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吴三桂在犯了第一个战略错误上后能醒悟,恐怕最后已改朝换代了
◑ 前言
在康熙12年的时候,平西王吴三桂带领着四镇十营的文武百官在大殿上举起了叛旗,同时改变了国号为“周”,以康熙十三年为元年,自称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
吴三桂反清的行动虚张声势,为了鼓舞士气,他制定了官制并列举了各将军的名号,其中包括金吾前后左右四将军、左右两翼将军、左右两掖将军、铁骑前后左右四将军、骁骑前后左右将军,还有奋威、仁威、亲威、龙威、绥远、怀远、勇略等将军。同时,他还建立了六曹、中书省等机构,以便日后推行政务。

吴三桂封授了文武群臣的官职,展现了他既年迈又威武的形象。他手下的将士以及驻扎在云南的士兵战斗力十分强大,即使面对八旗精锐的对抗,也丝毫不示弱。康熙皇帝在撤藩时已经有所准备,但仍然被吴三桂的行动所出乎意料,叛军从云南出发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就占领了贵州。
康熙13年的1月12日,吴三桂出发自贵阳,二十日便到达了镇远。接着在二月份他继续进军到湖南,在三月份,湖南全境都被吴军控制,他的大军继续南进,抵达了长江。从起兵反叛到占领湖南,吴三桂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进入四月份后,吴三桂将重兵驻扎在长江的南岸,展现出强势的姿态。可以说,一旦吴军跨越长江,清廷将难以挽回局势。然而,不幸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吴三桂犯下了两个致命的错误,最终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 用人不当
在吴三桂麾下的幕僚中,有一个类似于刘伯温的人物,名叫方光琛。他聪明才智过人,是吴三桂长期以来信赖的军事谋士。
吴三桂之所以起兵造反,内心其实是颇为纠结的。他原本希望清廷能像明代一样,让他世世代代驻守在云南。然而,康熙皇帝雄才大略,自然不会容许异姓藩王在自己的统治下独立存在。此外,吴三桂的长子和四个孙子一直被质押在北京,他的妻子和爱妾陈圆圆都极力反对他背离清廷。吴三桂最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与清廷为敌,主要受到了婿侄吴应麟、胡国柱、夏国相等人的怂恿。
这三个人与方光琛素来不合,再加上方光琛本人在生活方面有些不检点,因此受到了吴应麟等人的排挤。吴三桂起兵后,将方光琛留在后方担任巡抚,并不让他随军。吴三桂由此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谋士,而方光琛所言的很多观点后来都被事实所证实。

举个例子,方光琛曾预见到吴应麟的贪婪和无才。他曾劝告吴三桂不要将财政大权交给吴应麟。然而,吴三桂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反而让吴应麟掌管军粮器械,并在岳州驻军时下令备足三年军粮。吴应麟借此机会暗中贩卖军粮,暴利非凡。然而,当岳州城被清军围困时,却因为粮食短缺导致了战事的失败。更令人震惊的是,吴应麟还有意杀害吴世璠,企图篡夺吴家的家族地位。
◑ 犹豫败北,战略失误
在吴三桂起兵后,他迅雷般地占领了云贵地区,掌控了川湖地带,形势一片大好。当时,清军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朝廷正忙于调集军队,来不及进行布防。这正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时刻!吴三桂如果能渡过长江迅速北上,或是攻下九江切断南北通道,又或者占领关东、巴蜀等地,为将来的发展储备力量,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然而,吴三桂过于保守,对这些建议毫不采纳,几十万大军就这样停留在长江以南,原地不动。而时间却一天天过去,这给了清军创造有利局面的机会。
虽然吴三桂经验丰富,他并非目光短浅,问题关键在于他对起兵造反的信念犹豫不决。就在他发表反清檄文之后不久,他私底下又给康熙皇帝上了一份奏疏,与檄文的内容完全相悖,这表明他希望通过兵威来威胁朝廷,希望让自己世代驻守云南。正因为如此,吴三桂才不愿轻易与清军决战。他自顺治元年投降清廷,这么多年与清人共事,也深知八旗军队的强大之处。
吴三桂麾下的诸将一再催促他与清军展开决战,但是吴三桂却说,他经验丰富,知道八旗军队的骑射是无法阻挡的,而自己的军队擅长山地战斗,依山阻水还可以自我保护,但如果到了平原地带,绝对不是八旗铁骑的对手。所以,在吴三桂看来,只要能实现通过划江而治的目标,或者世代驻守云南,他就决不愿消耗自己的实力。

