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成功还是屈辱?一文说清楚
有人说,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屈辱,明明在战争中打了胜仗,杀死了敌方主将,还占据了战场上的优势,却主动放弃大好形势,主动向辽朝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不是屈辱又是什么?
也有人说,澶渊之盟对于北宋来说是成功,维持了宋辽之间长达百余年的和平,在不牺牲土地、士卒生命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用金钱换取百余年的和平是值得称赞的,这不是成功又是什么呢?
一、澶渊之盟的起因
辽朝的主体民族是契丹人,在唐朝灭亡的那一年,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年后耶律阿保机建国号契丹,40年后,耶律德光率军南下灭亡了后晋政权,改国号为大辽,这也是辽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宋辽澶渊之盟
自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辽世宗开始,辽朝经历了持续几十年的政治动荡期,国力开始衰弱,南方的后周开始崛起,后周世宗柴荣北伐辽朝,意图攻取幽云十六州,最终收复关南十县,这也成为日后萧太后南征北宋的借口。
到萧太后掌权的时候,辽朝建立已经近百年了,国力从强盛转入稳定,为了夺回当年被后周世宗夺走的关南十县,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大军南征北宋,辽军深入宋境近千里,从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一直打到澶州(今河南濮阳)。
北宋朝廷大为震动,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准备迁都,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主战派坚决要求抵抗,并坚持请皇帝亲征以鼓舞士气,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宋真宗赵恒被迫从开封北上澶州督战。
二、澶渊之盟的经过

澶渊之盟地图
辽军南下首先攻打的是定州(今河北保定定州市),宋将王超坚守城池不战,辽军无法攻取,于是留下一部分兵马与王超对峙,主力绕开定州,一路南下冀州,另一路转而向东攻打瀛州,然后继续南下,与其他辽军汇合,直奔洛州、大名,最终到达滑州与澶州。
宋军方面除了军事调动之外就是坚守城池,定州王超部有8万余人坚守城池,也不主动出击,宋高宗赵恒则坐镇澶州,宋军主力也集结澶州,宋国大将张环在澶州前线用八牛床子驽射杀了辽朝大将萧挞凛,萧太后听说后,为萧挞凛辍朝五日,辽军士气低落。
而宋军在皇帝御驾亲征之下,士气高涨,辽军前线失去大将,又不擅长攻取城池,此时双方求和意愿显露,萧太后派人向北宋表达谈判的意愿。

萧太后
三、澶渊之盟结果
从整个景德之役的经过来看,双方互有胜负,也各有困难,辽军的长处是在野外厮杀,不擅长攻城,缺点是孤军深入,战线及补给线拉得过长,一旦被宋军切断退路,前线军队很容易全军覆没。
对于北宋来说,不敢出城与辽军在野外作战,只要出了城,多是败仗,宋军只敢坚守城池,以优势对抗辽军,但是定州王超部的8万人随时会威胁辽军的后路,但宋军又偏偏不肯出城作战,双方力量呈现一种奇怪的平稳。
辽军以骑兵为主,机动迅速,骁勇善战,宋国以步兵为主,武器先进,不擅长武力,双方暂时谁也无法吃掉谁,但由于辽军是深入宋境,宋朝是主场作战,只要调动全国的军队切断辽军的退路,辽军很可能全军覆没。

宋真宗赵恒
除了宰相寇准之外,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并不敢跟辽军死磕到底,宋朝自宋太宗赵光义发动高粱河战役惨败给辽朝以来,宋军的战斗力就一直不如辽军,当年赵光义本人差一点就被辽朝俘虏,此时的宋真宗天然对辽朝有一种恐惧。
尽管寇准、杨延昭等人一直建议与辽军作战到底,但是朝中以宋真宗赵恒为首的投降派却只想息事宁人,哪怕多赔点钱给辽朝也在所不惜,朝中大臣联合起来针对寇准,寇准也无力坚持,最终被迫同意与辽讲和,就这样辽、宋双方开始谈判。
最终双方谈判的结果是:
1、宋、辽为兄弟之国。至少比南宋向金称臣要好得多。
2、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
3、双方开展互市贸易。
4、宋辽双方划定边界,以白沟河为界。

