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为何要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看,你就明白了
秦始皇嬴政为何要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看,你就明白了。自古以来,华夏之地便有尊者自称之习俗,君主们在举国之上,如何自称,象征的是他们无上的权威与独特的地位。在历代君主中,秦始皇则是个特例,他创新了自称,为何要这么做呢?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沉积,也有他个人的独特之处。
历史的车轮疾驰而过,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君主作为社会的顶端,对如何区别于众人十分看重。各种自称的产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遥远的夏朝,王者生则称“后”,死则为“帝”,表达了人们对君主地位的敬仰。商朝更为简洁,以“王”字称呼其君主,象征着君权的尊贵。周朝时,人们更愿意用“天子”来称呼君主,寓意着他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在这种自称的形式下,每一位君主都希望通过“予一人”或“余一人”的自称,突显出他们在四海之间独树一帜的身份。而在周朝,获得天子封赐的诸侯国君更加考究自称,有的自谦为“寡人”,有的则称自己为“孤”。
然而,这些自称并非随意而为,每个词语背后都包含深意。“寡人”暗含“道德修养不足”,是君主自我警戒的体现。而“孤”则显露出君主的孤独与谦卑。不过,只有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君才有资格自称为“寡人”,而实力薄弱的诸侯国君则只能自称为“孤”。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况中,秦始皇觉得这些自称无法充分体现他的权威和地位,于是决定创造一个全新的自称。他的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君主自称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新的一页。
自古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君主和诸侯们,常以谦称自译,既彰显自身的谦逊,也示现德行尚有待修炼的自觉。除了广为人知的“孤”和“寡人”,一些不那么常见的称谓也被广泛使用。例如,“不榖”和“不德”等词汇,都隐含了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自省。
但是,这一切在秦始皇登基之后发生了变化。他独步天下,意欲在史册上留下无可匹敌的印记,尽显他的非凡地位。
对他来说,过去那些充满谦虚之情的称谓,如“寡人”、“孤”甚至“予一人”都显得无力。因此,秦始皇指派了他的重臣李斯,去翻阅历代典籍,寻找一个能完美体现他统治地位的称谓。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字——“朕”。
然而,这并不是秦始皇一手创造的新词。实际上,“朕”在秦始皇之前,并不是只有君王或皇帝才能使用的称谓,而是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可以使用。
在秦朝之前,古代文人屈原在他的《离骚》一诗中就写道:“朕皇考曰伯庸”,其实,这句诗的含义是“我(朕)的父亲(皇考)名叫伯庸”。这就足以证明,“朕”并不是秦始皇创造的词汇,而是已经存在并被普遍使用的一个字。
那么,秦始皇为何偏偏选择了“朕”作为自己的称谓呢?秦朝的字形以小篆为主。对“朕”字进行仔细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深层含义。在秦始皇时期,"朕"字的左半部分是一个“舟”字,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月”字。右半部分也并非“关”字,而是代表着火的“灷”。
“舟”象征着船只,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船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交通工具。当时的人们多生活在黄河流域等地,船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自古至今,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航行工具便是其生活的重要一环。船只的数量和质量,无疑决定了他们能获得的食物和资源。因此,在那个时代,船只不仅仅是出行工具,更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人们对于船只的拥有和掌握,潜移默化地改变了社会阶层的划分,拥有大量船只的人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优越阶层,而那些少量或没有船只的人却只能任人摆布。在这样的环境下,船只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而另一方面,“灷”象征着火的意义。燧人氏发明的钻木取火,无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使人类从自然恶劣的环境中走出来,一跃成为世界的主宰。火的发明,给予了人类生命的希望,也象征着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舟”和“灷”两者结合,赋予了“朕”这个字以深重的意义,象征着剥削财富和权力的体现。秦始皇选择这个字作为自己的专用称谓,无疑是要彰显他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不可侵犯的权威。
