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嘲笑死囚怕死,死囚却说我饿了,刽子手急忙跪下称:先生请
自古以来,气节都是深藏在每一个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一份不可磨灭的精神,每逢国家有难之时便会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不求能为功与名只求能拯救祖国拯救民族。
历史上这样的仁人志士有很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像是历史中的一粒尘埃一样,一点痕迹什么的都没能留下,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明朝时期的黄道周就是这些仁人志士中的一员,他为了明朝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山河破碎之后仍然在为王朝继续奋斗着,直到他落入敌人的手中。
被俘虏后黄道周没有求饶,而是一心求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气节两字,就连当时行刑的刽子手也向他下跪行礼。那么,黄道周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苦学成才,为国为民
公元1585年黄道周出生,生活在万历年间出生的他,正经历着明朝一步一步走向腐朽的过程。
黄道周出身贫寒,亲眼见证了下层人民生活一日不如一日,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外部敌人虎视眈眈的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黄道周还很小的时候就立下誓言,一定要成为天下第一等大官,为天下百姓做第一等的好事,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努力的学习着书中的文化知识。
尽管家里贫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这些外部因素却无法阻止黄道周追寻自己的目标。父亲发现了自己儿子的行为,看着他努力上进,为了自己的抱负在奋斗着。
思虑再三,父亲便便暗暗做出了一个决定,让五岁的黄道周进入书院读书去,毕竟在古代上学的花销很大。可是,只有读书黄道周才能参加科举,只有科举考试才能让黄道周实现他的理想。
当时,虽然黄家的经济条件非常贫困,但父亲还是毅然决然地将他送进了书院,黄道周进入书院之后,他的才华与能力一点点被激发了出来。

教书先生发现黄道周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只要自己讲过的课他总是一遍就能记得住,并且黄道周写文章从来都是下笔如有神、又快又好。
教书先生非常的高兴,认为自己能有幸教育一个这样的奇才实在是难得,于是便免去了黄道周的学费,时不时还会接济一下他的家里,以便让他能够安心的读书。
10年之后,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传来,黄道周的父亲病逝了。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年仅14岁的黄道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哭得伤心欲绝。
所幸在师傅的安慰下黄道周平静了下来,他意识到了父亲走了自己便是家中的顶梁柱,所有的事情也必须要承担下来。黄道周打起精神,安葬好了自己的父亲,开始了新一轮的人生规划。

辛苦求学终有所成,奈何仕途却坎坷
那时,黄道周已经跟师父苦学十年,师傅的真传他已经尽数学得,为了不耽误自己徒弟的前程,师父又为他写下了一纸推荐信,指点他前往广州府的府学继续求学。
黄道周安顿好了自己的母亲,便背起了行囊踏上了进一步求学的旅途。来到了广州学府,由于黄道周才华横溢,刚刚进入府学没多久其才华便让周围的人佩服不已。
外部的美誉并没有让黄道周骄傲自满,他对此一直都不以为意,继续专心致志地学习着。很快县试就开始了,当时年仅23岁的黄道周毫无意外地成为了头名,拿下了秀才的称号。
没过几年,黄道周又拿到了举人的称号,成为了大明朝的一名举人。不过,他的考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考进士的时候便是屡战屡败。

黄道周虽然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缘由,但好在他是个持之以恒的人,认定了的目标就绝对不会改。公元1622年,黄道周终于如愿以偿考到了进士,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之职。
此时此刻他已经38岁,十余年的努力总算是为他带来了足够的回报。值得一提的是,与考试之路上的坎坷相比,入仕之后的黄道周仕途更加的坎坷。
原因也很简单,他生性刚正为官不是为了名与利,而是为了天下苍生及百姓。恰好当时宦官魏忠贤的权势极大,在面对当时权势熏天的魏忠贤时,黄道周毫不畏惧直接公开抨击。
以至于魏忠贤将他视为仇敌,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便将其贬出了京城。多年后,崇祯搬倒了魏忠贤将黄道周重新召回了回来,可是黄道周的性格让崇祯皇帝也受不了。

经历了一场灾祸的黄道周,依然是和以前一样刚正不阿,他多次顶撞崇祯皇帝。面对臣子一次又一次地顶撞,崇祯被怼得一肚子怒火,龙颜大怒之下便以“冒犯圣躬”为理由将他贬到了地方、赶出了京城。
经过了第二次贬谪之祸后,黄道周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官场上想要为国为民做贡献很难。多年后,崇祯再一次将他召回京城的时候,黄道周选择了拒绝并直接回乡,开始了自己著书讲学的新生活。
杀身成仁,气节不可丢
崇祯皇帝执政末期,大明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朝堂内官员贪腐党争激烈,百姓苦苦地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线上,阶级矛盾极度激化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整个王朝就像是一捧干柴,只需要一丁点的火星就能将之点燃。
边疆外满族在东北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时机,希望能够伺机入主中原改朝换代。

果不其然,没过几年张献忠、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造反,北方的满清八旗随时有可能进攻山海关。
内忧外患使得崇祯皇帝焦头烂额,可是他却无人可用无力回天,最终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自缢在了皇宫后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大明朝正式灭亡。
话说,虽然黄道周此时已经远离了朝堂,但并不代表他从此之后就再也不关心国家。恰恰相反,对于大明王朝他一直以来都是最为上心的。
亡国的消息让黄道周心痛如刀割,过了不久南明朝廷征召原先的明朝臣民,黄道周便随大流一起去了南明朝廷,为了光复曾经的大明朝而努力着。

