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鲁迅当年竟差点做了刺客,结果被他以这种借口拒绝了!
我们知道鲁迅的笔杆子在民国时期是一顶一的好手,文章犀利,谁知道他曾经被安排去拿枪杆子去当刺客呢?
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取得了胜利,这让国人大为震惊。
大家认为日本能取得胜利,首先在于国民的新式教育。
此后,清政府模仿日本,引进了西方教育体系,建立新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学堂。
也是这一年(1904年),年轻的浙江绍兴人周树人考取了南京路矿学堂。
这是一个培养采矿技术人员的中等专科学校。
周树人经历了幼年时期家庭的败落和贫穷,需要这个这个实用的专业,以便将来有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
学堂的校长俞明震是一个新派人物。
第二年,俞明震就带领周树人等一批学生去日本留学。
这一去,竟改变了周的一生。
周树人没有成为一个矿业工程师,却产生了著名的鲁迅。

一幅图画代表了当时中国年轻人的心情
清政府连续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使得中国的危机和灾难日益深重,这一切让爱国人士极为焦虑和悲愤。
1989年7月,谢缵泰画了一幅漫画《东亚形势时局图》刊登在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又托好友带到日本,印成彩图发行。
这幅图深刻揭露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
图中熊代表沙俄,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反映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现实。
旁边题诗说:“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国难当头,爱国人士纷纷奋起。

留日学生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
为了唤醒国人,反帝糠清,陈天华呕心沥血。
但是现实让他一次次地失望。
留日学生中革命情绪日盛,引七清政府恐惧。
清政府知会日本政府,要求管束留学生。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发表了一个严格管束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这个规则一出台立刻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
但是对目前这种状况如何应对,留学生出现了严重分歧。
一派以秋瑾、宋教仁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
另一派以汪精卫和胡汉民为代表,这部分为多数,主张忍辱负重,留在日本继续求学,主要是舍不得官费。
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怎么办?

周作人(鲁迅的弟弟)回忆:“秋瑾为首,主张全体回国。老学生多不赞成,因为知道取缔二字的意义并不怎么不好,因此这些人被秋瑾宣告了‘死刑’,其中就有鲁迅、许寿裳在内。鲁迅还看见她将一把小刀抛在桌子上,一示威吓。”
这也是秋瑾与鲁迅之间矛盾的由来。
秋瑾(1875-1907年),浙江绍兴人,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喜欢骑马刀剑,自号“鉴湖女侠”。
1894年,其父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王廷钧为妻。
1900年,王廷钧捐官为户部主事,秋瑾这时接触到新文化,与丈夫的关系越来越差。
1904年7月,秋瑾不顾丈夫的反对,自费去日本留学,在东京广交留学生中的仁人志士,像是周树人,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
因为留学生之间的矛盾,日本报纸刊登文章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挖苦中国人缺乏团结。
陈天华痛心疾首,竟然写下一封“绝命辞”后,于第二天跳海而死,年仅31岁。

秋瑾回国后,由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他们在绍兴办了大通体育学堂,积蓄革命力量。
大通体育学堂主要用来收罗绿林好汉的场所。
光复会准备起义,这是绍兴闹革命的一幕。
结果形势突变,义乌、金华起义计划暴露,有一会员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部分革命党人的别名暗号,两江总督端方电令安徽巡抚恩铭查办。
恩铭召徐锡麟计议,徐锡麟见自己的别名在里面,知道情况不妙。
徐锡麟此时的身份是安徽巡警头目和警察学校校长。
徐锡麟决定于1907年7月8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起义。
谁知恩铭要求毕业典礼提前两天,无奈起义只得于6日举行。事情紧急,准备不足,徐锡麟只能铤而走险。

虽然此次徐锡麟枪杀了恩铭,但因为准备不充分被捕,7月7日,徐锡麟英勇就义。时年34岁。
几天后的7月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以必死的决心端坐在大堂中,从容被捕。
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空英勇就义。
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与秋瑾闹得不愉快,鲁迅还是没有回国,他要继续进行学业。
他开始选择是工科和医科,希望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养家糊口。
这想法没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追求。
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少了一个未来的医学专家,而多了一个文学家。
一天,课堂上放时事幻灯片,内容是日俄战争期间,一个据说是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抓住枪毙。

