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孩子不争气,写个骂儿诗吧,后人:令人哭笑不得
陶渊明,那位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享有盛名,可以说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他还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陶渊明的诗文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他独特的名士风范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烈追求,深深感染了无数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受到了他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桃花源记》和《饮酒》,这两篇作品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传诵了千百年,而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和共鸣。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家是我们的生存之所,也是我们的命运之所”。如果我们想要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隐逸诗人,就必须了解他的家世、他的家庭背景,因为这些元素不仅是他创作的源泉,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了解陶渊明的家庭背景,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诗作,更能体味到这位诗人的情感和人生哲学。他所生活的环境、家族的传统,乃至和家人的亲情纽带,都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
坎坎坷坷的半生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祖上的功名显赫,家族地位崇高。据传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两晋之交的风云人物,担任东晋大司马一职,被封为长沙公,地位非常显赫。
而陶渊明的祖父陶茂,担任武昌太守,权势滔天;他的父亲陶逸则是姿城太守,地位同样不俗。然而,因为父亲早逝,陶渊明幼年时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些清贫。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但由于无法忍受官僚的职务,不久便辞职回归故里。之后,他选择居家务农,并长期居住在庐山脚下的农村。他再也没有追求仕途,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陶渊明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姓氏不详,很遗憾她在年轻时就过世了。当时的陶渊明只有三十岁左右,而他的第一任妻子也只有二十多岁,至今关于她过世的具体原因我们无从得知,只有陶渊明的一句诗:“始室丧其偏”,我们对他的第一任夫人可以说了解甚少。
陶渊明的第二任夫人姓翟。据说翟氏品行高尚,与陶渊明关系和谐融洽。他们志趣相投,共同经历艰辛,陶渊明在前方务农,而翟氏则在后方耕作。当陶渊明担任彭泽县县令时,他获得了三顷公田作为俸禄。
陶渊明计划在这片土地上种植适合酿酒的黏高粱,他在诗中写道:“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酌。”然而,夫人却不同意这一种植计划,坚持必须种植粳稻,因为一家人需要吃饭嘛。
陶渊明最终妥协了,他在二顷五十亩的土地上种植了黏高粱,另外五十亩种植了水稻。然而,不久后陶渊明就因为种种原因主动辞去了彭泽县县令的职位,原先的计划中的黏高粱和稻米大约都没有如愿获得。而翟氏毫无怨言,因为无法搞到米食,他们只能沿袭“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劳动模式,一同勤劳努力地生活下去。
陶渊明和翟氏的劳动生活成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一同面对困境,相互依靠,共同努力谋生。这样的劳动夫妻稳健、坚韧的心态令人钦佩。
孩子不争气
陶渊明,一个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可是对于他的五个儿子来说,这似乎并不适用。阿舒、阿宣、阿雍、阿端和通子,不管是来自前妻还是后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懒惰不学无术。陶渊明为了教育他们,写了《责子》的诗歌,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点名批评他们,令人忍俊不禁。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人到了中年,期待着子女能够给生活带来一丝希望。然而,陶渊明的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令人失望。16岁的阿舒懒散无比,15岁的阿宣对读书毫无兴趣,13岁的阿雍连简单的数学都不会,9岁的通子整天只知道吃。至于另外一个儿子,陶渊明没有提及,或许也不怎么样吧。
看着这样一列罗列,作为读者的我们不禁感到心凉如冰。陶渊明自己也心灰意冷地说,算了吧,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干脆喝酒解愁吧!
不过,从他接下来的两句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而是一个温暖而慈爱的家长。
当然,他也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但并不强迫他们读书。这样宽容的父亲,在古今中外都不多见。
结语
在古代,出身名门望族的人,无一例外地希望后代能够继承祖业,发扬光大。陶渊明也曾抱有这样的希望。当他的长子陶俨出生时,他写下了《命子》的诗,希望儿子能茁壮成长,但最后几句却说“早起晚睡,愿你具备这些才能;你如果没有这些才能,也无所谓。”他从不强迫后代做任何事情,这正是他的胸怀和智慧之处。
现在的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弱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本性,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他们,实际上是在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不应该的。
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只有充分发展孩子的天性,才能培养出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头脑。”只有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白并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哈拉帕文明为什么消亡 哈拉帕文明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科学家认为哈拉帕文明突然消亡是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的,他们认为是由于当地人过度的开垦土地和乱砍滥伐,使得土壤开始恶化,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哈拉帕文明消亡。还有的学者认为哈拉帕文明消亡是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造成的。但是经过研究,雅利安人入侵是在哈拉帕文明消亡以后。所以,哈拉帕文明消亡的原因也不得而知。一、哈拉帕文明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31:160002尉迟恭为什么鞭毁人亡 源于一个诺言(因鞭毁而自杀)
尉迟恭是唐朝名将之一,跟随李世民东征西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扶龙之人,当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就是尉迟恭杀了李元吉将李世民送上了皇位。如此一个大功臣按理说应该是德高望重为皇帝所敬佩的,为何会和李世民闹矛盾最后落了个鞭毁人亡的结局呢。尉迟恭为什么鞭毁人亡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47:100001马其顿帝国为什么不打秦朝 马其顿为什么这么厉害
马其顿帝国不攻打秦朝是因为,早在公元前323年,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就因为疾病永远的离开了人间,没有了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马其顿帝国就此灭亡,总共分为四个部分,所以马其顿帝国没有能力再去攻打秦朝,况且马其顿帝国最东边离秦朝还很远,想要攻打秦朝绝非困难的事情。一、马其顿帝国辉煌的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45:480001夷陵之战中为何刘备会惨败给孙权
夷陵之战中刘备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陆逊的智谋和刘备的错误军事决策,更关键的是刘备军队的军粮缺乏。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之前的军粮储备远远不足,这使得他在战斗中陷入被动局面。陆逊看破了刘备军粮的局限性,并巧妙地利用战略性的后退和火攻战术,终取得了胜利。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29:520000中国唯一没有内乱的朝代 也是一个文明的朝代 它是怎么做到的
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39: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