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什么有的开国皇帝叫太祖,而有的叫高祖?
我国古代的皇帝,一个人就有好几个称呼,比如朱元璋,可以称他为“洪武皇帝”,也可以称他为“明太祖”。
洪武,是他在位时的年号,太祖是他的庙号。再比如爱新觉罗.玄烨,可以称呼他的年号“康熙”,也可以称他的庙号“清圣祖”。
这两位皇帝的庙号都用的“祖”,而这两个祖的意义不同,朱元璋的庙号反应的是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康熙即使再被后人觉得圣明,也不能叫太祖,只有他的祖先努尔哈赤能用“清太祖”的庙号。
然而,还有一些开国皇帝的庙号也用的“祖”,却不是“太祖”,是“高祖”,比如唐高祖李渊。
李渊推翻隋朝的统治,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
他的父亲和祖父没当过皇帝,却在李渊登基后,都进行了追封和追谥,有了庙号,一个为唐世祖,一个为唐太祖。
明明都是开国皇帝,李渊和朱元璋的庙号,却完全不同,唐朝太祖的庙号用到了开国皇帝的祖先身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庙号的区别
历史上,皇帝的庙号有俩,一个是祖,一个是宗,祖、宗两字连起来是对先辈的尊称,但祖和宗用在庙号里意义却不同。
能称为“祖”的,是对江山社稷有功的。而称为“宗”的,可能在位期间没什么建树,更别提有功,有的甚至昏庸残暴无能,死后只能官方地说他有德。
比如康熙在位期间,三征噶尔丹,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等,实现国土完整,此乃有大功,庙号圣祖实至名归。
顺治帝庙号世祖,因为他是满清入关后,正式统治中原政权的第一个皇帝,当时政局不稳,反清复明之风盛行,顺治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安抚百姓,使局势好转,也是有大功。
而清太祖的庙号给了努尔哈赤,他在位时并未称帝,只是金国大汗,但统一了女真部落,打响了与明朝的战争,为后来满清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对清朝来说,他虽不是开国皇帝,却胜似开国皇帝。
庙号高祖的开国皇帝,除了李渊,还有汉高祖刘邦,他们的庙号自然不是后人随便乱起的,而是有严格的规定。
庙号起源于商朝,对国家有大功的人,死后都会加庙号,表示为此人立庙,后人永远祭奠他。
但到了周朝,这个传统却断了,周天子没有庙号,只有谥号。
于是战国七雄脱颖而出,统一天下的秦国,建立秦朝后,也没有庙号的说法。嬴政甚至废除了谥号的传统,所以他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秦始皇。

直到刘邦建立汉朝,才恢复了庙号,并延续到清朝灭亡。汉朝对庙号的要求非常严,很多汉朝皇帝只有谥号没有庙号,因为他们的功绩,不足以让他们拥有庙号。
一般的皇帝不能用太祖的庙号
汉朝结束后,庙号开始泛滥,稍微在朝中有点名的人,都能拥有庙号。晋朝开国皇帝是司马炎,但他的庙号是世祖,太祖是司马昭,高祖是司马懿。
元朝皇帝的情况也跟晋朝一样,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庙号是世祖,而太祖是成吉思汗。
根据宗庙制度,有“一祖二宗四亲庙”的说法,宗庙祭祀有一个血亲源头始祖,不过,多数时候始祖就是太祖,是第一个接受天命的人。
因此,朱元璋庙号太祖是正确的,刘邦跟他一样,庙号也是太祖。后人称他汉高祖,是跟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叫法,后人习惯了就不改了。
二宗是太祖和太宗,然而太宗也不是随便用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太宗皇太极。
他二人的相同之处都在于,父辈第一个打天下,他们继承天下。明成祖朱棣也是,他开始的庙号是太宗,嘉靖年间才改为成祖。
从这些例子不难看出,太祖和高祖,包括世祖,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
唐高祖李渊虽然开国皇帝,但他却不像刘邦、朱元璋是草根出身,白手起家。李渊的父亲和祖父是西魏和北周的重臣,为他打天下提供了基础。
司马炎也是如此,父亲司马昭和祖父司马懿都是曹魏重臣,三代人积累才拿到了政权,当上皇帝。
因此,李渊和司马炎只能称高祖和世祖,怎么都不能称太祖。

由此可见,太祖、高祖和世祖,都能做开国皇帝的庙号,但怎么用,得看这个皇帝的具体家世情况。
总之,不管庙号还是谥号,都是根据这个皇帝生前的功绩来定的,有祖宗章法,严格且有理有据。
明初文臣陶凯的悲剧:被聪明害死的命运
在明初,朱元璋是个疑心猜忌重的皇帝,他时常猜疑身边的人是否对自己不利。许多功臣在他手下南征北战后都未能善终。然而,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文臣陶凯,因为太过聪明,也被朱元璋怀疑,最终遭到了不幸的命运。陶凯出生在贫苦之家,但他勤奋好学,喜欢远游交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才。早在朱元璋登基之初,他就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朱元璋对他的才智赞叹不已,曾多次向他请教治国策略。我要新鲜事2024-06-10 20:52:530001蓬姓起源和来历:周天子封庶子于蓬邑(以国为姓)
蓬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蓬国,周天子当时将自己的庶子赐封于蓬邑,建立蓬国,后被灭绝,子孙和国民也就以故国为姓。二是源自植物名,汉朝时期有一位名人叫做球,当时因为今殿后回家发现家中蓬草丛生,一问时间已经过了九十年,而他在感慨之下就以蓬草为姓。三是源自少数民族改姓,古秦族建立了蓬国,子孙以国为姓。蓬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蓬国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36:490000浅析西方奴隶制度的演变
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黑暗时期,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西方奴隶制度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历史过程,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奴隶制度到后来的种族奴隶制度,再到最终的奴隶制度的废除。本文将探讨西方奴隶制度的演变历程,从奴隶制度的起源、奴隶制度的发展和衰落、以及奴隶制度的废除等方面进行探讨。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31:210000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因什么不和(汗位之争)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纷争,既涉及到对汗位的争夺,也蕴含着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忽必烈在潜邸时期就开始对汉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后来被派往漠南地区管理,他积极听取汉臣、汉化女真学者们的建议,大胆地实行改革,使得该地区得以重振。我要新鲜事2024-02-19 18:30:060001古代酷刑之五大肉刑,宫刑最变态(1911年才彻底废除)
说到古代酷刑中的肉刑这种刑罚,我想其实很多人都应该都知道的。在我国古代肉刑其实是对劓刑、黥刑(墨刑)、刖刑、宫刑、大辟(指死刑,就是砍头)的统称,所以又称为是古代五大肉刑。其实按照道理来讲,肉刑应该是包含了所有的肉体损害的酷刑的一大类,和女子妇刑有着相似之处,都属于古代酷刑。古代五大肉刑:劓刑、黥刑、刖刑、宫刑、大辟(指死刑,就是砍头)五大肉刑的历史变迁我要新鲜事2023-03-12 16:36:18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