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女出身不一般,大家闺秀是标配,有的出身地位比主子还高
前言
在清代的宫廷世界里,后宫剧中展现出的宫女形象常常让人以为她们地位低贱,一不小心就会遭受主子的严厉惩罚,甚至经历家常便饭般的鞭打和责骂。不禁让人们心生疑问:这种情况是否真的如此残酷无情?
然而,咱们现在就要来拨开历史的迷雾,揭示清代宫女真正的身份和地位。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清代宫女实际上拥有比太监更高的地位和人格。
在皇宫内,宫女承担着许多重要的职责和角色。她们不仅要服务主子,照料日常生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技能。她们负责传承和执行皇家礼仪,守护宫廷秘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政治决策。毋庸置疑,她们的工作是极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与太监相比,宫女在宫廷生活中享有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太监固然拥有一定的特殊地位,但他们却常常被视为权力的代表和执行者,缺少了宫女们那种优雅和温柔的气质。而宫女的特殊地位,使得她们在宫廷内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宫女的挑选
在关外时期,许多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那时,满洲妇女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因为后金只是辽东地区的一个部落性政权,缺乏人口和劳动力。
与此同时,在宫中服务的女性身份地位很高,通常是高级官员的妻子(命妇)。这些命妇都是自愿和临时被召集到宫中服务的。尽管与后妃们有主仆关系,但她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姐妹之情。
随着清朝入关并建立了全国性政权,宫女的来源也变得更多样化。孝庄文皇后认为让满洲亲贵的妻子、女儿入宫服务已经不合适,因此关外时的制度被废除了。
制度性地选拔宫女与选秀制度同时出现。基本流程也相当类似,主要考察女子是否聪明伶俐,外貌是否端庄。官方制定了许多标准,然而由于参与选拔的宫女数量众多,所以外表才成为选拔宫女的主要标准。
从层次上来说,选妃和选宫女还是有一些差别的。首先是身份不同,参加选妃的女子出身较高,必须是八旗内正身旗人之女。
所谓的“正身旗人”指的是满、蒙、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正规旗人。这些女子通常是大臣官员的女儿,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而宫女的出身则相对较低,多数来自上三旗包衣籍旗人之女,她们的家族通常在内务府中任职。
其次,选秀的年龄是14岁。旗人之女到了这个年龄后,就要前往所在的都统衙门登记,纳入后妃备选范围;而宫女的备选年龄是13岁,内务府每年都要对适龄女子进行统计。
第三,选秀三年选一次,而宫女一年选一次。这看似有些奇怪,因为我们都知道,清代大内所使用的宫女数量非常有限,最多也不过三四百人,少则约二百人左右,并不需要每年都进行选拔。
原因很简单,选妃与选宫女有一个本质区别。被选上的妃子必须要进宫,或嫁给皇帝,或嫁为皇子或皇孙的指婚。
而被选中的宫女大部分不能立即入宫,她们只能以记名的方式留在家中等待通知,并且必须等到17岁才能真正入宫。根据规定,后宫的妃嫔只有在现有宫女退役后,才会录进新的宫女人选,每个妃位下的宫女数量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

也就是说,只有在宫中有宫女退役时,这些记名宫女才能够入宫服役。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公主出嫁,按照规例也会陪嫁数量不等的宫女,而这些陪嫁宫女也是从记名宫女中挑选出来的。
工作及限制
在宫女正式入宫之前,必须经历一段精心的培训期。这个培训主要关注礼仪方面的技能。经过培训后,她们将被分配到各个宫殿,开始为妃嫔们提供贴身服务。
宫女的工作主要涉及到照料主子的个人事务,例如帮助她们洗漱、穿衣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收纳细软以及端茶递水等等。此外,一些手巧心灵的宫女也擅长做一些精细的手工活,比如针织和刺绣。而粗重的活计则通常由太监们来负责。
虽然宫女的工作并不辛苦,但她们毕竟是主子们的奴仆,偶尔会受点委屈也在所难免。然而,如果她们被分配到皇后或皇贵妃的身边服役,那么宫女们将无话可说,因为在宫中,妃嫔们的等级众多,身份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对于那些出身稍高的宫女们,被分到常在或答应身边时,可能存在身份地位不匹配的情况。因此,到了雍正时期,制定了一项规定:只有官员世家的女子才能在皇后、妃嫔和贵人所在的宫中工作;而在挑选宫女时,贵人以下的阶级则不能挑选官员世家的女子。
这一规定也表明,从雍正朝开始,官员世家的女子将不会被分配到常在或答应宫中,因为这些职位将由那些出身低贱的宫女们来承担。
