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禅投降之后,司马昭没有杀了他?
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8:40:270阅
司马昭没有杀刘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没有这个必要,二是没有这个传统,三是为了收服人心。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其中的具体因素。

其一,司马昭没有必要杀死刘禅。
司马昭将蜀汉灭亡后,投降的蜀后主远离故土,在异国他乡掀不起大浪,司马昭没有必要再把刘禅给杀死。
当然,司马昭并不是对刘禅完全放心的,为了预防万一,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还专门对刘禅进行试探。
当时宴会正欢,司马昭让人突然奏蜀汉的音乐、跳蜀汉的舞蹈,蜀汉的旧臣纷纷露出思念故土的表情,甚至哭泣。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刘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此间乐,不思蜀”。
经过这次试探,司马昭对“傻乎乎”的刘禅更加放心了,更加没有必要杀他了。

其二,亡国之君被杀还不是历史传统。
在晋朝之前,亡国之君只要不是顽抗到底,是有很大可能存活下来的。比如周朝取代商朝后,把商朝后裔封在宋;曹魏从汉朝那里取得政权,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汉献帝得以善终。
所以,刘禅投降后,司马昭没有杀他,也是正常之举,只可惜后来取代东晋王朝的刘裕,几乎把东晋皇族后裔诛杀殆尽,这才开了个坏头,之后历代新王朝的皇帝几乎都会把前朝皇族“斩草除根”。
其三,司马昭不杀刘禅,可以起到收服人心的作用。
刘禅有蜀国时尚且不能守护,如今成了孤家寡人更不会有什么威胁,杀了他多此一举,而留下刘禅,这可以起到收服人心的作用,尤其是原来蜀国的臣子,更会感激。

除此之外,当时东南方向的孙吴政权尚在,留着刘禅就是最好的宣传,将来攻打东吴,可以更加容易。
总之,留着刘禅利大于弊,杀死他却弊大于利,权衡利弊,司马昭没有杀刘禅。
对此,大家认为呢?如果你是司马昭,会杀刘禅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为什么封建王朝大部分没有超过300年(社会资源流转机制)
社会资源流转机制、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政治制度的僵化等原因。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王朝的国祚都未能超过300年的门槛,这一现象引发了无数史学家的深入探讨。其中,唐朝、明朝、清朝等历史上著名的王朝都未能逃脱这一命运,尽管汉朝和宋朝的时间稍长,但中间亦经历了中断,无法视为完整的王朝传承。1、社会资源流转的限制我要新鲜事2024-02-24 15:02:430000三国用兵最厉害的十个人,第一应该无争议,蜀国这四位有点凄惨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战乱频发,涌现出许多用兵高手,正是这些优秀兵家的精彩表演,才使三国时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例。那么,三国时代的众多兵家中,哪些人是用兵最厉害的人呢?他们都有哪些经典的战例或战功呢?下面就挑选十位三国时期最厉害的用兵高手,与大家交流一下。这里的用兵高手指的是亲自带兵征战的军事统帅或一军主将,不包括只为别人出谋划策,而不亲自率兵出战的参谋型军事人才。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29:200000十分刀倒霉的太子 被父亲一脚踢死(奕纬太子)
爱新觉罗奕纬被道光一脚踢到裆部而死。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最倒霉的皇子,据说他本可以登基称帝,坐拥江山,却被自己父亲一脚踢中要害而亡。那么这位皇子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会遭到父亲如此对待呢?爱新觉罗奕纬我要新鲜事2023-04-21 18:52:390001诸葛亮为何杀魏延(互生嫌隙)
在三国时期的浩瀚历史画卷中,诸葛亮与魏延之间的故事一直是后世讨论的热点。相较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正史记录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揭示了两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和最终导致魏延死亡的真正原因。我要新鲜事2024-03-08 14:58:310000孝庄问索尼:你孙女多大 索尼稍一琢磨立马道:已到大婚年纪
公元1665年,52岁的孝庄皇太后在一场政务会议上面临了一场出乎意料的试探。首辅大臣鳌拜提议让11岁的皇上康熙亲政。孝庄太后心知此举并非单纯的政务提议,而是一次政局危机的试探。她迅速做出了明智的反应,通过巧妙的手段平息了潜在的动荡。我要新鲜事2023-12-04 20:51: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