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女人为何会拼命争宠?只因上位后待遇天差地别,还有三大特权
在古代社会,每个人都只能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否则就会给自己招惹麻烦,甚至惹上杀身之祸。古人非常重视孝道文化,作为子女,一定不能违抗父母的命令,哪怕是关系终身的婚姻大事,也绝对不可以自己做决定。
然而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女儿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了皇帝的妃子,即便是父母也要对其行跪拜大礼,其实也是间接表达对皇权的尊敬与服从。
再如,古代的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其实它只是为了安定老百姓的心罢了,只有极少部分皇室子弟的罪行会被公之于众,大部分都会被偷偷掩盖,因为高贵的身份可以成为脱罪的有效通行证。

试想,一个贵族的皇子与底层老百姓打官司,谁会赢?不用想就知道结果了,在过去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与皇权公然对抗,即便皇帝知道自己的儿子或者亲戚行为夸张过分了一点,也不会为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就要他的命。
此外,古代的富人地主有权决定自家奴才的生死之权。大家都知道,以前有头有脸的老爷会在民间买很多丫鬟小厮来家里伺候,而这些下人被买来的时候就已经失去自由了。
如果运气好碰到一个心地善良、温和敦厚的主人,说不定还有机会被放走;可要是被某个心思狠辣且飞扬跋扈的主人给盯上,就得随时做好丢命的准备,因为主人掐死奴才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而且还不会触犯法律。

很多人疑惑,古人为什么宁愿悬梁刺股苦读,也不愿花时间来睡觉,因为这些书生都想考取功名,一来可以光耀门楣,二来可以掌握权力并享受荣华富贵。
且大多数人在考取功名的基础上还想要更上一层楼,因为秀才、举人、进士两两之间只相差一个等级,待遇与福利却相差很多,这也是为什么语文课本中的穷秀才范进,在中举后会高兴疯了的原因。
再说一个比较日常的例子,现如今所有人都实现了穿衣自由,然而古代社会没有,民间老百姓穿的衣服只有黑白灰三色可以选择,不能擅自穿彩色的衣服,因为那是属于官家的服饰,误穿就会被定罪。

好了,接下来开始我们今天的正题,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后宫也不例外,等级制度也让许多老百姓惊叹。就拿清朝后宫来说,贵人和嫔位之间差一个等级,身份却有了巨大的变化,还拥有了三个重要的特权,哪三个特权呢?
我们先来看看清朝后宫的制度,据史料记载,清朝最早的皇帝不是努尔哈赤,而是原皇帝孟特穆,当然这是被追封的。孟特穆所处的时代就是朱元璋统治的明朝时期,其实追封自己本族的祖先为皇帝,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然而追封前朝开国初期就存在的祖先就有点令人疑惑了。
后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他的妻妾比较少,而且努尔哈赤成天都在忙着与明朝以及蒙古打仗,压根没时间管理后宫。

到了皇太极时期,才将“大汗”的称号改为“皇帝”,他开始制定后宫中妃子的等级制度,直到康熙时期,后妃制度才真正得到完善。
那个时候,大清已经把明朝的势力都消灭了,太平盛世的到来使得后宫开始慢慢膨胀,而皇帝终于有精力管理后宫了。康熙帝正式确立了以下等级:皇后有且只有一个,一山不容二虎,皇后去世或是被废了才可以再立一个皇后;皇贵妃也只有一个,权力和地位仅次于皇后;贵妃和妃子的个数分别是两个和四个;嫔位有六个,被册封为嫔就可以当上一宫主位。
接下来就是贵人、常在以及答应,还有没有位分的官女子,这些级别的人数没有明确的限制,册封多少个都取决于皇帝自个儿。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这些等级就可以发现,“嫔”位是一个门槛,有点类似于如今的“编制”,考进编制就拥有许多福利,社会上所有人都为编制趋之若鹜;而贵人及其之下的位分都属于编外合同工,想招多少招多少,不喜欢还可以随便辞退。
《戏说乾隆》里有一个被乾隆爷带着到处游玩的春喜,她凭借自己的古灵精怪和乖巧可人深得乾隆的欢心,但很少人知道她的身份是个答应。
乾隆帝是清朝给妃子抬位分最大方的一个皇帝,很明显能看出他很宠爱春喜,可为什么一路上都没为给她抬位分?明明将答应提到常在只需要乾隆一句话的事,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从贵人升为嫔到底有哪三大特权?
第一是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了。在后宫制度中,不会阻止贵人及其以下位分的女子生下皇子公主,不过由于她们的位分过低,生下孩子后就会被迫与孩子分离,而这些皇子公主会由位分高的妃子抚养,位分在嫔位的娘娘可以抚养自己所生的孩子。
这样一来,等到本朝皇帝驾崩后,有了皇子的保障也可以过得舒坦些。而那些被抱走孩子的贵人,跟自己的亲生儿女并不亲,孩子在长大后也很难再想起自己的生身母来,只会孝顺自己的养母。

