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死后可以建牌坊吗?一品是标配,二品以下的难说了
安徽徽州,曾经是明清时期最繁荣的地方之一,经济和文化水平一度傲视全国。对于那些曾经造访过徽州的朋友们来说,单单一提起徽州的牌坊,他们便会回忆起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每个村庄都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牌坊。
那么清朝几品官员死后才能建造牌坊呢?
是否需要请旨皇帝
牌坊,不仅是民间的通俗说法,同时也是官方所认可的两类牌坊:功德牌坊和贞节牌坊。而在建筑风格上,牌坊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不同地区的样式和材质各异。就像许多地方的宗族祠堂一样,牌坊常常作为附属建筑,屹立于宗祠的正门之外,以彰显族谱的庄严和尊贵。而在清代,读书人若是获得功名,也可以为自己建造一座牌坊,以彰显个人的成就和荣誉。

这里所说的功名,并不仅仅限于进士、举人,即便是秀才、贡生、监生、俊秀(捐纳)等,只要获得了相应的成就,同样有权在故乡建立一座牌坊,以彰显个人的荣耀和尊崇。此外,只要富豪大户愿意出资兴建,官府也不会有所阻拦。就以清代为例,建造牌坊并不需要得到皇帝或官府的特别批准,完全是民间自愿的行为。
牌坊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情感。它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对个人和家族的致敬,是对功绩和品德的肯定。牌坊的存在,更像是对过去的一次呼应,让人们得以品味历史的厚重与盛世的荣光。
牌坊可建,但字不能乱写
牌坊,真不愧是一种建筑艺术的杰作,而其上刻着的文字,更是无比珍贵。回首明清时期的牌坊,我们发现它们按照文字等级的不同,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是御制牌坊,堪称高山仰止之作。这类牌坊极其稀少,因为它们代表着皇帝直接下旨颁发的奖励,是对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崇高嘉奖。建造费用全由国库提供,雄厚至极。
其次是恩荣牌坊,同样引人注目。这些牌坊颁赐给的是较高级别的官员,皇帝下旨后由地方官府承担建造经费。可以说,恩荣牌坊既象征了皇帝的恩泽,又体现了官员的荣耀。
再次是圣旨牌坊,虽然等级降低,却隐含着不俗的威严。这类牌坊由地方官员上报,经皇帝批准后,由地方财政出资兴建。通常授予中低级别的有功官员,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他们为国勤勉耕耘的奉献精神。
最后是赐赠牌坊,它们或许没有正式公文,但代表了皇帝的口头承诺。地方官府承担建造费用,这类牌坊主要用以嘉许对地方作出贡献的士绅,或是赞扬坚守贞节的寡妇。牌坊上刻有“旌表”二字,流淌着对其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
清代遗留下来的牌坊数量之多着实让人震撼。以徽州地区为例,现存的牌坊竟达136座,其规模之庞大可见一斑。然而,总的来说,这些保存下来的牌坊多属于第三和第四类,即圣旨和赐赠牌坊,御制和恩荣牌坊占比甚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逆推到清末,徽州地区的牌坊数量将成千上万。
如果将视野扩大至全国范围,毋庸置疑地,牌坊的数目将无法估量。当你在城镇、农村漫步,也许只需行进数里,就能遇见一座牌坊。这无疑证明,明清时期的牌坊并非高不可攀的建筑,而是人人皆宜的。
那么几品官员才能建牌坊?
