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其目的何在
为了陵墓不受侵扰。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与魏国名将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上百天。虽然甚至在前线分兵屯田,为长久驻扎做准备,但诸葛亮的健康状况却日益恶化,他已54岁高龄,带病出征,不仅要处理军务,还要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在日夜操劳的过程中,诸葛亮深知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因此,他写信给刘禅,交代了一系列身后事。

诸葛亮在信中提及:“后事一切从简,不修坟,不植被,只需要口含7粒米,手握一枚铜钱即可,然后再请四位将士,棺材南抬,绳断便葬。”这些吩咐的目的令人疑惑,但有其深意。
“口含7粒米”是为了让亡者在阴曹地府时不会饿肚子,以免在判官面前说错话,有利于下辈子的安宁。而手上的一枚铜钱是为了付给孟婆买汤的费用,孟婆是黄泉路上的“忘川河”守护者,她提供汤水让亡者忘却前世的记忆,以便投胎转世。
而最令人费解的是“棺材南抬,绳断便葬”。刘禅虽不明白其中缘由,但尊敬诸葛亮,自然答应遵行。于是,四位壮士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南行。然而,棺材并不重,但绳索却粗大坚固,四人抬了数日绳子仍未断裂。为了省力,四人决定割断绳索,将诸葛亮埋葬在路旁。他们带着割断的绳索回去复命,却遭到了姜维的质疑。

姜维认为四人割断绳索,是为了偷懒求赏,他对刘禅说:“绳子端口平滑,不像是自然断裂,定是这四人割断了绳子,欺君罔上。”刘禅大怒,立刻斩杀了四人,但事后才意识到自己未详细询问诸葛亮的葬地,以致后悔莫及。
为了自己的陵墓不受侵扰,诸葛亮才设下这最后一计。他深知自己在辅佐蜀汉时曾得罪不少人,这些人或许在他去世后寻仇报复,而三国时期盗墓风气盛行,他担心自己的陵墓会被盗,因此特意要求薄葬,隐藏陵墓位置。他精心筹划,让抬棺的四人割断绳索,来保护自己的葬地。由于诸葛亮一生智谋非凡,人们对他的这最后一计相信不已,但因为他在民间的崇高声望,有关真实性存疑。

虽然诸葛亮的真实葬地至今未知,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忠臣,人们修建了武侯祠、武侯墓(衣冠冢),供人祭奠。诸葛亮生前的智慧和忠诚令后人景仰,他对于陵墓的神秘处理成为传世之谜,令人深思。无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诸葛亮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永远被铭记。
吕布身高有九尺是真的吗,吕布身高之谜(应该为2.07米)
吕布身高在古书里描述都是有九尺高,那么事实上吕布真有3米高么?按照现在世界上最高的人来看还没有超过3米或者说是2.5米的,今天历史吧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吕布身高有九尺是真的吗?吕布身高之谜的文章,下面就来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关于吕布身高的说法!吕布身高之谜我要新鲜事2023-03-13 22:33:380001商纣王究竟是残暴昏君还是雄才英主 毛泽东:纣王有本事能文能武
商纣王这个名字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充满了负面色彩。一提到商纣,脑海中总是先浮现出那个暴虐荒淫、酗酒残杀的形象。商纣王,原名子受,是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商朝达到鼎盛,被后人称为商纣王。“纣”一词本是周人对商朝君主的蔑视性称呼,意为“残忍”。周武王灭商后,将子受改称“纣王”,旨在彻底抹黑他的名声,这一称号本质上是对商朝统治者的一种侮辱和诋毁。一、真实商纣,雄才大略我要新鲜事2023-12-07 19:36:5600001977年美国务卿访华,谈及台湾问题时邓公放话:只给你们两个选择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只给你们美国两个选择!”1977年8月的一天,北京人民大会堂外挤满了各国记者。他们都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大门。以便等里面的人出来时第一个冲上前去抢到一组独一无二的“新闻照片”。而今天在人民大会堂里谈判的不是别人,而是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万斯和中国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会谈当中,万斯看上去满脸笑容,但话里话外却带着一种美国人身上“世界第一”的傲慢。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8:32:15000020世纪,英国总督寇松是如何保护印度历史文化的?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寇松总督在其任期内实施的文化和教育改革政策是饱受争议的。一方面,寇松积极推动印度历史文物的保护,专门成立考古部门,作为一位对建筑艺术痴迷的印度总督,他还在印度大兴土木,比如修建了帝国图书馆和维多利亚纪念馆等。另一方面,寇松却又严格监视印度民族团体和力量的言论,一旦发现有批评殖民政府的声音,就严厉对待甚至镇压,敌视各种印度民族主义的文化活动。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41: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