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帝宇文邕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更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
兴旺的佛教影响了国家根基
南北朝时期,涌现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王朝,这些政权此起彼伏,谁也不服谁,但谁都想成为统一天下的那个皇帝。
在这段混乱的时期里,中国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佛教持续输入,道教发展,连国外的波斯和希腊的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传了进来。不过这段历史时期里,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还是要属佛教。
佛教的规模太大,不是件好事,会威胁国家发展。南北朝时期的寺院经济发达,寺院不仅掌握大量土地,还踏足商业,甚至向民间放贷。

百姓眼见寺院这么赚钱,纷纷跑去出家,又加速了寺院的壮大。
寺院掌握了大部分国家财富,并且又不缴税,势必会动摇国之根本,因此不能任由其泛滥。
历史上,我国曾有三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来自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唐武宗李炎。
这三位皇帝的行为被称为“三武灭佛”,其中最大快人心的要属北周武帝的那场灭佛,让300万僧侣还俗,加速了南北朝的统一进程。
周武帝下决心灭佛
南北朝时期灭佛,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教信徒多,养活的人多,寺院经济牵涉了多方利益,宇文邕要限制佛教,一定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
但宇文邕顶住了压力,于574年正式下令销毁佛像、寺庙,并把寺院的钱财、房屋赐给大臣和王公贵族。有好处拿,支持宇文邕的人就多了起来,灭佛行动得以顺利开展。
宇文邕继位初期,他是很尊重佛教的,毕竟是传统文化。但寺院和僧侣越来越多,人越来越杂,问题也凸显了出来。

宇文邕尊崇儒学,可僧侣们惹是生非,到处蛊惑百姓,让他十分不悦。
在刘裕当政的时候,佛教徒就侵占农田,搞得民怨四起。刘宋有将近2000座寺庙,僧侣约36000人。
到了梁朝,在皇帝的支持下佛教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梁武帝时期,他作为皇帝带头信佛,经常请僧人入宫讲学,给寺庙捐钱,招揽教徒,大办浴佛节,使得寺院在社会上地位很高。
北朝的佛寺共有3万多座,僧侣人数高达300万。佛寺为了宣传自己,到处开凿山体塑佛身,让信徒们去膜拜。
寺院里,干活的大多是信徒,他们在寺里的地位,就像佃户和奴隶一样低。
佛门本是清净之地,可寺院里藏匿妇女,还有酿酒设备,纯粹是藏污纳垢,肮脏不已。

若佛教只是讲讲佛理,收点信徒,宇文邕可能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同它计较,可它们动了国家统治者的利益,还造成社会矛盾剧增。
周武帝深信治国要兴儒术,便让儒家与道教、佛教一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优劣处。
有人说道教不好,可周武帝是个信道之人,这说法刚好触了他的霉头,他干脆下令佛教和道教都一起毁了算了。
于是他效仿北魏太武帝,要求僧侣,要么还俗充军,要么等着掉脑袋。
北周的诸割据势力中面积最大,可人口却很少,如果大家都跑去出家,靠剥削百姓不劳而获,还有谁愿意种田,干正经营生呢?
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僧侣们,突然面临还俗不习惯,但不还俗就是死,只得老老实实去充军。
宇文邕灭掉北齐后,把灭佛的范围继续扩大,原北齐的僧侣也被迫还俗,恢复劳动。这下,北周有了300万的劳动力。可是还有一批不愿意还俗的僧侣逃了,他们跑到南陈,继续传教。

按宇文邕的做法,他若是再灭掉南陈,这些僧侣依然逃不脱还俗或被杀的后果,可惜宇文邕在讨伐突厥的路上,突染疾病,大军只得回朝,回去没几天,年仅30岁的宇文邕就去世了。
佛教在兴亡之间反复
他去世两年之后,隋文帝杨坚掌握了政权,杨坚信佛,在他的庇佑下,佛教又快速发展了起来。
隋唐两朝,都是佛教繁荣的年代。唐朝有鉴真东渡,回国传教、翻译佛经等事迹,还要武则天藏匿男宠薛怀义到白马寺,避人耳目的事,等等。直到唐武宗李炎登基后才开启第三次灭佛行动。
唐武宗灭佛的原因,依然是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国家收入,并且不缴税的问题。
唐武宗跟周武帝一样是信道教的,因为军饷缺乏,社会矛盾激增,便把手伸向了富得流油的佛寺。
这些灭佛运动释放了寺院控制的劳动力,朝廷也从中得到了大量的钱财和土地,并增加了许多纳税户,一举数得。
遗憾的是唐武宗死后,继位的唐宣宗又复兴了佛教。

三国演义中典韦和吕布武力各排第几名(吕布的武力天下第一)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武将的力量排名一直是读者热衷讨论的话题。在这个历史世界里,吕布的武力被视为天下第一,这一点几乎无人能够匹敌。而典韦,作为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其武力也是极为出色的,但在《三国演义》中的排名并不是最靠前的,通常被认为是排在第六或第七位。我要新鲜事2024-03-06 14:33:260000奥斯曼帝国解体40国:跟不上时代发展(被封建制度拖垮)
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战败后的它被战胜国瓜分,大大小小被分为了四十多个国家。由此可见,奥斯曼帝国即使不在巅峰时期,其疆域也非常广阔。早期的奥斯曼帝国于17世纪达到了领土的巅峰,一度傲视群雄,甚至可以与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相抗衡。可惜的是,奥斯曼帝国不能与时俱进,制度仍然保持着从前的腐朽状态,以至于最后没落,奥斯曼帝国灭亡。一、奥斯曼人不能控制帝国我要新鲜事2023-05-11 23:31:410000大师级渣男:提倡妇女解放,却娶6个老婆,62岁娶19岁少女
民国出大师,当然也出渣男。如果他既是个渣男,又是个大师,那么他就是大师级渣男。比如著名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黄侃,此人博学多才,其才华被誉民国学界第一,同时他又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先驱。但此人却风流成性,在其短短的49岁人生中,却结婚9次(比较有影响的就4次),是位不折不扣的大师级渣男。但本文介绍的这位相比黄侃,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4:34:150000隗姓起源和来历:源自第二位炎帝魁隗氏(简化为隗姓)
隗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炎帝魁隗氏,神农氏之后登上炎帝位置的人就是魁隗氏,子孙后简化为隗姓。二是源自夏朝帝王后裔,汤将其迁到隗邑,建立了隗国,子孙以故国为姓。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比如赤狄人原本就隗姓多,后来被晋国吞并,隗姓就汉化为晋人。隗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魁隗氏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07:300002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
此间乐不思蜀的原意是指,刘禅在蜀国亡国之后,应司马昭的请求赴宴。当司马昭问刘禅,住在魏国的感觉如何时,刘禅回答道,在这里非常快乐,并不思念蜀国。因此,此间乐不思蜀原意是指,刘禅在亡国之后,甘心为他人的俘虏,并没有复国的念头。而现在常常用于比喻一个人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并在新环境中感到非常快乐,并不思念自己原本生活的环境。一、此间乐不思蜀的典故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8:22: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