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鲁迅当年竟差点做了刺客,结果被他以这种借口拒绝了!
我们知道鲁迅的笔杆子在民国时期是一顶一的好手,文章犀利,谁知道他曾经被安排去拿枪杆子去当刺客呢?
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取得了胜利,这让国人大为震惊。
大家认为日本能取得胜利,首先在于国民的新式教育。
此后,清政府模仿日本,引进了西方教育体系,建立新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学堂。
也是这一年(1904年),年轻的浙江绍兴人周树人考取了南京路矿学堂。
这是一个培养采矿技术人员的中等专科学校。
周树人经历了幼年时期家庭的败落和贫穷,需要这个这个实用的专业,以便将来有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
学堂的校长俞明震是一个新派人物。
第二年,俞明震就带领周树人等一批学生去日本留学。
这一去,竟改变了周的一生。
周树人没有成为一个矿业工程师,却产生了著名的鲁迅。

一幅图画代表了当时中国年轻人的心情
清政府连续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使得中国的危机和灾难日益深重,这一切让爱国人士极为焦虑和悲愤。
1989年7月,谢缵泰画了一幅漫画《东亚形势时局图》刊登在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又托好友带到日本,印成彩图发行。
这幅图深刻揭露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
图中熊代表沙俄,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反映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现实。
旁边题诗说:“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国难当头,爱国人士纷纷奋起。

留日学生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
为了唤醒国人,反帝糠清,陈天华呕心沥血。
但是现实让他一次次地失望。
留日学生中革命情绪日盛,引七清政府恐惧。
清政府知会日本政府,要求管束留学生。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发表了一个严格管束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这个规则一出台立刻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
但是对目前这种状况如何应对,留学生出现了严重分歧。
一派以秋瑾、宋教仁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
另一派以汪精卫和胡汉民为代表,这部分为多数,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主要是舍不得官费。
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怎么办?

周作人(鲁迅的弟弟)回忆:“秋瑾为首,主张全体回国。老学生多不赞成,因为知道取缔二字的意义并不怎么不好,因此这些人被秋瑾宣告了‘死刑’,其中就有鲁迅、许寿裳在内。鲁迅还看见她将一把小刀抛在桌子上,一示威吓。”
这也是秋瑾与鲁迅之间矛盾的由来。
秋瑾(1875-1907年),浙江绍兴人,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喜欢骑马刀剑,自号“鉴湖女侠”。
1894年,其父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王廷钧为妻。
1900年,王廷钧捐官为户部主事,秋瑾这时接触到新文化,与丈夫的关系越来越差。
1904年7月,秋瑾不顾丈夫的反对,自费去日本留学,在东京广交留学生中的仁人志士,像是周树人,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
因为留学生之间的矛盾,日本报纸刊登文章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
陈天华痛心疾首,竟然写下一封“绝命辞”后,于第二天跳海而死,年仅31岁。

秋瑾回国后,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他们在绍兴办了大通体育学堂,积蓄革命力量。
大通体育学堂主要用来收罗绿林好汉的场所。
光复会准备起义,这是绍兴闹革命的一幕。
结果形势突变,义乌、金华起义计划暴露,有一会员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部分革命党人的别名暗号,两江总督端方电令安徽巡抚恩铭查办。
恩铭召徐锡麟计议,徐锡麟见自己的别名在里面,知道情况不妙。
徐锡麟此时的身份是安徽巡警头目和警察学校校长。
徐锡麟决定于1907年7月8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起义。
谁知恩铭要求毕业典礼提前两天,无奈起义只得于6日举行。事情紧急,准备不足,徐锡麟只能铤而走险。

虽然此次徐锡麟枪杀了恩铭,但因为准备不充分被捕,7月7日,徐锡麟英勇就义。时年34岁。
几天后的7月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以必死的决心端坐在大堂中,从容被捕。
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空英勇就义。
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与秋瑾闹得不愉快,鲁迅还是没有回国,他要继续进行学业。
他开始选择是工科和医科,希望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养家糊口。
这想法没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追求。
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少了一个未来的医学专家,而多了一个文学家。
一天,课堂上放时事幻灯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据说是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抓住枪毙。

