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54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不仅杀了李建成,还做了件事,唐朝史书都不敢写

我要新鲜事2023-08-24 16:24:290

剑拔弩张形势峻严,同胞反目为皇权。秦王地利人和有,顺应天时变抢先。——秦王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发动了影响深远的玄武门之变,击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后,一举登上了大唐王朝的皇帝之位。

只是,玄武门之变到此并没有结束,随后李世民还做了一件事情,只是当时的历史学者不敢记载,直至唐朝灭亡之后,这段历史才真相大白。

老李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

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杨广的横征暴敛,导致百姓苦不堪言、天下大乱。当此之时,远在太原的李渊想要起兵造反,但心中又犹豫不定。

此时,有一个人便在他的身边开始鼓励:“如今你镇守太原,以现在的局势来看,无论你做得好坏,皇帝都会怀疑你,不如直接起兵造反,控制住太原,再控制住长安,则天下可定”。

听到这一番话,李渊起兵造反的决心便确定了下来,不久之后,他便挥师长安,直接占据了杨广的大本营,而在他身边“蛊惑”的人便是李世民。

从小李世民就不凡,有一次一个相面书生来到了李家(还未造反),看到李世民时,他直接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

在成长的过程中,李世民的表现也非常好,文韬武略非常娴熟,虽然他是二儿子,但是却深得李渊的喜欢。

李渊起兵造反之后,虽然他是义军的“带头人”,但冲锋在第一线的则是李世民,为大唐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武德元年至武德四年,李世民先后经历了四场大战,也正是这四场战役,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一,浅水原之战、大破薛举,铲除并稳固了大唐政权来自西方的威胁;其二,并、汾一战击败宋金刚和刘武周,巩固了北方的安定。

其三,虎牢关一战,先后歼灭了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两大集团,中原地区得到了稳定;其四,铲除了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至此天下大定。

从上述的介绍来看,大唐王朝能够建立,大部分功劳都属于李世民,李渊就好像是一个“便宜”皇帝,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隋朝时期,李渊能够成为镇守太原一方的封疆大吏,定然有其过人的才华。另外,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大儿子李建成也功不可没。

大唐创业的过程中,李建成在后方一直辅助李渊处理各种食物。同时,在创业末期,李建成还曾带兵斩杀了中原、山东的势力。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夺取西河,攻取长安,拿下洛阳这三件大事中,也有李建成的一份功劳,而这三件事是李唐早期能够成功的关键性战役,对李唐夺取天下有着重大的意义。

既然李建成如此能干,为何在《新唐书》中李建成会那么不堪:“资简弛,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

另外,现在翻拍的一些《隋唐演义》有关的电视剧中,李建成还被塑造成了一个嫉贤妒能、沉迷女色的不堪形象。

其实,历史一般都是胜利者来书写的,所以史书中有这样一种写法也不为过。回看一些历史事实,魏征一直忠于李建成,冯立和薛万彻在李建成死后依然为其“打工”(报仇)。

从这两件事情来看,就足以清晰地了解到,李建成也是一个非常英明的人,最起码不像电视剧和《旧唐书》中描写的那样。

古语有云:“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唐高祖李渊有两个这么不甘平庸的儿子,也注定了大唐会发生夺权之事。

两虎相争的开始

相比于李世民,李建成占有天然的优势,其一他是李渊的长子,深得父亲的喜欢,其二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未来大唐王朝注定是他的。

只是,李世民有点不甘心,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为何不能分一杯羹呢?两件事情的发生,给了李世民可以更进一步的资本。

中原(洛阳)之战后,李世民因为功勋卓著,李渊封无可封。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便允许李世民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天策府。

李渊的这一个决定,对李世民有什么影响呢?简单来说,在天策府成立之前,虽然李世民功勋赫赫,但是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权力。

反观李建成,因为他是太子、有东宫,所以手中有属于自己的权力,而且还是独立于李渊之外的势力。

天策府成立后,意味着李世民可以“拉帮结派”、广纳贤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有着与李建成一较高下的资本。

人有了权力便有了野心,天策府的成立,也让李世民的欲望日益膨胀。除了天策府之外,唐高祖还赏赐了李世民另外一个权力——财政。

武德四年,李渊曾经改革货币制度,废除旧币、发行新币。结果,不知李渊是怎么想的,赏赐给了二儿子三个铸钱炉。

这也就意味着,李世民有着发行货币的权力,可以私自、无上限地铸造货币,可以说财政实现了自由,为天策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反观李建成的东宫,其日常消耗只能由皇室发放,势力的发展很缓慢。与此同时,当时的李世民还管理着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大片土地,人生到达了一个巅峰。

有了权,有了钱,又有了土地,这些雄厚的资本更加坚定了李世民夺权的信心,由此玄武门之前悄然来临。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残酷手段

武德九年,大唐发生了一个奇怪的天象:“太白星出现在秦王封地”。此现象出现之后,民间便出现了一种传言:“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听到这个流言之后,李渊大惊失色,随即便将李世民叫入皇宫之中,言语之间有着要收回李世民权力的意味。

同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收回李世民对大唐兵权的统治。

结果,李建成手下有一人被李世民收买了,当李世民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决定先发制人,玄武门之变爆发。

后来的一天,李渊召李建成、李元吉入宫,李世民提前得到了消息,于是便在玄武门周围设伏。因为事发突然,李建成、李元吉准备不足,最后被李世民所杀。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又限制了李渊的权力。不久后,李渊退位、被尊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称帝,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当然,事情发展到了这步田地,玄武门之变的余波并未结束,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之后,他们的亲人也遭到了波及。

李建成的五个儿子被杀,其它亲人也没有一个摆脱悲惨的命运。李元吉的亲属相对幸运,几个儿子被发配边疆、保住了性命,其妻子杨氏被李世民霸占。

可以说,“成王败寇”这四个字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相信,如果李世民如果败了,他的家人下场也好到哪里去!

后来,李世民称帝之后,发愤图强、勤勉治国,最后缔造了贞观盛世,“唐人”两个字一度影响了全世界。

不过,李世民在历史上的功绩虽然卓著,但依然有人对他的提出了“贬义”的评价,尤其是“史实”方面。

曾经,有不少网友评价李世民:“李世民最大的罪过不是杀兄弒弟,而是干涉史官据实记载的传统”。

历史学者章太炎,也曾在《书唐隐太子传后》评价李世民:“太宗即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

对于玄武门的事实,尤其是李世民杀害李建成、李元吉亲人的事情,当时的历史学者无人敢真实记录此事。

有意思的是,虽然唐朝之时无人敢写,但是在唐朝灭亡之后,一些历史学者还是从各个方面挖出了至关重要的信息,将这段真实历史记载了下来。

唐代历史不是由“唐人”来写,而是由后世人来著,这一点着实有点可笑!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这句话用在“李二”身上一点都没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