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朱元璋:深夜遭宫女端粥献媚,当即怒斥:粥留下,人斩了
一代明君朱元璋:深夜遭宫女端粥献媚,当即怒斥:粥留下,人斩了
唐太宗曾谓魏征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思是通过照镜子,人可以调整自己的穿着;借鉴别人的经历可以避免自己犯下同样的错误。
通读历史则可以知道一个朝代的兴亡。而在和平安稳的现代社会,历史文化则是放下了“教人知兴替”的指挥棒,转身在教我们为人处世、行走职场方面大放异彩。
忽视边界感,你踩上领导的雷区了吗明传野史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批奏折到深夜,宫女端来一碗热粥,朱元璋:粥留下,人斩了。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个故事,宫女端粥一片好意,若是因为朱元璋不爱吃粥或宫女打断了朱元璋批奏折的思绪,责打几番赶走即可,怎突然就要了宫女的性命?
其实故事中的宫女犯了一个很多人在职场中都会犯的错,那就是忽视了与领导的边界感。
朱元璋虽然是草根出身的开国皇帝,入驻皇宫不逾十几年,但是从层级分明的官制安排便可知其严谨的性格。
这样一位皇帝怎能允许眼皮子底下出现陌生宫女近身的事情?要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除御前侍奉的太监总管、熟悉的贴身太监与贴身宫女外,就连权倾朝野的丞相也得经过层层通传才能君臣奏对。
这位宫女不是不熟悉宫中规矩,而是她想为自己的凤凰梦赌一把,可她没料到皇帝对逾矩之事如此重视,一番算计之下反而误了卿卿性命。
而我们在职场中也难以避免犯下同类型的错误,这类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抱着赌一把的心理,想搏一搏泼天的富贵;另一个是不了解要与自己“相交”的领导,踩上了领导的雷区。
第一个原因对常人来说无可厚非,人若是没有目标或梦想,那还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但是赌徒心态是万万不可取的,职场不是赌场,没有实力只靠运气只会半道折戟。
第二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在职场频频碰壁的关键了,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本意是好的,那么所做的事就必然会受到上司的认可。
但是领导不会读心术,他不会费心去揣摩你的初衷,你的所作所为冒犯了他,自然在职场博弈中出局。
一位资深HR在闲谈间曾说起一位她遇到过的员工:这位员工胆大莽撞,入职后两三个月都兢兢业业认真工作,领导对他也十分满意。
只是好景不长,他做出来的一份策划案被直系上司打回了好几次,被一遍又一遍要求换主题重写,但最后直系领导还是选择了另外一位新人同事的方案。
这位员工怒从心头起,直接带着自己的方案冲到大领导面前。大领导听了他的控诉面无表情,没有表达对他勇气的赏识,而是挥挥手让他回去,到了下午,一封劝退书就送到了这个员工的手上。
原来在大领导还是小领导的时候,他就遇到过这种事,因此大领导自然讨厌极了越级举报的人,该员工的直系领导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这位员工越级举报就像是往他脸上打了一耳光。
最重要的是这些消息都是办公室里公开的秘密,只要这位憨直的员工稍稍打听一下便能知道。
积极展现自己,你树大招风了吗上面故事里的员工如果是因为迷糊莽撞弄不清楚状况导致踩到雷区而出局,那么有些机灵的员工往往也因为自己的小聪明而失利。
正如朱元璋与宫女的故事,我们假设朱元璋不多疑严谨,反而是位宽厚仁慈的皇帝,那么小宫女可能有两种结局。
第一种是被皇帝口头嘉奖一番,平平淡淡地继续做她的小宫女;第二种便是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后宫里的一位主子。
且不说第二种结局下,一位身世浅薄的小宫女是否能熬过后宫倾轧中的血雨腥风。单论第一种结局,她真的能继续无忧无虑地做一个普通小宫女吗?
显然是不能的,她越过教管嬷嬷、御前宫女直接奉粥,这些地位比有些不受宠嫔妃还高的大宫女们必然会感觉到危机——有人觊觎我的位置,她们抬抬手暗地里使的绊子便够小宫女喝一壶的了。
其次,这位宫女受到来自同等宫女的敌视与孤立也是必然的。说是同等宫女嫉妒也好、明哲保身也罢,作为一个有“给皇上奉过粥”这样经历的普通宫女,她已经无法被其他宫女以泛泛之交对待了。
在职场中也是这样,你越过直系领导直接向大领导提出一个新方案,大领导觉得这个方案好、决定采纳这种情况另说。
如果大领导不轻不重地一笔带过,你的直系领导仍旧会觉得你有野心,是个不小的威胁,宽厚的领导不会送你小鞋,但也不再会对你有所培养。同事也是一样,谁愿意相交与一位野心家?
找对方法,有金刚钻才揽瓷器活难道宫女给朱元璋奉粥就是一个死局了吗?
非也。宫女可以送粥,但不能亲自送,在当时情况下不如转交给太监总管,既让总管在皇上面前卖个好,自己也能结一份善缘。
或者宫女有着令人见之忘俗的美貌,似褒姒赛妲己,让朱元璋这位不近女色的皇帝也一见倾心、相见恨晚。那这碗粥换来的就不是砍头,而是凤鸾春恩车了。
对应在职场中也正是如此,面对记恩的直系领导,不如将功劳送予其卖个好,常言道县官不如现管,顺利坦荡的职场路少不了一位保驾护航多有提携的直系领导。
而对于有着卓尔不群真本事的牛人,在职场中横冲直撞也是一条通天途。有实力作保,只要不在领导的“雷区”里“蹦迪”,一番成就自是不在话下。
朱元璋与宫女送粥这个小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其中大有深意。
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我倒觉得不如改为“史中得来不觉浅,明书中意后躬行”,从历史中学、从故事中悟,终会找到助自己成龙的青云路。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投江的地方和原因故事简介
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490000历史人物评价:呼延庆的两面形象
随时代的发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充满了主观臆断和刻板印象。即便在现代,也常有人对古代历史人物进行过度褒贬,而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呼延庆,他身上的争议备受关注。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我要新鲜事2024-05-30 20:27:040000古代促销手段:“三碗不过冈”(古人也会搞促销玩套路)
在我们的一般印象里,古人一般都是比较质朴的,反而是现在的人套路越来越多,让人逐渐难以招架得住,不过也并不是所有古人都质朴的,也有一些古人十分会玩套路,比如说《水浒传》中就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套路,就是“三碗不过冈”。古代促销手段我要新鲜事2023-05-12 20:35:260000康熙最“眷念”的大臣李光地,其真实结局是什么?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府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李光地在庚戌科会试中成绩出众,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九月,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康熙十二年,充任会试同考官。李光地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兵部右侍郎、直隶巡抚,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康熙四十四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位极人臣。我要新鲜事2023-07-30 20:02:400000蜀汉人口为什么没有增加(自然条件限制)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蜀汉作为一个在四川盆地几乎与世隔绝的政权,其发展受到了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口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蜀汉从刘备建立到公元263年被魏国灭亡,尽管经历了四十二年的历史,但其人口数量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也有战争频发、经济负担过重以及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1、地理位置我要新鲜事2024-03-10 17:10: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