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望远镜的古代,古人用什么看星星?这门观星技术,一度失传
“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早在千年前的《诗经》中,我们已然可以发掘古人探测星象的端倪。
而现当代,在西方大肆吹捧他们观星科技的高超时,我们不难发觉,望远镜的使用史并没有多么久远的时间。
而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老庄哲学已然将沉淀的智慧延伸到了奥秘的宇宙中,古人对于浩瀚星空的探索更有千年的时间。
那么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在科技条件的限制下完成对星象的探索的呢,那数以万计的观星台又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不得不沉湎与古人智慧,去追寻那没有望远镜的观星史。
夜观天象的星空秘密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我国在夏朝时期,已经有观星台的建立,而我国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载也出现在夏朝,这表明古人夜观天象的由来已久。
在古文献中,我国古人夜观天象的秘密更是有几千年的历史,“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便说明我们的华夏始祖中,已经专门设有掌管天文历法的职位。
那我们再看古人观星史的演变,既然古人有意对宇宙星空进行探索,那么他们就会在双眼以外的辅助措施上加以筹备,观星台显然是最为广泛使用的观星场所。
且处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来看,观星台并不只是探索星空的场所,更是祭拜上天的看台。观星台自建立后,历朝历代皆有延续,细微差别处在于所述名称不同而已。
但由于朝代的更迭,战乱的频发,这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已经罕存,现存最早的观星台发迹于元代,由郭守敬建于开封,这样珍贵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我国古人走过的观星路。
而显然,仅仅是观星台的建造,远远不能满足于古人对于星空宇宙探索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天文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观星设施。
圭表、日晷、浑仪等一系列仪器对人们观星进行辅佐,“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体现出的都是深远的古人智慧。
手摘星辰的灿烂幻想
古人夜观天象,在史书上留下了关于日食以及月食的多元记载。在甲骨文中,也有古人对于监测到的恒星的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之后的战国时期,《甘石星经》应运而生,这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关于恒星记录的史料。
古人对于恒星、彗星的监测,从现在看来,仍然有可贵的参考价值。而我们下面就看一看辅助古人观星的那些利器。
古人为了更准确地监测到星体,古天文学家以赤道为体系创造了天文观测仪,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智慧,不同于西方以黄道为坐标体系的监测,以赤道为坐标体系进行监测,能更加准确的对恒星进行定位。
到汉代张衡时期,浑天仪的构造已经基本完善,“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浑天仪的创作原理在于,以水带动齿轮运转,从而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到星象的变化。
到宋代时期,古人的观星设备更加进一步的发展,“水运仪象台”比之浑天仪有着更为准确的监测体系。
它分为上下三层,分别用来观测星象、记录以及报备,这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不得不让我们钦服与古人智慧。后来,这一设施流传到西方,机械钟便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制造的。
但让我们不无遗憾的是,宋代靖康之变后,这些珍贵的观星设施也随着战乱而流离失所,即使后来人想复建,只根据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也无法在找寻之前的真谛。
直到元代的郭守敬出现,他对于张衡的“浑天仪”进行了新的改造,革除了原先“浑天仪”的一些不适用的地方,但到此为止,浑天仪的型造到此也已基本定性。
因为在之后,天文望远镜被引入中国,这些深奥的中国智慧也被暂时搁浅了。
难以触及的古人智慧
我国的古人凭借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天文历法也是古人为更准确地观测星象所研究出来。
先秦便有“黄帝历、瑞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我国之后的历朝历代也各有历法,大多以阴阳相辅,我们至今仍沿用阴阳历法。
对于观测星象最为重要的仪器则莫过于浑天仪,它以浑天说为创作基点,在东汉时期率先完善,而后历朝历代对此进行沿革发展,但到了明代,望远镜的传入,却让我国的传统智慧被埋上了深灰。
明朝时期,德国传教士把望远镜引入了中国,“不但可以窥天象,且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可以望敌施砲,有大用焉”,我们在记载中可以发现,明人已经意识到,望远镜不仅可以观测星象,还可以应用到战争中去。
从这一方面来说,望远镜的技术虽发达,但显然与探测宇宙的初衷相违背,那些科学性的对星象的的监测,对历法时长的判断,在战争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但即使如此,中国传统的观星设备还是得到了摒弃,且由于技术的受限,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自主地制造望远镜。
民间对中国自制的望远镜有如此记载:“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崚嶒苍翠,万象毕见”,但不无遗憾的是,这样深妙的望远镜技术并没有被应用到星象监测中。
在新世纪,对宇宙的探索仍然是中国人不懈的目标,自明朝至今,中国的天文观测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人的脚步也已经走出了地球,迈进了宇宙。
而我们的传统智慧仍不可遗忘,我们观测星象的初衷仍应薪火相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走在中国传统宇宙观的道路上,应更知道路弥坚,而中国对于宇宙探索的脚步,永远走在新的开端。
南海深海考古宣布重大发现水下考古有多难
深海考古工作在我国最近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根据新华社的报道,2022年10月,我国在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的海域发现了两处古代沉船。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再次激发了人们对水下考古的浓厚兴趣。水下考古与陆地考古相比存在许多困难。5月22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就水下考古的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探讨。水下考古有多困难?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13:480000刘邦为恢复人口出了一奇招,很快成人口大国?让古代女子苦不堪言
古代女子的苦不堪言和刘邦恢复人口的奇招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项羽和刘邦联手灭了暴秦,刘邦建立了大一统的汉朝。战乱期间,人口锐减,尤其是大量青壮年男子死在战场上,社会经济大倒退。汉朝建立时,人口只有一千多万。为了恢复国力,刘邦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人口增长。我要新鲜事2023-09-29 19:59:050002愚公移山移的是什么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古代寓言故事)
古代为了教育民众编造了许多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教给了百姓一些道理,因此这些寓言故事也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而《愚公移山》也是古代寓言故事的其中一个,不过愚公移山到底移的是什么山呢?他又是要给我们讲什么道理呢?愚公移山移的是什么山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2:53:570000皇帝为保命装瞎三年,妻子当着他面与人苟且,睁眼后终一雪前耻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权力凌驾于众人之上,他们所站立的位置仿佛是接近天堂的高处。他们的权威无可撼动,他们所说的话,就如同神谕一般,众人无不顺从。在唐朝末年的动荡岁月中,一个名叫杨行密的少年,诞生于庐州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困苦和艰辛,天灾频繁,父亲病逝,家境更加贫困。我要新鲜事2023-07-05 19:17:500000日本为什么有杨贵妃墓:杨贵妃死里逃生逃亡日本(谣言)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女子,也正因唐玄宗的宠爱,杨贵妃最终命丧马嵬驿,许多诗文都描写过这件事情。我们大众所熟知的也正是杨贵妃在马嵬驿自缢身亡。可是在日本却有杨贵妃墓,这是怎么回事呢?日本为什么有杨贵妃墓在日本的山口县,有着杨贵妃的墓穴,而且“山口县观光地图”上,还将杨贵妃墓的位置标为“杨贵妃故里”,此外在日本民间还有着日本是杨贵妃的第二故乡的说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9:54:4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