日本学生看到这里,都欢呼“万岁!”围观的中国学生也好像喝醉似的喝彩。
在场的鲁迅震惊了!当日本军人黩武逞凶,中华民族的尊严备受蹂躏时,他怎么能忍受那气焰嚣张的喝彩,又怎能忍受那无动于衷的麻木呢?
至此,鲁迅痛切地感到:医学并不是一件最要紧的事,如果思想不觉悟,即使体格再怎么健壮,也只能做被枪毙示众的靶子。
他认为头等重要的事,还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
鲁迅从仙台来到东京,对朋友许寿裳说:“我退学了。”
“为什么?”许受裳惊奇地问,“你不是学得正有兴趣么?为什么要中断?”
鲁迅说:“中国的呆子,岂是医学能治疗的么?”
是啊,麻木不仁不是医学界的难题,而是精神世界的匮乏。
在东京,鲁迅接触到许多革命者。尤其是浙江同乡,如章太炎、陶成章等,对他的影响很大。

鲁迅晚年的时候,曾经对他的日本友人增田涉上,革命党人曾命令他去暗杀,他说:“我可以去,也可能会死,死后丢下母亲,怎么办?”
革命党人死,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
鲁迅虽然有强烈的爱国心,但不赞成逞一时之勇去送命。
他说:“革命者叫你去做,你只得遵命,不许问到。我却要问,要估量这事的价值,所以我不能做革命者。”
当年的革命党都是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崇尚暗杀之风。
1904年上半年,东京留日学生秘密成立了暗杀团,以杨笃生为首,“立志从暗杀下手”,谋刺清廷首要,并把“摧毁新政、杀戮新党”的慈禧太后定为暗杀的第一个对象。
估计老慈禧知道后会把肺气炸。
他们回国后在西直门至颐和园一带窥伺了5个月,由于慈禧太后深居简出,防备森严,他们始终没有下手的机会。
等携带的经费用完,不得不离开北京回上海。
1910年1月,汪精卫、黄复生、喻培伦、陈璧郡等七人组织一个暗杀团,潜入北京。
他们在宣武门外琉璃厂火神庙开了一个“守真照相馆”,掩人耳目准备刺杀摄政王载沣。
结果败露被捕。
陈独秀后来对暗杀活动作了批评和否定。
他说,从事暗杀活动的人,只看见个人,看不见社会与阶级。暗杀所得结果,不但不能建设社会的善、阶级的善,去掉社会的恶、阶级的恶,而且引导群众心理,以为个人力量可以造成社会的善、阶级的善,可以去掉社会的恶、阶级的娥。

因此,暗杀只是一种个人浪漫的奇迹,不是科学的革命运动,科学的革命运动,必须是民众的,阶级的,社会的。
从此,暗杀活动逐渐销声匿迹。
其实,作为一种手段,“暗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但这种手段对那些邪恶力量来说,也可以运用,因此,这种方式也不值得提倡。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项羽(指受到各方攻击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
大家应该都知道四面楚歌是一个成语,比喻某人遭受到了四面八方的攻击,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状态,那么大家有听过四面楚歌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吗?大家知道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谁吗?如果感兴趣的话就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7:03:300000古代用虎符就能调兵 那将军造反怎么办(古代兵符)
古代能够调动虎,全都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在影视剧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桥段,就是大将军拿着兵符调兵遣将,也给很多人心中留下了这么一个印象,就是在千百年以来各朝各代的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哪怕是拿着虎符的人让他们去攻打皇帝,会无条件的服从,这也让很多人觉得有些离谱,如果说掌握着十万大军的将军直接调兵前将去攻打国都自己当皇上那皇帝该怎么办。虎符的重要性我要新鲜事2023-12-17 12:16:430002她,被迫嫁汉奸,又与人私奔,后成“八女投江”为首的抗日女杰!
(说历史的女人——第1456期)提起抗日战争中的“八女投江”,尽管比不上“狼牙山五壮士”那么家喻户晓,恐怕大家也都不陌生;但你知道这投江的八位女战士都叫什么名字?她们为首的是谁?她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英雄事迹?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传奇女性:她被迫嫁汉奸,又与人私奔,后成为“八女投江”为首的抗日女杰!(一)被迫嫁汉奸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0:58:500000关公和秦琼谁厉害?
关公战秦琼,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话题。关公,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而秦琼则是隋末唐初的重要将领。这两位英雄都有着非凡的战绩和威名,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交战过。关公是以勇猛、忠诚而著称的三国名将。他以刮骨疗伤、过五关斩六将,以及单骑救主的故事深入人心。他在赤壁之战中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被后人尊称为关云长。他的武艺高强,忠诚于事业,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要新鲜事2023-08-30 20:42:340000七国之乱指的是哪七国: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吴国为首)
七国之乱是汉景帝即位后不久发生的战乱,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在御史大夫晁错提议下准备削藩,还下令要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个时候诸侯国的王就以要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为理由发动了战乱,称为七国之乱。那么七国之乱指的是哪七国?七国之乱的原因有哪些?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七国之乱指的是哪七国七国之乱指的七国是吴国、楚国、赵国、济南国、淄川国、胶西国、胶东国。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4:51: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