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岁、14岁的女孩?真实原因令现代人倍感无奈
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岁、14岁的女孩?这个问题可能会让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是一种恶俗的风气。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古代的婚姻制度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法定结婚年龄、寿命、战乱等方面来探讨古代男子早婚的动机和利弊,希望能够让现代人对古代的婚姻有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一、当代法定结婚年龄,男22女20方可登记
在当代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一规定是在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明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一规定也符合了当代人的婚恋观,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在完成学业、稳定工作、积累财富后再考虑结婚,而不是草率地步入婚姻的殿堂。
当代人的婚姻更多地是基于爱情、个性和理想的选择,而不是受到家庭、社会和传统的束缚和影响。
二、唐代:男15女13岁可结合
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古代,尤其是唐代,我们就会发现,法定结婚年龄在现代人看来很低,男15女13岁,也就是说,古代的男子可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娶妻,而女孩也可以在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出嫁。
这一规定是在唐代的《唐律疏议》中规定的,是古代婚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什么唐代的婚姻年龄会如此之低呢?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唐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多元的社会,婚姻的自由度和多样性也比较高。
唐代的婚姻制度,不仅允许男子多妻多妾,对女子的贞洁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你如果多了解唐代历史,你就会发现很多女子也有自己的情人和外遇,甚至有一些特殊的婚姻形式。
在这样的环境下,古代的男子和女子,可能更加注重婚姻的感情和快乐,而不是婚姻的年龄和责任,他们可能更愿意早早地结婚,享受婚姻的甜蜜和乐趣,而不是等到年老色衰,再去寻找婚姻的伴侣和安慰。
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唐代的文化是一个崇尚自然和美的文化,婚姻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
唐代的诗人和画家,都喜欢描绘和赞美自然界的美,如山水、花鸟、风月等等,他们也喜欢描绘和赞美人间的美,如美女、美酒、美食等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热情和向往。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古代的男子和女子,可能更加注重婚姻的美和和谐,而不是婚姻的实和利,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年轻貌美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婚姻伴侣,而不是选择年长成熟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婚姻伙伴。
三、寿命有限,早婚也是无奈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的人口寿命是远远低于现代的。根据统计,唐代的人口平均寿命大约在40岁左右,也就是说,古代的人在中年就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早婚早育,就可能错过生育的机会,也可能无法看到子孙的成长,甚至可能导致家族的断绝。
因此,古代的人为了延续香火,为了传宗接代,不得不选择早婚早育,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女子地位低
其次,我们要知道,古代的女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是远远低于男子的。古代的女子从小就要受到三从四德的教育,就是要从父、从夫、从子,要贞节、言顺、工巧、德良。
古代的女子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也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她们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和媒人安排的,她们只能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代的女子在嫁人之后,就要完全依附于丈夫和婆家,她们的主要职责就是服侍丈夫,生育子女,管理家务,她们没有自己的财产权,也没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她们的一切都取决于丈夫的恩赐和婆家的待遇。
因此,古代的女子早嫁也无需承担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她们只要顺从婚姻的安排,就可以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
五、战乱需要人口补充
再次,我们要知道,古代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战争和灾难是常见的现象。唐代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但也不乏战乱和动乱的时期,如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末五代十国等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口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为了补充人口,为了增加兵源,国家和社会都鼓励人们多生育,多结婚。《唐律疏议》中就有这样的规定:“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若以贱妾为妻,或以妻为妾,皆不许。惟以兵乱之后,人民稀少,为国家计,故许之。”
这说明,唐代的婚姻制度也是为了适应战乱的需要,而放宽了一些限制,允许人们早婚多妻,以增加人口。
六、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岁、14岁的女孩,其实是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的,不是单纯的恶趣味或者无知。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美化或者歌颂古代的婚姻制度,我们要认识到,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父权制、封建制的基础上的,是不符合人性和人权的,是不利于女性的发展和幸福的。
我们要感谢现代的文明和进步,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让我们的婚姻更多地是基于爱情和平等的。
李白是怎么死的?李白的死亡真相揭秘(醉酒后掉入河中溺死)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浪漫主义诗人,他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人说他是的一生是传奇的,但又有人说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一生由生到死皆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李白的死亡原因,那么,知道李白是怎么死的吗?有人说他是溺死的,有人说他是病死的?这到底哪一种才是真相呢?否属实?以下文章将为您揭晓。李白的死亡真相揭秘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9:02:440001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武则天其实是李隆基的奶奶
唐朝最著名的皇帝除了唐玄宗李世民外,就是女皇武则天了。除此之外,则是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唐玄宗李隆基。那么李隆基和武则天什么关系呢,在武则天去世后,最终李隆基想办法夺取了政权,其实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就是祖孙。李隆基和武则天是祖孙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4:05:460000郑和下西洋时 为何不带年轻女性 而是带一船的老妪和接生婆
航海是一项艰苦且乏味的工作、男女混合、老妇人和接生婆更适合航海等原因。郑和是明成祖朱棣派遣的宦官,率领大船队进行了七次西洋航行,持续了28年。这些航行对于中国古代航海事业和中华民族历史来说都是重要的壮举。1.不带年轻女性的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9:54:050000清朝时期,官绅赴日考察的人员构成,具有什么特征?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大批官绅踏上了赴日考察之路。这些官绅或为“封疆大吏”怀抱挽救中国农业之理想。或为“无名小卒”想赴日一览其发展盛况,但都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跨出了东渡考察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不可否认地成为了时代的一大步,为腐朽的清朝带来了新的生机。而他们在考察中的记述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我们也通过其所留“东游日记”更好地理解了当时的日本的现实状况。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19:290001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韩信事后为何不杀市井恶少
韩信早期生活非常的贫困,经常靠漂母周济他,当时市井恶少也曾因为他懦弱无能而欺负他,如果没胆子杀了自己,就要从他的胯下钻过去。韩信胯下之辱已经过去很久,韩信也得到了刘邦的重用,衣锦还乡的时候不但没有杀了当年侮辱自己的人,反倒还给了他官坐。一、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3-14 19:15: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