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手握30万精锐,苦战八年,为何没能恢复汉人天下?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寒风凛冽,白雪皑皑。这一日紫禁城中人心惶惶,兵务郎中党务礼,护都员外萨穆哈,从贵州快马加鞭十一天赶到北京,告诉了康熙帝一个震惊的消息:吴三桂,反了!大清入关30年,康熙帝才刚刚19岁,虽然这位年轻的帝王在14岁时就拿下鳌拜,实现亲政,但在刚刚面对这个消息之时,他十分慌乱、震怒,还有……伤心。

实话说,吴三桂经历两朝,无论是多尔衮、顺治还是康熙帝都未曾亏待过他。当年多尔衮以顺治的名义封他为平西王,康熙刚刚即位,便将他封为亲王。吴三桂成了当时唯一一名汉人亲王,朝廷对他赏之又赏,他却在康熙宣布削藩之后迅速反叛。而更让康熙没有想到的是,他曾经最为敬重的王辅臣,竟然在成为山西提督之后背叛了他。
当初,朝中无人镇压边庭重地,年轻的康熙帝只得将王辅臣送走。他对王辅臣万般不舍,启程之日拖延了好几天,一直等上元节灯会,王辅臣陪同康熙帝看灯结束后,康熙才送他而去。临行之前,康熙帝将当年顺治留给他的一支枪送给王辅臣以作纪念,康熙还记得当时王辅臣感激涕零下跪谢恩的模样,没想到短短时间,他就就成了别人的箭矢。

吴三桂是大清的功臣,这自不必说。他背弃李自成放满清军队入关,李自成功败垂成,吴三桂穷追不舍,将李自成余力铲平。后来,也是吴三桂铲除了南明政权,他残忍诛杀了永历皇帝和他的血脉,将朱家复兴的最后星火生生掐灭。
按理说,吴三桂杀了自己的仇人李自成和朱家子孙,也得到了清帝王的丰厚待遇,理应安享晚年。但年轻的康熙帝刚刚亲政没多久,就下旨三番并撤,引起里吴三桂的不满,吴三桂决定以“反清复明”的口号召集新军。
吴三桂当年亲手绞死永历皇帝,反清复明听起来十分可笑,但当时吴三桂揭竿而起,有很多人接连响应,其中有很多都是清朝的两榜进士,各省布政使以下官职之中,“从贼”的官员多达500多人。当年满清入关,屠杀汉人,这笔仇似乎深深刻在这些文人的心中。而康熙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是,王辅臣的造反引起了一系列的效应,陕甘不少地方将领和官员都加入了谋反的行列之中。而陕西是军事战略要地,王辅臣只要向北就直接可以挺进中原,而向南就可以轻松和川蜀地区的叛军汇合。
面对王辅臣的来势汹汹,清朝当时只能指望着蒙古兵去抵挡。康熙还是下令,对王辅臣主要是安抚,尽量不要硬碰硬。在得知吴三桂造反的当夜,康熙就将王辅臣的儿子喊到面前训诫。康熙命人将王辅臣的儿子王继贞送到前线,对他说:“我相信你的父亲是被逼叛变的,朕猜测大约是经略莫洛的问题,告诉你的父亲,只要他尽力约束部下,杀贼立功,朕杀经略莫洛,绝不怪罪他。”此话了了,康熙还不甚放心,给王辅臣写下可一封长信。王辅臣收到康熙的信后流泪不止,对着北京的方向一拜再拜,立刻决定降清。不过,康熙从来没有真的打算放过王辅臣,包括后来所有降清的将领,都难逃一死,牵连家族。这都是后话了。

吴三桂的军队势如破竹,最为强盛的时期,竟然一路连胜,占据了小半个中国,如果吴三桂尚且年轻,谁赢谁输,并不好简单判断。吴三桂知晓自己时日不多,想要将清朝完全推翻改朝换代,根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了。所以他最为理想的目标,就是划江而治,留给吴家子孙一片疆土。
因为吴三桂的保守和犹豫,反而耽误了好时机。康熙帝乘机拖住吴三桂,利用手上良好的江南资源,重新整顿部队,等待着回攻的时机。
吴三桂见自己这边形势大好,打算和郑经联手,希望郑经可以北上直捣辽东,给清朝致命一击。而当时郑经正和耿精忠打得火热,为争夺地盘根本没空官吴三桂的事情。