双方协和
从这个结果来看,宋辽双方几乎没有割让土地,只以钱财划定了和平,宋每年向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两,这大大低于宋真宗的低线,宋真宗给使者曹利用的底线是钱绢合计一百万两,这个结果明显大大低于宋真宗的预期。
从短期来看,宋失去了钱财,并没有割让土地,从长期来看,双方维持了上百年的和平,这个结局对于宋朝来说,并不吃亏,这点钱对于北宋来说,并不多,用不多的钱解决了一百余年的和平,算是成功了。
以宋辽双方数十年的战争来看,北宋最强时期的战斗力也不如辽朝,从宋光义开始,宋对辽作战败多胜少,在景德之役之中,北宋也是败多胜少,辽对宋形不成绝对的优势,双力的实力决定了谁也吃不了谁,继续打下去,只有两败俱伤,要知道旁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西夏。

宰相寇准主战
澶渊之盟只是政治上的和平协议,政治没有耻辱,只有利益,就看协议是否符合双方利益,从结果上看,澶渊之盟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才能够进行下去。
有人说战场上宋军占据了优势,打了胜仗还要出钱,这不是耻辱吗?事实并非如此,宋军是主场作战,确实占了优势,但是宋军战斗力并不强,辽军即使后路被断,也能利用骑兵优势突围而去,拼个鱼死网破的话,双方就是两败俱伤。
要怪就怪宋军战斗力太弱,要是宋军战斗力强的话,敌人都深入我方城池了,何需靠协议来维持和平,而自北宋开国以来一直心心念念的幽云十六州仍然在契丹人手中,仍然没能夺回来,有宋一朝,都是如此。
在澶渊之盟后,发生了两次辽朝向宋索要土地的事,一次是公元1042年,辽趁宋朝与西夏作战之际,向北宋索要土地,宋仁宗给辽增加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另一次是公元1074年,辽借口北宋在山西边境增修堡垒破坏边界,要求重亲划界,宋神宗放弃一些土地以满足辽朝要求。

辽军战斗力远超宋军
这说明澶渊之盟只不过是一纸协议,决定双方姿态的仍然是实力,辽朝不断南征宋朝,为的就是钱财与土地,要不是辽朝开始走下坡路了,被北方的金人打得节节败退,宋朝尽早要灭亡在辽朝手中。
澶渊之盟延缓了北宋灭亡的时间,从整个北宋来看,这无疑是朝廷最有政绩的政治协议了,至少比靖康之耻要强得多。
晚清时期的婴儿塔 究竟有多残忍(婴儿的屠宰场)
在晚清时期所存在的婴儿塔非常的残酷,可以说是封建背景下婴儿的屠宰场。在这个世界上面有一些美好的事情存在,就有一些残忍的事情所存在,就例如晚清时期的婴儿,他正是记录了一段特别黑暗的历史,尤其的恐怖,让人无法相信就是真实存在的。婴儿塔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9:52:000001包拯为啥变成了阎王 这其中有什么说法(阎罗王)
包拯成为阎王是人们的美好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一直以来地府的主要掌管者就是阎罗王,而就我们所知,阎罗王在阳间的时候,有一个名字就是包拯,包拯在我国历史上留下来了公正的民生,所谓的明镜高悬,说的就是包拯。他在我国宋朝时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官员,并且在法律以及判案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认知,曾经担任过刑部尚书以及开封府府尹的多个职位对于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公正无私我要新鲜事2023-07-10 22:13:430002古代加官进爵是什么刑法,湿纸贴脸窒息而死(持续十分钟左右)
古代的刑罚可谓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都有,像我们熟知的凌迟、腰斩、宫刑等刑罚,都是非常的残忍的,还有专门针对女性刑罚,像骑木驴、刑舂等,在古代还有一种刑罚叫加官进爵,许多人不知道加官进爵是什么刑法,下面就具体给你介绍一下。加官进爵刑罚施行过程: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19:230003“初唐四杰”中最惨的诗人,病情严重连孙思邈都治不好,悲伤投河
现在我们一说起“初唐四杰”,都会由衷顿生膜拜之情,他们是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的前辈,将唐诗从萎靡浮华的宫廷戏作解放出来,扩展到了洋洋大观世界,一举叩开了新时代的大门。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唐诗不会成为诗歌艺术的巅峰。然而,“初唐四杰”在当时的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33:080000郑和简介:明朝朱棣时期太监,七下西洋寻找建文帝
说到郑和,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他是明朝朱棣身边太监,曾七下西洋,创造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关于郑和七下西洋,野史记载其目的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那么这是真的吗?接下来跟随郑和的人生,我们一起去了解看看。一、郑和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6:37: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