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品的提督不敌从四品的知府 官再小也是官啊 提督地位高着呢
在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有一个颇具神秘光辉的职位,那就是“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这个名字仿佛带有一种神秘的韵味,令人产生无尽好奇。提督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地位相当于汉朝的都尉、魏国的都督、唐朝的节度使、宋朝的都统,以及元朝的大元帅。由此可见,提督一直是武职领域的最高峰。
提督的诞生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设想一下,当时的社会波澜壮阔,历史长河中,提督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们肩负着军务总兵官的重任,指挥着军队,在战场上挥洒汗水。他们的身上似乎具备一股神奇的力量,可以逆转乾坤,左右战局。

一、官品虽小亦为官
在乾隆时期之前,提督的品级并未固定。品级取决于他们的兼衔。如果同时担任左督和右督,品级为正一品;若担任都督同知,品级为从一品;只是带督佥事,则品级为正二品。这意味着在清朝入关的许多年里,各省提督的地位存在差异。
乾隆十八年,废除了各省提督的兼衔,法律规定提督的品级为从一品。虽然从一品已相当高,与兵部尚书衔的总督平级,高于各省巡抚,尤其在顺治时期,是统一中原的关键时刻,军事仍主导。那时的提督往往是汉军八旗将领或明末投降清朝的关键将领,地位超越总督。
进入和平时期后,提督的地位逐渐被督抚所替代。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王朝中期通常会更加注重文治而淡化武功。
在乾隆以前,督抚对提督的制约并不大,提督是封疆大吏。然而,乾隆即位后,引入了“年终密考”制度,将提督的考核权下放到督抚手中。
年终密考是什么?简单来说,每年底,督抚要向皇帝汇报辖区内文武官员的政绩,以便皇帝进行考核。由于年终密考的实施,提督的地位大降,成为督抚的附庸。
尽管如此,提督仍是名义上的封疆大吏,与将军、总督和巡抚同列。根据嘉庆朝《大清会典》的记载,全国设水陆提督22人,水师提督三人,分别是江南、湖南和浙江各一。提督数量相对较少,远低于近两百名的知府,但仍享有权力和威望。
权力的剧变和权谋背后隐藏着恐怖的真相。在皇权的压制下,每个提督都要经历年终密考,他们的命运悬于一丝之间,可能受到皇帝的表彰,也可能被贬谪甚至处死。这不可预知的命运使得提督们生活在持续的紧张和恐惧中,必须不断努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忠诚,以求保全地位和生命。

二、话语权有分量
提督的本职工作包括管理一省军政、节制全省各镇、校阅军实、修治武备,以及稽核武职官员。虽然总督和巡抚在职责中也有“提督军务”的职能,但督抚实际上是监督和考核的工作,不直接干预绿营军务。提督则是绿营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军事事务。这种分工看似合理,但其中蕴含一个恐怖的秘密。
在国家制度层面上,督抚并未获得考核绿营高级官员的权力。根据《清朝通典》的记载,督抚只能对副将以下的武职官员进行节制,而副将以上的提拔和罢免权属于兵部。然而,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年终密考”的事件,这使得提督、总兵、副将等高级军职必须顺从督抚的指挥。虽然督抚获得了年终密考的特权,但提督是否能留任仍取决于兵部和皇帝的裁定。这类似于文职官员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他们只具备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各省的提督并非软弱无力,皇帝在授予督抚特权的同时,也赋予提督牵制督抚的权力。提督和总兵也有向皇帝呈报密折的权限,可以向皇帝报告督抚的过失和错误。这使得提督在与督抚交锋时拥有更强的话语权。
督抚和提督通常在不同城市办公(四川总督和四川提督除外),两者的交集有限。在官场上,只要不触及政治底线,通常会维持和谐的表面关系。因此,督抚对提督进行节制,或者提督反制督抚,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

三、按照惯例,每年都有机会面见皇帝
在古代中国,地方官员陛见皇帝是一项古老的传统规矩。尤其在明初时期,每年都有地方正印官要到南京去陛见皇帝,这是朱元璋亲自制定的规定。后来,这个制度做了一些改动,只有中高级官员才能有机会陛见,而州县官则被免除了这一环节。
清代,陛见制度变得更为简单。从康熙朝开始,根据不同官职的年限,只有将军、都统、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才有机会按时陛见。
以直隶省为例,直隶总督与直隶提督每年轮流到京城陛见,而五个总兵和密云副都统则每两年集中一次陛见;其他省份的提督、总兵则是三年一次。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能够到京城陛见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和恩赐,甚至在地方上有一定权力的布政使、按察使也无法享受到这样的待遇。这足以证明提督、总兵在皇帝心中地位的重要性。
虽然提督在督抚的监管下,但不能因此认为提督地位不如知府、道员。实际上,从乾隆时代开始,提督的地位与布政使、按察使处于同一级别,绝不会沦落到与知府比较高低的地步。这种陛见制度不仅展示了地方官员的荣耀和地位,也反映了皇帝对他们的高度重视。
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是如何看待7月事件的?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成员、军事组织的领导人和少数彼得堡委员会代表聚集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策略,他们已经知道前线的军队正在接近首都。从各省登记地记录来看,各个省份对这次示威活动的支持度很少。从莫斯科地区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彼得格勒发生的武装示威与俄罗斯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隔离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24:540002靖康之耻为什么没人勤王:梁山好汉自身难保(无力救援)
在靖康之耻期间,能够帮助到朝廷的梁山好汉已经被灭亡。梁山好汉只剩下几个残余势力,凭他们自身难保的状态是没有办法救援朝廷的,因此宋朝只能因为靖康之难更新换代。靖康之耻发生在1127年,而民间的武装势力梁山好汉于1125年就被朝廷诛杀。哪怕他们有救援朝廷的心思,也没有能力再帮助朝廷从靖康之耻中挺过来。一、宋朝自食恶果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4:32:2200071949年毛岸英婚礼,因为一件礼物,毛泽东父子俩互相调侃“小气”
1949年10月,一直忙于革命工作的毛岸英终于要和刘思齐结婚了。在毛主席的安排下,两人的婚礼定在了10月15日。对于普通人而言,结婚成家自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更何况毛岸英是主席的长子。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毛岸英的这场婚礼却是举办得相当简单。结婚当天,毛主席只是邀请了几个中央领导和亲朋好友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小聚了一番。两人的婚礼现场并没有过多的装饰,新郎和新娘甚至连新衣服都没有。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1:16:050000光武帝刘秀是不是个渣男?这问题很搞笑
我要新鲜事2023-06-05 20:31:360000芥子毒气是谁发明的?一战时德军发明夺命利器(毒气之王)
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731部队就使用了芥子气毒杀了我们无数的同胞,甚至直到现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就还出现了不少因日军遗留的芥子毒气桶而出现伤亡的事件,那么这种危害性极强的毒气到底是谁发明的呢?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芥子毒气是谁发明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8:08: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