不久之后,吴三桂病情加重了,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天,毅然决定放弃反清复明,自称大周皇帝。这也许就是吴三桂心中最后一点念想了吧,完成了这个皇帝的美梦,天下到底打不打得下来,似乎就是子孙后代的事情了。吴三桂死后,他那支曾经叱咤半个中国的军队,终还是在三年之后消失了。康熙帝一个一个清算过去,不仅造反者要死,为了赶尽杀绝,子孙但凡大于16岁的都难免被屠杀的命运。
康熙末年,辽东到处都是蒙头垢面的苦役,很多都是吴三桂当年的部下。
诚然,吴三桂的失败,和他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康熙急着削藩,他有生之年大约没有想过和康熙对峙,也许只想着和佳人安心生活在云南之地。后来他掌握了如此多的兵力,郑经的不配合,部下的反叛,儿子不成才……这些原因,都让他终究成为了史书上的失败者。
而下定决心削藩到平息吴三桂的造反,康熙这位二十岁出头的帝王,真正展现除了他的铁腕手段。在这场战争之中,没有所谓的金口玉言,也没有所谓的君王仁德。他可以一封长信感化王辅臣,也可以一句话将王辅臣逼得悲惨自尽。

康熙帝做到了,让所有的臣子都看到了他的心狠。但从这件事之中,年轻的皇帝似乎也体会出了一些帝王之学。不知康熙帝将来,可否还愿意将珍藏在身边的宝物赠送给远行的大臣,不知他是否已经明白,坐在皇帝这个龙椅之上,就只可能是一个孤家寡人,用帝王虚伪的仁德,去征服天下子民的心,用帝王的狠厉,去屠戮每一个觊觎过皇位的人。
明代才子杨慎写下一首千古绝唱 仅开头两句 便惊艳了岁月
杨慎,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他是明代的文学大家,他的诗《临江仙》以开篇的两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惊艳了千古,将他的名字铭刻在文学史册页上。杨慎的一生充满波澜壮阔,传奇纷呈。一、童年灵秀:杨慎的早期才情闪现杨慎诞生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出生在四川一个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从小,他就显示出惊人的聪慧,被誉为“通神童子”。我要新鲜事2023-10-11 19:45:140000女儿带着父亲3000元买的罐子去鉴定,专家看到后说:这是国宝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许多奇迹的同时,也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精美文物。许多人有着收藏文物的爱好,家里摆着各处淘来的古玩,真真假假,一无所知。有的人认为自己收藏的文物价值千万,还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的藏品是无价之宝。很多人看到这里就想笑了,简直是异想天开,怎么可能有这么多无价之宝?不过最近居然还真有这么一位幸运的收藏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7:020000印度社会的陋习:嫁妆制,种姓制度,对女性的歧视使妇女地位低下
#历史开讲#殖民前期印度妇女就业领域狭窄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首先,社会上流行的嫁妆制、印度教及种姓制度对女性的歧视使妇女地位低下,一生必须活在男性的控制下,这杜绝了她们外出工作的机会。其次,深闺制度更是将大部分女性与社会所隔离,把她们彻底限制在家中。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2:320000提出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谁,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
地球是圆的,这是如今所有人都知道的事,不过在过去,人们都认为地球是方的,毕竟圆的人不能站稳。那么,提出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谁呢?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提出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谁在明朝以前,中国古人都认为地球是方的,但在西方,却有人很早提出地球是球体,这个概念最先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23:090001戴宗为什么跑那么快:有甲马的帮助(施展道术的工具)
水浒传的人物戴宗之所以能够跑那么快,是有了甲马的帮助。水浒传描写戴宗能够日行八万里,戴宗依靠施展道术,类似于赋予魔法一样,脚上绑的甲马就可以帮助戴宗长跑,而且还跑不累,比古代的交通工具和快马加鞭还要快,还要远,也因为如此戴宗有一个外号叫神行太保。一、戴宗为什么被称为神行太保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1:54: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