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褂虽难得,但与这四种御赐服饰相比,含金量没法比的
在清代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身穿黄马褂的场景。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黄马褂被视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服饰,穿上它被赐予者会感受到巨大的荣耀,仿佛皇帝亲临其身。
然而,事实上,黄马褂在清代并不是一种高级的服饰。不仅如此,黄马褂的赐予也非常普遍,数量可能轻松超过一万。因此,大臣们被赐予黄马褂,并不算是一种殊荣,最多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与黄马褂相比,还有几种服饰的等级要高得多。而且,这些服饰赐予的对象并不像黄马褂那样对身份背景一刻不容缺,必须是有重大功勋且品级达到一品大员才能获得。
四团龙补服
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服饰叫做四团龙补服,也可以说是亲王补服。在清朝乾隆时期以前,亲王穿的补服有四条龙,而郡王则有两条龙和两条线的样式。如果对清代服饰没有进行详细研究,很容易混淆这两者的区别。

然而在乾隆中期,大学士傅恒发现亲王和郡王的补服很难区分,于是上表请求改变亲王和郡王的补服样式。于是,亲王的补服变为两条龙和两条线,而郡王的补服则变为四条线。从此以后,这成为了固定的规定。
在清初时期,四团龙补服从未赐予给异姓。然而,雍正在位时打破了这个规定,为平定青海的年羹尧授予了一等公的封号,赐予了四团龙补服。因此,年羹尧成为了清代首位异姓贵族被赐予四团龙补服的人。
乾隆时期,赐予四团龙补服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数量依然非常有限。只有傅恒、阿桂、福康安和孙士毅(后来因罪行被收回)这四人被赐予了这种特殊的服饰。
根据规定,凡是获得四团龙补服的大臣,可以在正式场合穿着。然而,傅恒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无论是朝会还是庆典,他从不穿着四团龙补服,而是继续穿着公爵级别的补服。据说乾隆对他的这种做法非常认可。
可以看出,四团龙补服的等级极高,只有表现出卓越的军功才能获得这个荣耀,而一旦赐予大臣,就意味着该大臣在穿戴方面享有亲王般的尊贵。
红绒结顶冠
红绒结顶冠,是一个极其珍贵和稀有的头饰。它的等级更高,只有皇帝、皇子、皇孙这样的尊贵身份才能配戴。对于近支的宗室诸王来说,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一律不准佩戴这个顶冠。

在乾隆时期,常常有特殊的恩赐被授予王、贝勒等人,并且规定他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戴用红绒结顶冠。至于将红绒结顶冠赐予异姓大臣的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朝。图海、费扬古等人依靠自己在军功上的突出表现,获得了这一殊荣。然而,即便是异姓贵族获得了这样的宠爱,他们也不敢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佩戴。
雍正朝时,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因为深受雍正帝的宠爱而被赐予了红绒结顶冠。雍正帝特意下旨允许他每年元旦大朝时戴用一次。尽管一年只能佩戴一次,但这也被他的同僚视为莫大的荣耀。
从史料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绒结顶冠比四团龙补服这样的头饰更加难得。在整个清朝历史上,被赐予红绒结顶冠的人并不超过十个。每当想象到这些幸运的人们戴着这个稀世珍宝时,我们不禁为他们拥有如此珍贵和独特的头饰而心生好奇。这种头饰无疑是一种奢华和尊贵的象征,它们的珍贵程度和稀有性使得它们备受人们追捧,令人难忘。
赏戴双眼、三眼花翎
在清朝初年,宗室诸王一直不戴花翎,只有贝子才能佩戴三眼花翎,而公爵则通常戴双眼花翎,这是在作为人臣时所享受的最高礼遇。然而,在中期,郡王顺承担任前锋统领时,他主动向乾隆皇帝请求佩戴花翎,乾隆皇帝立即批示道:花翎原本是贝子的特权,诸王佩戴反而会显得礼制不当。
傅恒随即上奏称,郡王现在年轻英俊,如果佩戴三眼花翎会更加美观动人。乾隆听后觉得傅恒的意见有理,于是赐予他三眼花翎。从那时起,宗室诸王佩戴三眼花翎便成为了一项定制。
异姓大臣能够获得双眼花翎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了,区区几十人之间只有少数人有这个特权;而佩戴三眼花翎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只有七位幸运儿,像阿桂、和珅这样的人,也只能佩戴双眼花翎而已。

