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岁、14岁的女孩?真实原因令现代人倍感无奈
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岁、14岁的女孩?这个问题可能会让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是一种恶俗的风气。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古代的婚姻制度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法定结婚年龄、寿命、战乱等方面来探讨古代男子早婚的动机和利弊,希望能够让现代人对古代的婚姻有一个更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一、当代法定结婚年龄,男22女20方可登记
在当代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一规定是在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明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一规定也符合了当代人的婚恋观,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在完成学业、稳定工作、积累财富后再考虑结婚,而不是草率地步入婚姻的殿堂。
当代人的婚姻更多地是基于爱情、个性和理想的选择,而不是受到家庭、社会和传统的束缚和影响。

二、唐代:男15女13岁可结合
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古代,尤其是唐代,我们就会发现,法定结婚年龄在现代人看来很低,男15女13岁,也就是说,古代的男子可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娶妻,而女孩也可以在刚刚成年的时候就出嫁。
这一规定是在唐代的《唐律疏议》中规定的,是古代婚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为什么唐代的婚姻年龄会如此之低呢?
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唐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和多元的社会,婚姻的自由度和多样性也比较高。
唐代的婚姻制度,不仅允许男子多妻多妾,对女子的贞洁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你如果多了解唐代历史,你就会发现很多女子也有自己的情人和外遇,甚至有一些特殊的婚姻形式。
在这样的环境下,古代的男子和女子,可能更加注重婚姻的感情和快乐,而不是婚姻的年龄和责任,他们可能更愿意早早地结婚,享受婚姻的甜蜜和乐趣,而不是等到年老色衰,再去寻找婚姻的伴侣和安慰。
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唐代的文化是一个崇尚自然和美的文化,婚姻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
唐代的诗人和画家,都喜欢描绘和赞美自然界的美,如山水、花鸟、风月等等,他们也喜欢描绘和赞美人间的美,如美女、美酒、美食等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热情和向往。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古代的男子和女子,可能更加注重婚姻的美和和谐,而不是婚姻的实和利,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年轻貌美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婚姻伴侣,而不是选择年长成熟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婚姻伙伴。
三、寿命有限,早婚也是无奈
首先,我们要知道,古代的人口寿命是远远低于现代的。根据统计,唐代的人口平均寿命大约在40岁左右,也就是说,古代的人在中年就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早婚早育,就可能错过生育的机会,也可能无法看到子孙的成长,甚至可能导致家族的断绝。
因此,古代的人为了延续香火,为了传宗接代,不得不选择早婚早育,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女子地位低
其次,我们要知道,古代的女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是远远低于男子的。古代的女子从小就要受到三从四德的教育,就是要从父、从夫、从子,要贞节、言顺、工巧、德良。
古代的女子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也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她们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和媒人安排的,她们只能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代的女子在嫁人之后,就要完全依附于丈夫和婆家,她们的主要职责就是服侍丈夫,生育子女,管理家务,她们没有自己的财产权,也没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她们的一切都取决于丈夫的恩赐和婆家的待遇。
因此,古代的女子早嫁也无需承担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她们只要顺从婚姻的安排,就可以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
五、战乱需要人口补充
再次,我们要知道,古代的社会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战争和灾难是常见的现象。唐代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但也不乏战乱和动乱的时期,如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末五代十国等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口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为了补充人口,为了增加兵源,国家和社会都鼓励人们多生育,多结婚。《唐律疏议》中就有这样的规定:“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若以贱妾为妻,或以妻为妾,皆不许。惟以兵乱之后,人民稀少,为国家计,故许之。”
这说明,唐代的婚姻制度也是为了适应战乱的需要,而放宽了一些限制,允许人们早婚多妻,以增加人口。
六、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岁、14岁的女孩,其实是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的,不是单纯的恶趣味或者无知。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美化或者歌颂古代的婚姻制度,我们要认识到,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父权制、封建制的基础上的,是不符合人性和人权的,是不利于女性的发展和幸福的。
我们要感谢现代的文明和进步,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让我们的婚姻更多地是基于爱情和平等的。
西汉窦太后和东汉窦太后是什么关系?说出来别不信,都是亲戚
两汉有两个三个窦太后,西汉一个,东汉两个。1、西汉孝文窦皇后(窦猗房)西汉时期的窦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她的名字叫窦猗房,也称为孝文窦皇后,她能成为皇后实在是因为运气太好了。我要新鲜事2023-09-26 19:53:140000古代士兵在敌军攻城时为何不推倒云梯反而费力砸石头
在古代战争中,攻城时士兵为何不推倒云梯,而费力往下砸石头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古代的云梯设计非常巧妙,有着稳固的底盘和结实的钩子,很难被推倒。士兵们只能寻找其他方法来应对敌军攀登城墙。云梯是一种用于攀越城墙的工具,常用于攻城战。它通常带有轮子,可以推动移动,也被称为"云梯车"。云梯配备有防护盾、绞车和抓钩等装置,有些甚至带有滑轮升降装置。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10:370000在位仅六年 改变了一个政策 把全世界一半的白银都赚回来了
明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虽然在位时间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治国印记,同时也因其曲折的私生活备受争议。朱载坖,明穆宗,这位君主虽然抱负不甚远大,但他却表现出出色的智慧和勇气来治理国家。我要新鲜事2023-11-01 19:08:470000的卢马的主人是谁:曾是曹操(后被曹操送给了刘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由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所作,“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就是其中的名句,其中“马作的卢飞快”中的“的卢”是一个马的名字,那么的卢马的主人是谁呢?的卢马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的卢马的主人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9:18:52000047年中共卧底叛变,向上司坦白身份,转身后才知上司也是中共卧底
1947年,中统办公室内,一个股长正紧张地和办公室主任讲述着什么,待到他说完话后,办公室主任脸上浮现出了捉摸不定的表情。办公室主任名叫郑连魁,是国民党中统局的主要人物,也是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而在他面前的股长,刚刚坦白了一件事情——这个股长是中共卧底!郑连魁对他说:你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这其中涉及许多,你先回去,我之后会亲自向上面汇报。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1:50:4700036