在前面已经提到,有很多人符合建造牌坊的资格,他们不仅限于当官的,还包括士绅、商人和百姓。但真正高级的牌坊大多是三品以上的大员,确切来说是一品大员。在清代,官员去世后,根据他们的品级有不同的待遇,文献中就有“祭葬立碑”这样的规定。

关于祭葬的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能简单地提一下。按照典章规定,一、二品官员去世时,朝廷不仅会授予葬银(祭费25两,葬费500两),还会派官员代表朝廷致祭。而三品以下官员去世,只会有葬银而没有祭文。
这里所说的“立碑”,并不是指墓碑,而是指牌坊。立碑的标准非常高,朝廷有一套制度,一品官员去世后通常会立碑,立碑费用为350两银子。这意味着一品大员去世后,立碑是作为基本仪式的一部分来进行的,不需要单独请示皇帝,礼部会依照章程办理。
而对于二品以下官员来说,立碑就有一定的门槛了。标准是朝廷是否授予谥号,如果有谥号,那么立碑的待遇也会一并享受。正如文献中所记录:“二品、三品官员如果获得特旨授予谥号,也可以享受立碑的待遇。”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官员品级并不高,但却是因为公务殉职的情况,根据惯例,也可以赐予谥号并立碑。在清代,官员去世后通常会追赠更高级别的品衔,例如侍郎就会被追赠为尚书。因此,在立碑的过程中,会根据追赠的品衔来书写。
现存的许多牌坊上都写着某个部尚书的称号,但实际上,他们在世时并没有真正担任过尚书,最高级别只是侍郎。然而,由于今人对此不是很深入了解,所以误以为他们是真正的尚书。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至于获得公、侯、伯等高级爵位的人,死后待遇也按照一品官员的标准进行,他们也可以享受立碑的待遇。
而且,朝廷规定,高级别的爵位以及一品官员去世后建造的牌坊,都属于“御制”碑。由于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多,所以现存的此类牌坊数量较少。到了晚清时期,朝廷的制度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只要愿意花钱,无论是牌坊还是顶戴花翎都能买到。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贡监生、秀才的牌坊,但这些牌坊的价值远远低于一、二品大员的牌坊。
曹丕仅活40岁 干了两件事件件折寿(行为荒唐)
曹丕干了两件事情,首先则是守孝不惊敬其次是行为荒唐,总就活了40岁。曹丕是在公园前26年的时候生了病去世了。当时在死的时候年龄也才40岁而已,在位的时长是非常短的,也只有7年对很多人来说,曹丕如此早的死亡是十分不正常的一件事情。英年早逝过之后,后人则是根据曹丕生前做的行为,做出了很多的猜测。守孝不敬我要新鲜事2023-04-02 02:17:11000179年王光美与邓小平会面,提起两年前刘源写信的事,邓公笑而不语
1979年,王光美与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碰面了。闲聊中,王光美提到儿子刘源77年给他写信的事,邓小平听后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话。两年前的刘源,给邓小平写了封怎样的信?王光美两年后旧事重提,邓小平又为何笑而不语?周恩来总理曾经有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不仅是他在年少时为激励自我的格言,也道出了知识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7:02:150000荷兰称霸世界一百年 为何衰落后很快就湮没无闻
荷兰,一个小小的国家,曾在17世纪时期成为世界的海上霸主,掌握了世界近半的贸易和海上航线。它曾经拥有世界一半的商船和军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然而,荷兰的繁荣只维持了一个世纪,18世纪中后期开始衰落,逐渐被英法所取代。那么荷兰人衰落后为何会变得湮没无闻呢?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2:42:190000大秦帝国为何会二世而亡?秦始皇在逝世前,就已埋下祸根
秦朝建立后,做的工程太多,太大,劳民太多,徭役太重,法律太严,动辄是死刑,人没活路了就只能拼命了。天下苦秦久矣并没有错,且不论阿房宫是否真实存在,光骊山墓,长城,驰道,南征百越的交通建设,这几个超级大项目在十几年内一起上马,就不是刚结束战乱,两千万人口的大秦所能承受的。这些事贵族不会去做,都是底层人民在做。我要新鲜事2023-12-21 20:32:380001金钗之年是多少岁,古代女孩到了12岁被称为金钗之年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女孩子普遍都结婚比较早,基本上过了15岁及笄之年就出嫁了。那你知道金钗之年是多少岁吗?一般指女子12岁,表示女孩是到了12岁之后,有条件的就可以为女孩子佩戴金钗打扮自己了。一些结婚比较早的女孩,过了12岁就早早的嫁入了。金钗之年指女孩子12岁了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05:3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