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047

收复台湾后 施琅成了土皇帝 留下的遗产让后代二百年吃喝不愁

我要新鲜事2023-06-07 21:09:510

康熙年间,施琅带领军队收复了台湾。由于清政府的疏忽,台湾逐渐成为施琅家族的天下。施琅的职业生涯注定了他的命运。年少时,施琅并不喜欢读圣贤之书,而是热衷于武艺与兵法,一直向他的老师学习剑术。当他十七岁时,由于生活贫困,他不得不加入郑芝龙的队伍。

随着清军南下的步伐,南明最强大的弘光政权也被清军击败。郑芝龙得到了消息,感到心灰意冷,并受到了同乡朋友的劝降。于是,在顺治三年,郑芝龙决定带领部队归降清朝,而施琅也是其中一员。

然而,在清军中,施琅并没有过上好日子。郑成功正在招揽部将,对施琅十分看重,任命他为左先锋。许多重要事务需要与施琅商量。但是美好的开始并没有带来美好的结局。

当施琅跟随郑成功南下广东勤王时,双方产生了分歧。曾德事件更是导致两人矛盾不可调和。

曾德原本在施琅手下工作,1652年,他看到施琅与郑成功发生矛盾,认为施琅的势力已经衰落,于是托人帮助他进入郑家的军营。施琅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派人将曾德抓回。然而,郑成功为曾德求情,施琅却无动于衷,最终将曾德杀害。

郑成功认为施琅的行为是背叛,派人控制住了施琅的弟弟和父亲,并准备逮捕施琅。然而,施琅早已听到风声逃跑,郑成功愤怒之下,斩杀了施琅的弟弟和父亲。施琅与郑成功彻底决裂,并投降了清军。

施琅的收复台湾之路并不平坦。尽管他凭借声望得到了清朝的接纳,但在以满族为主的朝廷中,施琅常常受到排挤,数年来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康熙当政,台湾问题再次引起朝廷的关注。

在1681年,郑经去世,台湾政局陷入混乱,郑家后代无人能够掌握大局,各大势力开始分裂。这是收回台湾的最好时机。在许多大臣的推荐下,施琅终于得到了重用,展示他多年来尘封的才华。

施琅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开始训练水军和陆军,为进攻台湾做好准备。

1683年6月,尽管最初的行动受到海峡飓风的影响,水军无法达到战略目标。但施琅在准确测量风向和风速后,向澎湖岛发起进攻,经过数小时的战斗成功占领了澎湖岛。同年8月,施琅的部队登陆台湾后,他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加大了进攻的力度,并进行了招安工作。在施琅的军队的逼迫下,台湾的郑家守军纷纷投降,施琅成功地收复了台湾。

然而,台湾的去留问题仍然困扰着朝廷。由于台湾地理位置偏远,与朝廷相距甚远,再加上施琅在收复台湾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怀柔政策,没有将郑家的势力全部清除,导致在后续的治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关于台湾去留问题,朝廷争论了数月。直到1684年12月22日,施琅向康熙递交了一份《恭陈台湾弃留疏》,详细阐述了台湾的重要性。

在疏中,施琅提到了台湾的地理位置,认为台湾可以作为福建一带的重要屏障,抵御未来可能来自海上的威胁。此外,台湾经过郑家多年的治理,已经摆脱了贫困的面貌,可以自给自足,甚至回馈朝廷。

康熙对此大为赞赏,决定正式接收台湾,并将其纳入大清的疆域。于是,1684年,台湾府正式设立,归福建省管辖。这再次证明了台湾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施琅也存在着私心。在占领台湾后,他派人将原本属于郑家的土地划归到自己的名下,仅土地面积就达到数万亩。施琅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土地,设立了分租馆,让自己的管家和内臣负责出租土地并收取租金。施琅几乎成为当地的“土皇帝”,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他的手下也开始侵占土地出租,使台湾当地的百姓备受苦难。施琅的战功赫赫,即使向朝廷上奏,康熙也选择视而不见。对朝廷来说,他们更需要稳定,施琅的存在能够牢牢地掌控台湾。

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乾隆年间,朝廷收到了福建巡抚的举报。于是,布政使高山前去调查,并发现施琅非法侵吞土地的面积达到一万四千余亩,占侵吞土地官员的一半以上。

施琅还修建了豪华的私人庄园,其中包含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可见施琅攫取了多少财富。

我们不能否认施琅在收复台湾和军事方面的才华,但他的贪婪本性也是令人唾弃的。那句“收租”可以让子孙后代吃喝二百年不愁的调侃,是建立在当时台湾人民的血肉之上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