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何等英雄!慈安落泪,恭王陪笑,慈禧表现更罕见
1880年8月,左宗棠抬棺西出玉门关,兵临伊犁城下,对沙俄老毛子摆出了决之战阵。
与此同时,依仗着左大帅军威,曾国藩长子曾纪泽在谈判桌上也是一派咄咄逼人的架势。
沙俄老毛子是真怕左宗棠,他们担心这位铁血强人一个霹雳冲杀,西征军能顺势碾压过边境,长驱直入沙俄本土。
可惜,因为清廷一贯的和为贵,就在左大帅利剑几乎出鞘的时候,一纸“左宗棠入京陛见“”的上谕传到了西征军帅帐。
这是权谋老手李鸿章积极进言的结果,当然也正中慈禧的心思。

看到这样的上谕,左宗棠自然明白其中的意味,收复新疆的胜局已定,朝廷终究还是要走以胜妥协、懦弱无能的苟全老路。虽然万分憋屈,但君命难违,左宗棠最终只能惆怅挥别征战了五年的西北沙场。
五年!
这是左宗棠曾经立下的豪言壮志。
五年前,慈禧征问左宗棠:收复新疆,要多久?
左宗棠答:全部收复,需要五年。
如今,这位清廷最后的雄鹰兑现了自己许下的承诺,虽然最后没能在伊犁城下痛击沙俄,但这丝毫不能抹杀他以脊梁担当在西北大漠创下的盖世功勋。
因为这份盖世功勋,凯旋回归的左大帅当然是牛气冲天的,可一朝踏进早已朽坏昏沉的庙堂,老英雄的牛气冲天注定又是孤独沧桑的。
但这恰恰是最让人感慨的。
因为这世上有一种沧桑英雄气,虽说它不能荡平天下的小鬼陋规,但却足能让迎面而来的阴谋算计不攻自溃,让铁石心肠变得柔软温情,让仁者落泪,让不仁成仁——
晚清的几位中兴名臣,曾国藩身上没有这样的沧桑英雄气,李鸿章一样,只有西北归来的左宗棠有!
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左宗棠回京后的那一身沧桑英雄气。
1881年2月24日,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左宗棠终于抵达北京。
然而,刚到崇文门,左宗棠的骡车就让守门的小太监拦了下来。
守门小太监说:入崇文门要交过门费,这是规矩,请左大帅先交钱。
左宗棠以为小太监只是想敲几个散碎银子,于是没当回事地让随从问,要给多少钱?
结果守门小太监报出的数直接把左宗棠从骡车上惊了下来。
小太监说:左大帅是封疆大吏,按这个级别,过崇文门最少得交四万两银子。
四万两银子!
左宗棠质问守门小太监:本帅是奉旨进京,如果进城见皇上要付钱,那这笔钱也应该由朝廷付。
此话一出,守门小太监是既惊讶又不服,他说:当年曾国藩受封一等毅勇侯,过崇文门一样交了五万两过门费,这规矩是朝廷立下的,谁也破不得。
言下之意,你牛,能牛过曾国藩吗,别废话,赶紧乖乖掏银子吧。
拿曾国藩压左大帅那就是鸿毛落肩,压根挡不住左宗棠甩硬话,他说:原来如此!左某没钱,今天只能破规矩进这崇文门了。
但如此硬话到守门小太监那却成了苍白托辞,小太监不解又不屑地说:封疆大吏没有钱,谁信!如此小气装穷,崇文门下这还真是头一遭遇到!
换是早些年,遇这样的蛮横,左宗棠极可能抬脚爆踹,但此时的左宗棠已经是69岁的老人了,他的硬已成了一种冷硬。
见小太监不放行,左宗棠冷硬地说:我从西北来,不让我进,我就回西北去。
说完,掉头就走,你朝廷的规矩大,没有左大帅的“正”字更大。

得知左宗棠在崇文门顶牛,要打道回府,太监总管李莲英扛不住了,朝廷上下也觉得有些怠慢了左大帅。
怎么办呢?
