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多狠?宁可把将士冻死也不发棉衣,11年后才发现他的高明
司马懿有多狠?宁可把将士冻死也不发棉衣,11年后才发现他的高明。当东汉逐渐走向衰落,诸侯争霸,英雄豪杰如繁星般璀璨,此时的诸葛亮以他出类拔萃的才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而汉室的刘备,始终执着于复兴汉朝的大业。在这个乱世之中,三国魏、蜀、吴如同天上的三颗明星,各自带着自己的魅力和底蕴。
然而,在这场胜者为王的游戏中,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无人能预知。其中,尽管曹操、刘备、孙权的名字鼎鼎大名,但另一个名字——司马懿,对你我来说,应该也并非陌生。

那个与诸葛亮才智匹敌,策略高超的司马懿,有人甚至将他比喻为“坟墓中的猛兽”,意喻他狡猾而且阴险。在公元237年,司马懿在军事行动中,他的军队在严寒的环境下行军,却没有向士兵们分发棉衣。对此举动,全世界都在问,司马懿,你为何如此残酷?你不怕世人的唾骂吗?
众多疑惑和质疑涌向司马懿,他却始终面不改色,心不跳动。不发棉衣,这看似冷酷的决定,其实是司马懿早已谋划的一步棋。只是那时的人们,都没能看透他的意图。直至十一年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一切原来都是司马懿早已设下的战略。

要探究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需要从司马懿投靠曹操开始。当曹操初次与司马懿面对面时,他便感受到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冷意。尽管司马懿年纪比曹操、刘备等人小很多,出生于公元179年,但他给人的感觉却是深思熟虑,老辣狠绝,似乎他的眼神中总是藏着无尽的诡计。
司马懿在曹操心中总是存在着一个警告信号,那是一种来自深层次的警惕。让曹操感到困扰的是,司马懿能以几乎不可思议的方式扭转他的脖颈,几乎足以回望自己的背部,这样的特异功能让人联想到狼的警觉。

与常人大约九十度的颈部旋转相比,他的这种能力格外引人注目。更为深入人心的是,司马懿那锐利、如炬的眼神中透着刚烈的意志,曹操甚至将他比喻为"鹰瞵狼视"。
曹操虽然身负奸雄之名,但对于刘备这样的英勇人物,他内心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尊敬。即便是他的对手刘备,也在曹操心中有着英雄的地位。然而,司马懿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让曹操的心始终悬着一块石头,担心司马懿的计谋会对他的大业产生威胁。

司马懿的形象和行为让曹操倍感压力。他不像其他人那样热衷于酒肉朋友,也没有嗜好花花世界,而是喜欢躲在书房中寻求知识。更为让人惊讶的是,他面对外界的压力和攻击时,总能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不与人争斗,遇事能忍则忍。
就算在诸葛亮公然嘲讽他不男子汉,全无阳刚之气时,司马懿也只是淡然一笑,不以为意,任由诸葛亮的讥讽如春风拂过面颊。

可见,司马懿高度重视"忍"和"藏"的艺术,常常隐藏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炫耀,不轻易发怒。就因为这个,曹操对他的恐惧越来越深,总觉得司马懿的心中藏着什么阴谋。为了防范司马懿可能的威胁,曹操多次教诲自己的儿子曹丕,绝不可以过度依赖司马懿。
曹操对司马懿的警惕刻骨铭心,他深知司马懿狠毒的一面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然而,曹操仍被迫将他留在身边,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司马懿对曹操的大业有着重大贡献。他总是能提供精准的策略和建议,让曹操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司马家族在三国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曹操擅自处决司马懿,将引来司马家族的反击。曹操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选择了利用而非抛弃司马懿。司马懿完全了解曹操对他的疑虑,所以他始终隐藏在幕后,只有在曹操需要他时,他才会给出答复,其他时候则始终保持低调。
然而,随着曹操的去世,对司马懿的防备心态逐渐弱化。曹丕接任后,他没有曹操的统治力,只能依赖司马懿。司马懿像是从牢笼中释放的猛兽,立刻在曹魏政权中显现出他的重要性。

