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声最臭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也不屑写下他的事
清代共有114个状元,他们的官职和成就各有千秋。这些状元中,有许多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如果要找出一个名声糟糕的状元,那么毫无疑问,同治元年壬戌科的状元徐郙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负面典故,广为流传。

◑ 徐郙是谁
江苏省嘉定人徐郙,如今属于上海地区,身世人杰地灵之地的嘉定,是中国清代文化的强县。这个地方出了不仅仅3个状元,还有56个进士,成为科举时代众多读书人的理想之地。而徐郙本人也是个天赋异禀的人物,从十五岁的秀才,到十九岁的举人,再到二十四岁的状元,他的科举之路几乎可以被称为一帆风顺,不同于其他读书人常常在落榜和挫折中耗费岁月。
以24岁的年纪中取得状元的成就,在整个清代并不是最年轻的,但也毫无疑问是跻身前三名的佼佼者。夺得同治元年的状元之后,他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从此他的前半生都在翰林院度过。
由于有了状元的光环,徐郙很容易获得重要职务的任命。同治六年,他首次被派往河南出任乡试正考官,不久之后,他又担任了翰林院侍讲学士一职,被派往安徽和江西担任学政,成为一方教育文化的权威人物。
同治十一年,徐郙迎来了仕途的第一个高峰,晋升为兵部右侍郎,成为二品大员的行列之一。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他的职务不断晋升,先后担任了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重要职务。
直到光绪二十六年,徐郙终于登上了仕途的顶峰。他晋升为礼部尚书,并兼任大学士多个职务,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徐相国”。这一切的成就和荣誉,都彰显了徐郙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才能。

◑ 借书法,得以进身之阶
徐郙,一个出身状元的学者,学问自然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在政务方面,他却无法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官僚。根据文献记载,徐郙极其懒散,从不按时上朝,即便勉强上班,也只是混日子而已。这样一个毫无上进心的状元,若放在雍正、乾隆时期,恐怕一生都难以获得突破。幸运的是,徐郙生活在晚清官场,那个早已沉湎于腐败的时代。
据说,徐郙能够做到尚书、协办大学士,完全是因为他出色的书法技艺。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在拍卖会上亮相,并且以高价成交。当然,在当时,像徐郙这样书法出众的官员并不在少数。然而问题在于,徐郙的书法风格恰好符合慈禧太后的口味。慈禧晚年沉迷于绘画,虽然书法水平有限,但每次画完作品都会请徐郙为其题字、题款。
借助慈禧这一高层的关系,徐郙的官位自然水涨船高。或许正是因为得到慈禧的宠爱,徐郙的晚年更加放纵,毫无顾忌地沉浸在享乐之中。那时有人专门写下了一副对联,用以讽刺徐郙,联曰:“阁部监斋,处处不到;酒色财气,种种俱全。”
这对联意在暗示徐郙只求于贪欲享受,而无心从政。晚清时期,高级官员荒废职守、虚度光阴并不鲜见。但徐郙的行为有些过分,他以好色、贪财闻名于朝野。
徐郙长期在南书房任职,借助慈禧的偏爱,他纵容自己索贿行为,只要外省官员进京,他便舔着脸伸手讨要银子。有些封疆大吏见不惯徐郙这种行为,不愿主动奉承。然而,徐郙却毫不知耻地直接开口“借”,实则是强迫勒索。
根据《近代名人小传》所述,徐郙晚年不顾朝廷体面,经常身着便衣踏入妓院。他有时甚至会通过妓女与他人进行讨价还价。这些行为使他留下了酗酒、贪婪、放荡、妄恶、极度懒散的臭名。

◑ 自大是需付出代价的
在清代,按照惯例,大臣去世后朝廷会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将其生平事迹记载在史馆,有些级别较低的官员甚至普通百姓,由于其特殊贡献,也可能被纳入国史之中。
而徐郙这位状元出身、官居一品的大臣,在他去世后,礼部却没有向慈禧请命来为他立传。这似乎可以理解,一个备受轻视和唾弃的人,如果被纳入国史,岂不是成为了众人的笑柄。那到底该写些什么呢?他的贪婪和好色之事,或者是他荒废职守的行为?
就连后世的史家们也不愿意收录他的传记。例如《清史稿》、《清史列传》等史书中,都找不到徐郙的记载。反倒是一些私人的笔记稍微有些关于徐郙的信息,但无非是嘲讽和挖苦,将他当成笑料。
徐郙去世于光绪三十二年,按照例子,翰林状元出身而担任二品以上官职的官员一般会受到追谥。然而礼部得知徐郙去世的消息后,竟然没有人出面为他请谥。他的家人不满,几次到礼部门上闹事,但都没有得到满足。

在清代的114位状元中,极少数去世后没有被追谥,而那些没有得到皇帝赐谥的个别状元,往往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像徐郙这样声名狼藉而未能获得谥号的,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例子。
2014年23岁非洲女嫁41岁河南农民,婚后种20亩花椒致富,幸福至今
2014年,一名来自非洲乌干达的女孩嫁给了中国河南的一名农民。结婚时,这名女孩刚满23岁,而那名河南农民已经步入中年,度过了人生中的第41个生日。婚后他们选择一起来到河南老家生活,勤劳善良的非洲女孩很得公婆的欢心。为了早日融入这里的生活,她每天都会在丈夫的帮助下学习中文,一学就是一个晚上。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没过两年就能和村民们正常交流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7:51:510001大清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这几位大明星其实是皇室后裔
大清灭亡于1912年2月12日,随后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清政府在退位诏书中承诺每年向皇室贵族提供经济补贴,但实际上这种优待只是表面的,大部分格格们仍然被迫面对艰难的生活。1.韫媖韫媖是溥仪的姐姐,被许配给婉容的哥哥以巩固政治权力,但在婚后两年因阑尾炎去世。当时封建传统的思想影响下,她的婆家不允许她接受西方医学的手术治疗,结果导致她在17岁时因病去世。2.韫龢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34:160000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 为何允许卫国存在 (卫国明智)
秦始皇在灭六国之后统一天下,但是却唯独留下了卫国,则是因为卫国太小、其次则是为了名声、最后卫国国君较为聪明。秦始皇被称作是千古一帝,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性的发生战乱,导致民不聊生。直到后来秦王嬴政横扫了六国之后才统一了天下,但当时还有一个小国家卫国并没有被消灭。卫国的对外政策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1:59:360000晋国为什么比楚国强(占据交通要道)
晋国之所以在春秋时期比楚国更为强大,主要体现在六卿之制、地域开拓和交通要道的掌握上。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晋国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取得显著的优势。一、六卿之制与人才选拔晋国实行的六卿之制,是一套相对开明的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在选官时注重人才,使得政府能够吸引并利用各方面的精英。六卿之制的出现,为晋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其在春秋时期的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我要新鲜事2024-01-08 21:23:310000朱元璋根本不是白手起家?遇见贵人(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
朱元璋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网友们调侃他“开局一个碗”,这是因为朱元璋幼时十分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还曾乞讨过。但是最近也有人说朱元璋并不是白手起家,而是遇到贵人帮助,那么朱元璋到底是不是白手起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朱元璋根本不是白手起家?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2:56: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