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龙狂人”刘伯温:一生斩杀了多少条龙脉?都造成了什么后果?
说起我国古代灿烂的传统文化,风水龙脉是始终绕不开的一环,所谓龙脉就是一种山势、水势,同时龙脉也是风水中最为神秘的一环。
古往今来,龙脉始终被人们认为是帝王之相,凡是龙脉形势好的地方,就会有英雄人物出世、睥睨天下。
然而,就是因为龙脉象征着帝王之相,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对于龙脉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寻找龙脉是为了辅佐帝王,而有人寻找龙脉却是为了摧毁它,比如元末明初的“后朝诸葛亮”刘伯温。

刘伯温有一个称号名叫“斩龙狂人”,说的就是刘伯温经常斩杀龙脉,很多人都想不通,刘伯温为什么要如此大肆斩杀龙脉,他到底斩了多少龙脉,难道他就不怕造成什么非常严重的后果吗?
后朝的“诸葛亮”
说起我国古代有名的军师,很多人都会提起诸葛亮,认为诸葛亮就是最有能力的军师,不仅军事能力出色,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
可实际上,在元末明初间,还有一位不逊于他的军师存在,这人就是刘伯温。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是浙江青田人,天资聪慧,自幼饱读诗书。
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一度被人认为是神童,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将春秋倒背如流,而且对其中的含义也大都了解,令人啧啧称奇。
刘伯温年少成名,早早便立志要报效国家,不过刘基的仕途倒不如他在学业上那么顺利了。当时正逢元末,世事飘摇,刘基虽然顺利考中,但却没有立刻做官,而是等到三年以后才被委任到江西做官。
刘伯温来到官府以后,发觉朝廷腐败已久,百姓民不聊生,刘伯温一开始也想要靠着一己之力,改变地方的形式,尽管刘伯温收到了百姓的一致爱戴,但无奈官官相逼,刘伯温最终还是辞官离去了。
回家以后,刘伯温本想着不再出山,然而,像刘伯温这样的人才,终究是不会被埋没的,很快,后来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就找上了门,邀请刘伯温出山。
刘伯温觉得朱元璋面露帝王之相,当即就决定辅佐朱元璋征战四方,两人的组合堪称珠联璧合,朱元璋领兵在外征战,刘伯温居后运筹帷幄,一路打了不少胜仗,大明王朝也就此建立。

然而好景不长,明朝建立以后不久,刘伯温就在一些事和朱元璋起了争执,两人不欢而散,刘伯温最终选择回到老家生活。关于这一段的历史,很多人都感叹刘伯温的离去,觉得如果刘伯温继续执政,将会大有一番作为。
可实际上,刘伯温此番离去是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根据民间的流传这件事就是斩龙脉。要知道,龙脉可是我国风水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龙脉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这刘伯温怎么会想去斩龙脉呢?
斩龙脉的狂人
关于刘伯温为什么要斩龙脉一事,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但刘伯温斩了龙脉这一点,很多学家都是承认的。不仅如此,刘伯温甚至还以为连斩了多条龙脉,而获得了一个“斩龙狂人”的名号。
那么,这刘伯温到底斩了多少条龙脉呢?洪武年间,刘伯温彼时还在为朱元璋做事,有一日刘伯温找到朱元璋,说自己夜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有异变,日后很可能会威胁到大明朝的基业。
朱元璋此时刚刚建国不久,又非常多疑,就大骂刘伯温妖言惑众,无奈之下,刘伯温便只能自己前去“斩龙”。来到无锡龙山以后,刘伯温一眼就发现此地龙气很旺,甚至隐隐有压过朱元璋的意思。
倘若日后继续放养,必定会影响到大明朝的前程,刘伯温不敢怠慢,决定立刻着手斩龙。不过,龙脉可是非常玄乎的东西,倘若不能改动整个地形,龙脉几乎不可能会改变。
刘伯温为此想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动员无锡当地的很多百姓,宣扬制作泥人将会大富大贵,百姓们对刘伯温的话深信不疑。过不了多久,无锡龙山山上的泥土几乎都被挖光了、龙气大减。
只是,刘伯温还是放心不下,就又在山头打下了一口“锁龙井”,彻底封死了龙脉。无锡龙脉解决以后,刘伯温又马不停蹄奔赴兰州,意图斩断黄河龙脉。
然而,黄河龙脉气势太足,又多年孕育,很难将其直接截断,刘伯温也有些犯难。无奈之下,刘伯温只能选择在山势上动手,刘伯温先是在山中挖了一个大坑,接着又在其中钉了好多困龙钉。
再加上后来修建的伏龙亭,这一通操作下来,竟然硬生生将想要腾飞的巨龙钉在原地,足以见得刘伯温能力之非凡。据民间统计,刘伯温一生曾斩断龙脉大大小小99条,遍布全国各地,力保大明朝300年。
不过,刘伯温却也有疏忽的时候,比如我国东北方向的龙脉,刘伯温就没能斩断。很多人都会问,刘伯温一生斩了99条龙脉,除了保护大明朝以外,难道就没造成什么别的影响吗?
“斩龙”的后果
要探索刘伯温斩断龙脉造成的后果,首先还是要从第一次斩龙说起,刘伯温当时为了斩断无锡龙山的山脉,发动当地百姓一起挖土捏泥人。
表面上看刘伯温哄骗百姓一起挖土“斩龙”,但事情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刘伯温一边“斩龙”,同时也在教授百姓捏泥人的技术,百姓们就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捏泥人的高超技术。
刘伯温离去以后,无锡龙山人继续发展泥人技术,并将龙山泥人推广出去,此举竟然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百姓们成功过上了富饶的生活,倒也应验了刘伯温当时所说,“捏泥人大富大贵”的说法。
刘伯温其实是个心思非常缜密的人,他深知斩断龙脉会影响当地的风水格局,便总会在斩龙之前,尽可能带动当地百姓发展,争取能减少损害。
可惜的是,尽管刘伯温考虑的已经非常周全了,但一个非常重要的疏忽,却将刘伯温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一炬了,这个疏忽就是东北方向的龙脉。