然而,秦始皇的独特并不仅仅体现在此,他在自己的称号和礼仪上也创新出了别具一格的方式。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骄傲于自己的伟大成就,他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过去的三皇五帝。
所以他从这些尊贵的头衔中取来“皇”和“帝”两字,首创了“皇帝”这一称号。在他看来,这样的称号才足以体现他那无可匹敌的统治地位和威严。
“皇”字代表的是一种光辉璀璨的意象,燧人氏部落,作为华夏的起源,是最早掌握火种、点燃生活希望的部落,部落首领燧人氏因此被尊崇为“天皇”,或“燧皇”。而“帝”字则象征着最高道德和品质,令人敬仰,是封建时代一种至尊无上的头衔。
秦始皇将这两字合为一体,象征着他自己是光明照耀下的最高统治者,这无疑显示了他的豪迈和威严。
秦始皇不仅在称号上下了功夫,还借助祭祀仪式来彰显自己的荣誉和伟绩。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带领众臣和儒生,齐聚泰山巅峰,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封禅大典。这个封禅仪式,后来成为了中国历代帝王皆想达成的目标。
然而,秦始皇对历史影响最深远的一项功绩,可能就是他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一举动为整个华夏文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加深了人民对于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可以说,文字的统一是为什么分崩离析的中国历史上,总会在混乱后重新统一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我们如今看似理所当然的历史现象,往往都是秦始皇率先开创的。他的许多制度设定和发明,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封建王朝,这也是为何始皇帝如此被历代帝王所敬仰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7年,毛泽东看望被抓的许世友,却险些被打,主席如何处置?
1936年10月,各路红军会师陕北,在这漫漫转移途中,除了有国民党重兵一路围追堵截外,红军内部也出现了分歧。甚至出现了张国焘违背党中央与毛主席制定的“北上”方针,毅然决然地率领右路军“南下”,并在途中演绎了“另立中央”的闹剧。长征胜利结束之后,在延安掀起了一场批判张国焘的风气,并进一步将矛头指向了所有红四方面军官兵,一直以来深得张国焘信任和提拔的许世友自然也未能幸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05:570000董奉与谁并称建安三神医:外科圣手华佗(医圣张仲景)
三国时期,董奉被人称为神医之一,和董奉其名的还有两个人,其中一人是大家很熟悉的华佗,还有一个是张仲景。这三人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被后世称颂为“杏林春暖”。他们的医术神乎其技。董奉与谁并称建安三神医董奉董奉是东汉建安时期的名义,其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轻的时候董奉曾经做过小官,但是没多久就辞官归隐了。此后一直在家中练功和行医。董奉的医术水平很高,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他给人看病并不收取钱物。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7:30:170000契丹是现在的哪个省:辽宁省部分地区(吉林和蒙古部分地区)
契丹的位置并不准确的与一个省的面积相对照,实际上契丹包括现在辽宁省的部分地区,也包括吉林和内蒙古两省的西部地区。最开始的契丹只是一个弱小的游牧部落,最初只有很少的人。靠着不断迁居和游牧,契丹部落的规模得以壮大。契丹并不是独立部落,没有真正的创建者。鲜卑势力壮大后,契丹从其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部落。一、契丹忍辱负重许久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3:33:120000上古天帝颛顼简介,颛顼的后代都是哪些姓氏
在我们华夏的上古时代,由于当时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所以对于三皇五帝这样的人物知之甚少,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民间的神话传说。传说中上古天敌颛顼就是黄帝的孙子,在登基之后做的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和共工一战,最后统一了华夏。颛顼:掌管北方的天帝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9:31:380008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是朱棣与徐皇后的长子朱高炽(朱高炽简介)
朱棣可以说是明朝非常出名的皇帝,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又少篡位成功的帝王,并且在为期间还让明朝经济得到繁荣发展。你知道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吗?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他就已经被封为燕世子了,朱棣即位后他被立为皇太子。明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8:35:2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