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说帝王,得国最正的皇帝,军事能力能进中国古代前三的朱元璋
明史记载:“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

那么,明太祖朱元璋究竟是何方神圣,以至于能使得豪杰尽愿意依附于他,愿意跟随他南征北战——十五载成帝业呢,让我们拨开历史迷雾,共同来探索朱元璋的传奇人生。
我本淮右布衣
大元末年,天下鼎沸。出身贫寒的朱元璋自幼不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家中贫寒也无法给朱元璋提供一个文质彬彬的名字,彼时的朱元璋名叫朱八八——因为他排行老八,由于天灾人祸,朱八八很快就父母双亡,为了活命,朱八八与兄弟姐妹们分散逃命,后来不得已出家为僧,在朱八八看来,至少在寺庙里,可以暂时填饱肚子,可是他没想到,寺院也养不起如此多的和尚,于是主持将他们这样的和尚全部赶走了,这一年,朱八八刚满十七岁。
朱八八来不及感慨和咒骂,只得沿路乞讨,一路上见识到了什么叫人间地狱——百姓们无不挣扎在死亡线上,艰难求生。而富人们和元朝统治者勾结在一起鱼肉剥削百姓,朱八八的乞讨生涯非常之长,足迹也遍布河南、淮西,对于他的性格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他变得坚强、勇敢,这番游历增长了他情感当中的负面影响。
在当时的社会中,现实的残酷史确确实实的,一般的善良人是活不下去的,所以朱八八在游历乞讨中养成了残忍果断、猜忌疑心的习惯,这些养了三年的习惯从此入跗骨之蛆,再也改不过来了。经过长达三年的游历乞讨生活,结束后的朱八八,已经是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了,他回到了曾经出过家的那间寺庙。
明王出世,普度众生
朱八八回来了,继续在那间寺庙里混吃混喝了五年,这五年,寺庙里面每天都是那样无趣,为了一点点粮食成天大打出手,而此时外面的世界已然天翻地覆,明教与白莲教这种宗教裹挟着饥民正在向统治者发动着冲击——轰轰烈烈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他们说“明王出世,普度众生”,他们还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朱八八在寺院里收到了发小发来的信件,邀请他参与起义,朱八八还没做出决定的时候,就得知自己已经被人诬陷打算造反了,朱八八没有惊慌,三年的游历经验使得他极为冷静的做出来了应对——去参加起义。
朱八八去投奔了附近的大帅郭子兴所属的红巾军,朱八八靠着敢打敢冲且心思玲珑等优点,很快就成了起义军的一个头目,并被大帅郭子兴引为心腹,还给朱八八说了个媳妇,从此再没有人敢直呼朱八八的名字了,而在军中粗通文墨之后,朱八八也替自己改了个名字——“朱元璋”,意为诛杀元朝的那种武器,对于元朝朱八八杀意洋溢。
成为朱元璋之后,朱元璋真的势如破竹,很快就脱离郭子兴自己出来单干了,单干后的朱元璋招收了许多能人异士,其中大量都是昔日的同乡好友,此后朱元璋很快就在外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军队也很快就发展到一个相当可观的数据。
在当时,红巾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是小明王韩林儿,韩林儿看到朱元璋实力发展迅速,于是对朱元璋委以重任——辅佐郭子兴儿子的重任(此时郭子兴已经死了),朱元璋当然不会屈居人下,反过来兼并了郭子兴的余部,成为了浙西地区红巾军实质上领导。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在浙西驻守的时间,朱元璋选择了稳中求发展的战略,这种战略之下,朱元璋大都选择悄悄发展自身实力,对于元朝军队,能不招惹就不招惹,必要时刻也可以向元朝服个软,说说好话,绝不乱出风头,就这样,朱元璋迎来了他的势力一个大发展的时刻,而这期间,其他高调的起义势力纷纷遭到了元朝的重点打击。
此后势力大成的朱元璋着手于统一江南,面对两个强敌,朱元璋做出了正确决定——先平陈友谅,再灭张士诚。这无疑是极为明智的,陈、张授首之后,朱元璋踌躇满志。
日月重开大宋天
1368年,小明王韩林儿落水而亡,吴王朱元璋在金陵正式称帝,此为洪武元年。同年,朱元璋将目光移到北方,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朱元璋决心诛杀。正式决定北伐中原,朱元璋不但从军事角度北伐诛元,更是杀人诛心——发布《谕中原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这两手准备打得北方大元那是手忙脚乱,朱元璋的军队在北方民众的积极配合下,取山东、进河南、下潼关,山西、陕北、关中、甘肃皆一鼓而下传檄而定,自此沦落胡尘百年之久的北方,再度回归汉土,眼看着徐达的军队就要兵困大都了,元朝皇帝吓得不得了,由于担心重复北宋徽宗钦宗旧事,直接放弃了大都,逃亡草原。

