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始祖“上古八大姓”,延续至今五千年,看看你是谁家后人?
中国自古有百家姓的说法,最早的姓氏起源于原始社会,距今5000多年的三皇五帝时期。
自伏羲氏开始,我国的先人们开始有了姓氏。当时,姓氏来自于部落,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作用是区别各个部落的后代,便于通婚。
姓氏标志着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将同一祖先的人称为宗族。

百家姓的始祖是上古八大姓,如今百家姓里面的各种姓氏,也都是这八大姓演变而来,看看这些姓氏的渊源和历史,你是谁的后人呢?
上古八大姓为: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它们有个明显的规律,字里面全都带有“女”字,这是因为我国原始时期是母系社会,因此字里面必须包含女字。
后来社会制度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部落拿图腾来作为姓氏。到了周朝,周天子号令天下,分封诸侯,这些贵族又以封地的名字作姓,又衍生出了更多不同的姓氏,但后来衍生的这些新姓氏的根源,仍然是上古八大姓。
1、姬氏
姬,是黄帝的姓氏,有说法称黄帝原来姓公孙,或者巳姓,后来才改姓姬。
姬姓的说法得到大多数认可,因为周朝的天子皆是姬姓,就是因为姬姓的传承。周文王姬昌的祖父檀公是上古周氏族的领袖,根据推算,他是黄帝的第17世孙。
周朝分封的各诸侯吴、郑、鲁、燕、卫、晋、魏、韩、秦等等,都成为了现在常见的姓氏。由姬氏衍生出来的百家姓有411个,这411个又衍生了更多的形式。
2、姜氏
姜姓出自于炎帝神龙氏,炎帝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因此大家便以此为姓。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建立周朝后,分封于齐地。
战国时,田氏代齐,姜姓子孙分散,有的用齐国的国名为姓,有的延续姜姓,衍生出102个姜姓的分支。如吕、谢、许等单姓,还有东郭、淳于等复姓。
姜姓不仅在中国有,朝鲜、韩国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广泛分布。
3、姒氏
姒姓,在现代少见,但它却有4000多年历史,来源于帝禹。
帝禹是夏朝的奠基者,姒为夏的国姓。姒姓演化的旁支姓氏第一个,就是以国名为姓的夏,然后还有曾、廖、相、鲍等等。
现在要找姒姓的人,得到绍兴的禹陵村,只有世代为帝禹守陵的人,依然坚持这个姓氏。

4、嬴氏
提起赢氏,最先想到的是秦国的君王,赢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国姓,它的祖先皋陶生活在公元前2220到前2113年,是华夏族的一个部落首领。
赢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有秦、赵、马、江、徐、廉、葛等等。如今赢姓的人遍布各省,非常分散,但总人数也不多。
5、妘氏
妘姓更少见,来自火神祝融氏的后代。周朝时,妘姓就少,只有几个不太知名的小国有。如鄅国、夷国、偪阳国,妘姓是他们的国姓。
但它后来衍生的姓氏却在现代很常见,比如董、彭、曹、鄢等等。还有一些罕见,现在极少用的姓氏,比如芈、斟、秃、己等等。
祝融的后代,被周天子封在罗地,到了春秋时期,罗国被楚国灭掉,赶到鄢地去,这些人南迁之后,就以罗和鄢作为姓氏。
6、妫氏
妫姓,是以妫水地名为姓,妫水河在现今的北京延庆,据说帝舜姓妫,也可能姓姚。帝舜建立了有虞国,后禅位于帝禹。
妫姓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分布在陈国、齐国、遂国,因此衍生出陈、田、齐、王、薛等现代的大姓氏。
现代几乎没人保留妫姓,只用其衍生的姓氏。
7、姚氏
姚姓,来自帝舜,到现在仍是百家姓中的大姓,比较集中在江浙地区,安徽以及广东。
姚姓的来历有个说法是,帝舜的妻子名叫癸,由于那时候是母系社会,因此,用他妻子的名作姓氏,加上女字,写为姚字。因此说帝舜姓妫或姓姚都没有错。
8、姞氏
姞是黄帝所赐的十二个姓氏之一,这十二个姓氏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
由于是黄帝亲赐,得这些姓氏的人自称为,黄帝的后裔,也将这十二个姓称为上古十二姓。
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后,人们去掉了姞的女字旁,写为吉,从此延续下来。

姞姓后来衍生的姓氏有燕、雍、阚、鄂、杨、孔、尹、鲁、蔡等等,其中好多都是现在常用的大姓。
综上可以看出,上古八大姓均是来源于上古时期,各华夏族的部落首领,经历5000年的发展,华夏族逐渐壮大,虽衍生出各种姓氏,但究其根源,还是一家。
李莲英和慈禧亲密到什么程度 早晚互相问安散步(知心伴侣)
李莲英是清朝末期的大太监,地位极高,而且非常受慈禧的宠爱,慈禧身边的太监宫女换了一茬又一茬,唯独李莲英的位置一动不动。李莲英和慈禧究竟亲密到什么程度了呢?李莲英和慈禧亲密到什么程度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36:490000古代那么多空地 为啥农民不去开垦(古代田地)
古代的农民劳动能力有限并且国家对土地有着严格的管控以及很重的赋税。我国之所以是一个农业大国,就是因为我国的农民从古代开始就不断的种植各种农作物,对于农民们来说,家里的地越大,那么他们的收成相对来说就会越好一些。很多人对此也有一些疑问,明明古代的人口并不算多,而且还有那么大片大片的荒地,为什么就没有农民去开垦,让他就这样荒废着。开垦荒地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2:11:410000雍正最器重的大臣 死后葬于雍正身边 为什么乾隆要推平他墓葬
乾隆之所以推平他的坟墓是要消除他在朝堂上的影响,为了权利和利益。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帝王在位期间信任一些大臣,但在他们去世后,却将之前的荣耀和尊宠全部收回。在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曾经有一位大臣名叫田文镜,他出身汉军正蓝旗,因立下大功后被转为汉军正黄旗。田文镜的官职起初并不高,被派遣到福建的长乐县担任县丞,随后又被任命为山西乡宁县的知县。在这十几年的基层任职中,田文镜表现出色,为国家政策提供了深入了解。我要新鲜事2023-08-03 20:34:150001李隆基为什么杀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是武则天心腹
李隆基杀死上官婉儿,主要是因为上官婉儿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并且与武则天一同参与到政治方面,所以李隆基非常愤恨。上官婉儿影响到了李隆基的仕途,可以说上官婉儿成为了武则天的一条狗。因为武则天特别聪明,想要掌握上官婉儿的确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上官婉儿一直在帮助武则天,让很多人看着不顺眼。一、上官婉儿是个没有底线的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3:48:3900007000人援军 耿恭等人浴血奋战 东汉西域都护府的传奇与血性
在东汉朝廷的历史中,一场生死存亡的辩论引发了一系列壮烈的战斗。这一时期,西域都护府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公元75年,刚刚登基的汉章帝面临了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派认为西域远离中原,救援无济于事,而另一派则坚持西域是大汉的属地,不能被匈奴侵占。这一争论背后涌动着一群英勇的士兵和领袖,他们的故事成为东汉历史上的传奇。我要新鲜事2023-10-29 19:51:2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