第二个特权是嫔可以成为一宫主位,拥有自己的宫殿,还能自称“娘娘”。在清宫里,除了中宫皇后外,嫔妃们都住在东西十二宫里,嫔位以下的妃子是没有资格单独住一个宫殿的,这些妃子只能和主位一起住在东西偏殿里,她们和官女子差不多,都得服侍主位,任主位差遣。
同样都是皇帝的女人,嫔位可以当主人,贵人就和侍女差不多,明明只差一个位分,地位却相差甚远,实在让人心里不平衡。

第三个特权是,嫔位的晚年待遇比贵人好太多,在清朝,不出意外的话,很多妃子都会比皇帝活得久,比如康熙的后妃中,就有几个一直活到了乾隆初年,咸丰帝的后妃很多活到了十八世纪初期。
据说在庚子国变时期,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火速逃跑,把那些妃子丢在紫禁城不管了。其实,对于这些妃子来说,受不受皇帝宠爱还不是最重要的,在皇帝百年之后自己靠谁赡养才是第一要紧事。
清朝规定,嫔及其以上的妃子,可以在皇帝驾崩之后被封为太嫔或者太妃,继续住在皇宫里颐养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贵人的下场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对于后宫的女人来说,熬到嫔位及其以上才能使自己的一生有保障,基于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宫斗剧里的女人会为了宠爱明争暗斗,如果斗还有一线生机,不斗就和等死没啥两样了。
诸葛亮那么聪明,蜀国却最先灭亡,究竟为什么?
刘备和诸葛亮相比,肯定是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更强,但是为什么刘备死后,蜀国也日渐衰落?因为诸葛亮虽然有才能,但是他在用人方面还是不及刘备。诸葛亮晚年的时候,凡事亲力亲为,打二十军棍以上的惩罚措施都要亲自盯着,有时候他甚至自己亲自上去打。一个企业家这样管理团队,到最后肯定要累死。诸葛亮解释他这种行为时说,我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是因为先帝对我太好了,我接受了先帝托孤的重任,就不容许自己出差错。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41:310000尝粪忧心是什么意思:尝粪便察父母病情(二十四孝故事)
尝粪忧心所讲述的就是能够通过去尝试粪便来测试自己父亲是否有生病,这也是24孝里面其中的一个故事。孩子对于父母的孝心甘愿为父母去死,因为父母的身体状况欠佳,所以非常担忧。尝粪忧心其实也来自于一个典故,而这个故事主要告诉人们的就是孝道。当今社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有比较孝顺的人,也有不孝顺的人,应该学习。一、尝粪忧心暗示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3:36:210001韩信胯下受辱的出处
韩信胯下受辱的典故是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是中国西汉初期的军事家,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汉初的三杰之一。韩信在早些年的时候家庭非常的贫困,他出身平民,曾经还寄人篱下,受过胯下之辱,他先后投靠过项梁,项羽都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是刘邦重用了他。关于他胯下受辱是有一段非常经典的故事,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下。我要新鲜事2024-04-23 17:29:060002王莽简介:篡汉建立新朝,16年后被灭(疑似穿越的帝王)
说到王莽,大家都不陌生,他篡汉建立新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在王莽登基称帝后,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而这些措施有许多和现在的一些制度极为相似,他也因此被认为是疑似穿越的帝王。不过在位仅16年,长安就被绿林军攻破,王莽也被杀,新朝就被灭亡。一、王莽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8:39:140000司马懿为何那么怕曹操 曹操死了30年才敢造反 原因只有一个
我要新鲜事2023-12-13 21:56: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