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大佬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孤身一人,在香港是如何谋生的?
面对周总理的邀请,面对同行马连良、裘盛戎的邀请,面对章士钊的多次邀请,孟小冬自言非常动心,想要回到内地,但是她考虑和纠结的时间实在太久了,66年大乱来临,转过一年,就连香港当时也愈发混乱,虽然台湾也不安生,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亲友众多的台湾,这让很多人颇感意外,因为孟小冬的母亲当时尚在,一直定居北京。
孟小冬从未为钱发过愁,就算没有杜月笙的遗产,就算她一生没存过钱,就算杜月笙没嘱托亲朋好友照顾她,就算没有梅兰芳的4万块分手费,就算她天天在家坐着,也有钱送上门来,所以咱们不必替“古人”担忧了,谋生这类事对孟小冬来说,并不能称之为问题。

提起孟小冬,太多的人都下意识的想起杜月笙,其实冬皇的艺术造诣很高,余派的尖峰人物,人气也很高,如果回到内地,身边又没有杜月笙,门槛会被踏破的,她想依托的是家庭、亲人和温暖,而不是钱,杜月笙临死前早已没剩几个钱,而且重病缠身的状态,主要还是孟小冬专门照顾他。
孟小冬根本没在香港和台湾收徒弟,指点一二倒是有的,所谓的徒弟都是热衷追捧余派的人,也有人欣赏冬皇的唱腔,所以有意的学习,牵强附会的算是个老师,称为资深票友或者铁杆粉丝更为贴切一些,他们定期给孟小冬一些钱,说是学生的学费,其实就是对孟小冬的无偿资助,表达对一代宗师的敬意。
其实内地、香港、台湾相对比,孟小冬在香港停留的时间最短,孟小冬本身生活就比较节俭,从小吃过苦受过穷,知道赚钱的艰辛,所以她并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就连下馆子也很少,即便是别人请客她也不爱去。

杜月笙的遗产加上“学生”的馈赠,生存下来并没有问题,有一项资料我们不掌握,以冬皇一生的勤俭,她自己的存款可是少不了的······现在全中国都是歌迷,以前全中国都是戏迷,当初她去上海演出,整个上海为之轰动。
以她的名气和艺术造诣,孟小冬接触的名人非常多,所馈赠的物品中,就仅仅书画作品也是太多太多,都是主动送她的,大多百万级以上,真缺钱······随便卖一样都够吃一辈子的,而事实上,她活着的时候,啥都没卖过,她会缺钱?别人给她买房子她都不住,就自己在台湾租了一间很小很小的房子,一直到她身故。

孟小冬嫁到杜府后,一直非常平静,也可能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无论外界还是杜府内的纷纷扰扰,她都不以为意,如果说还有一件事是她所在意的,那就是她和杜月笙的名分,当时的杜月笙没什么钱,还重病缠身,但孟小冬还是没有犹豫的嫁给了他。很多人都说杜月笙仁义,其实无非是责任,相对来说,仁义这个词放到孟小冬身上好像更合适一点。
到了台湾以后,孟小冬并不寂寞,总是有很多朋友上门聊天闲谈,陪她说说话,麻将一打一天也是常有的事,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她70岁的时候,哮喘后昏迷的孟小冬最终因肺气肿和心脏病辞世。
文鸯武艺在三国能排第几名(第十名)
在三国时期,武将如星辰般璀璨,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光芒。在这众多的武将中,文鸯虽然是后三国时期的人物,但其武艺与勇猛也为世人所称道。如果将文鸯的武艺在三国中进行排名,虽然他不可能超越那些家喻户晓的英雄,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但他也绝非泛泛之辈,可以被视为第十名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4-03-05 14:19:150000方世玉的武功高强 为何24岁就死(清朝少侠)
方世玉在比武过程中被击中弱点而亡。在每个时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侠客,在清朝时期的一些侠客,我们如今看来也有着比较大的威名,比如说可以被称之为清朝少侠的方世玉就是如此.大家应该在之前都看过李连杰饰演的方世玉,我们认为方世玉作为一个侠客,他不说有多么长寿,但最起码可以享受普通人的寿命,但实际上历史上的方世玉却只活了24岁而已。武林传奇我要新鲜事2023-11-03 20:41:230001画家冷军画一堆“垃圾”,2019年卖了4370万,放大10倍才知其奥秘
2019年,国内知名写实画家冷军被推上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是他有一幅名为《世纪风景之三》的画作,竟然被拍卖出了4370万元的天价。而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这幅天价画作画的竟然是一堆“垃圾”。于是不少网友纷纷质疑冷军的画作是被资本炒作成珍品的,冷军本人的绘画能力也是掺杂着水分的。甚至有网友直言:“画一堆垃圾也能卖出几千万,这其中指不定有什么猫腻!”对于这些质疑,冷军本人并未作出过多回复。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56:560000飞将军李广简介:西汉名将,不堪卫青排、挤折辱而自杀
说到飞将军李广,大家肯定耳熟,他是西汉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尽管战功赫赫,但李广仕途几起几落,在晚年更是受到大将军卫青的排挤和折辱,最后悲愤不已,拔刀自刎,一代名将就这么死了,实在是可惜!一、飞将军李广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8:24:4900001998年,敬一丹请求朱镕基为《焦点访谈》题词,朱镕基如何回复?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并与节目编辑、记者进行座谈。由于朱总理的“约法三章”,敬一丹担心自己提出,让朱总理为《焦点访谈》题词的事,会被拒绝。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主持人敬一丹委婉的提出“您能为我们的年轻记者留句话吗?”,此时朱总理毫不犹豫在题词本上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十六个大字。朱镕基不轻易提词,为何这次破例在节目中为《焦点访谈》题词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52:4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