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一生敬爱皇后赫舍里氏,太子一错再错不忍废?原因很现实
康熙治世之下的大清,四海升平,天下太平,作为太子的胤礽人生好似躺赢一般,但为何被康熙一废再废呢?
胤礽的母亲便是皇后赫舍里氏,他出生那一刻,其母难产而死,想起曾经的点滴,康熙大帝很是悲痛,胤礽是挚爱用生命换来的龙种。

因此康熙大帝叩拜天坛,祈告诸神,立儿子胤礽为太子。那时他还在襁褓之中,却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谁知后来竟然被一废再废。
到底是怎么样的险恶世道,又是怎么样的上下蹦跶,让这位天之骄子跌落呢?
牌好是天生的
如果说康熙大帝是因为对皇后爱和愧疚所以立胤礽为太子,那么索家给予的背景则是他登基的重要保障。

索尼是先皇钦点给康熙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将孙女赫舍里氏给予康熙帝联姻之后,面对鳌拜的谋反,更是辅佐康熙除了鳌拜,从那以后,索家在朝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甚至从另一方面来讲,康熙也是出于对索家的感激和拉拢才立胤礽为太子的。
紫禁城里没有兄弟
“宣,大阿哥胤禔觐见!”伴随着一声不男不女的高呼,一个锦衣黛玉的年轻人走进了康熙的御书房。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次大阿哥胤禔前来打太子的小报告了,康熙心底默默地叹了一口气:“果然当老子的不能太猛,不然这儿子个个不成器。”
大阿哥胤禔大多数觐见都是针对太子的,无非是讲讲太子的坏话罢了,他觊觎太子之位已久,众位阿哥里面他年纪最大,自然私底下笼络的支持者最多了。
“儿臣胤禔给皇阿玛请安,祝皇阿玛身体健康。”一番耳熟能详的问候好像父慈子孝,但暗地里全都是争斗。

“吾儿快快平身,这天色已晚,还来给父皇请安,定然有重要之事!”康熙大概能猜到胤禔是来干什么的了。
这王宫里还有什么消息是能瞒得过康熙的?昨天宫里发生了一件小事儿。
一个公公外出采购时,和外界一位卖茶的商人闹了矛盾,就在侍卫准备缉捕这个商人之时,被太子的人马拦住了,这个商人乃是太子奶妈的丈夫,胤禔无非是想打打太子的小报告。

阿哥不满太子行径
“唉,并无啥要紧的事儿发生,只是昨日儿臣派遣公公采购茶叶之时,竟遭人殴打,那行凶之人乃是太子的手下,又因是亲兄弟,故而咽下了这口气,但儿臣心里实在难受,太子竟然连宫里的人都开始动了。”胤禔果然和康熙预判的一样。
“这几年,朕也多次听其他阿哥说起太子,皆有不满之意,但是为太子,终究会接手这大清朝政,霸道一点儿也可以理解,作为哥哥的你要理解和支持他,团结一致才会更好。”
康熙显然不怎么喜欢这个话题,这皇室兄弟的明争暗斗康熙又何尝不清楚,皇家无兄弟呀!
深夜里,康熙再次想起了自己青梅竹马的皇后赫舍里氏,那个曾经辅佐自己干掉鳌拜,匡扶朝政的贤内助,也是出于对皇后的爱,康熙才立胤礽为太子的。

这些年无论发生了什么,太子的地位都不动如山,即便太子经常有欺负亲王、贝勒,扣押蒙古贡品等品行低下的行径,康熙虽然不喜欢他,都未曾说半句太子的不是。
今天太子竟然对宫里的人动手了,这可真是有点儿蹬鼻子上脸啊,不经意间康熙和太子又远了一步。
小阿哥身患疾病
平常宫里的生活里也很安逸,康熙很少有机会和儿子们出去走走,康这次出巡塞外,康熙特意叫了长子胤禔、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其中自然有太子。

