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死后可以建牌坊吗?一品是标配,二品以下的难说了
安徽徽州,曾经是明清时期最繁荣的地方之一,经济和文化水平一度傲视全国。对于那些曾经造访过徽州的朋友们来说,单单一提起徽州的牌坊,他们便会回忆起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每个村庄都拥有着独一无二的牌坊。
那么清朝几品官员死后才能建造牌坊呢?
是否需要请旨皇帝
牌坊,不仅是民间的通俗说法,同时也是官方所认可的两类牌坊:功德牌坊和贞节牌坊。而在建筑风格上,牌坊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不同地区的样式和材质各异。就像许多地方的宗族祠堂一样,牌坊常常作为附属建筑,屹立于宗祠的正门之外,以彰显族谱的庄严和尊贵。而在清代,读书人若是获得功名,也可以为自己建造一座牌坊,以彰显个人的成就和荣誉。
这里所说的功名,并不仅仅限于进士、举人,即便是秀才、贡生、监生、俊秀(捐纳)等,只要获得了相应的成就,同样有权在故乡建立一座牌坊,以彰显个人的荣耀和尊崇。此外,只要富豪大户愿意出资兴建,官府也不会有所阻拦。就以清代为例,建造牌坊并不需要得到皇帝或官府的特别批准,完全是民间自愿的行为。
牌坊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情感。它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对个人和家族的致敬,是对功绩和品德的肯定。牌坊的存在,更像是对过去的一次呼应,让人们得以品味历史的厚重与盛世的荣光。
牌坊可建,但字不能乱写
牌坊,真不愧是一种建筑艺术的杰作,而其上刻着的文字,更是无比珍贵。回首明清时期的牌坊,我们发现它们按照文字等级的不同,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是御制牌坊,堪称高山仰止之作。这类牌坊极其稀少,因为它们代表着皇帝直接下旨颁发的奖励,是对功勋卓著的大臣的崇高嘉奖。建造费用全由国库提供,雄厚至极。
其次是恩荣牌坊,同样引人注目。这些牌坊颁赐给的是较高级别的官员,皇帝下旨后由地方官府承担建造经费。可以说,恩荣牌坊既象征了皇帝的恩泽,又体现了官员的荣耀。
再次是圣旨牌坊,虽然等级降低,却隐含着不俗的威严。这类牌坊由地方官员上报,经皇帝批准后,由地方财政出资兴建。通常授予中低级别的有功官员,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他们为国勤勉耕耘的奉献精神。
最后是赐赠牌坊,它们或许没有正式公文,但代表了皇帝的口头承诺。地方官府承担建造费用,这类牌坊主要用以嘉许对地方作出贡献的士绅,或是赞扬坚守贞节的寡妇。牌坊上刻有“旌表”二字,流淌着对其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
清代遗留下来的牌坊数量之多着实让人震撼。以徽州地区为例,现存的牌坊竟达136座,其规模之庞大可见一斑。然而,总的来说,这些保存下来的牌坊多属于第三和第四类,即圣旨和赐赠牌坊,御制和恩荣牌坊占比甚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逆推到清末,徽州地区的牌坊数量将成千上万。
如果将视野扩大至全国范围,毋庸置疑地,牌坊的数目将无法估量。当你在城镇、农村漫步,也许只需行进数里,就能遇见一座牌坊。这无疑证明,明清时期的牌坊并非高不可攀的建筑,而是人人皆宜的。
那么几品官员才能建牌坊?
在前面已经提到,有很多人符合建造牌坊的资格,他们不仅限于当官的,还包括士绅、商人和百姓。但真正高级的牌坊大多是三品以上的大员,确切来说是一品大员。在清代,官员去世后,根据他们的品级有不同的待遇,文献中就有“祭葬立碑”这样的规定。
关于祭葬的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能简单地提一下。按照典章规定,一、二品官员去世时,朝廷不仅会授予葬银(祭费25两,葬费500两),还会派官员代表朝廷致祭。而三品以下官员去世,只会有葬银而没有祭文。
这里所说的“立碑”,并不是指墓碑,而是指牌坊。立碑的标准非常高,朝廷有一套制度,一品官员去世后通常会立碑,立碑费用为350两银子。这意味着一品大员去世后,立碑是作为基本仪式的一部分来进行的,不需要单独请示皇帝,礼部会依照章程办理。
而对于二品以下官员来说,立碑就有一定的门槛了。标准是朝廷是否授予谥号,如果有谥号,那么立碑的待遇也会一并享受。正如文献中所记录:“二品、三品官员如果获得特旨授予谥号,也可以享受立碑的待遇。”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官员品级并不高,但却是因为公务殉职的情况,根据惯例,也可以赐予谥号并立碑。在清代,官员去世后通常会追赠更高级别的品衔,例如侍郎就会被追赠为尚书。因此,在立碑的过程中,会根据追赠的品衔来书写。
现存的许多牌坊上都写着某个部尚书的称号,但实际上,他们在世时并没有真正担任过尚书,最高级别只是侍郎。然而,由于今人对此不是很深入了解,所以误以为他们是真正的尚书。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至于获得公、侯、伯等高级爵位的人,死后待遇也按照一品官员的标准进行,他们也可以享受立碑的待遇。
而且,朝廷规定,高级别的爵位以及一品官员去世后建造的牌坊,都属于“御制”碑。由于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多,所以现存的此类牌坊数量较少。到了晚清时期,朝廷的制度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只要愿意花钱,无论是牌坊还是顶戴花翎都能买到。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贡监生、秀才的牌坊,但这些牌坊的价值远远低于一、二品大员的牌坊。
后勤补给在淮海战役中的决定性作用
淮海战役中的后勤力量对比: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国共两军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两军不仅投入了大量兵力,还调集了各类先进装备。战场胜负的关键,不仅在于兵力和装备的对比,更在于后勤补给的保障。解放军的装备和后勤优势我要新鲜事2024-06-03 20:18:540000门阀士族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东汉时期)
门阀士族是中国古代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其形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一特权阶层的萌芽在东汉时期初现,逐渐发展壮大,并在接下来的三国时期进一步深化,最终在西晋时期初步形成。门阀士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贯穿了整个唐代。我要新鲜事2024-01-15 21:02:350000希特勒众人皆知 但关于他的这3条冷知识 却很少有人知道
二战时期,全球有数百万人失去了性命,数百万家庭被摧毁,而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源于几大好战分子之一的希特勒。虽然希特勒是二战时期最大的反面代表,但他的人生也有一些冷门的方面,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1、希特勒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1:02:190000包拯是怎么死的 新猜测导致死因更具有争议
包拯在众多电视剧中经常被大家看到,他无论在哪一部电视剧中都保持思路清晰、断案严谨、铁面无私、忠正不阿形象。作为北宋一代名臣,他于嘉祐五年去世。正史上记载他为病故,即自然死亡,但也有学者引起新猜测——包拯可能是被毒死的。这使得包拯是怎么死的变得争议四起。一、正史中包拯是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7:31:320000顾恺之是哪个朝代的人物:东晋人物(曾作洛神赋图)
古代最讲究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认为只有学好四书五艺才算是一个真正厉害的文人,因此古代也有许多厉害的画家,其中顾恺之就是古代一个非常厉害的画家,那么顾恺之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顾恺之是哪个朝代的人物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8:59: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