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往事,揭秘清朝娘娘们都戴什么首饰?
清代后妃戴什么首饰,这可是一件神秘的事儿,毕竟深宫别院的,我们想知道也挺难得的。
目前我们后人能看到的,除了故宫的珍宝馆,还有就是慈禧太后留存的照片了。
从故宫的馆藏的珍宝来看,清朝后妃首饰和清朝的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朴实到奢华。
清代前期的几位皇后生活节俭,会用鲜花点缀,不佩金银首饰。乾隆时期的孝贤皇后,也仅是佩戴通草,用以表率的作用,督促宫中后妃以节俭为本。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经济有序发展,后妃首饰由实用型向审美型转型 。
清中期,是乾隆盛世的黄金时代。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首饰制作工艺也炉火纯青。还有各国使者和地方供给清朝宫廷的名贵首饰,源源不断地送进清宫,大大改变了后妃们对首饰的追求,同时也成为了后宫女人们争奇斗艳的新装备。
清后期,其中慈禧最具代表性,这也和她所处地位与清初期皇太后、皇后都不同。加之她奢侈无度、生活靡费。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标准。其首饰制作的精细程度为天下罕见。
钿子,是身份的象征,分为凤钿,满钿和半钿,他们的区别就是复杂程度,满钿就是整个钿子,一共装饰15块钿花,而半钿只有7块,而凤钿就是装饰的更复杂,而且有凤凰图案才叫凤钿。用各种宝石、珠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只有皇后,皇太后才可以戴凤钿。

簪,从故宫珍宝馆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多是以黄金、玉、宝石,珍珠等制作。簪头以不同粗细的铜丝做花叶枝杈,再将宝石做成的花瓣、铜钱。
如故宫现存“白玉一笔寿字簪”,就是用一块纯净的羊脂白玉雕刻成一笔写成的“寿”字,簪子就是“寿”字的最后一笔。
头花:头花是清宫后妃梳发髻的主要首饰,大多以珠宝镶嵌而成。
故宫珍藏的红宝石串米珠头花、羽毛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松、竹、梅)头花、蓝宝石蜻蜓头花、红宝石花迭绵绵头花、金镙丝双龙戏珠头花、金嵌米珠双嵌 头花等等,都以制作精致,形象逼真而著称。

流苏:在故宫珍宝馆展出的一件“米珠双喜字流苏”,是同治帝大婚时,皇后戴过的。流苏顶端是羽毛点翠的大蝙蝠,其嘴里衔着两个小金套环,下面衔接一个羽毛点翠的如意云头。
清宫珍藏的流苏多为皇后所戴,以凤衔滴珠的数量最多。
如一龙一凤对峙地称为“龙凤呈祥”,皇帝自喻真龙天子,皇后就是鸟中之王的凤凰。封建帝王希望自己多子多孙,所以皇后头饰多以凤凰及凤鸟育雏的造型。
金约,这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时佩戴的头饰,在戴朝冠时需先戴金约来束发。金约由金箍和后部垂缀的串珠两部分组成,金箍的节数和串珠的行数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级地位的高低。
扁方,满族妇女颇具特色的,梳的发式时候要用一种横簪来贯连固定,即为扁方。宫廷中所用扁方多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镶玉和玉嵌宝石等制品。

此外,后妃头饰中还有勒子、钿花、疙瘩针、老鸦瓢、耳挖勺等满族特色的首饰。
这些首饰无不展示了清朝后妃对美的追求,以及设计者对“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细节”的工匠精神。
黄巢灭了门阀:农民起义军攻破长安,门阀士族被灭
提到黄巢这个人,大家都会想到黄巢起义,这是一场发生在唐末的农民起义,也是一场血腥无比的起义,黄巢率军攻破长安后,不仅屠城,还用人肉当军粮,实在是可怕!不过黄巢在残暴的同时,他也干了一件好事,那就是灭了门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一、黄巢灭了门阀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6:47:5900001927年,白崇禧“逼宫”蒋介石,何应钦低头不语,李宗仁推波助澜
1966年12月1日深夜,一位73岁的老人于台北市松江路的一座木质建筑中逝世。这位老人正是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国民党桂系代表人物——白崇禧。第二天清晨,白崇禧被其副官发现身无衣遮地躺在自己的床上。靠近之后,副官发现白崇禧早已没有了呼吸,并且口吐白沫,全身上下的肌肉也变成了铜绿色。而且,白崇禧身下的床单也被撕破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57:4200001911年斯里兰卡捞出明代石碑,翻译碑文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朝永乐年间,宫里的三宝太监奉明成祖朱棣之命令,先后七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史称“郑和下西洋”。对于这一历史盛举,史学界很多专家都热衷于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各种看法难以统一。直到1911年,印度洋海域打捞出了一块明代石碑,当地人翻译内容后,才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那么,这块石碑上到底写了什么?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这恐怕要先从明成祖朱棣的上位史开始说起...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0:47:180001毛姓起源和来历:周武王弟毛叔郑受封于毛邑(以邑为姓)
毛姓主要源自国名和地名,黄帝后裔周武王的弟弟毛叔郑建立了毛国,后来迁到了陕西省的岐山一带,最终他的后代子孙几乎都是以当时的国名或者祖先名为姓的,最终形成了毛姓最正宗的一脉。另一毛姓分支则是源自姬昌的儿子伯聃,他受封于毛邑,最终后代以邑为姓。毛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姬姓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37:470000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邓海山一生砍了300多脑袋晚年遭报应
古代的刽子手职业,人们从小就耳闻目睹。对于现代人而言,刽子手的工作令人胆寒,许多人对此心生畏惧。在古代,这是一份极具荣誉的职业。刽子手运用各种手段,让犯下重罪的罪犯减少痛苦。这不仅能伸张正义,还能让罪犯的家属感到安慰。有一些刽子手为了金钱,在执行死刑时采取特殊手段。例如砍断犯人的胳膊和腿等。有些人甚至会施以残酷手段伤害罪犯。这种行为令人深恶痛绝。今天要讲述的是清朝末年的最后一位刽子手:邓海山。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0:48: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