至于其余蒙元手握重兵勇于内战的各路勤王军阀,一看到元朝皇帝都跑了,瞬间丧失信心,全部逃亡蒙古草原老家。元大都拿下,相对应的,曾被石敬瑭割让、大宋朝思暮想的燕云十六州全境光复——在它们沦落胡尘四百年后。
武定祸乱,文致太平
做皇帝之后的朱元璋,是一个工作狂,在他做皇帝的三十一年当中,没有一天有休息娱乐的时间,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可怕的记录: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究其原因,当然是朱元璋对国家的负责,他总会想起当年在淮西游历的那三年,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官员总是不作为。后来朱元璋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朱元璋的勤俭节约也是开国君王当中较为特殊的,由于他出身贫寒,对于很多奢靡之物,天然就非常抗拒,例如,他的皇帝专用的步辇,按例都是要描金乃至镶珠嵌玉的,他却让工匠都用铜代替,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而是为人君者,要做表率;朱元璋曾得意洋洋的给臣子们展示他的一块被单: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喜不自胜的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如此君王表率,实在世间少有。

朱元璋从民间而来,非常能够体会民间疾苦,经常担心扰民,所以对于贪官污吏尤为愤恨,制定了无比严厉的处罚标准并贯彻落实——贪污六十两就剥皮。
正是在朱元璋如此尽心尽力的施政行政中,原先被元朝祸害到几乎赤地千里的中华大地,又重新繁华起来,朱元璋的影响自明到清,对于中央官制的变革,废除了几千年的丞相制度,使得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又因为朱元璋一生最重要的功绩是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在明史当中,被盖棺定论总评为“武定祸乱,文致太平”。
朱元璋听到鸡鸣 即兴赋诗一首 前两句被人嘲笑 后两句被赞经典
这首诗名叫《骂文士》。朱元璋,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皇帝之一,他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作为明太祖,他不仅是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还开创了统一的大帝国。然而,在他登基成为皇帝之前,他经历了一段贫困和艰难的生活,但这段经历却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和渴望知识的决心。我要新鲜事2023-09-20 19:33:310000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现在成为哪个民族?讲出来你可能不信
公元1005年,两大王朝的代表人心平气和地坐在桌边,进行一场以和平为主要目的的友好谈判。这两个王朝,正是占据着中原大地的宋朝,以及在东亚地区占据了主导权的大辽。一个是汉民族政权,一个是少数民族政权,按常理来判断,前者必会强于后者,汉文化具有相当显著的优越性。可实际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大辽,始终是北宋政权的心腹大患。双方之所以会进行和平谈判,就是因为谁也无法在军事上征服对方,只能退而求其次。我要新鲜事2023-10-22 18:30:120000哈里·S·杜鲁门:杜鲁门政治经验丰富,从小接受良好
杜鲁门算属于政治家族,因此受家里人的影响,小时候的哈里·S·杜鲁门便有了从政的想法。由于家境特殊,因此杜鲁门的父亲和祖父要求杜鲁门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并且需要接受大量的政治培训。那时候,杜鲁门认为自己注定将来要在美国政界搞出一番风雨。杜鲁门家族对美国政界的影响非常大,而杜鲁门也算是根红苗正,继承了家族的衣钵,成为了美国总统。一、杜鲁门主义十分有名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9:31000060年左权之女考哈军工被刷,陈赓调查后了然:你多填一个社会关系
1960年6月,一个面相尚且稚嫩的女孩推开了陈赓家的大门,在警卫员的引导下,她来到了陈赓的书房,见到陈赓时后便落落大方地做起了自我介绍。“陈伯伯你好!我叫左太北,是师大附中的学生,来这里想请教您几个问题。”陈赓刚听到女孩的名字时只觉得耳熟,却没有什么印象,道:“左太北?你是哪家的小孩儿?”只听女孩回答道:“我的父亲是左权!”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2:42:200000100多年前,康有为斥150万巨资买下瑞典一座岛屿,如今岛屿归谁?
瑞典斯德哥尔摩,沙丘巴登地区的饭店岛,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岛上错落有致的欧式建筑中,有一处中式风格的破败庄园显得极不和谐,周围的瑞典居民并不知道这座小岛在一百多年前还被称作“康有为岛”,更不知道这位曾花150万巨资买下小岛的“岛主”康有为,曾经就居住在这座中式庄园之中。那么,当初康有为为何要花150万买下这座小岛?百年之后的今天,这座岛屿又归谁所有?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4:06:4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