相比吴三桂的犹豫不决,康熙皇帝信心十足,坚决要除掉吴三桂。康熙十三年四月,康熙下令处死吴应熊,彻底切断了吴三桂的退路,迫使他不得不与清军决战。吴三桂原本的计划被彻底打破,他的爱子和幼孙成为牺牲品。更重要的是,此时清军已经做好了部署,各省军队也已集结完毕,正准备与吴军一决高下。直到那个时刻,吴三桂才悔不当初,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做出与清军决战的决定。
通过吴三桂起兵造反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现实情况。一方面,吴三桂的初衷是借助兵力来威胁清廷,达到分裂割据的政治目的,他并不想与朝廷完全决裂;另一方面,吴三桂低估了康熙皇帝的决心,拖延时间而不愿进攻,导致了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如果吴三桂没有犯下这些错误,结局可能会完全不同,也许会出现改朝换代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
日本的皇室有多混乱 乱伦成为常态(皇室乱伦)
日本的皇室在一段时间提倡和流行近亲结婚。虽然日本的历史并不算特别长,但是我们在看过日本历史之后发现日本皇室出现了很多稀奇的事情,其中最让大家比较感兴趣就是日本皇室的乱伦行为。根据记载在日本皇室有一个皇室成员的新婚之夜,爷爷替自己的孙子和孙媳妇入洞房,甚至还和孙媳妇儿生下了一个孩子,这样的事情在日本皇室屡见不鲜,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成为了常态。菊花王朝我要新鲜事2023-08-28 20:53:430005貂蝉是被谁杀死的:自杀或被关羽所杀(出自《三国演义》)
貂蝉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情有义,还劝说自己的义父使用美人计引诱董卓,离间了董卓和吕布,使得吕布和董卓二人都死了,那么貂蝉又是怎么死的呢?她是被谁所杀的吗?接下来就带着疑问一起去了解一下貂蝉的死因吧!貂蝉是被谁杀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8:35:14000177年叶剑英80大寿,邓小平建议多插一根蜡烛,叶帅:你想得深远
1977年的5月,在叶剑英八十岁大寿时,邓小平以及他的多位老战友前来祝贺。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在场的每个人内心充满了喜悦。然而,邓小平的一个举动,让大家伙有点懵。邓小平建议在蛋糕上多插一根蜡烛。原本叶剑英八十岁理应是八根蜡烛,这多插一根,不合规定啊?接下来,邓小平的一番话让在场的点头称赞。就连叶剑英都夸他“你想得深远。”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邓小平这么做,又有着什么样的深意呢?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7:46:470000李存勖的后唐王朝,到底是新的王朝还是唐朝复辟?
在五代十国时期,存在这样一笔历史糊涂账:那就是李嗣源建立的后唐王朝,到底该怎么算?应该是为新王朝,还是是为复辟唐朝?其实个人感觉,李嗣源本身也是主张把后唐的定位问题,进行模糊化处理。毕竟,五代十国的年月,人们倒也不在乎这个。晚唐风云我要新鲜事2023-06-30 19:25:440001花姓起源和来历:得姓始祖为唐朝外郎花季睽(华花相通)
关于花姓的起源非常模糊,传说也有很多种,其中公认的就是“华”“花”相通,因为古时候是没有花字的,后来才专门用花字来表示花草,所以唐朝之前就有华姓族人自己将姓改为花,因此花姓族人被认为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花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周文王姬昌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7:52:4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