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死囚:你姓啥?死囚回答后,朱元璋:赦免,再赐免死5次
前言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契约,可以让持有者在犯罪时免于死刑,这就是免死金牌。免死金牌是帝王赐给功勋大臣或亲信的一种恩赐,用朱砂写在铁板上,必要时作为凭证,朝廷和大臣各保存一半。
免死金牌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后来在南北朝、唐宋、明清等朝代都有出现,但其效力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有的免死金牌只能免一次死罪,有的可以免多次,有的只能保护本人,有的可以保护子孙,有的可以免除所有罪行,有的不能免除谋逆罪。
免死金牌虽然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但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为它往往会引起帝王的嫉妒和猜忌,或者成为政治斗争的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则明初的免死金牌故事,它的主角是一位名叫范从文的官员,他因为一句话,得到了朱元璋的赦免,还被赐了五条免死铁券,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一、古代的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认为它源于汉代的丹书铁契。
据《汉书·高帝纪》记载,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笼络功臣,颁给他们丹书铁契,作为封侯的凭证。
丹书铁契是用朱砂写在铁板上的契约,上面写明了功臣的姓名、爵位、封地、优待条件等,一分为二,一半由朝廷保管,一半颁给功臣,必要时作为证明。
丹书铁契虽然没有明确的免死功能,但是它是一种象征皇恩的重要物品,如果功臣遭到诬陷或冤屈,可以拿出丹书铁契来求情或辩护。
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契有了明确的免死功能。据《南齐书·高帝纪》记载,南齐高帝萧道成为了奖励功臣,颁发了丹书铁券,上面写明了“免死一次”的字样,意思是如果功臣犯了死罪,可以用丹书铁券来免除。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免死金牌。后来,南齐武帝萧赜为了笼络人心,更是大量发放丹书铁券,不仅给自己的亲信,还给自己的情妇和宠臣。这样一来,丹书铁券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也引起了朝野的不满和反感。
唐宋时期,免死金牌的数量和效力都有所减少。唐代的免死金牌,主要是钱镠铁券,是唐昭宗为了奖励平定叛乱有功的钱镠而颁发的。
宋代的免死金牌,主要是柴氏铁券,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厚待后周朝柴氏子孙而颁发的。柴氏铁券上面写明了柴氏子孙可以免除一切罪行,不受朝廷追究。
明清时期,免死金牌的数量和效力都有所增加。明代的免死金牌,主要是丹书铁券,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封赏功臣而颁发的。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了34位功臣为公爵、侯爵等,并赐给他们丹书铁券,上面写明了他们可以免除多少次死罪,以及他们的子孙可以免除多少次死罪。
丹书铁券是一种极为珍贵的荣誉,但也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负担,因为朱元璋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经常以谋逆罪为由,杀掉了许多功臣,其中有很多都是持有丹书铁券的。
据统计,当时发放的丹书铁券者,只有两三人能够安然度过一生,其他的都被朱元璋杀掉了。
清代的免死金牌,主要是免死牌,是清朝皇帝为为了封赏功臣而颁发的。清朝皇帝在封赏功臣时,除了赐给他们爵位、封地、金银等,还会赐给他们免死牌,上面写明了他们可以免除多少次死罪,以及他们的子孙可以免除多少次死罪。
二、明初免死铁券的设立
明初的免死铁券,是朱元璋为了封赏功臣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恩赐。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是最残酷的皇帝之一。
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立了强大的明朝,结束了元朝的统治,恢复了汉族的主权。

他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忠心耿耿的功臣的支持和帮助,他也十分重视和尊敬这些功臣,给予了他们丰厚的封赏和优待。
他在洪武三年,封了34位功臣为公爵、侯爵等,并赐给他们丹书铁券。然而,朱元璋的性格十分矛盾和复杂,他既有仁慈和宽厚的一面,也有残忍和猜忌的一面。
他为了避开丹书铁券的约束,还专门制定了一条规定,说如果有人持有丹书铁券,而又犯了谋逆罪,那么他的丹书铁券就会被没收,而且他的子孙也不能享受免死的特权。
这样一来,明初的丹书铁券就成了一种虚有其表的东西,没有多少实际的作用。据统计,当时发放的丹书铁券者,只有两三人能够安然度过一生,其他的都被朱元璋杀掉了。
三、范从文的工作和遭遇
范从文是朱元璋时期的监察御史,他常常直言不讳,劝诫朱元璋不要滥杀无辜,但在朱元璋看来,范从文就是在插手朝政,随后朱元璋便将范从文投入了死牢。
范从文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是尽了监察的职责,就要被皇帝处死了。然而就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刻,朱元璋竟然亲自来到死牢询问范从文的身世。
范从文答道:“臣是范文正公十二世孙。”

朱元璋一听这是范仲淹的后人,当即决定要赦免范从文,并赐了他五条免死铁券。范从文就在这一刻,经历了生死交关的巨大转折,又被赐予免死铁券,喜极而泣,再三向朱元璋扣头谢恩。
被赦免后的范从文,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十几年,平安地到了退休的年龄。他将朱元璋赐予的免死铁券传于了后代子孙。
读《量子物理史话》:原来荒谬的,才是真实的
仔细读罢《量子物理史话》才发现:原来荒谬的,才是真实的。看问题,看文化;想问题,用思维。文化,可以普及;思维的改变,难于上青天。改变难,不等于改变不了,不等于不该改变。恰恰相反,思维比文化更应改变,否则,一个人永远不能更新,一个民族根本不能强盛。因为天地阴阳观,中国人至今还停留在二维思维之中,最高至二维辩证法。这种平面类比思维,在农耕时代,的确智慧;然而在信息时代,则显得“愚不可及”。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3:07:010001天启年间 客 魏当道 残害忠良 扰乱后宫
天启朝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客、魏当道”。这里的“客”指的是天启帝的保姆客氏,“魏”则代表着太监魏忠贤。这两人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势力,借此掌握并操纵天启帝,并利用他的信任和支持,在朝廷内外制造了诸多混乱。1.共谋勾结我要新鲜事2023-08-29 20:17:450000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 郑板桥是个什么人(清代)
郑板桥是清代的人,郑板桥是一个努力刻苦的人。郑板桥出生于1693年11月22日,原本是江苏兴化人,祖籍是苏州,是康熙时期的秀才,郑板桥在1736年考中的进士,随后成为了山东地区的一个小县令,但是由于他的政绩十分突出,后来又前往到了扬州为官。在郑板桥告老还乡以后就居住在了扬州,平时便以卖画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我要新鲜事2023-08-24 17:15:24000066年北京李莲英墓被挖,棺内填满金银珠宝,孤头尸身引出百年谜案
1911年3月4日,曾经在朝堂之上叱咤风云的大太监李莲英去世,作为慈禧太后最宠爱得太监,李莲英最后能够全身而退也算获得善终。李莲英最辉煌的时期,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取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也随着他的离世走进了棺材。55年之后北京一个教师在学校里面挖出了李莲英的墓,经过一番探寻之后,众人终于见到了李莲英的棺材,里面的景象震惊众人。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5:20:500000苏武牧羊的故事,在艰苦条件下他牧羊19年(最后活了80多岁)
苏武本来是汉朝官员,在奉命出使匈奴的时候被扣留,匈奴贵族经过各种威逼利诱都没有使他投降,之后就将他流放与北海。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北海就是现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那里条件十分艰苦,苏武在那里牧羊十九年。苏武牧羊这个典故的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3:04:2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