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夺门之变那晚 于谦在干什么 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
1457年的正月十六日,明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在南宫上演,这个政治事件让人不禁思考,于谦当时虽未被解除兵权,却因无权力干预而无法阻止这场政变,最终也因此被卷入其中。

1.于谦:大明复辟的幕后英雄
在回顾历史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于谦的背景和他在大明历史上的角色。于谦是明代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曾在土木堡之变时挽救了大明王朝于危机之中。他是当时兵部侍郎,一位富有政治智慧和决断力的官员。
2.土木堡之变与于谦的担当
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瓦剌军围困,面临危机,十几万的明军也陷入溃散。这一时刻,于谦站了出来,力排众议,否决了撤离京城的提议,与孙太后商议后决定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即位,同时号召各地兵马前来支援京城。正是由于有了于谦的坚定领导,明军才在京师保卫战中取得胜利,大明王朝得以保全。

3.和解与回归
1450年,瓦剌部首领也先意识到明朝已经安定下来,于是决定和解,希望通过送还明英宗来缓和两国关系。这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问题。明代宗对于谦产生了疑虑,担心明英宗回来后会夺位。于谦看出了代宗的顾虑,主动对明代宗表示:“皇上大可放心,英宗若是回来抢您的位置,臣不会让他乱来!”明代宗只好不情愿地答应了。
4.政变的发生
政治的棋局并不总是那么清晰。1457年的正月十六日,明代宗因病卧床,毫无旨意的于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政变发生。石亨等人趁着黑夜夺回明英宗,而于谦之前因对政权的垄断被明代宗产生疑虑,于是将政变的消息通知给了于谦。于谦无法干涉这场内部政变,因为此举将被视为造反。
5.命运的转折
明代宗听闻政变消息后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询问是否于谦策划的,这表明了于谦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调集兵力的兵部尚书了。这一事件也标志着于谦从一个拯救大明于危急的英雄转变为一个备受猜忌的政治家。

于谦的一生是大明王朝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他在土木堡之变中的担当让大明王朝得以保全,但在后来的政治纷争中,他也因被怀疑而遭受命运的转折。于谦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也让人深思历史与命运的交织。无论怎样,于谦都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位重要见证者,他的经历将永远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青铜门后的终极西王母 青铜门后的终极秘密猜想
青铜门后的终极西王母存在着诸多的秘密。《盗墓笔记》中三叔还是留了一手给观者们,因此大家对于青铜门后的故事也非常关心。一部分的人表示青铜门后终极和重生抑或是阴间相关联;但绝大多数的人则表示青铜门的终极便正是西王母。一、终极后面为西王母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49:170000浅析20世纪,琉球久米系宗族社会进行全面振兴的过程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从陈氏幸喜家的在琉球王国时代的发展来看,陈氏幸喜家支流的祖先陈氏家族七世克敦(1773-1841)从那霸久米村分家移居外地——玉城村仲村渠在此分家另立宗族。而重新建立宗族是十分困难的事,宗族规模大打折扣,陈氏先祖筚路蓝缕,终于在此地站稳脚跟。陈氏幸喜家在战争中九死一生,人口损耗严重。即使如此,埋藏在陈氏宗族后裔心中的祖先之情不会消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30:400001郑和几次下西洋,七下西洋/美洲其实是他发现的
郑和下西洋是著名的历史事件,也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重大发展。当然郑和下西洋可并非只有一次呢,那么郑和几次下西洋呢?应该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才对,郑和一共下西洋七次。而现在则有论调说,美洲实际上郑和发现的,这又是为何呢?郑和七次下西洋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7:43:140001貂蝉是怎么死的?多数与关羽有联系(共有八个版本)
貂蝉作为我国的四大美人之一,可以说她的故事流传的极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还以她为原型延伸出了虚构的一个人物,并且关于貂蝉的死在历史上也是一大谜题,那么貂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貂蝉是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20:0500001950年梁漱溟邀他进京任职,他走到半路想到自己的身份,连夜南逃
“几十年的老友中,未有针砭漱溟之切如先生者。”这句话中的“先生”指的是胡兰成,而说这话的人是梁簌溟先生。从梁漱溟先生生前的信件中,可以看出,梁、胡是从1947年开始书信往来,一直延续到1951年。这期间梁先生非常赏识胡兰成的才华,认为他是“近于巴甫洛夫学派”。而梁漱溟先生至死都不知道,这场相识就是一个骗局。这个与自己书信往来五年,名为“张玉川”的“文人”真实身份是大汉奸胡兰成。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0:11: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