提起东北龙脉,很多人就都恍然大悟了,东北那是满族的故乡,1644年,满族人的清军打入了中原,并且这一股龙气真的在后来登上了皇位,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王朝持续200多年之久。
纵览全局,刘伯温终究还是棋差一着啊,他当时斩了那么多龙脉,还是百密一疏,漏掉了东北的龙脉。后来,满族人建立了清朝,甚至还导致中华民族长时间陷入混乱。
由此看来,无论龙脉好坏与否,会对现实造成什么影响,始终还是天意造化啊,如果人为篡改那就会带来一些其它的后果。假若刘伯温没有斩掉中原的龙脉,说不定满清很难入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李隆基杀了几个儿子:李隆基一日杀三子(事后后悔不已)
说起唐玄宗李隆基,人们印象当中就是他和杨贵妃的故事。实际上唐玄宗这个人有着很多面,在前期唐玄宗可以说是一代明君,后期却又和杨贵妃奢靡享乐,而唐玄宗曾经还有过杀自己儿子的经历,唐玄宗杀了几个儿子呢?李隆基杀了几个儿子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9:54:260001张巡草人借箭计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而历史永远比小说更精彩。唐朝安史之乱时期一名将领张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精彩血腥的草人借箭故事。张巡是蒲州河东人,从小就博览群书,知晓天文八卦,观看历史记录也能知道张巡的守城本事在中华民族的为历史长河中也鲜有敌手。张巡草人借箭和三国时期的草船借箭并不相同,也不是张巡抄袭诸葛亮的计谋,而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事件。我要新鲜事2024-04-14 15:01:320000佛印和苏东坡是什么关系:知交好友(《东坡问答录》)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美食家、书法家、画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佛印也是著名的高僧,在当时非常受人敬重,民间常有关于他们二人之间的故事流传,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佛印和苏东坡是什么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6:48:320000膑刑极其残忍,挖掉人的膝盖骨让其终身残废(孙膑受刑)
古代有着人多折磨人的酷刑,多以折磨人的肉体为主,而膑刑就是其中之一,要挖掉别人的膝盖骨。孙膑会不会与这个刑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探秘志的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膑刑是夏商五大刑法之一,又叫做刖刑。将人断足或者将犯人的膝盖骨挖去,导致残废,非常的残忍。有的还会用刀将膝盖骨以下全部砍掉,痛苦至极。孙膑又与膑刑有什么关系呢?孙膑与膑刑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2:01:420000历史上杨嗣昌怎么死的,杨嗣昌的评价毁誉参半
历史上对杨嗣昌的评价褒贬不一,可以说是既有功也有过,虽然在剿匪方面屡立奇功,但最后也死于剿匪。杨嗣昌因为当时十分被皇帝信任,所以他的喜恶直接影响了朝堂格局,下面的人对他议论纷纷。一、历史上杨嗣昌的评价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