恭亲王请示慈禧后,由醇亲王率军机大臣、六部大佬同时到永定门外迎接左大帅凯旋。
规矩就这么破了。
坐着显赫大轿随醇亲王入紫禁城后,第二天一早,左宗棠来到太和殿觐见两宫太后。
未想到,小鬼再次冒了出来。
值班太监对左宗棠说:左大人,你求见皇上、太后,我给你通报,是不是要赏个红包呀。这可是王爷都认的理。没这红包,你信不信今天还真就进不了殿门。
一而再,再而三,左大帅这下彻底暴怒了,这就是有名的左大帅跺脚骂殿——吾尝入百万军中,无人敢阻拦者,安识汝曹小辈!
骂完,左大帅怒吼一声:走!
皇上、太后就在殿上又如何,左大帅就敢拂袖而去。
李莲英哪里见过这样的英雄硬气,顿时吓得不知所措。
这回召见左宗棠,慈禧病了,只有东太后慈安在殿上,见久不见左宗棠上殿,慈安问了:左宗棠怎么还不来觐见?
李莲英只好实话实说:奴才手下不过是照规矩问他要点银子,他未免也太小气蛮横了——
慈安终究是仁慈妇人,明白殿前的过节后,她训斥李莲英说: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左宗棠功高盖世,性情刚直,你有什么资格向他索要。赶紧派人追上去道歉讨饶,真激怒了他,怕是谁也保不了你的小命!
有慈安铺下软台阶,左宗棠这才转身,堂堂正正地走进大殿。
随后的情景极具英雄沧桑,让人无限感慨的味道。
慈安始一见到左宗棠便不由自主地说:左宗棠,你再靠近一点,抬起头来,让我看看。
端详了一阵后,慈安的双眼湿润了,她对左宗棠说:你衰老多了!
听到慈安这句饱含关怀的话,再忆起这五年的大漠风沙和不易,左宗棠不禁感情大动,眼泪跟着就大滴大滴地掉了下来。
感到失态后,左宗棠忙掏出手巾,不停地擦。
见到这样的情景,慈安的眼泪跟着也掉了下来,她问左宗棠:左宗棠,你怎么老是擦泪呀?
左宗棠说:西北风沙大,臣被风沙吹出了眼病,见风见光就流泪,平日要戴墨镜才能出门。
慈安说:那你现在就戴上墨镜。
左宗棠犹豫了,觉得觐见太后戴墨镜是大不敬。但慈安坚持,他只好抖抖索索地从口袋里掏墨镜,老英雄的内心波澜太大了,结果墨镜刚掏出来就掉到地上,碎掉了。
这时候慈安连忙吩咐身后的太监:快去,我的镜台边有副先帝用过的墨镜,赶紧拿来。
墨镜拿来后,慈安说:这是洋人赠给先帝的,先帝生前常用,它能治眼疾,左宗棠,你戴上试试。
左宗棠就这样戴上了那副墨镜。
之后,慈安详细问起了左宗棠的家事以及在新疆的种种艰辛,那是庙堂上少有的将心比心,慈安听完声泪俱下,左宗棠亦是老泪纵横,不停以额头撞地,磕头不止。
据说,当时在殿上的各位亲王、文武大员无一不热泪盈眶——
见完慈安,第二天,朝廷发上谕,左宗棠入职军机兼在总理衙门行走,掌管兵部。
这是慈安,慈禧病好后再次召见左宗棠的时候,更直接,她把身边17岁的章才人硬是赐给了左宗棠。

以上是左大帅走马上任前的英雄沧桑和刚硬,那上任军纪大臣后左大帅又是何种做派呢?
庙堂之上,不拐弯,不抹角,如老角硬牛,横冲直撞,想不到有所顾忌,也根本不屑那些个官场顾忌。
入值军机第一天,左宗棠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要修北京城的桑乾河、永定河。
当时的朝中大员哪一个不是官场浮萍,他们关心的尽是如何升官发财,保全自家的富贵,有谁会真正关心民间疾苦、天下好坏,玩的都是粉饰应付的官场花活。
左宗棠可好,上来就要干实事,这一竿子捅下去,实际上就是抽了各级懒政者一个响亮的大耳刮子。
这样的实事干多了,左宗棠得罪了多少人,可想而知。
但左大帅根本看不到这个,不说敌人,就是庙堂上那些高高在上的规矩,他也是基本无视。
按当时的朝堂规矩,议事恭亲王先说,醇亲王再说,完了才能轮到军机大臣。但到了左宗棠那里,管你是什么王,只要觉得自己的说法立得住,他从来都是开口便说。有同僚提醒他,这里的规矩必须跟着王爷走,王爷说了,问到了,你才能说。
左宗棠一听,好!