可见,双眼和三眼花翎在清代的官制服饰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那些功绩卓越并且位高权重的人才有资格被授予。
大臣赐紫
在清代,官方规定的服饰颜色主要以蓝色和青色系为主,相对于明代的过度讲究色系的区分来说,要逊色一些。而所谓的“大臣赐紫”并不是赏赐给大臣紫色的官服。根据《啸亭杂录》的描述,赐紫是皇帝赐给有功大臣的舆服,而“舆服”则是指古代车舆冠服和各种仪仗,与日常穿着的服饰有所区别。
不过,在文献中,大臣赐紫也被归入服饰礼仪的范畴,因此被御史额外列出。对于大臣赐紫,朝廷有明文规定,非有社稷大功不得予以赐予。在乾隆朝,获得赐紫的异姓大臣较多,其中包括傅恒、福康安、福长安、福隆安、阿桂、和珅、海兰察等等;而在嘉庆朝,则有庆桂、得愣泰、额尔登保等人。不过,道光朝后,大臣获得赐紫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了。
除了大臣赐紫外,还有一种奖励主要针对的是武臣,被称为“赐紫缰”,它主要用于装饰马匹,也被视为一种很高的荣誉。通过了解以上四种高等级的服饰,我们就能够理解黄马褂的珍贵程度了。从被赐予的人群来看,黄马褂的分发也是参差不齐的,既有大学士、部院大臣,也有侍卫、知县甚至是普通百姓。
这种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是有一定规律的:身份地位低下的人所能得到的东西,往往也并不珍贵。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为何可以在劣势当中获胜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战役,也是三国时期决定性的战役,这场战役之后,三国的兵力排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为第一大诸侯的袁绍在这个时候倒下,曹操代替袁绍的地位,当时他俩的饼里非常悬殊,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吗?一起来看一下。一、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1:10:310001乾隆不喜欢田文镜吗(是的)
田文镜,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陌生。他一生经历了辉煌与沉沦,被赞誉为督抚楷模的同时也饱受谤言诋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乾隆皇帝的态度有关。我要新鲜事2024-03-24 15:44:580005卫青为什么被灭九族 因巫蛊之祸牵连10万人(太子被迫造反)
卫青是汉朝时期人人敬畏的将军,为汉朝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卫青最终却年纪轻轻就因为战争后遗症病死了,在其死后不久,卫家就被灭九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卫家被灭九族和卫青的死有关系吗?卫青为什么被灭九族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27:5400002014年浙江大妈发现银行漏洞,一月内偷走5亿,警方:银行的责任
2023年1月9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或将迎来最后的结局,涉事银行已开始向存款50万以上的受害储户进行预约办理。近年来,银行出现重大问题,已不是一次两次。每次出事,涉事银行往往都会推卸责任,甚至将责任转嫁给储户,又或者发个简短的声明,表示问题是员工造成的,与银行无关。如此种种,打击的是大众对银行的信心,而银行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不是最近几年才养成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3:47:070000为什么中国不宣传王阳明:被认为离经叛道(在日本很风靡)
王阳明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有名的思想家,还创造出王阳明心学这种东西,据说他的学说和见解传到日本之后非常受欢迎,但是在中国他却并不是非常的出名,那么为什么王阳明和他的思想学说在中国不出名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具体的原因吧!为什么中国不宣传王阳明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3:38: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