更为严重的是,曹丕在位的时间短暂,仅六年就离世。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帮助他的儿子稳定政权的大臣。在反复思考后,他决定再次寻求司马懿的帮助。因此,魏明帝登基后,司马懿再次成为了军中的关键人物,他的权力也开始扩张。
魏明帝尽管年少,却对司马懿有着根深蒂固的戒心。这源自他祖先的教诲,对司马懿抱有的深深警觉。司马懿也领会这种戒心,所以他一直在克制自己,尽量保持一种对政事不感兴趣的姿态。然而,公元237年,当辽东的公孙家族反叛时,魏明帝选派司马懿前往平息叛乱。

这次的出征,给了司马懿一个机会,他可以通过此事暗淡魏明帝对他的疑虑。司马懿速战速决,把辽东城的年轻男子全部肃清,然后快速完成任务。
更巧妙的是,他特意做了一个佯装,让魏明帝误解了他。他没有按照魏明帝的意愿,将给予他的棉衣发放给士兵,理由是魏明帝并未明确指示,他不敢擅自行事。

士兵们骂声一片,他们谴责司马懿的冷血无情。但是当这个消息传到魏明帝那里时,魏明帝反而大感欣慰,他认为司马懿尊重了权力的分层,宁愿忍受士兵们的诅咒,也不敢擅自决定。
司马懿的计谋得逞,他成功地用一连串的行动迷惑了魏明帝。当魏明帝把国家的重任再次交给司马懿时,司马懿终于赢得了曹魏的全体信任。那个隐藏了几十年的野心,终于得以浮出水面。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掉了曹爽,魏国的权力从此握在了司马家族的手里。
三国三大战役是什么,以少胜多的官渡/赤壁/夷陵之战
三国时期正是乱世,战争也数不胜数,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被称为是三国三大战役。而这三国三大战役也都是以少胜多的典型,十分的具有代表性。且也是三国时期十分重大的事件,若是三大战役中任一结局倒转,那后面的时局也会大不相同。一、官渡之战我要新鲜事2023-03-14 10:46:030004前蜀后蜀花蕊夫人结局,赵匡胤为何杀死花蕊夫人
历史上有很多花蕊夫人,比较出名的还要数后蜀孟昶的妃子,后来被赵匡胤掳入到后宫中,感慨亡国之痛,颇有才女风范。关于花蕊夫人的死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根据历史推测多半是被赵匡胤杀了,毕竟是心不甘情不愿,还每天思念故国的后蜀旧主遗孀。一、前蜀王建妃子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5:09:550000民国“四大才女”之首,人称“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民国时期的女性由于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所以相比较于生活在清朝时期的女人,不仅更具有自由、自主、开放的个性,而且也有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虽然民国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并没有彻底消除,但是女性的地位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正是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下,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女性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她们不断挣脱封建家庭牢笼的束缚,并最终在当时的文坛上掀起了一股,以女性视角为主的文学之风。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9:36:010000希特勒为什么要杀犹太人?最爱的女人被犹太人夺走(5大原因)
懂点二战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当时惨无人道的犹太人大屠杀吧,这是当时纳粹德国首领希特勒下达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大清洗的一次命令,使得整个欧洲地区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遭到屠杀,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要杀犹太人呢?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为何?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的“丧心病狂”吗?下面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下这里面的隐情。希特勒杀犹太人的5大原因1、年轻时被夺走女人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07:090004商鞅做了那么多事 秦惠文王为何一定要杀他(权力斗争)
秦惠文王杀商鞅是因为权力斗争的必然之举。秦惠文王即位后,面临着新旧势力激烈的权力斗争。作为秦国的第二任君主,他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确保新法令的顺利推行。商鞅在秦孝公时期推行的新法令,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的繁荣和强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推行法令我要新鲜事2024-01-17 22:07:0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