乏也是主要的一个原因。在古代的时候农业生产非常落后,根本就没有什么食物的来源,粮食产量也特别的低,一旦是遇到荒年或者是受到当地政府以及地主的剥削之后,甚至有些农民家庭之中一天就只能够吃一餐。在古代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农民起义,都是因为饥荒所引起的。除了粮食少之外,古代的烹饪方式也较为简单,第1顿饭如果开火做成热的,第2顿饭都是直接吃剩的冷食。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日两餐,有一些富贵人家是会主动加餐的。即便是一天吃两餐,每餐也都特别的丰富,能够吃得特别饱。在两餐之间也会吃很多的水果点心。

一日两餐变三餐
在宋朝商品经济随着发展之后逐渐就有了一日三餐。在秦汉的时候还是风行的一日两餐至。到了汉代时期,皇帝还有一些皇宫,贵族能够一日三餐,隋唐时期,国家已处于上市,有了大量的外来粮食蔬菜水果。当时百姓的餐桌也逐渐的丰富了起来,慢慢就有了一日三餐。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溥仪登基时的一个不祥之兆 结果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真的完了
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17:360000汉朝开国武将之首 刘邦的好兄弟卢绾 封为燕王为何却叛逃匈奴
当刘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时,他最喜欢的消遣就是与朋友们喝酒作乐。这群朋友中有些后来成为刘邦夺取天下的坚定支持者,如萧何、曹参、樊哙等。我要新鲜事2023-11-29 19:28:12000188年邓小平准备恢复军衔制,众人顾虑重重,邓公:骂名我担
“决定是大家一起做的,骂名由我一个人来担就好了。”1988年的一天,中南海的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几位身穿军装的老同志们围坐在一起,脸上尽是担忧的神色。而邓小平则正襟危坐,用目光扫视着每一个在场人员的表情。这次会议事关人民解放军未来的发展,人们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邓小平的身上。只见他微微抬起右手,放在自己的胸前,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2:55:510000牛角挂书的主人公是谁:李密(隋朝农民起义将领)
牛角挂书,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隋朝的一位领导农民起义的将军,名字叫做李密。李密算是隋朝的贵族之一,其祖上本有着无限的荣耀,而到了李密这一代,他之前家族的荣耀便已经衰落了不少。在隋炀帝时期,李密原本在宫中当差,却被隋炀帝赶出宫外,只得回到家中放牛。但是李密并不甘心过这样穷困潦倒的人生,于是便将书挂在牛角之上,边放牛边读书。一、李密刻苦学习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12:090001中国这个省人杰地灵,为何古人不愿去做官,近代日军也不愿占领?
(说历史的女人——第1164期)自古以来,人们都想去好地方生活,何况去那里当官?一个国家入侵别的国家,当然也要占领好地方了,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我们中国有个省,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在古代,人们不愿去那里做官,在近代,日军侵华时,也不愿占领,却是为何?(一)人杰地灵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30: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