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男人欲成大器,人脉次之!参透四句真言,迟早出人头地
中国历史上,众多豪杰中有“三个半圣人”,其中曾国藩算半个,另外三人是孔子、王阳明、诸葛亮。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以一己之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让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数十年。不过,如此厉害的朝廷重臣,却不是出身在世家大族里。
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藩生于“耕读之家”,说得通俗点就是一个农村娃。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第七次才考取到秀才。

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不仅出身平凡,没钱没人脉,天资也算不上聪颖,那为何曾国藩还能在官场中摸爬滚打数十年,最终位极人臣呢?
因为曾国藩信奉“男人欲成大器,人脉次之”的道理,他沉浮多年,观遍世间万事,从中得出了四句真言。
如果你能像曾国藩一样,将这四句真言悟透,或许有朝一日,你也能出人头地。
“挺”字真言
“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
曾国藩将这句话概括为“挺”,意思就是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下去,哪怕遇到再多的艰难困阻,都要挺过去,唯有如此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挺”字仿佛已经刻入了他的基因。出生在农村家庭,曾国藩没有认命,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一有时间,曾国藩都会捧起书本,努力钻研,这样的习惯,直到他老年也没有改变。
曾国藩六次名落孙山,可他没有因为考试的失败,就此放弃读书,而是以更加刻苦的状态,去迎接下一次考试。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第七次会试中,曾国藩一举中第,成功走上了仕途。
进入官场后,曾国藩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在太平天国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时,主动挺身而出,组建了一支骁勇善战的湘军,成功镇压了叛乱。
通往成功的道路,都是布满荆棘的,没有任何人能一帆风顺地过完一生,若是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那这辈子都没有办法取得胜利的果实。
因此,成大器者,人脉次之,唯有坚忍支撑,努力挺下去,才可建非常之业。
“辣”字真言
“做事果断,不要犹豫不决”
李鸿章曾在苏州斩杀降敌三万,曾国藩在得知此事之后,评价李鸿章“殊为眼明手辣”,言语之间,不乏赞赏之意。
按理来说,曾国藩身为一代儒圣,其思想主张应该是以和为贵,一视同仁,那又为何会对李鸿章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事实上,李鸿章可是曾国藩的亲传子弟,他的为人处世和政治手段,都承自老师曾国藩。

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曾国藩绝对不像他表面看上去那么文质彬彬,儒雅温和。
他对待匪患时,奉行的可是“乱世须用重典”的原则,宁可错杀一百,也不可放过一个。因为手段过于心狠手辣,曾国藩人送外号“曾剃头”。
可翻看清末晚期的历史,若不是曾国藩做事果断,不心慈手软,清朝早就在百年前覆灭了,哪里还能苟延残喘数十年。
所以,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就不能优柔寡断,犹犹豫豫,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自己迟疑了片刻,明明到手的机会却溜走了。
“敬”字真言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
身在朝堂之上,就必须学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然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曾国藩在官场沉浮多年,一直秉持着“敬”的处事原则,他曾说过:“不敬他人,是自不敬。”
虽然朝堂波诡云谲,但能进入官场的无一不是人精,你用真挚且敬重的态度与人交往,自然也能获得他人的尊敬,这就是为官之道。
无论对方官位高低,年龄大小,曾国藩都一视同仁,尊敬有礼,因此他不仅获得了周围人的赞赏,还收获了大量的人脉关系。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也意味着要与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与人友好交往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尊敬他人。
“恕”字真言
“容得别人短处,乃是豪杰举动”
虽说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手段十分狠辣,但纵观他的一生,其实可以发现曾国藩是一个极其大度的人。
尽管曾国藩学识渊博,通晓治国之道,但议论国事之时,也免不了会与人意见相左,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曾国藩并不会与人争执,而是以包容的态度处理问题。

就拿同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来说,两人一文一武,在对待太平天国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左宗棠甚至上书弹劾曾国藩调度不当,指挥无能。
要知道,左宗棠能当上朝廷命官,还是全靠曾国藩举荐,面对左宗棠的斥责,曾国藩并没有生气,反而用一颗赤诚之心,化解了两人的矛盾。
在曾国藩看来,容得别人短处,乃是豪杰举动,若是一味与人争论不休,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还会伤及自身,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曾国藩的四句真言放到现代社会来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至理名言,一个人若是真正掌握了“挺”、“辣”、“敬”、“恕”,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业。
台军老兵回忆96年“台海危机”:士兵已写好遗嘱!战争一触即发
1995年5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经总统克林顿允许,李登辉将于6月前往美国进行一周的“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此消息一出,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深感意外。尽管在两天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与副国务卿塔诺夫已经将这个消息正式告知了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35:120001历史上有三大姓氏 兴盛了3000年从未衰败(王 李 张)
在历史上有三大姓氏,兴盛了三千年从未衰败,分别是王李张。中华历史上下几千年,在这中间也是延伸出了很多的,文化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的重,在根据统计过之后,我国总共是有着5000多个姓氏,其中有一部分的姓氏在历史之中就已经消失了,可是就有三个姓氏,兴盛三千年从未衰败。姓氏的起源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3-25 02:20:280000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 为什么能让关羽那么珍惜
属于最低一级的亭侯。公元200年,白马之战的胜利使关羽一举成名,成为了三国演义中备受尊敬的将领之一。曹操为了吸引关羽,不久之后便授予了他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封号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争议。一、汉寿亭侯是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10-25 20:39:540000宋应星的著作是什么,天工开物最出名(宋应星著作大全)
懂点历史的人应该对宋应星这个人都不陌生吧?他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其科学研究设计很多方面,并且也写下过很多关于科学方面的著作!那么你知道宋应星的著作是什么吗?他最出名的一本著作便是《天工开物》了,这本书甚至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下面我们便来一起看看他的个人介绍和相关著作!宋应星的著作是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3-18 05:33:560000我死后中国会怎样?邓小平回答后,毛主席心领神会:英雄所见略同
毛主席和邓公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代领导核心,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一次谈话中两人针对中国未来的形势达成了高度一致。1973年8月,中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此次会议之后邓公重新回到北京工作,在党和国家的事务种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会后毛主席与邓公展开了一次谈话,毛主席问了邓公一个问题:“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邓公给出了一个让毛主席满意的回答之后,毛主席继续询问解决的方案。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4:17: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