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的灭秦战略,容易实现吗?一旦实施秦国会灭亡吗?
赵武灵王的这一策略很难实施,即使成功施行,秦国也很难灭亡,这主要有3方面原因。
第一,这种战略的前提是六国齐心协力。
赵武灵王灭秦的策略,是列国联军从函谷关正面进攻秦国,把秦军主力吸引到函谷关前,趁秦国后方空虚,赵军从赵国西北的九原渡过黄河南下,直接突袭秦国大后方,从而实现灭秦的战略构想。
这种战略看似很好,但前提是六国必须齐心协力,这才是最困难的因素之一。
秦国在商鞅变法成功后实力大增,秦国东出威胁东方六国,东方六国为了抵御秦军曾多次进行合纵抗秦,但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这并不完全是六国实力不行,而是六国各怀鬼胎,甚至内斗。赵武灵王要想全力进攻秦国,也面临着这种困局。
赵国在胡服骑射后实力大增,拓地千里,一跃成为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军事强国,这也让其他国家担心,他们害怕赵国灭秦后实力大增,没有了后顾之忧,那接下来岂不是威胁到了他们吗?
所以,当赵武灵王的策略真正展开后,六国很难齐心协力,甚至在赵军即将灭秦时偷袭赵国后方,这可比函谷关前“啃骨头”划算得多。

第二,这种战略需要确保奇袭的突然性和隐蔽性。
赵武灵王要想实现这种战略突袭,还必须保证战争的突然性和隐蔽性,也只有突然袭击,才可能确保战争胜利,否则,一旦被秦国发现,秦国调集重兵在险要关隘设防伏击,赵军就会陷于被动,到那时前有秦军重兵云集,后方补给线又长,赵军很难全身而退。
通过河套平原向秦关中平原进攻,路途崎岖难走,骑兵部队也很难迅速通过,这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这一地区修建秦直道的重要原因。
地形限制了速度,增加了突袭的时间,长时间的行军很难保证不被秦人发现,赵武灵王的战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已经成为“战争机器”,实力雄厚。
秦国商鞅变法后强大的不仅仅是秦军,就连整个社会也成为为战争服务的性质,秦国几乎成了“战争机器”,一旦发生战争,整个国家就能迅速的运作起来。
赵武灵王就算成功穿越河套平原和陕北山地,进入秦国的腹地,人困马乏的赵军在进攻秦国城墙时,也很困难。首先是攻城器械很难迅速打造,就算打造完毕也难以迅速攻破城高池深的咸阳城,短时间内如果赵军无法攻破秦的都城,无法摧毁秦的指挥系统,各地秦军就会回援,到那时赵军将陷于被动。
赵国的强大得益于赵武灵王打造的一支精锐骑兵,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强,在突袭和野战中有很大优势,但进行攻城战和对峙作战却是不利的。

赵武灵王的战略构想很丰满,但现实情况却很骨感,就像他曾构想的二元政治那样很有先进性,却不符合当时的政权架构,最终正当壮年的赵武灵王却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
所以,赵武灵王的战略构想很难实现,即使实现,也很难灭掉秦国。
中国名字最长的人 清朝顺治皇帝(尊号相当长)
中国名字最长的人是清朝的皇帝顺治皇帝,顺治皇帝的尊号为礼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宏功至仁纯孝章皇帝,所以根据中国的名字统计顺治皇帝成为了中国名字最长的人,顺治皇帝曾经是我国清朝非常辉煌的皇帝,但是顺治皇帝在位十余年后就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最终顺治皇帝的爱妃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皇帝逐渐对皇位丧失了兴趣。一、顺治皇帝尊号的性格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38:290002历史上的朱瞻基给大明朝留下了怎样的隐患?
朱瞻基,作为明朝的第四代,第五位皇帝,他登基之时,国内形势以及一片大好。文官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元吉,蹇义等。武将上还有打过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的张辅等。我要新鲜事2023-09-09 20:23:260002皇帝的一天都怎么过?乾隆3点起床早朝,晚7点翻牌子,充实且乏味
在现代社会里,996已经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很多人都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的玩笑话:想穿越回古代当皇帝,毕竟坐在权力巅峰处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美好!可事实上,但凡是了解过皇帝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人,都说不出这种话来。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每天都要处理各地官员送上来的奏折,闲余时间还得去三宫六院,陪伴后宫娘娘们。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41:510000李冰治水的历史记载,都江堰就是由他所修建的
关于治水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只听说过大禹治水,对于李冰治水却鲜有耳闻。不过四川地区的,应该都对李冰十分了解。因为著名的都江堰,就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家,他一生在水利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成就。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0:16:080000乾隆看望亲弟弟 前脚刚走弟弟没多久就死了(解开心结)
乾隆看望过31岁的亲弟弟之后刚走,没多久,亲弟弟就说自己可以死了,正是乾隆来了一趟,解开了弟弟的心结。在清朝的历史之中,乾隆的亲弟弟弘曕则比乾隆小了有22岁,在6岁的时候就享尽了荣华富贵也被称作是皇二代,可整体的命运并不是特别的好,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十分得乾隆宠爱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3:12: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