塞外的风景自然比不上京城的清秀,年仅七岁的十八子更是突然患了急性病,康熙很是焦急,而且随行的太医抓药也很是不便,看着小儿苍白的脸色,康熙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父母早逝,孤孤单单地继承了皇位之后,灭了鳌拜,除了吴三桂,再收了台湾。虽身居高位,却也希望有亲人兄弟相伴,如今这些阿哥、太子虽然兄弟满堂,却为了一个皇位明争暗斗,着实不是自己想见的。
因此暗地里通知其他阿哥,希望他们前来看望弟弟,小阿哥才7岁,这么小的孩子他们总不至于结怨吧,毕竟7岁的孩子哪里知道争权夺利呀!
看着各位阿哥对弟弟的关心,康熙仿佛感觉到皇子之间温馨了很多。他们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礼物,都让天真的小阿哥露出了一个小孩子应有的笑容。但整整一天过去了,唯独没有看见太子的身影。

“来人!即刻给我传召太子胤礽!”康熙再一次对太子有了意见,连亲生弟弟都漠不关心,将来如何爱民如子!
康熙怒斥太子
“儿臣胤礽参见父皇!”太子胤礽大概也清楚,父皇是为何传召自己,不就是没有来看弟弟嘛,历朝历代那个皇帝不是靠着争夺上位,既然迟早成为敌人,又为何要装出兄弟情深的样子。
“胤礽,你如何看待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我大清如今四海升平,靠的是什么?”帐篷内,盯着跪在眼前的大儿子,康熙的眼神里看不到任何情绪。
“自然是靠父皇雄才伟略了,当然和我八旗子弟的骁勇善战也密不可分。”太子的回答好像很完美,事实也是,他想不出其他原因了。
“不,靠的是仁和义!”康熙特意放缓了语速,他多么希望这个挚爱留下的唯一孩子可以听得进去。

“疼爱弟弟是作为兄长的责任,你不曾对兄弟怜悯,此为不仁,没有尽到作为兄长的责任,亦是不义,太子是为储君,你若不仁不义,我大清江山堪忧啊!”康熙这辈子从来没有说过这么软的话。
“哈哈哈!仁义!倘若真靠仁义,太祖太宗现在还在长白山打猎捕鱼,自古以来,哪个皇家不是明争暗斗,汉人所讲的仁义还是不信为好!”太子觉得康熙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
“好了,你先退下吧!”康熙的话太子压根听不进去,那一刻起,康熙就已经有废太子的打算了。
太子欲行刺康熙
如今的太子胤礽已过而立之年,而康熙已经年过半百,经过这些年的苦心拉拢朝中各个势力,自己这个太子已经初成气候,只是今日,明显感觉到皇上对自己的态度变了,这可不是好兆头。
成为太子的这三十年里,除了要面对各位兄弟对太子之位的虎视眈眈,也经常打压那些不服从自己的亲王贝勒和大臣,此刻若是失宠,迟早会被父王罢免太子之位,那时就危险了。

但自从上次觐见父皇之后,父皇和自己明显没有以前亲密了,隔阂也越来越大,这天是回京的最后一晚,也是太子夺权的最好时机。
这天风很大,可能是身居皇宫太久了,这位太子是一点儿心眼都没有,只见他手执利刃,穿过重重警卫,竟割开帐篷偷窥康熙的起居,准备伺机行动。
可康熙身旁的守卫实在太森严了,无奈只得退下。
康熙一废太子
这么单纯的太子身边自然有不少别人的线人,一部分是康熙安排进来的,甚至有一部分听大皇子的,恰好他做的很不隐蔽,他所做的一切被康熙和大阿哥发觉了。
说实话,太子的残暴和不得人心,又怎么瞒得过自己,但出于对皇后赫舍里氏的爱,康熙一直包容着他,直到那天太子割开帐篷监视康熙起居。
回到京城后,康熙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废了太子,康熙又想了下,大阿哥胤禔为了太子之位可谓是处心积虑,这样整天想着内斗的人,又怎么担当重任,因此,随着太子的落马,大阿哥胤禔被康熙一票否决。
不得不说,康熙对于大阿哥的一票否决还是很有预见性的,从后面大阿哥的操作就知道,大阿哥的品行甚至不如太子。
太子被废后,大阿哥得知自己此生无望,而各个皇子发觉太子被废之后,各自结党营私,一时之间,朝堂混乱,甚至以死相逼,当面要挟康熙。

