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就是与旧势力做斗争,困难重重,商鞅变法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变法,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成功率极低的事件,而变法者本身,无论成功与否,都很难能够善终。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每当国家陷入低迷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挺身而出,为国家的重新强大而努力。
但是,变法是需要根据当时的国情而制定,无法效仿古代,同时,变法必然会触碰到原有权力阶层的利益,成为变法的阻碍者,使得变法很难成功。
中国历史上,唯有商鞅变法最为成功,最为彻底,那么,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秦孝公的全力支持
秦孝公即位的时候,只有二十一岁,而早在秦孝公出身之前,秦国自秦厉公之后,经历了几代君位的动荡,秦国的实力早已衰弱。
魏国趁着秦国政局不稳,夺下了河西之地。秦孝公之父秦献公励精图治,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但直到死也没能成功。
秦孝公即位的时候,正是秦国实力最弱的时候,此时其他六国的六雄地位已经形成,而秦国地处边缘地带,不断被楚国和魏国削弱,被六国视为夷狄。
秦孝公对此深感痛心,于是下定决心要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发布求贤令,以期富国强兵之策。
就在这个时候,商鞅得知秦孝公的求贤令之后,到达了秦国,通过几番试探之后,献上富国强兵之策。
在商鞅的建议下,秦孝公决定全面变法,同时给予了商鞅足够的权力支持变法。
秦孝公在位期间,商鞅的权力几乎达到了与秦孝公平等的地步。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秦国太子违法的时候,商鞅能够直接下令处置左右太子傅,要知道,当时的左太子傅是掌握全国军权的公子虔,还是嬴氏宗亲。
可见当时秦孝公对商鞅是多么的支持,商鞅的权力是多么的大。
商鞅与老世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历史上无论哪一次的变法,都会有守旧派的阻挠,秦国也不例外。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除了嬴氏宗亲,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就数以甘龙、杜挚等为首的老世族。
他们听说秦孝公要启用商鞅开始变法,自然全力反对,于是就发生了朝堂论战的一幕。
老世族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商鞅变法符合秦国国情,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当时,各国都在变法图强,如果秦国仍然守着老一套的东西,迟早被其他国家所灭。
且,当时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老世族手中,平民百姓即便是战死也无法取得爵位,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
当时的秦国,对外战争很少取得胜利,但是对内却是私斗成风,动不动就是几十、几百号人打群架,死伤无数。
为此,商鞅变法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禁止私斗,并且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
当然,除此之外,商鞅还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变法措施,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商鞅有全盘计划,且能够取信于民,为变法造势
历史上很多次变法,都是变到一半,他们发现阻力太大,或者有许多始料未及的事情,于是就停止了,说到底还是没有全盘计划,并且变法并未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变法的内容的确很吸引人,但如果老百姓不信,那变法也是进行不下去的。
为此,商鞅就来了一个徙木立信。
商鞅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
于是商鞅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
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从此之后,不仅大家相信了变法的真实性,同时也为变法做到了舆论宣传作用,使得变法深入人心。
循序渐进,有足够的时间让老百姓去接受和适应
变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商鞅也是很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变法。
而且,商鞅的变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成了两个阶段。
商鞅先是颁布了《垦草令》,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削弱了贵族的特权,让贵族也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当《垦草令》成功实施之后,商鞅才开始了正式的变法,增加了连坐制、轻罪重罚、废除老世族的世禄特权等等。
这一次的变法,为秦国增加了赋税和徭役的来源,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当第一次变法成功之后,秦国的国度也从栎阳搬到了新建的咸阳城,在这里,商鞅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变法。
这次变法就彻底废除了贵族的井田制,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等等。
由此,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文王的维护秦法
商鞅的变法成功了,但秦孝公也在这个时候去世了,十九岁的秦惠文王即位。
秦孝公一死,那些老世族自然是会反扑的,希望能够废除新法,恢复原有的秦国制度。
而秦惠文王则因为商鞅原来得罪过他,并且当时商鞅的威望实在太高,于是将商鞅本人给车裂了。
商鞅虽然死了,但秦惠文王并未因此而废除新法,而是全力维护秦孝公和商鞅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政策,这也才能使得商鞅变法能够延续下去。
结语
商鞅变法是历史上的一次典型的变法成功案例,但后世却很少人能够学得来。一方面,需要君王给予变法者足够的权力,这是君王很难做到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变法者有足够的智慧和魄力,能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全面的变法计划,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
农夫家牛舌头被人割了,包拯:把牛宰了卖牛肉,凶手自会出现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1993年,台湾华视出了一部236集的电视连续剧,观众不但没有嫌弃电视剧太长,反而看得津津有味。这部《包青天》,主要讲的,就是宋龙图阁学士包拯做开封府尹期间,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故事。电视剧虽然有不少虚构和神化的东西,但是作为历史上寥寥几位“青天”之一,包拯在断案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宋史·包拯传》中就记载了一个“包拯智断牛舌案”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3:50:570000藤甲兵让诸葛亮大败 为何后来诸葛亮自己不用
因为诸葛亮非常谨慎,不敢冒险尝试。藤甲的弱点显而易见、藤甲的生产周期很长等。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无疑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在与孟获首次交战时,诸葛亮遭遇到了一个奇特的兵种,那就是藤甲兵。一、藤甲兵我要新鲜事2023-08-16 20:21:530000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文同(文与可)画竹不用草图早已“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相信大家在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会经常用到,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表示熟练有把握。那么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谁大家还记得吗?那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文同,字与可,所以也别叫做文与可,下面跟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胸有成竹的故事。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北宋画家文同成语:胸有成竹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20:150001皇帝临终托孤 是其帝王生涯的最后一场博弈 帝王最后一刻的无奈
皇帝临终托孤,是其帝王生涯的最后一场博弈!皇帝是九五至尊,高高在上,权力无可限量,而临终之际,要将天下交付给年幼继承人,实为一种巨大挑战和考验。这样的无奈场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因为继承人的年幼和无知,往往导致皇帝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1:08:160000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 程门立雪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所讲述的主人公是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杨时,另一个是游酢,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曾经是同窗。杨时在北宋是非常著名的一位哲学家、也是文学家,而游酢在北宋也是著名的理学家,两个人由于非常的喜欢学习,所以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当然,两个人之间也发生了一些小事情,所以就出现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并且流传到至今。一、程门立雪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45: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