大明灭亡不久,李自成也在进入北京城的第二年被清军赶出了北京城,之后在陕西遇害身死道消。很显然当时的天下已经易主,满清八旗入主了中原。似乎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但黄道周不愿意放弃,在明末元初那个年代许多汉人子弟为了恢复河山都不愿放弃,他们或加入各地的抗清义军,或自己组织力量拉起队伍,黄道周自然也不例外,他来到江南的主战场上反清复明。
王朝更迭乃是大势所趋,清朝成为中原正统一切似乎都已成定局,尽管黄道周作战时英勇无匹企图逆天改命,想要效仿诸葛亮做一次逆天而行的勇士。
很遗憾天命难违,面对着八旗铁骑他最终还是双拳难敌四手,在徽州作战时被当时的守将张天禄所擒获。张天禄得知黄道周的身份后不敢怠慢,连夜派人将折子送到了京城,请求顺治的处理意见。
没多久顺治帝批复下来了,要求张天禄好生将黄道周送往京城,沿路不可怠慢他。就这样,徽州守将亲自将黄道周押送到了京城,安安全全送到了顺治的面前。
顺治对黄道周十分重视,他想劝说这样一位忠臣投靠大清朝,甚至还让大明朝的降将、当时在清军中的最高军事长官洪承畴来进行劝降。
然而就在洪承畴刚开口时,黄道周抢先一步骂他是个背主求荣之辈,一字字一句句让洪承畴羞惭不已。洪承畴无法劝降黄道周,只好回去向顺治禀报,顺治对黄道周又高看了几分。
随后顺治帝又派了几波人来劝降他,但都失败而归,黄道周一心求死甚至不惜绝食明志。
顺治皇帝十分无奈,他想放了这样一位忠臣,但又怕其成为大清朝的隐患,最后只好成全了黄道周之名,下令择日将他斩首示众。
行刑那天黄道周被一干军士押送到了行刑地,就在他走上刑场的时候一直不出声,刽子手以为他是怕死吓得,眼神中充满不屑。
也就在此时黄道周说了一句话,只不过这句话多少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他居然说自己“饿了”。
刽子手回复道:“这会喊饿了?晚了!老子磨好刀就送你去见阎王!”不过,监斩官怒喝着申斥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刽子手:“放肆,你怎么跟黄道周大人说话的!”
自古以来,人人都敬佩英雄与好汉,得知了面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道周之后,那么刽子手也不敢再放肆了,而是跪了下来对着黄道周磕了三个响头。

之后他便给黄道周让出了道路,恭敬地跪在地上对黄道周说到:“先生,请!”似乎刽子手也知道,黄道周对气节看得很重,自己能做的就只有成全他,尽量让他少受痛苦地离开人世。
走上刑场前,黄道周回头看了一眼南方,之后便头也不回地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就这样他英勇就义了......
不过,黄道周虽然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事迹、他的经历都被载入了史册流传后世。时至今日,每当后人提及“黄道周”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他那刚正不屈的气节。
正所谓“正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黄道周虽然出身贫苦,但他却比很多明朝的达官贵人还要忠诚大义。
唐朝太监张居翰: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一个字,救下近千人的性命
文|张墨编辑|林画一提起太监,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指鹿为马的赵高、霍乱汉室天下的十常侍、千刀万剐的刘瑾、魏王九千岁魏忠贤,以及晚清的李莲英和安德海。自古以来,太监这个职业,在国人心中的固有形象大多都是反派。因为太监身体上的不健全,经常会导致这些人心理上也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所以很多太监都过分的贪图权力或者财富。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4:06:500001一批海外竹简 揭开胡亥登基真相(赵高背两千年黑锅)
在北大有一批海外的竹简,意外揭开了胡亥登基的谜底,赵高背了2000年的黑锅。在历史之中都知道胡亥是死于赵高之手,但胡海当年登基历史之中,也都是赵高和李斯两人扶持上位的,在秦城王死后,两个人篡改了让位诏书,本来是属于扶苏的秦王,可最后却是胡亥登基。北京大学收到简书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3:50:230000俄罗斯做梦都想得到的城市 连打200年都没拿下来 至今都没放弃
如今,争夺领土已经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唯一生存条件,但在近代史中,俄罗斯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例外。俄罗斯的领土扩张几乎是近代史上最为庞大的,历经400年征战,领土扩大了300多倍,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尽管如此,也存在着俄罗斯无法夺取的领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伊斯坦布尔。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7:56:410003历史上真实的香妃 27岁嫁给乾隆备受宠爱 (惊艳世人)
在历史上真正的香妃,27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乾隆,在经复原之后,画像惊艳世人。再说古代有一些传奇女子的时候,相信有很多人都有着多种人选,就天使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又或者是甄嬛也是在受到雍正宠爱之后开启了太后之路的开挂人生,在真正的历史上还有一位拥有传奇人生的后妃,在乾隆的后宫之中,27岁入宫却被受宠爱。回族首领之女我要新鲜事2023-04-08 01:01:440008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司马光(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司马光,《资治通鉴》整本书讲的都是关于历史的,有些不了解历史的人去看的的时候会发现有的故事看不懂,理解不了宫廷中的各种宫斗。而且司马光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虽然说是记录的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但是为了满足私欲存在一部分篡改的现象。一、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区别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6:58: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