垂暮之年的康熙本来觉得废了太子之后,其他的孩子定是仁义之君,岂料其余皇子的虎狼之心昭然若现,气得康熙对群臣直言:“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康熙二废太子
看到其他子女的嘴脸后,康熙好像想明白了,其实太子还是不错的,或许以前是自己受到大阿哥蛊惑,错怪了太子,所以再次不顾群臣的反对,再次册封胤礽为太子。

这一次的太子册封和上次不一样,那次太子尚在襁褓之中,眼里尽是纯真和善良,而这次已经是一个年过而立的中年人,心里装满了名利和报复。
胤礽看着康熙已经接近60的年纪了,还不退位,有句话说得好—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在康熙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实践,年近四十的太子一上位就开始了逼退康熙的筹划。
面对太子的种种谋划,直到最后已经无法调解,康熙伤透了心,只有再次废除太子,那一天康熙再次祷告天地:“太子胤礽虽被复李,但心性未改,我大清江山不可以交到这种人手上。”

因此,下令皇太后将太子拘禁。
公元1722年,康熙大帝驾崩于畅春园,各位皇子更是将的九子夺嫡的好戏写入了史册,好在天不亡大清,雍正继位,大清的盛世得以延续。
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对历史有什么意义(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都带来了有利影响。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商鞅变法无疑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作为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重要改革,商鞅变法不仅为秦国统一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更是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背景我要新鲜事2024-01-09 22:13:300000为啥古代的皇子们 会和十岁的姑娘同房(男女同房)
皇子和十岁的姑娘同房是为了能够给皇室开枝散叶。相信大家也知道,在古代时候女孩儿们嫁人的时间比较早,通常在一个女孩儿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嫁人,不过现在来看,十三四岁的姑娘们也已经发育的还算可以。但是在古代还有一些朝代皇宫里的皇子们会和只有十岁左右的女孩子们同房。为啥他们会和看起来还是很稚嫩的女孩子同房,难道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癖好。皇子同房我要新鲜事2023-12-25 21:09:040002历史上毛遂的真实结局是什么 与大秦赋差距有多大
历史上毛遂并没有自刎,而是归隐山林。毛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因“毛遂自荐”一事而广为人知。然而,他在历史中的结局与《大秦赋》中描述的有着很大的差距。《大秦赋》是一部文学作品,虚构了毛遂的角色和事迹。在该作品中,毛遂协助赵偃夺取赵国王位,并最终因此而遭遇不幸。然而,历史上的毛遂的结局与此相去甚远。我要新鲜事2023-07-30 20:41:360002《尼布楚条约》是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看看康熙皇帝的真实想法
康熙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89年的8月27日,清朝与沙俄签署了一份国家条约,名为《尼布楚条约》。这一条约被称为清朝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家条约,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之间的边界争端提供了解决方案。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份协议可能被视为不平等,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它具有重要意义。一、尼布楚地区的历史地位我要新鲜事2023-10-27 19:17:180000乾隆皇帝杀死一名男孩 百姓居然赞颂皇帝(清朝奇案)
乾隆皇帝亲自下令出展了一个九岁但作恶多端的孩子。在乾隆四十四年行不接到了一批案卷,当时作为刑部侍郎的一个官员在看过卷宗之后却发现这个案件可以说是千古奇案。他在犹豫之后直接把这个案件的节略写给了乾隆皇帝。之所以他不敢病毒,而是需要让皇帝来定夺,是因为这个案件实在太过于神奇。这个案件关于三个孩子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九岁,最小的也只有六岁。而除了这个九岁的孩子之外,剩下的一男一女是一对兄妹。离奇死亡我要新鲜事2023-11-16 21:15: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