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皇帝,哪个朝代的整体能力更高?
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一直到崇祯亡国。明朝一共有276年时间,共计16位君主在位。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宣统帝亡国,清朝(包括后金)一共经历了296年时间,共计12位君主在位。这两个朝代都离我们比较近,今天我就给大家对比下明清两个朝代,哪个朝代的整体水平更高。
首先,我从两个朝代中选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的是千古明君,第二梯队的是明君,第三梯队的是庸君,第四梯队的是昏君。每个梯队都给出10分,总分40分。
第一梯队
第一阶梯一共四人入选,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康熙以及雍正。这四位的能力在历史上所有皇帝中也是排得上号的,相信没有什么争议。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文治武功自然都非常强,出了擅杀功臣,几乎没什么黑点。康熙虽然是守成之君,但在位期间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这些功绩都是非常大的。不过晚年的九子夺嫡,是他一生的痛点。
朱棣虽然是靠造反上位,但文治武功一点都不差,多次北伐成功,还开创了永乐盛世。与之对应的雍正,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他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
这两组的水平其实都差不多,但朱元璋父子当皇帝的难度比起康熙雍正要难得多,因此我给明朝10分,给清朝9分。
第一梯队:明朝10分,清朝9分。

第二梯队
第二梯队的明君比较多,明朝的有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明孝宗朱朱祐樘。清朝的明君有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乾隆。两边数量相当,也都有优劣点。
说实话,这一组的水平还真不好对比。但仔细研究下,可以发现两边都有特点。明朝的这几位明君都比较短命,在位时间都不算长。除了朱祐樘,其余三位在位时间都没有超过十年。虽然在位期间比较贤明,但对明朝的影响力比较有限,因此我只能给7分。
对比一下清朝,除了乾隆晚年比较昏庸,但其余三位都比较出色。尤其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是清朝的奠基人。文治武功这一块,清朝的整体能力是要强一些的,可以给8分。
第二梯队:明朝7分,清朝8分。

第三梯队
第三阶梯的是庸君。明朝的有明宪宗朱见深、明穆宗朱载坖以及崇祯朱由检。清朝的庸君有嘉庆、道光、咸丰,光绪。
这两组的皇帝的水平都非常平庸,而且存在感都是比较低的。唯一比较可惜的是崇祯朱由检,若是放在盛世,还是有一番作为的。不过由于明朝的皇帝虽然平庸,但内阁比较优秀,整个大明王朝都能正常运转。因此,明朝我可以给5分。
从嘉庆开始,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道光、咸丰这两位更是让清朝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光绪虽然想改变现状,但能力太差,也无法扭转乾坤。可以说,清朝的衰败,甚至是灭亡,都跟这几位平庸的皇帝有关。因此,清朝我只能给4分。
第三梯队:明朝5分,清朝4分。

第四梯队
第四梯队的都是昏君,明朝的数量就非常多了。朱祁镇、朱厚照、朱厚熜、朱常洛以及朱由校。清朝的就只有同治和溥仪了。这一组比较特殊,只能是对国家危害越小,得分就越高。
可能大家对明朝的这几位皇帝有不同看法,觉得他们都是被清朝给黑了。朱祁镇晚年还取消了殉葬制,朱厚照还打败了蒙古小王子,朱厚熜更是将皇权牢牢握在手里,朱由校利用魏忠贤限制了党争。没错,这些实事,但他们这几个皇帝没有一个不是不务正业的。土木堡之变、刘瑾和魏忠贤为祸朝廷鱼肉百姓的危害实在太大了。因此我给明朝1分。
清朝的同治和溥仪没什么好说的,都是傀儡皇帝。掌权时间都不长,也没来得及干啥坏事,但还是把他们归为昏君。这两位的存在感几乎没有,不过我给2分。
第四梯队:明朝1分,清朝2分。
现在将双方的总分加起来,明朝一共是23分,清朝也是23分。这么看双方打了个平手,但我必须加赛一轮。
抛开民族感而言,人们对明朝的评价明显比清朝高多了。明朝一直奉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的国策。即使是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了的朱祁镇,也没有投降。亡国之君崇祯,更是以身殉国。这些都是大明朝的骨气和血性。再看看清朝,从道光之后,就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她生前2次拒婚,1次恋爱,死后1次冥婚,被毛泽东两次题词
(说历史的女人——第1612期)乒乓球,圆又圆,我给恁说个刘胡兰。刘胡兰十三岁,参加革命游击队。刮大风,埋地雷,崩死坏蛋一大堆。坏蛋官儿,不愿意,咚、咚放俩屁!0000拓跋宏之后谁继位:次子元恪继位,北魏第八位皇帝
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位皇帝,他的“太和改制”影响深远,如今中国很多中文姓氏都是那个时候鲜卑姓改汉姓来的。作为北魏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很多人好奇拓跋宏之后谁继位?而据查询,拓跋宏之后是元恪(拓跋恪)继位,他是拓跋恪的次子,北魏第八位皇帝。一、拓跋宏之后谁继位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5:09:4800011929年美国大萧条 美国普通人生活有多惨
上个世纪,美国经历了一场史诗级别的经济崩溃,那就是1929年的大萧条。这场灾难对美国人民造成了长达十年的痛苦,死亡人数惊人,超过七百万人。这一数字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人数,这场危机的影响之深远可想而知。我要新鲜事2023-10-27 19:22:0700001981年张爱萍参加完中南海会议后,邓小平找他谈话:爱萍,要注意
198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在参加完一次中国核电发展时,就核电的发展方向的问题,与党内其他同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争论过程中。张爱萍将军据理力争,甚至不惜拍桌子,会后中央也采纳了张爱萍所提的建议。但散会后,小平同志突然叫住了张爱萍,并对他进行了约谈:“都说军队有两个人惹不得。爱萍,你就是其中一个,要注意!”那么,邓公当时为何会对张爱萍将军说出这番话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7:40:250000睡毛泽东下铺的老班长,建国后求工作,主席却说:待在乡下为好
1951年的夏天,一个穿着破旧、皮肤黢黑的老农在湖南长沙的政府大院门口徘徊。他一直不停地冲着政府大院里面张望,看起来好像有什么事情。大概过了一会儿,他才走到警卫亭的旁边对着里面站岗的工作人员问道:同志您好,我找程星龄。站岗的人看看他,还以为眼前这个衣着褴褛的老农在说什么胡话,因为他要找的程星龄是当时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副主席。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17: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