日本学生看到这里,都欢呼“万岁!”围观的中国学生也好像喝醉似的喝彩。
在场的鲁迅震惊了!当日本军人黩武逞凶,中华民族的尊严备受蹂躏时,他怎么能忍受那气焰嚣张的喝彩,又怎能忍受那无动于衷的麻木呢?
至此,鲁迅痛切地感到:医学并不是一件最要紧的事,如果思想不觉悟,即使体格再怎么健壮,也只能做被枪毙示众的靶子。
他认为头等重要的事,还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
鲁迅从仙台来到东京,对朋友许寿裳说:“我退学了。”
“为什么?”许受裳惊奇地问,“你不是学得正有兴趣么?为什么要中断?”
鲁迅说:“中国的呆子,岂是医学能治疗的么?”
是啊,麻木不仁不是医学界的难题,而是精神世界的匮乏。
在东京,鲁迅接触到许多革命者。尤其是浙江同乡,如章太炎、陶成章等,对他的影响很大。

鲁迅晚年的时候,曾经对他的日本友人增田涉上,革命党人曾命令他去暗杀,他说:“我可以去,也可能会死,死后丢下母亲,怎么办?”
革命党人死,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
鲁迅虽然有强烈的爱国心,但不赞成逞一时之勇去送命。
他说:“革命者叫你去做,你只得遵命,不许问到。我却要问,要估量这事的价值,所以我不能做革命者。”
当年的革命党都是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崇尚暗杀之风。
1904年上半年,东京留日学生秘密成立了暗杀团,以杨笃生为首,“立志从暗杀下手”,谋刺清廷首要,并把“摧毁新政、杀戮新党”的慈禧太后定为暗杀的第一个对象。
估计老慈禧知道后会把肺气炸。
他们回国后在西直门至颐和园一带窥伺了5个月,由于慈禧太后深居简出,防备森严,他们始终没有下手的机会。
等携带的经费用完,不得不离开北京回上海。
1910年1月,汪精卫、黄复生、喻培伦、陈璧郡等七人组织一个暗杀团,潜入北京。
他们在宣武门外琉璃厂火神庙开了一个“守真照相馆”,掩人耳目准备刺杀摄政王载沣。
结果败露被捕。
陈独秀后来对暗杀活动作了批评和否定。
他说,从事暗杀活动的人,只看见个人,看不见社会与阶级。暗杀所得结果,不但不能建设社会的善、阶级的善,去掉社会的恶、阶级的恶,而且引导群众心理,以为个人力量可以造成社会的善、阶级的善,可以去掉社会的恶、阶级的娥。

因此,暗杀只是一种个人浪漫的奇迹,不是科学的革命运动,科学的革命运动,必须是民众的,阶级的,社会的。
从此,暗杀活动逐渐销声匿迹。
其实,作为一种手段,“暗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但这种手段对那些邪恶力量来说,也可以运用,因此,这种方式也不值得提倡。
唐太宗欲出兵高丽,找李靖相商,李靖:您如何评价诸葛亮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高丽数次侵犯新罗,唐太宗李世民派遣使者到两国去调和矛盾。但高丽拒不奉召,其朝中大将盖苏文更是大放厥词,说中国无人知晓兵法,这让唐太宗十分恼火,于是召见卫国公李靖问策。李靖此时已渐觉老迈,征伐之事愈感力不从心,然而当他闻听唐太宗的想要讨伐高丽的心思,立刻劝说唐太宗当以武侯诸葛亮征南蛮时的正兵之道征讨高丽。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7:06:160001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公历4月5日前后)
不久之后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八节之一,是一个古老的节日,虽然我们现在的节日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传统节日还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到底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呢?那么接下来大家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清明节是什么时候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1:06:090000古代如何防止军事集团反叛(分散力量 交替管理)
古代帝国的统治结构中,皇帝和武将是权力的核心代表,然而,历史上也屡次发生武将谋反的事件,对国家稳定和皇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古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智慧之举,以确保武将的忠诚和国家的安定。下面将从不同方面解析古代皇帝为防止武将谋反所采取的措施。我要新鲜事2024-01-14 21:25:480000朴槿惠父亲朴正熙遇害始末:一场惊心动魄鸿门宴,杀机四伏终毙命
(说历史的女人——第1693期)1979年,对于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来说,是极其充满考验的一年,如果通过这次考验,那么他的铁腕独裁统治便可继续,但是反之,这便将是他人生最后的岁月。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8:47:140001曹丕和曹髦的关系:曹丕是曹髦的爷爷(爷孙关系)
在历史中曹丕是曹髦的爷爷,这两个人的性格拥有着很多的区别,曹丕是乱世中的英雄,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当时沿着曹操的路线坚持走下去带领着魏国称霸了北方,但是当曹髦登上皇位的时候魏国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曹髦想要快速地恢复魏国的实力已经没有了办法,很多历史的研究学家都认为曹髦有曹丕的风范,不幸的是曹髦英年早逝了。一、曹髦的报国雄心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16: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