从此之后开始紧跟恭亲王,恭亲王到哪里,他到哪里,上厕所都跟着。起初,恭亲王没在意,次数多了,恭亲王就问了,为什么老跟着我呢?
左宗棠答,这是朝廷的规矩。
其实他是用恶搞在宣泄,朝廷的规矩太可笑。
够狂吧!但恭亲王也只能一笑了之。
1881年8月14日,光绪10岁大寿。
按规矩,文武大员们早早地都要到乾清宫等着,然后按照严格的等级、规矩,向光绪行礼。没有比这更大的日子了吧,但左大帅在这一天又迟到了,不仅迟到了,而且规定的必须磕九个头,他磕了七个就起身了。
不巧,礼部尚书延熙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把柄,跟着就弹劾左宗棠“竟益骄蹇,蔑礼不臣”,而且用的还是明折。之所以这么干目的很明显,这罪名不仅大而且难有争议,你朝廷必须给个说法。
换是一般人,摊上这等罪名,非死即伤,但因左宗棠那一身沧桑英雄正气在,此事最后不了了之的厉害。
慈禧拍板,左大帅劳苦功高,年龄大了,少磕两个就少磕两个呗,他又不是故意的。你延熙小题大做想干什么,赶紧闭嘴,一边呆着去。
左宗棠在军机处满打满算待了半年多一点,这样的弹劾多了去了,但左大帅一羽未损。
那有人会问了,既然如此,他最终为何在军机处还是没能待下去?
你可以说左大帅受到了排挤,但慈禧的于心不忍,左大帅自身的英雄不屑才是关键。
看看1881年9月慈禧召见左宗棠时是怎么说的:上海万商云集,东邻大海,洋人占有租界,兵船动辄常来,朝廷借你威望,以资震慑,此其一。再则,你年岁已高,不必事事躬亲,派人去办就是,两江是富庶之地,你的儿孙不少,平日又不积钱,这次去多少留下几个钱给后人吃饭,也是为国操劳,留点余荫。
说完这,慈禧特加了一句,你听懂了么?
劝学作者是谁:荀子(《荀子》一书的首篇)
《劝学》中所有的汉字都是文言文,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的文言文比较差的学生在理解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差。但是每一篇文言文在网上或者是在一些书籍当中都是可以找到译文的,看译文的内容对于理解《劝学》这篇文章就会更加容易。劝学作者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6:53:23000117年山东农民起床干活,十几吨待割玉米一夜消失,吓得他直接报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2017年10月3号早上,山东德州市夏津县渡口驿乡派出所的任警官刚坐到位子上就听见办公室电话响了。他拿起电话,对面就传来了急迫的声音:“警察同志,您快来吧,我们这里出大事了!”电话里面是个男人,一口当地话,是本地村民。任警官问清楚对方的具体位置,案件发生在夏津县闫庄村。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19:510000历史上真的有精绝女王吗:不存在(小说杜撰)
历史上并没有真的精绝女王的存在,精绝古城确实是历史上有迹可循的,有大量的史料可以佐证这座王国的存在,但是并没有任何有可信度的资料能够证明有精绝女王这个人的真实存在。精绝女王和精绝古城在著名的以盗墓为题材的小说《鬼吹灯》中都有提及,尤其是精绝女王甚至贯穿着某一篇故事的发展。在小说的描述中,精绝女王十分神秘,力量强大。一、传说精绝女王是鬼母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8:33:440000中国大一统朝代第二任接班人,无一例外都很悲惨,原因何在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中原大地也有分裂的时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整体上来说,在中华大地上统一还是趋势。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元明清及民,这是我们小时候背过的朝代口诀,纵观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历史,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中国大一统朝代第二任接班人,无一例外都很悲惨。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2:320002超品一等公与正一品大学士谁的地位更高、权力更大?
清代超品一等公与正一品大学士谁的地位更高,权力更大?这是后台一位读者提出的问题。不少读者一看到这个问题,估计就会给出答案,不用问,肯定是一等公了。一等公属于爵位,大学士属于职官,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但因清代爵职又不分家,所以想要对比一等公与大学士的权力、地位,还得设定一些必备的条件。先要明确一等公可以担任什么官职?我要新鲜事2023-06-04 20:34: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