宫女在大内的生活也有许多限制。首先是行动不自由,根据内务府的规定,宫女们遇到男子出现时,必须立即退避。此外,在宫中,宫女们不可以大声喧哗,必须以轻声细语交谈。
由于有些宫女本来就出身高贵,或许她们的脾气也不太好。在遭受委屈时,她们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为了防止这种恶性事件的发生,宫中规定宫女绝对不能自寻短见。
条文中明确规定,凡是宫女企图用刀自杀未遂的,将被立即处斩;而那些以其他方式自杀,但被救活的宫女,则会被发配到伊犁,成为披甲人的奴隶;至于自杀身亡的宫女,她们的家属也会被发配到伊犁,作为军队的劳动力。
其次是宫女们要忌口。宫规明确规定,有些食物是宫女们禁止食用的,其中包括韭菜、葱和蒜等带有明显气味的食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宫女们在伺候主子时,因为口气散发出的气息而惊扰了她们。

出路
宫女的待遇在历朝历代中无疑是最优渥的,尤其是清代。穿越入宫之门,宫女们仿佛沉入一片深邃的海洋,他们不仅要付出青春,更是无法寻找出路。
康熙时期规定了宫女的服役上限为30岁,此后可以离开宫廷嫁人。然而,随着雍正皇帝的掌权,这个上限年龄被降至25岁。实际上,很多宫女都无法等到25岁就离开宫廷,一般都在21到22岁左右就能获得自由。
为了彰显皇帝的恩爱之情,那些在服役期间表现出色的宫女们有机会获得皇帝的指婚,并且这在乾隆朝成为了一种惯例。因此,宫女们对于未来的生活有了期待,一旦服役期满,她们便可以嫁给身份高贵的好人家,往往是一位出身高贵的青年才俊。
然而,宫女们也面临着奖罚分明的现实。那些有过错或有罪行而被逐出宫廷的宫女们,因身上背负污点,嫁人的难度变得极高,即使勉强有人娶,也不过是条件远不如自身的人家。
风流成性的民国“文妖”刘海粟是如何炼成情种的?
(说历史的女人——第1192期)“一个伟大的女人使一个风流的艺术家整个地就范了。”这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对她的评价。这个女人是不是能称伟大,暂且不论,至少她可以称为民国最智慧的名媛。在民国时期,有许多名媛,比如陆小曼、萧红、张爱玲、阮玲玉等,她们在爱情上并不成功,有一个通病是,她们管不住自己风流成性的丈夫。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她们并不智慧,至少在爱情上比较弱智。0002夜书所见古诗和意思:思念家乡(触景生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正值秋季,秋风瑟瑟,街道两边的梧桐树异常茂盛。树叶随着秋风起舞,然而秋风萧瑟,使人感到丝丝凉意。在这凄凉的氛围当中,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也看到了孩子们捉蟋蟀的场景。一、秋意浓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0:50:500000貂蝉生了几个孩子:杜氏有两个孩子(人物原型为杜氏)
貂蝉是虚拟人物,目前没有一个专业学者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貂蝉是确切存在的。目前,学术界认为貂蝉是以杜氏为原型虚构的人物,历史上的杜氏生下了两个孩子。吕布和刘备曾经产生矛盾,并且对峙沙场,但刘备不敌吕布,只得悻悻逃脱。但为了使蜀汉大业得以拓展,刘备选择与曹操联合,将吕布击败。吕布被曹军和蜀军包围,在当地遇到了杜氏。一、董卓被杜氏美貌吸引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6:17:190001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渊源及在政治交流中的体现
暹罗是泰国过去的名称。中国与泰国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据中国古籍的记载,中泰交往始于汉代。当时泰国还没统一为一个国家,位于泰国的都是小国家,至元代才统一国家。两个国家的关系从汉代以来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每个朝代都有不同方面上的交往,可是到了明代,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都出现了,因此明时期的两国关系是很全面、很密切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01:440001夏朝出现甲骨文了吗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学界所共识的,然而关于商朝之前是否存在地域性的独立文明的争议一直存在。文化与文明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包括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和文化要素集中度等方面。要被认定为文明,至少需要城市、文字、宗教、阶级和官僚机构,以及金属冶炼与锻造等五个要素。我要新鲜事2024-01-02 20:27: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