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妇女在汉武帝时期容易流产,除汉军深入穷追,还有个重要原因
中原王朝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与周边的游牧民族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以匈奴为例,作为已知的最早游牧文化体之一,匈奴人曾靠着骑射能力称雄中原,令中原王朝殚精竭虑,但也曾被打得四处逃窜,妇女频频流产,匈奴上下战力锐减。前后的转变,除了汉武帝主动出击,深入穷追外,还有个关键因素。
匈奴的发展
匈奴最初与中原王朝发生纠葛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匈奴是由多个游牧民族与部落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主要以狩猎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里的人越来越多,并有了社会与秩序的意识,由部落发展到了国家。

虽然匈奴人擅长骑射,但随着人口的发展壮大,单单靠狩猎这一途径已经不能满足整个匈奴国的需求,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在了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原国家。
在西周时,匈奴频繁对中原发起挑衅,周天子派兵出击,但这并没有抵挡得住匈奴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的挑衅与侵略越来越猖狂,许多国家纷纷筑起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对于匈奴更是多加防范,将战国时期各国修建的长城进行连接与加固。据史料记载,参与万里长城修建的劳力达到秦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匈奴对于中原国家的威胁可见一斑。
但即便修建了万里长城,匈奴依旧没有停止侵犯的脚步,而是逐渐在边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匈奴国幅员辽阔,控制范围涵盖今天的蒙古国、中亚等地区。
随着秦王朝覆灭,楚汉之争爆发,中原陷入战火硝烟中。本就蠢蠢欲动的匈奴怎会放弃这一绝佳时机,他们趁机南下侵犯,钱财、粮食、女人,一旦被匈奴碰上,就会被当即抢走。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高祖刘邦建立了西汉。对于匈奴的侵犯,刘邦忍无可忍,率领部队,亲赴北疆支援,然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让刘邦与部队苦不堪言。在平城一战中,六十岁的刘邦饥寒交迫,差点丢了性命,最后汉朝谋士以财力笼络的方式才将刘邦救了出来。
刘邦捡回一条命,不得不向匈奴低头,开始了和亲之路,这才慢慢稳住了匈奴,让汉朝内部得以调整,休养生息。匈奴则进入了全盛时期,直至汉武帝的出现。

汉武帝的反击
汉武帝继位时,汉朝已经走过了六十几年的历史,在这六十几年的时间里,汉朝以和亲与献礼的方式与匈奴交好。
少了匈奴的不断侵扰,汉朝得到迅速发展,在文景之治时,国力日渐强盛,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军事力量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汉武帝的反击打下了基础。
但汉朝发展的过程中,匈奴也步入强盛时期,且靠着超强的机动性能攻能逃,想要真正克制住匈奴并不容易,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匈奴骑兵之所以厉害,除了他们骑术精湛外,还因为他们马匹优良,在对战的过程中占尽优势。为了弥补战马的弱点,汉武帝聘请匈奴人来训练马匹,为战时提供完善了战马供应系统,保证能够与匈奴马匹相抗衡。
其次,汉武帝颁发了《斩捕匈奴令》,只要斩杀匈奴人就可以获得奖励,极大地激发了百姓参军的积极性,为汉朝的军事力量添砖加瓦。而对于这些军事力量,汉武帝特命卫青、苏建等人日夜训练,迅速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最后,在与匈奴的对战过程中,汉武帝并未一开始就取得胜利,反而是困难重重。
无论是极寒的大漠气候,还是糟糕的行军方向,亦或是供应不到位的后勤补给,都让汉军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困境。但汉武帝坚决不退缩,并发出了“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的激励言论,鼓励汉军深入大漠,不破匈奴誓不休。
同时,汉武帝在接连失败中汲取教训,透彻分析匈奴的优势,不断调整汉军的作战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将进攻匈奴的时间从秋季改到了春季,这看似只是晚了几个月的进攻,却给予了匈奴最致命的打击,甚至造成了妇女频频流产的现象。
孕重惰殰,罢极苦之
匈奴人最常侵犯中原边境的势力为秋季,此时匈奴的战马经过夏季的喂养,状态达到最佳,而中原此时正值秋收时期,匈奴趁此发兵抢夺,为过冬做准备。此时两军交战,汉军往往处于不利的境地,但到了春天,情况将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由于大漠冬季气候严寒,温度极低,在每年冬天之前,匈奴人往往会准备好过冬物资,定居在峡谷或大山背风处,以寻求平稳过冬。
但即便如此,牲畜在经过一个寒冬的洗礼,也会出现大幅度的减重现象,从而削减战马的应战能力。如果遭到极端天气的侵袭,牲畜将大片去世,导致匈奴人出现饥荒情况。
根据匈奴一年四季的发展规律,冬季是其交配的高峰期,无论是人类还是牲畜均是如此。因此到了春季的时候,除了战马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外,妇女与牲畜多有身孕,不适合跟随部队频繁应战或者逃窜。

