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屠城事件 为何攻破城池后总有人屠城 说出来别不信
公元前208年项羽攻打襄城、城阳之战等。中国古代历史中,城市被屠城的现象在秦朝之前是相当罕见的。即使在战国时期,尽管经常爆发灭国之战,但城市屠城的行为却极少见到。以长平之战为例,白起指挥秦军虽然屠杀了四十多万赵国降军,这被称作"杀降",而非屠城。屠城是指攻破一座城池后,无差别地屠杀城中的男女老幼,甚至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其残忍性质远远超越了杀降。

一、古代屠城事件
首次有记载的屠城事件发生在中国历史上是从项羽开始的。项羽从秦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开始,曾多次进行屠城行动。
1.首次是公元前208年,项羽攻打襄城(今河南许昌南),襄城坚守不下,等到项羽攻克城池后,就进行了一次屠城行动。
2.项羽的第二次屠城发生在城阳之战,他攻破城阳后也进行了屠城。第三次是在项羽进入关中后,在鸿门宴与刘邦进行和议之后,项羽开始率军西进,攻占了咸阳并进行了屠城,甚至杀害了秦王子婴,之后放火焚烧了繁华的咸阳城,大火燃烧了三个月之久。项羽还掠夺了咸阳的货物、财宝以及妇女后东出。
3.此后,项羽还进行了第四次屠城,这次是在与齐国田荣的战争中。田荣后来被齐国百姓所杀,然而项羽却在此后的屠城行动中屠城,并坑杀了田荣手下投降的士兵,还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导致齐国人民反抗项羽的统治。

二、为什么项羽总是倾向于进行屠城
1、性格因素:项羽本身性格残暴,容易动辄杀人。这种性格特点使他在战争中采取了屠城的行动。他对自己的部下也曾采取残忍的手段,如杀害韩生和宋义等人。
2、形成威慑力:屠城可以威慑守城士兵和百姓,让攻城变得更加容易。它使得守城方面的人们感到恐惧,可能会更愿意投降,从而降低攻城的难度。
3、报仇心理:项羽在屠城行动中也表现出了报仇心理。他在攻克城池后,常常报复性地进行屠城,特别是在他感到被背叛或怀恨之时。

屠城行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由来已久,不仅项羽,后来的历史人物如曹操等也进行了多次屠城行动。这一行为背后既有个人性格因素,也包括增加威慑力和报仇心理等因素。在乱世之中,屠城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战争手段,无论是为了复仇、威慑或其他目的,它都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战争历史。
柳下惠是什么意思:坐怀不乱(春秋时期的道德典范)
柳下惠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坐怀不乱。柳下惠原本是一个人名,并且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柳下惠于公元前720年出生,于公元前621年逝世。其属于鲁国人,并且是鲁国当地柳下邑人,由此得名柳下惠。柳下惠非常有才能,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士师,负责管理诉讼事宜。因为曾经在美色与金钱面前不为所动,因此成为了坐怀不乱的代表。一、道德典范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20:210003朝鲜太宗李芳远简介,李芳远的历史评价
朝鲜太宗,即朝鲜太宗恭定大王、朝鲜恭定国王,李氏朝鲜的第三位国王,1400年至1418年在王位,1418年至1422年在太上王位。名讳李芳远,字遗德,庙号太宗,谥号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葬于京畿道广州内谷洞大母山献陵。朝鲜太宗李芳远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3-13 15:47:040002投鼠忌器的历史典故,一般用来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开手去做)
投鼠忌器这个成语许多人都不陌生吧,它字面意思是想要用东西去打老鼠,但是却又怕打坏旁边的器物,所以不敢下手。这个成语一般用来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开手去做。今天来说说投鼠忌器的历史典故,它出自《汉书·贾谊传》。投鼠忌器的历史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7:08:35000160年左权之女考哈军工被刷,陈赓调查后了然:你多填一个社会关系
1960年6月,一个面相尚且稚嫩的女孩推开了陈赓家的大门,在警卫员的引导下,她来到了陈赓的书房,见到陈赓时后便落落大方地做起了自我介绍。“陈伯伯你好!我叫左太北,是师大附中的学生,来这里想请教您几个问题。”陈赓刚听到女孩的名字时只觉得耳熟,却没有什么印象,道:“左太北?你是哪家的小孩儿?”只听女孩回答道:“我的父亲是左权!”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2:42:200000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 为何有的叫太祖 有的叫高祖 (称呼)
古代皇帝有的被称之为太祖,有的称之为高祖,是看具体的家世情况而定。在古代的皇帝一个人有着很多的名字,例如朱元璋可以称之为是洪武皇帝也可以叫做是明太祖,而太祖是庙号。有的皇帝庙号用的虽然都是祖,但是意义是有所不同,例如高祖和太祖之间有区别。庙号有什么区别我要新鲜事2023-03-26 19:21: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