当汉武帝决定在春季发动进攻时,无疑是给匈奴带去了灭顶之灾。此时匈奴人自知无力应战,只能尽可能地逃跑,而跑得慢的牲畜,被汉军大面积俘虏。
孕妇以及处于孕期的牲畜为了避开追捕,只能四处逃窜,出现了频繁流产甚至死亡的现象。班固在《汉书》中明确记载道:“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殰,罢极苦之。”
汉武帝这一战略措施的转变,将匈奴人打得苦不堪言,当大量的牲畜被汉军收入囊下,匈奴战斗力日渐下降,汉军便不单单在春季发动进攻,而是采用突袭的方式,持续性消耗匈奴的势力。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还剩下了一个国家(卫国)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1个完成统一大业的国主,在公元前221年先后将诸侯六国灭掉,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还剩下了一个国家卫国。卫国是周朝时期的诸侯国,由周成王封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曾经也辉煌过一段时间,到战国时期逐渐衰落。卫国的情况我要新鲜事2024-02-09 15:10:260000三星堆频繁出现一个“手势”,太诡异,专家:手里拿的啥?
三星堆是考古界的一股“清流”,出土的文物都是那么的“骨骼清奇”,人不像人,兽不像兽,大胆夸张,视觉冲击力极强,所以很多人猜测三星堆或为外星文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着太多的未解之谜,越是悬疑,越是令人欲罢不能,越是想去探究,或许这也是考古的魅力之一吧!今天我们来聊聊三星堆出土的“大立人”,一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谜题。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42:08000084年村民下河淘到千年“蚕宝宝”,借50元路费上交,现成镇馆之宝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有一枚造型精致,小巧玲珑的鎏金铜蚕,即使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栩栩如生。这枚鎏金铜蚕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您可千万别小看它,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论坛演讲中它曾闪亮登场,见证了二千多年前先辈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但这枚铜蚕并不是考古发掘出来的,而是1984年一位陕西的农民在河里淘金时发现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枚颇具传奇性的陕西网红是如何发现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7:17:050000真实的雍正有多残暴:毒死父皇逼死母亲(争得皇位)
在历史当中,传闻雍正为了得到皇位,毒死了他的父皇,同时也逼死了他的母亲。在他的父皇离世之前,让雍正继位后善待兄弟,不到最后一刻,不要伤害兄弟。但是当雍正成为皇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为雍正办差的奴才。而雍正的兄弟,不是被圈禁就是被刺杀。曾经帮助雍正的大臣,最后的结局也是没有善终。一、雍正皇帝究竟有多勤政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3:22:35000015岁抗日女英雄,被俘后受折磨3日,死后头颅示众如刘胡兰之惨烈
(说历史的女人——第1470期)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被后人铭记,当然也包括不少年英雄,比如女英雄刘胡兰,送鸡毛信的海娃,放牛的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甚至小兵张嘎等,这些都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但由于特殊原因,还有不少小英雄并不广为人知,甚至在牺牲数十年后,仍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